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93 章 红颜祸水【十】

作品:《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当然,唐玄宗对于这位自己费劲千辛万苦才辗转迎入宫中的绝色佳人,自然是颇为喜爱的。

    看来看去,也许只有那句“六宫粉黛无颜色”稍微有那么一点联系上了现实。

    还是唐玄宗单方面的那种。

    杨贵妃虽然只是被封为贵妃,但是礼数实同皇后,杨氏家族也因为杨贵妃之盛宠在身而发达起来。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另外还每月赠脂粉费十万钱。

    能够在前朝施展手脚的兄弟更不必说,那叫一个青云之上,堂兄杨国忠身兼四十余职,最终官至宰辅。

    李世民

    身兼多少职

    四十余职快来个人告诉他,这些都是荣誉虚职,不然简直是分分钟要被气晕过去的节奏啊。

    当事人现身说法,知不知道实权官职累加之后权力有多可怕吗

    这是一个有点脑子的皇帝能干出来的事吗

    这对于自己到底是有着多么超人的自信啊。

    真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得住

    杨氏五家,并次第京师,权倾天下。每次杨贵妃与唐玄宗一起去华清池避寒,都会以杨氏五家为扈从,这五家之车马仆从可以填满数个坊市,锦绣珠玉更是鲜艳灼目,灿若云锦。

    其五家进食珍馐数千盘,一盘所靡费的,便是中人之家十家人加起来的家产。

    沿途还会时不时掉落奢侈的首饰,却不屑于去捡拾,其奢侈程度可见一斑。

    正所谓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于是令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

    虽然这种描述定然有后期加工的夸张成分在,但是当时杨家等为唐玄宗所重之贵族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快速拉大却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毕竟当时的关中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以致粮价飞升,甚至连长安城中也时不时会有饿死之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正是这一现状入木三分的刻画。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这句诗几乎是在被天幕念出的同一时刻,便能够让听到的人在第一时间将这个画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拳头是在下一个瞬间攥紧的。

    而生活在大唐上升期的长安百姓有些不可思议。

    连长安城中都有饿死之人吗

    这种情形是如此的陌生,但距离他们又好像并不遥远。

    毕竟再往前数几十年,长安城中又什么时候不是饿殍满地呢

    但是

    天幕不是说那是他大唐的盛世吗怎么听起来反而还没有如今的日子好过呢

    毫无疑问的,这种锅肯定是要往成为导火索的杨贵妃身上扣的。

    毕竟他们的逻辑是很强盗的,如果不是因为有你杨贵妃,杨氏五家怎么可能有如此机会这般铺张奢靡又

    怎么可能有机会如此深入影响朝政

    如果这还不够。

    那你杨贵妃本人难道不奢侈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你看你看,因为你杨贵妃爱吃荔枝,甚至让唐玄宗为了这点荔枝铺张浪费地使人从数千里之外采用军用渠道只为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呢。

    这难道不是杨贵妃恃宠而骄,骄奢淫逸的体现吗

    虽然杨贵妃到底爱不爱吃荔枝,到底有多爱吃荔枝的事实存疑,但是反正罪名要先给扣得死死的。

    杨玉环

    好吧,那就先不说有荔枝她吃可以,没有也可以不吃,远没有到没了荔枝活不了的程度。

    但

    这怎么就成了她恃宠而骄呢

    她又没有缠着圣人要荔枝吃。

    圣人自己经不住想吃还要怪到她头上

    就那千里迢迢送来的一小匣,她能分到几个

    这几年加起来吃的,还没有幼时一次吃得多呢

    再说了,她入宫来当贵妃已经够倒霉的了好吗她享受一二也无甚大错吧。

    至于杨氏五家

    有武后在前,她也就是能在宫里跳跳舞这样,怎么可能管得了外面那些杨家子弟。

    就算她管,也得人家听啊。

    再说了,她干嘛要管

    这种事情不是谁干的谁善后吗

    天幕说的好啊,分明是那个昏了头的圣人自己执意要封赏的,干她何事

    至于后世的一些文人则十分愤怒。

    怎么就是强盗逻辑了

    难道他们说的不对吗

    如果没有独宠于六宫的杨贵妃,杨氏那些草包怎么可能会得玄宗垂青又怎么可能昏头地如此劳师动众地从岭南运送荔枝

    但是一些人已经开始皱了皱眉。

    可是

    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既然如此容易被女子昏了头,难道不反过来正说明这个皇帝也实在质量堪忧吗

    但问题就在于,是因为杨贵妃的蛊惑让唐玄宗的眼光发生偏移了吗还是杨贵妃按头让唐玄宗大封其家族的杨贵妃她又不是汉朝当国的那个太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影响力

    唐玄宗那可是有着严重tsd的人,他会让杨贵妃干涉前朝事

    想都不要想好吗

    再说了,难道没有杨贵妃,便不会有其他人吗

    真当那个到处在民间搜寻年轻貌美女子的“花鸟使”是吃干饭的啊

    归根到底,还不是唐玄宗自己识人不明,任人唯亲,是他要封赏的,怎么都能怪到杨贵妃身上去呢。

    人家最多就是没有拒绝而已。

    如果高风亮节地拒绝加恩,那是值得褒奖,但是没有拒绝,不过也是人之常情而已,何必大肆辱骂,以至于将罪魁祸首唐玄宗的存在感极力淡化呢

    天幕的指向性实在太过明确,只要是在武周朝的人,又怎么可能听不明白天幕的言下之意呢。

    tsd,这个词汇可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天幕的口中了,再加之与天幕之前所言前后照应,不难猜测其大致意思。

    不就是不想再发生如今之事了吗

    这话想来是许多皇室中人的心声,不过嘛

    既然在此间被戳破了。

    啧啧,临淄郡王,恐怕是跟唐玄宗没什么缘分了呢。

    吃瓜,看戏。

    他们也不是很想要一个看起来这么荒唐的皇帝。

    而且

    前明后昏的皇帝,更可怕好吗

    武则天

    这又是强抢儿媳,又是花鸟使网罗天下美女的。

    看不出来啊,李隆基这小子玩的是够花哨的。

    而且又对自己,对于武家有如此恶意。

    尤其是皇帝干得还不咋滴

    都给长安霍霍出饿殍来了

    这种人难道还留着过夜吗

    当然,目前还是要留一下的。

    毕竟“盛世腰斩”的具体内容还没听到呢,怕死得太轻易难消她新生的愤怒。

    为了这种人气坏了自己可太不值当的了,不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孙子嘛。

    这种,哦,天幕之前怎么说的来着

    对,这种可再生资源,再生就是了,不差这一个。

    再者说了,李隆基他用人不明,任人唯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封赏太过头也不是一日之功,难道还是杨贵妃之前少年时在宫外远程操控的不成

    何况,是你唐玄宗一天到晚跟杨国忠等人在一起处理政务诶,你自己感受不到他们的废柴程度吗

    如果感受到了还用,那不是昏庸是什么

    如果你都没感受到

    那你这个皇帝只能说,当了个寂寞,怎么连最基本的素养都没有啊。

    李隆基被天幕这般直言不讳将自己恨不能贬低得一无是处的言论气得脸色发白。

    他怎么就用人不明,任人唯亲了

    他之前的虚心纳谏,重用贤臣你是一点看不见吗

    再说了,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重用杨国忠一定也是有理由的,想来定然是为了平衡那个时候朝中的形势,怎么可能是昏庸无能,甚至还说他连当皇帝的基本素养都没有

    当真是胡说八道

    他所创下的“开元盛世”你怎么现在就一点不提

    常柚不好意思哦,谁叫你强娶杨贵妃进宫的时候就已经步入天宝年间了呢

    其他皇帝却反而陷入了沉默。

    嗯,怎么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呢

    不对不对,是他们被天幕带跑偏了。

    明明唐玄宗就是想玩弄权术翻车了嘛。

    但是这种错他们可得好好借鉴一番,绝不能

    再犯啊。

    毕竟杨国忠是取代李林甫当的丞相,李林甫那是什么人,那是盖了章的,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就这还平平稳稳当了大权在握的丞相十九年呢,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最久的宰相。

    而且还是病逝的哦,算是妥妥的善终,毕竟身后之事就不能算在内了嘛。

    导致唐朝原地腰斩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安禄山,一直到起兵之前,都深受唐玄宗的信任哦。

    当然不排除可能也是因为胡旋舞跳得好。

    虽然是个三百三十斤的大胖子

    但是当朝大臣以舞技取悦获信于皇帝,就很离谱好吗

    好吧,毕竟是我们梨园的祖师爷嘛,放在唐玄宗的身上,感觉也没有那么让人意外。

    李世民、李治等人

    他们这是看到了什么

    多少斤的官员

    不对,官员靠什么取信于皇帝

    唐朝后期的皇帝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

    这些都是洒洒水的小场面啦,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嘛。

    李隆基

    天幕你怎么能信口雌黄

    安禄山如此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起兵谋反

    他不信

    杨玉环

    管你信不信,她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来源。

    还有什么,会比一场战乱对于自己这个众矢之的的影响更加大的呢

    管你皇帝如何震惊,她得先早做一番筹谋才是。

    竖起耳朵努力听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