正文 169. 一百六十九 打死也不去给朱元璋当丞相……

作品:《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李世民被庞大的宰相数量震惊得都顾不上有哪些人选他了。

    事实上, 不止李世民怀疑自己听错了,在场的人也都产生了怀疑。

    七十七个是不是太多了点

    最出名的狄仁杰还不是因为宰相之位而出名,那是不是说这些宰相都不出名呢

    李世民看见众人不仅不吭声, 还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还有什么不明白。

    七十七个宰相,是眼前一黑的程度。

    宰相换得这么频繁, 臣子恐慌还来不及, 岂会尽心李世民“岂有此理,她把宰相当成什么了, 竟如此儿戏。”

    武周时期

    武则天“”有换了这么多她怎么没印象

    目光扫过地底下站了两排的大臣, 武则天心中一动,罢了, 换就换吧, 反正都是一群无名之辈。

    既然无能就不要占着相位。

    武则天已经在琢磨要以他们籍籍无名为由罢免他们,另外选拔一批有能力又忠心的人才。

    后世盖棺定论的无能, 她倒要看看谁敢反驳。

    另一边,被武则天目光扫过的大臣全然没有注意到武则天眼中的含义,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天幕上。

    最出名的居然是狄仁杰

    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间并不长, 满打满算四年都没有, 而且还是两次加起来

    以武三思为首的大臣,更是拍马屁道“相公, 狄仁杰出名靠的不是宰相之名,想来陛下最出名的宰相定是相公无疑。”

    武三思听了非但没有露出笑容, 反而是不悦地瞪了拍马屁的人一眼。

    他有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天幕提起他可不见得是好事。

    而且天幕人人都能看见,都能看懂,又不受控制, 他怕还来不及,可不想被天幕点名。

    大秦

    李斯“”累了,毁灭吧。

    这是能说的吗就算胡亥不正常,也不能由他说出来。

    还有什么只要新主正常,都能在他的辅佐下坐稳天下,国力整整日上。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

    就算真有这本事也不能说出来啊,让陛下听见可不就觉得他恃功而骄,仗着自己立过功,便不将下一任国君放在眼里。

    这还了得

    李斯出列,诚惶诚恐向秦始皇解释,“陛下,臣绝无此心。”

    秦始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挥手让他退下。

    搞得李斯心里更加慌乱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相信他,还是不相信他

    其实秦始皇只是惊叹武则天的宰相数量,没空管李斯。

    宰相和丞相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多。丞相向来只有一人,他立左右丞相是因为天下统一后政务繁重,一个丞相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设左右丞相。

    书中的阎王特意解释唐朝的宰相是群相制,三省长官和副长官都算宰相,也就是说唐朝之前并非群相制。

    诚然大唐疆域甚广,两个丞相也未必够用,可在大唐之前为何没有采用多相制

    定是用多相制分化丞相权力

    秦始皇有点意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笑“呵,合着就朕这里没人愿意来”秦始皇和李世民那里都是抢着去,连考试都安排上了,就他这里没人愿意来。

    凭什么

    他不服

    “陛下莫慌,”霍去病劝道“武则天那里也没人去。”七十七个宰相,哪怕是多相制,总不能一次十几个宰相吧

    依他看最多也就四五个,在位二十一年,换了十五批宰相,平均一两年就要换一次,这可比陛下频繁多了。

    陛下这里都不愿意,武则天那里就更没人去了。

    刘彻“”完全没被安慰到。

    不过群相制倒是有点意思,分化丞相的权力,这样他就不用太过担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除了狄仁杰外,女皇的其他大臣也挺出名,比如上官婉儿,历史上唯一一位巾帼女相;还有姚崇、宋璟也是女皇一手提拔的,两人深受女皇赏识。

    姚崇第一次拜相就是在武周朝,宋璟也是因为率性刚正而被女皇重用。只可惜姚崇因为得罪男宠张易之而被贬,宋璟因为得罪武三思而被排挤。

    两人虽然是女皇提拔的,但却是在玄宗时期大放异彩,可以说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离不开两位名相的辅佐。

    因此后世也将姚崇、宋璟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合称唐朝四大贤相。

    总的来说女皇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才,也有容人之量。在女皇手下干活,只要你有才,没有二心,肯定能名扬天下。

    比如狄仁杰,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享有“东方福尔摩斯”的美誉。

    为什么说要没有二心呢因为武周朝堂上的大臣很多都效忠与大唐,他们并不认可武周政权,始终不能完全为女皇所用,甚至还会使绊子。

    这种情况下女皇也不敢全信他们,于是任用武家人和酷吏,后面还有张昌宗、张易之等男宠。这些人就是靠裙带上位,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人是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陷害打压忠臣都是常有的事。

    以来俊臣为代表的酷吏也是如此。

    当时的朝堂风气并不好,有学之士也没有发展的舞台,相比太宗高宗时期的吏治清正确实差得有点多。虽然弊端不小,但富贵险中求。要是在武周朝干好了,名流千古不在话下。

    毕竟女皇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家喻户晓的程度比起一般皇帝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阎王给众人解释完,见众鬼面面相觑,只有三三两两站了出来。

    众鬼心想开什么玩笑,武周的朝堂是这么好混的吗光是外戚和酷吏就够吃一壶了,更别说错综复杂的宗室关系。

    武周朝,不是说行得端做得正就没事的,就算才如狄仁杰又如何不还是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多职下狱

    阎王真的没人吗没人的话之后就要强制安排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脸色沉了下来,皱着眉头看向天幕,虽说都是真的,但听着怎么这么不得劲

    她若不用武家人和酷吏根本掌不了权,若是重头来过,她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武则天心中长叹一声,她不是不知用酷吏会让朝野上下不安,也不是不知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没有才干,根本担当不起重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血缘武家天然就站在她这边,也只能站在她这边,是她能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

    又一次听到自己名字的上官婉儿心如鼓擂,她垂眸掩饰住眼中的欲望,巾帼女相,为什么一定要加“巾帼”呢

    为什么不能直接称相

    她并不比旁人差不是吗

    而且今夜之后,陛下肯定会对朝中的宰相做出调整,武承嗣、武三思未必还能在相位上待着。可若没有他们,陛下又岂会放心

    上官婉儿心中怦怦直跳,她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若是能抓住这次机会

    上官婉儿抬手抚了抚胸腔内快跳出来的心。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冷哼一声,气得连自称都顾不上了,“我就知道频繁换相肯定没好事,连狄仁杰这样的股肱之臣都逃不开酷吏的陷害,还有谁肯为她尽心效力”

    李渊虽然也生气,但他没忘记天下最后还是李唐的天下。

    要是武则天真的做得滴水不漏,像他姨夫杨坚一样彻底篡了北周,从此世人只知有隋,而不知有北周,他才要哭呢。

    一想到会有世人只知武周,而不知大唐的可能,李渊就心哽。

    幸好武则天做不到那个地步,她还是有诸多破绽。

    相比于李世民和李渊的震怒,贞观群臣们就淡定得多。总归事情还没发生,将来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何必想这些有的没的。

    唯有长孙无忌变了脸色,房玄龄、杜如晦和姚崇、宋璟合称唐朝四大贤相没有他

    长孙无忌眸底闪过一丝落寞,他是哪里做得不如房玄龄、杜如晦吗

    长孙无忌怎么也想不明白,按照托孤大臣的人选来看,房玄龄、杜如晦肯定死在二郎前面,否则托孤大臣里不会没他们。

    他功绩不少,又活得久,怎么说也比房杜两人干得多,为什么没入选贤相呢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阎王头都疼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宣布剩下的岗位。

    东汉末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明末的农民起义都需要人,因为是乱世,阎王并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辅佐谁,就业比较自由,选择去的人还不少。

    狄仁杰、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大唐名相都想去五代十国。

    萧何、霍光等大汉名相想去三国

    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而喻,阎王嘴角抽了抽,不过也没阻止他们,三国的时候可不缺大汉忠臣,但大汉还是亡国了。

    朝代气运断了就是断了,强行续也续不回去,倒不如在乱世中辅佐一个明主,早日平定战乱,完成任务。

    去乱世的人也多,阎王让他们到一旁等待考试。

    然后接着问有没有人愿意去朱元璋手下当丞相。

    剩下的鬼十分有默契地一同往后退,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阎王没人去吗

    众鬼见阎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心里紧张得不行,宋朝开国名相赵普我宁愿去武周朝,也不想去明朝。

    开什么玩笑,明朝没有宰相的权力却还要干宰相的活。为了能顺利实施政策,还要拉拢司礼监的太监。

    傻子才去明朝。

    赵普有些后悔了,观望太久错过了前面的好岗位,后面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这一刻赵普真想说曾经有那么多机会摆在我眼前,我却不知道珍惜,唉。

    号称最会苟的宰相冯道也点头道对,没错,宁愿去武周也不想去明朝,尤其还是朱元璋手下。

    洪武时期

    朱元璋脸黑了“”他不要丞相是一回事,但别人不要他又是另一回事。

    废了丞相后,他确实忙不过来,后来设置了四辅官,让儒士王本等人担任。

    两年后,他又觉得王本这些辅官不好用,毕竟年纪大,又学了一辈子的儒,说话文绉绉的,朱元璋很烦这一套,让他们拟定流程、建议,拟上来的大多数都是废话。

    久而久之,朱元璋受不了了,撤销四辅官。

    之后他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品秩为正五品,主要权力就是顾问,只有咨询权。决策权在他手中,行政权在六部。

    忙是忙了点,但是皇权再也不用受到相权的约束。在天幕出现前,朱元璋还是挺自豪于这项措施。

    但天幕出现,带来大明朝将来的历史后,朱元璋得意不起来了。

    “老四,你说这丞相有必要恢复吗”

    朱棣突然被点名,心中一紧,想了想道“天幕说过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有漏洞,父皇又何必执着于此。”

    朱元璋废话,咱能不执着吗这可关系到大明的基业。

    “说了跟没说一样。”朱元璋白了朱棣一眼,继续看向天幕,心里不由嘀咕咱有这么可怕吗至于怕成这样

    武周时期

    武则天“”

    “罢了,”武则天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婉儿,明日你让刑部和大理寺把这些年卷宗整理整理,把能平凡、赦免的卷宗呈上来给朕瞧瞧。”

    上官婉儿闻言有些意外,但又不是很意外,“是。”

    阎王念完后就去组织考试了,为了省事把所有需要考试的鬼都安排在一个考场。

    所有鬼都以为考试是考四书五经、策论那些,没怎么学过儒的李斯、萧何等人还特意去复习了。

    结果看到考卷,众鬼

    行政能力测验

    第一题法和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

    a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b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c法具有约束力

    d以上都不对

    商鞅、李斯等法家代表看到这道题嘴角露出笑容,这题目不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嘛

    想知道众多名相的考试结果如何吗他们又能否如愿去心仪的朝代,跟随心仪的皇帝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帝王将相版错位时空。

    感兴趣的宝贝可以点击右下方的小黄车,进行购买。

    帝王将相版错位时空上册,原价48,现在只需要36,赠品是帝王群像5,是秦汉唐宋明五个朝代的帝王群像,还有他们的人设卡牌,秦皇汉武、李世民、武则天、朱元璋五个人的卡通钥匙扣。

    看看这个卡通人物,多可爱啊不想带回家吗

    大秦

    李斯还在纠结选择哪题呢,他直觉选第三个选项,又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

    正纠结呢,就听到天幕开始售卖书籍,瞬间将题目抛诸脑后,打开小黄车。

    秦始皇看到顾清瑜手上拿的“钥匙扣”,眼前又是一黑。虽然没有明说哪个是他,但黑衣衮服,头戴冕旒的就一个,其他四个,一个穿着红黑色衮服,三个穿黄,想分不出来都难。

    关键是钥匙扣上的小人特别幼态,幼态到让人眼前一黑的程度。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