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62 章 赤壁赋

作品:《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我们年老体衰又多病的苏东坡,本来已经做好了终老海南的打算,但谁料天无绝人之路,元符三年正月,哲宗薨逝,无子,其弟宋徽宗赵佶正式即位,年十八岁。

    作为一个与他哥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弟弟,北宋的面自此天翻地覆,向着深渊的方向一路狂奔。而这一年距离北宋亡国只有不到三十年了。

    “原来是这个皇帝啊。”

    刘彻联想到杜甫视频最后的大宋片段

    圣格的确立,真是离不了任何一位昏君。

    能把杜甫捧上诗圣的位置,想必宋徽宗在里面也是出了大力的。

    刘乐子人彻为宋徽宗献上大拇指。

    而宋徽宗所在的北宋则是一片哗然。

    “还有,还有不到三十年就亡国了”

    田间地头的人停下了锄头,心里头全是迷茫。

    “有这种官家在”坐在田垄上的老妇啐了一口,她苍老的脸上满是恨意,“不稀奇。”

    她的儿子死于采石途中,她的丈夫被强征去拉纤拉到身死力竭,单一个太湖石就足以让一个本该美满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

    他们江南百姓,守着宝地却活得暗无天日,夜夜哭泣。

    如何不怒如何不恨

    只是此前是敢怒不敢言的畏惧,而现在天幕捅破了歌功颂德的假象,大家的畏惧自然也就随之消退。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宋徽宗要完了。

    “一派胡言”

    宋徽宗脸色差到了极点,嘴里对天幕咒骂个不停。但他心知这一切只是色厉内荏,宋徽宗的嘴唇抖得不行,亡国之君不是别人,是他

    这一下不是发发罪己诏就能平息下来的。

    天翻地覆,指往亡国的那面翻。

    赵匡胤心梗了片刻,随即怒火“腾”地一下子冲到了天灵盖。

    “啊”

    赵光义硬生生捱了一拳,忍不住惨叫一声。

    “看看你干的好事”赵匡胤犹不解气,还要继续对弟弟拳脚相加。“宋徽宗是吧,我让你生了个宋徽宗”

    “臣弟知错了,臣弟知错了。”赵光义顾不得面子,一边哀嚎一边还不忘给自己的随侍使眼色,寄希望于他能把太后叫过来。

    这拳拳到肉的感觉真是让沉醉,想嚎啕大哭的那种。

    赵光义欲哭无泪,但有一点他毫无怀疑甚至为此感到庆幸,如果自己不是他亲生弟弟,如果不是二人的生母还在需要顾及孝道

    他二哥在得知是他赵光义捡便宜继任皇位的消息后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立马把他拉出去杀了,而不是现在对他一顿暴打。

    打也行啊,不打了就真的是他娘来了都救不了他。

    赵光义苦中作乐地想到。

    天幕仿佛不知道自己简单一番话引起的轩然大波,继续讲道

    但是现在这一切还离苏轼很远

    ,是年六月苏轼从澄迈县渡海北返,离开海南。待到十一月,苏轼又接到了一封朝廷诏命。

    天幕浮现一行字

    官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军、州任便居住。

    放在今天,这意思是苏轼享受退休干部待遇,在哪住都行。斟酌一番。苏轼决定前往常州定居。按理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就是在这定居途中,苏轼病症不断加剧。

    “舟车劳顿,太过劳累了。”

    苏轼代入自己的性子一想,就知道自己在前去的路上一定是闲不下来的,势必要和朋友遨游山川,诗词唱和,一里路都能走出两里来。

    是的,在不断的跋涉途中,他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甚至多次劳累病倒。

    “病暑暴下”,“疲病加乏”,“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好家伙。

    “苏轼活大不易啊。”

    李白感慨,这要是他,肯定就不去常州了,放哪不是呆着,反正有酒有剑就够了。

    第二年六月下旬,苏东坡终于到达常州,此时的苏轼已经疾病缠身,一个月后,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于常州孙氏宅溘然长逝,终年66岁,谥号文忠。

    “东坡先生”

    看完苏轼这一生,众人百感交集,为苏轼叹息叹惋者甚多。

    也有的人

    “六十六岁也算终老天年了。”

    拜托,那可是六十六啊。

    刘彻觉得不错了,毕竟有这么多病在身,还坚持了这么久。

    然而对此苏轼本人则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是因为自己谥号文忠而欣喜,也不是因为看完自己的一生怅然若失。

    而是

    描述得太简单了。

    苏轼有点小忧伤。

    盘一盘几个被天幕扒拉完一生的诗人,

    杜牧死前烧文焚稿,彰显文人气节,

    杜甫舟楫一了余生,虽冰冷却浪漫,

    第一个他崇拜的陶翁更是气派,拟挽歌辞三首,当年无人知晓,但是天幕风光大葬。

    而自己呢,简简单单,朴实无华。

    既没有轶事典故,也没有大气排场,只有一堆的病,只有六十二个字,就把自己的结局说完了怎么,怎么能这样呢

    苏轼那个气,仰天幕长叹,继而悲愤发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呐”

    2000,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共评选出十二位,有且仅有一位华夏人,那就是苏轼苏东坡。

    “好家伙,那就是咱唯一的千年英雄喽。”

    朱元璋嘶了一声,知道苏轼影响力大,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大。

    为什么这个人是苏轼呢没办法,因为我们都喜欢苏轼。

    天幕此时放上了一段视频,众人听见有一苍老但有力的声音如是说道

    “如果可以选一位诗人去旅游”

    一干诗人提起了耳朵。

    “我不要跟李白在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

    大唐

    “可现实的人有几个能写出李白这样的诗呢。”

    李世民大不赞同,和李白在一起多快活啊,看看人家杜甫,旅游完更死心塌地了。

    我人太出名了也不好。

    李白无语凝噎。

    他挺想反驳的,但是,你别说,好像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李白对自己什么样心里还是有数的。

    “没关系,太白兄,我觉得和你一起很好。”

    杜甫见李白脸耷拉下来刚安慰了一句,就听到天幕

    “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

    杜甫想要去拍李白肩膀的手放了下来,脸色比李白还差。

    什么叫做太严肃

    你看清楚我不是他

    是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

    “扑哧”

    倒是李白看见二人都遭遇diss的待遇心情好了不少,他颇为感慨地说“子美且看着吧,往后咱俩总是要被拉出来遛一遛的。”

    “苏东坡就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大家琢磨了一下,都很赞同,这就几个视频看下来苏轼是最有意思的,第二有意思的是逛花楼被上司记的杜牧。

    杜牧这种时候想起我了。

    饶是如此,大唐有些没气量的人却是忿忿不平“这是拿我们诗仙和诗圣给苏轼抬身份呢。”

    天幕没有给出为什么苏轼是千年英雄,但是接下来却好像已经把原因说尽了。

    要是我选,我也选苏轼。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选苏轼,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

    “因为你们幸福。”

    赵匡胤心酸,一想到后面杜甫成圣是在他们大宋就难受,越苦杜甫越受捧,那么和杜甫对比鲜明的苏轼呢

    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天幕给的解释是

    古人喜欢苏轼,除了他的诗词文章,还因为他的思想与人格。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个人理想,这两个他都实现了。

    回想苏轼这一生,确实如此。而来自苏轼之后时空的彩虹屁一时间不绝于耳。

    太多了总之千言万语汇成四个字

    苏轼值得。

    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是以下这些。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好哥哥。

    画面里的苏轼苏辙一生都没红过脸,吵过架,两人之间只有默契和信任。

    “你们兄弟啊,当苏轼兄弟这般相互扶持。”

    朱元璋看得眼热。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好朋友。

    天幕再现了苏轼与王安石和章惇的交往。

    “才不是朋友呢。”

    二人脑海里蹦出了同样的想法。

    倒是苏轼乐呵呵的,“对,都是朋友。”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天才。

    “这是嘉佑二年的榜单,苏轼二十岁便中了。”

    但是再看上面一个个名字,心境却截然不同了,甚至有的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他们所在的党派。

    “党派之祸,流毒百世。”

    秦始皇叹息。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全才。

    天幕再现了此前苏轼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就,琳琅满目,各种称号五花八门。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好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刘彻挑着眉,唇角情不自禁弯起。

    因为苏轼,他是一个好官。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谢谢,想要。

    秦始皇彬彬有礼地发来了申请。

    因为苏轼,他浑身上下都是烟火气。

    “我吃故我在”

    这个小标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先是一堆又一堆的东坡美食,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看见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后是苏轼有关于吃喝的诗句,但是后面都被加上了四个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好吃好吃。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好吃好吃。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好吃好吃。

    “哈哈。”

    一时间所有人都止不住笑声。

    因为苏轼,他看万物都可爱。

    此时天幕里出现了一个q版的苏轼,只见他的头上不停冒着泡泡

    花好看,写一首。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云好看,写一首。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湖好看,写一首。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首又一首,都取材于生活,看得人心里很是舒坦。

    这就是我们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

    天幕最后总结

    因为苏轼,他热爱这个世界。

    简简单单的一行字,也可以让人感同身受。

    苏轼也不开玩笑说天幕对待他敷衍了,因为这句话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爱是活,恨也是活。”

    苏轼轻声,然而声音从一开始的微不可闻逐渐变得掷地有声。

    “事已如此。”

    苏轼想。

    “为何不多爱这世界一分呢”

    天幕说,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热爱这个世界。

    其实不是的。

    是人们真心热爱这个世界才会喜欢他,只是有太多人对于喜欢的表达都拙于言辞,才会用他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喜欢。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有几首他的得意之作天幕一直没提到,其中有一首,它的的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密州时期的作品,写下的时候他和子由已有七年未曾相见了。

    伤心吗

    那还是有的。

    怨恨吗

    不怨。

    明明如月,月亮这一意象上寄托了太多太多人们的纷繁复杂的情感,以至于他在此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常常有赞誉,说他苏东坡将宇宙与人事都说尽了。

    然而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发表后最广为流传的那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为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其实是在说

    是的,我热爱这个世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