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登高

作品:《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元稹闲暇之余,拿了一卷书,随手翻阅。

    在翻书页的间歇里,他时不时还要眺望一下窗外的风景。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他漫不经心地想到。

    “大人,有人求见。。”

    元稹闻之一顿。

    闲来无事,见一面也无所谓了。

    略一颂首“让他进来吧。”

    公元813年,被贬官至江陵士曹参军的元稹接见了一个年轻人。

    大唐

    “千秋万岁名,终于”

    终于要开始讲杜甫今后如何出名了吗。

    李世民这一通看下来,颇为杜甫感到揪心。

    一路走来一路被虐,这后半生的经历真的太令人难受了。

    下人将一个年轻人带到了元稹面前。那年轻人衣衫褴褛,头发凌乱,但神态却是镇定自若。

    女声讲解

    这个年轻人是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杜甫以清贫而终,其子也相继潦倒落魄。杜甫临终前的遗愿很简单落叶归根。但是就这样的愿望他的儿子也没能做到,因为贫穷,他们无法按照杜甫的遗愿将骸骨迁回洛阳。

    等到杜嗣业这一代,杜甫殁后的第四十三个年头。杜嗣业是一个孝顺孩子,为了达成杜甫未竟的遗愿,从湖南耒阳到河南洛阳,他踏上了安葬祖父之路。在此期间他一路乞讨,扶柩千里。相传某日,他到了江陵,听闻元稹颇爱其祖父诗文,约元稹为祖父作墓志铭。

    “子美,你的后代还是有人在的。”高适面露欣赏“此子不错,比你儿子强。”

    自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历代王朝无不效仿。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基本国策同样是以孝治国。

    杜嗣业不远千里为祖父归乡的行为,无疑是孝的典范。

    只见杜嗣业恭恭敬敬地向元稹做了一揖,将缘由告知之后,从衣袖里掏出了一卷杜甫诗稿,递了上去。

    诗稿早已泛了黄,看起来颇为陈旧。

    元稍贝状眉日微皱儿懊丸八肩口似寂。

    但也许是出于对孝子贤孙的尊重和被杜嗣业的真诚所打动,他接过诗稿,仔细翻阅。

    起初只是浅尝辄止的阅览,但是读着读着,元稹的手开始发抖,看到某页甚至会怔忪许久,回不过神,而他翻阅的速度也随之也越来越慢。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被杜甫的诗文震到了

    元稹之前是否看过杜诗无从考证,但是这一次,他看到的是杜甫全部的世界。这一卷诗稿,结构声律上登峰造极,更难能可贵的是,亲情,友情,爱情,众生,家国,命运,人生能遇到的所有情怀,都在杜诗之中。

    读完之后元稹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于是他凝神静气,挥笔写就了一篇气势跌宕、辞藻华瞻的雄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至于子美,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刘彻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把他认识的诗人都拉踩了一遍。

    “仲卿,你说元稹和杜甫是不是有点什么亲戚关系。”

    不然怎么和杜审言一个样儿呢。

    “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全文既出,无数人边读边点头认可。

    “圣人,确实是和孔圣人一样的圣人。”

    元稹此文,字数不算太多。元稹此人,却是中唐诗坛领袖级人物。由于元稹对杜甫的极力推崇,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后,杜诗也随之流传开来,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

    杜甫何许人也元稹对他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甚至不惜把其他诗人踩了一个遍于是大家纷纷买杜工部集去看去读。

    “这一看,可了不得喽。”高适调侃了一句。

    想也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在天幕上了解了杜甫最主要的作品,但是看的若是一整部诗集,总有一首能戳中人心。

    更何况杜甫后期的作品

    高适摇头,太强了。

    别的不说,单于律诗上的成就,杜甫称得上是冠绝古今。

    “嗯罪没白受。”

    杜甫展颜一笑。

    r

    quigs

    公安

    这一读,一读则改容,再读则下泪,三读则断肠所有人都哭了,所有人曰眼泪都为杜甫而流

    这一年,官至宰相,和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元稹,他的眼泪为杜甫而流。

    元稹在家中奋笔疾书,写下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为杜甫所作的墓志铭。

    这一年,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的眼泪为杜甫而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将杜工部集合拢后,吟诵出了这一句。

    这一年,与李杜并称唐代三大诗人的白居易,他的眼泪为杜甫而流。

    天幕涌现几组诗句,杜甫之作在先,白居易之作在后。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白居易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靖节先生樽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白居易

    白居易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随即心里又是一悲。

    又是这样,别人都正常,到自己这儿就是模仿被天幕大声嚷嚷出来了。

    这一年,当朝皇帝唐文宗,他的眼泪也为杜甫而流。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穿着一身龙袍的唐文宗端坐在宴会上,举杯高吟哀江头。

    这一年,大唐发现了杜甫,大唐的眼泪为杜甫而流。杜甫的诗,如月之华,初闻不觉,回首才发现这是黑夜里最明亮的光。

    李白和杜甫,一个像太阳,一个像月亮。那蓝唐的太阳出就光芒万丈,而安史之乱里诞生的月亮,虽没有那么耀眼,却将亘古的黑夜照亮。

    李白抬头,刚好和杜甫对视上。

    “太阳和月亮,这是在说我俩呢。”杜甫感慨。

    杜甫先生再也不用担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了,因为此时的你做到了真正的名动天下。

    虽然中唐仍然怀念他们心中的监唐,虽然此时大家编辑的唐诗诗选里都不约而同地没有收录杜甫诗歌。但是这并不妨碍杜甫的伟大。

    “这些人,朕真的是

    懒得说他们了。”

    刘彻皱眉,恨铁不成钢地表示自己对中唐众人的行为不赞同。

    直到晚唐诗人韦庄的唐人诗选又玄集,杜诗才首次被正式选入。此举如一艘破冰船犁开坚冰,杜诗的影响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韦庄出任蜀相之后,他仰慕杜甫,还到浣花溪畔寻找杜甫草堂旧址。见房屋已无,韦庄命人割下茅草,特地重新修建了一间草屋。这间草屋,便成为了往后历朝历代修葺、扩建草堂的基点。到了今天,杜甫草堂是这般模样。

    跟随天幕,众人看见古朴典雅的建筑,清幽秀丽的园林,其间又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

    “这倒是比杜甫草堂一开始的样子还好看。”

    草堂给人的感觉,虽然隶穆,但不失怡人之景。

    李世民点头,觉得后世审美不错。

    到了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又更推了一步,那个有着一身的病,一对深锁的眉,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从此与诗圣之名密不可分。

    天幕列出了韩愈论选段。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集诗文之大成,诗圣,实至名归。”

    历朝历代这样的论调不绝于耳,在讲解之后,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诗圣是杜甫。

    同样是在宋朝,杜诗的影响力达到了高峰。无数名人将相将杜诗当作寄托,拿杜甫当作榜样。

    赵匡胤双眉一凛,脸色沉了下来。

    “朕的大宋究竟是出了多少不肖子孙。”

    言语里不乏咬牙切齿之意。

    前面都说了盛唐大家喜欢李白,李白是太阳,而杜甫则是照亮黑夜对杜甫越推崇,就意味着当时的局面越不好。

    赵光义闻之一惊,做起了缩头的小鹤鹑。

    二哥的后代不行啊。

    他在心里悄悄幸灾乐祸道。

    北宋末年,爱国名将宗泽临终时念念不忘的是杜甫蜀相中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位老将军躺在床上,一边流泪一边反复吟诵。

    而后他双目突然睁大,仿佛回光返照般高

    呼

    “过河过河过河”

    三声之后,气绝身亡。

    “别让我知道这是哪一支的小兔崽子”赵匡胤持续心梗。

    “宗泽”宗泽他有印象,正是他这一朝的臣子。

    宋徽宗赵佶不可思议地望着天幕,然后被其中隐含的意义震惊到了。

    北宋末年赵佶心慌,这怕不是自己做了亡国之君

    不行,朕绝不能是亡国之君

    “赵恒太子,快传太子过来,朕有要事商议。”

    在“东京保卫战”中,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对杜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敌军围城之际,他选择用杜诗来以表示自己誓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战火纷飞中,只见一身着官袍的男子默下一篇又一篇杜诗。

    良久,他活络一下手腕,然后叹息道杜甫的诗只有在经历战乱之后,才能懂知道这到底有多么精妙”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从容就义,曾于狱中将杜诗重新组合排序,写下集杜诗二百首。

    二百首集句诗飞速闪过后,监狱里空无一人,唯有墙壁上的一行字格外显眼

    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这一段视频不长,却在两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北宋败了,南宋也败了

    将军身边的将领眼眶里的泪在打转,目光集中在领头的老将军上。

    “诸君请看,我们的背后就是家国。”宗泽用马鞭指了指身后。

    “我们的身前是尚未收复的失地,我们不能退”

    知道必败的命运又如何,宗泽眼神坚定。

    不能再后退了,只能继续前进。

    杜甫这一生,从长安开始便全是苦难。时代冷酷无情地选择了他,要让他用诗句来记录监世之后的大唐。他长久凝视着脚下的土地,思念与悲悯,抒情与纪实,他将所见所闻所感化作诗句,在千秋之后,它们将照亮黑暗。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每逢衰年乱世,人们对杜甫的推崇便又更上一层楼。为何在历史的暗暗长夜里,在王

    朝的太阳陨落之后,杜甫,就是那唯一的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