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登高
作品:《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天幕里的杜甫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眼圈一层乌黑,似乎许久都没有睡过一顿好觉。
见到唐肃宗的那一刻他眼前一亮。
“卑职见过陛下”
他起身拜谒了新君。
“杜卿家快快请起。”
唐肃宗感动地抽了抽鼻子,面带关切,亲自将杜甫扶起。
女声
唐肃宗见杜甫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不由大受感动,授予杜甫左拾遗的官职,也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和他之前的官职可谓天差地别,前面他就是一个看仓库的,现在虽然官小,但是能在皇帝身边进行劝谏。一些政治军事上的重大事件他有了参与讨论的资格。
杜甫自然是尽忠职守,屡进忠言。然而唐肃宗李亭和他爹一样,不是很爱听这种苦口良药。很快,杜甫的为房琯辩护的言论而得罪了唐肃宗。
“好的不学学坏的”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唐肃宗不满,将杜甫贬到了华州出任参军。杜甫从此便一蹶不振,再没得到唐肃宗的重用。
在这期间,杜甫再次见证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眼下的大唐有多难三吏三别给出了答案。
场景依次变换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看到官兵强征未成年的小孩,杜甫不忍,上前劝慰。
忽闻深夜喧闹,官兵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太太哭诉,自告奋勇为军队做饭。
杜甫记下了投宿时遇到时的场景。
边境风沙瑟瑟。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杜甫与与驻守潼关的官兵一番谈话,谨防前车之鉴。
紧接着是三别
新婚燕尔,妻子深明大义,鼓励丈夫参军。
老翁欲从军,本想偷偷离去,谁料老妻哭倒在路边。
从前线归来的老兵在村里走了很久,自言自语地说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杜甫,是
安史之乱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就像一个战地记者,如是记录了在战乱中百姓的遭遇。
这两组诗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杜甫的笔触并不十分花哨,却将战乱时的种种不幸刻画得淋漓尽致。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安史之乱的第四年,动荡仍在继续,需要再用四年的光阴去平定这一切。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李白五十九岁。李杜二人自天宝四载分别后,虽再无见面,但仍深深牵挂。
这一年,李白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欢欣之下而作早发白帝城。
当时的杜甫旅居秦州,地处偏远,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放还。杜甫是如此担忧李白,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思念。
两首梦李白摆在天幕上。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前写梦境迷离,后写梦醒的感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大汉
“这缘分真是奇妙。”
今年杜甫梦李白,李白作早发白帝城。
再过几年杜甫也去的白帝城,写下的诗歌为这次视频盘点的必背登高。
刘彻用一种很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一唱一和呢
真是一对好朋友啊。
刘彻默默感叹,福灵心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磕到了。
但是猪猪陛下,这糖有点珞牙。
“好生情真意切,有友如此,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是许多人的感慨。
有一个被流放的朋友,这放在别人身上都是唯恐避之不及,逐渐要疏远那人的。
但是杜甫却没有因此改变对李白的态度,反而更加思念。
李白本人也深受感动。
“子美,我替未来的自己谢谢你的挂念。”
他忍不住拍了拍杜甫的肩膀。
杜甫说,李白啊,你的声名将干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但是他不知道,这句话或许放在他身上,比李白更合适。
哦。杜甫冷酷地回了一个单字,实则内里的心情翻江倒海。
人生啊,就是起起落落落。
杜甫人麻了,看见自己成了左拾遗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天幕剧透得罪了皇帝。现在呢,又是寂寞身后事,放他身上最合适。
我这艰难的后半生
杜甫有些憋屈地想到。
这一年对杜甫而言是颠沛流离的一年。唐军在战场上受挫,节节败退。关中闹起饥荒,杜甫俸禄微薄,糊口艰难,再加上当时杜甫的政治理想已经幻灭,杜甫的处境近乎绝望。他只能弃官,郭妻带子,投奔亲友,从秦州到成都,一路的苦难逃亡,可想而知。
到了冬天,杜甫在成都安定了下来,我们的大诗人终于能够歌一歇,享受他的后半生里最惬意的时光。
只见一处寺庙里,杜甫终于卸下了长久以来的忧虑,神色颇为轻松地欣赏自己最新的大作。
纸张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这个故人是谁呢,正是之前旅游三人组里的最后一位,时任彭州刺史的高适。
“哟,终于有我的戏份了。”高适挑眉。
因为我们是朋友。
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到了第二年开春,杜甫准备给自己建房子了。
天幕上只见杜甫忙忙碌碌,太阳日东升西落,杜甫草屋一点点地建了起来。
“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
刘彻有些欣慰地看着这一幕。
这还没完,看见屋子外面光秃秃的,杜甫觉得不行,这太难看了,他要装点起来。于是他开始写诗,他要众筹开发一款基建装修游戏,游戏名字都想好了,叫做梦幻花园古代版杜甫草堂
在此我想说,家人们,如果有幸参与这款基建装修游戏的开发,千万不要错过。河阳县令萧实,绵竹县令韦续,涪城县尉韦班
女声一一念出官职名字。
感谢以上人士为杜甫的梦幻花园做出的杰出贡献,与此同时,你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虽然这回报在当时没有立刻兑现,但是在干百年后,大家都会记得你们。因为有一个算一个,你们都将跟着杜甫的诗歌一道流传千古
被点到名字的人都呆愣愣地
看着天幕,他们难以置信地张大了嘴巴。
“我我这种小人物居然也能青史留名”
天呐,其他时空里,他们看向杜甫的眼神一下子就灼热了起来。
害怕。
杜甫强忍镇定。
“杜翁,我这儿的竹子不错。”有人率先开口。
“我家桃树也很不错。”其他人不甘落后。
“我家的花草,看上哪个我直接叫府上的人给您送过去,”
到最后都不是称呼你而是您了。
“呃,我想起来家里有事,改天再说,改天再说。”
杜甫哪里招架得住过这种争着抢着要送他东西的场面,找了个理由忙不迭地从聚会里溜走了。
天幕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花园不再光秃,站在桃林之间,杜甫笑容满面地拈起一朵桃花。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移植过来的绵竹郁郁葱葱,杜甫坐于其中,闭目养神。
天幕此刻转换速度极快。
几乎每一首诗,都为花园增添了风景。
从最初一无所有,到亲力亲为搭建美好,这感觉仿佛自己也跟着亲身经历了一遍。
看见杜甫辛勤劳作,他的家园也一天天变好看,刘彻扬起的嘴角就没下去过。
这样建房子简直不要太快乐。
“朕以后得了闲,也要亲手建一栋屋子。”
刘彻颇为意动,大胆宣言。
种花家,种田魂,熊熊燃烧的是刻在血脉里的种田dna。
此刻,刘彻dna动了。
杜甫的住所尽善尽美,杜甫的日子也十分和和美美。茅屋落成后,他称其为草堂。现在的杜甫草堂,乃是成都旅游热门打卡景点,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
如果杜甫看到他住的茅屋里面如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景象,想必他一定会十分诧异。为什么我曾经住过这么多地方,你们却只惦念着这个简陋的草堂
对啊,他住过好多地方。
杜甫点头,他这人闲不住,自打成年之后就天天往外跑。
要说住的久,那还是自己老家呆的久。
这杜甫草堂为何能取代他真正的故居呢
女声给出了回答
不是我们非得惦记,但是谁让您在这段时间高产似母猪啊,我天,小学初中高中,贯穿一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成为了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个概念的含义令许多人头晕目眩。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啊。”
小学我们背什么背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背的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干朵万朵压枝低。
初中我们背什么背的是两个黄酮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背的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高中就更不用说了,能选进教材里的杜诗,就没有不需要背的。而且我相信大家对草堂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果说前面的杜诗是名篇,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调子起的好高啊,但是前面这些在杜诗里面居然还不是最好
刘彻愕然。
是的,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惟有痛苦是永恒的存在。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暴雨接踵而至。
之前的明媚风景被彻底撕碎了,屋子上的茅草被大风卷起,随后暴雨倾盆。
妻儿头发衣服全都湿透了,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
杜甫见状长叹一声。
别林斯基说过,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把他们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地根植在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正是如此,他自己淋了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把别人的伞撕烂,而是为别人撑伞。
此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篇浮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此言一出,振聋发聩,在众人的心里狠狠地来了一击。
心念不禁为之一动,内心大恸不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写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推己及人,写的更是天下饱经苦难的百姓。
为他们发声的人太少太少了,敢立下如此宏愿的
人也太少太少了。
啪嗒啪嗒。
眼框里的热泪坠了下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