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4. 介绍水泥 启禀圣上,臣有本要奏!……

作品:《科举文炮灰被弹幕剧透后封侯拜爵

    霍霖听到皇帝召见自己觉得很惊讶, 他还以为圣上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了,没想到还记得自己。

    整理衣冠,霍霖随着来领路的人进去,

    引路的太监见霍霖有些疑惑的样子, 安抚道“小霍大人, 圣上最近心情都极好, 您无需紧张。”

    霍霖对引路的小太监道了声谢“谢公公的告知。”

    此时已然下朝,霍霖走的方向就是圣上日常办公的紫宸殿方向

    通报完, 霍霖进入里面来到圣上面前, 纳头拜道“下官翰林院修撰霍霖见过圣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皇帝也没有多为难霍霖,看着他说道“你最近做出的薹菜油不错,利国利民, 令百姓和穷苦人家出生的学子能够在夜间用的起蜡。”

    霍霖也猜到或许是因为这个拜谢道 “谢圣上赞扬。”

    “不过听说这薹菜是你送与宁安的礼物,很有创意。”

    圣上说到这个就想笑,他第一次见有人送这么别具一格的礼物。

    霍霖脸皮也厚实, 光明正大的承认道“下官觉得此物对百姓有利,且是新奇之物,宁安是圣上您亲手教导的,如圣上一般胸藏大义,臣一开始就相信公主也会感兴趣的。”

    圣上点头, 宁安确实挺喜欢的,现在这个小子送的玉磨还放置在她的闺房中,闲来无事就会研磨一番,圣上拿起桌子上摆放着的一副精美蜡烛,对着霍霖说道“这是宁安亲手做来给我的。”语气中满含炫耀。

    霍霖“”我好想告诉他我早就有了,不过圣上的面子还是应该给的。

    霍霖道“这蜡烛做的确实精美。”还识趣的向圣上手中的蜡烛投去羡慕的小眼神。

    接受到羡慕情绪的洪兴帝也心满意足了, 步入正题。

    “朕记得你之前有说过水泥和玻璃,现在工艺是否以及已经成熟”

    霍霖一愣,经过这几个月,水泥和玻璃的制法确实已经比较成熟了,圣上一直没有提到水泥和玻璃,霍霖还以为水泥和玻璃没人要了。

    回道“启禀圣上,水泥和玻璃的制作已经趋于成熟。”

    皇帝满意的点头“你现如今对翰林院和工部的事情已经上手了解颇多了,很好。”

    圣上宣霍霖进来好似就是为了说这些话,没一会儿就让霍霖退下了。

    霍霖走在路上还是有点儿懵,所以今天圣上召他过去就是话家常吗

    直到第一天,霍霖才了解圣上的话是作何打算。

    第一天的早朝。

    其他小事的上报结束。

    太监宣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当下就有户部的人出来。

    朗声道“回禀圣上,臣有本要奏。”

    “准”

    “臣弹劾工部每年海船损耗巨大,这半年算下来,光报废的海船就要有上百艘,维修的海船更达到了上千艘,每年都要户部支出许多钱财”

    工部都水司郎中出列,委屈道:“圣上臣冤啊船只损耗巨大实非臣之所愿实是海水腐蚀船只外加海上风浪巨大,还有暗礁遍布与海盗横行的祸根啊”

    皇帝被这声音喊得一激灵,这嗓门太大了。

    “圣上工部之所以船只损耗巨大也是因户部需从南至北运粮啊”有工部的人出列喊道。

    “是极,户部负责从江南运粮,因汇通河淤塞加上河道狭窄,只能走海运,这海船损耗巨大还不是因为你们户部整天运粮”另一个工部官员回道。

    霍霖看到熟悉的场景,抬手记下他们的争执。

    户部不服气了“运粮是必须的,河运是运,海运是运,你们海船损耗巨大是不争的事实,每年的损耗加起来都可以把汇通河疏通了”

    听到这个霍霖就不困了,手下在记着,脑袋中在想着户部刚刚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疏通汇通吧。”

    平静无波的一句话却如同炸弹一般让全场鸦雀无声。

    刚还在同工部呛声的户部侍郎哑然,尴尬的笑道“圣上,这疏浚汇通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劳役容易生成民乱”

    圣上眉头皱起,不满道“你刚刚不是说海船损耗每年加起来就可以疏浚汇通了,难道这是在欺骗我与众爱卿”

    户部侍郎能够说他只是夸大之词,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回禀圣上,臣不敢妄言,只是现如今国库紧张,南边倭寇,北边匈奴虎视眈眈,实在不宜大动干戈啊。”

    说到这工部尚书出来了“启禀圣上,臣有本要奏。”

    “准。”

    工部尚书朗声道“圣上,自工部的霍大人发现的盐、棉,盐的进项自不用说,棉其种随着皇恩可以说是遍布大兴的每一个角落,遍布天下,纺织棉的机器十间必然有一间,草绵之利巨大,户部的进项增加了如此之多。”

    陈述完,工部尚书元大人看着户部尚书说道“前年户部就说因为南边倭寇,北边匈奴,今年多了如此多的进项再提南边倭寇,北边匈奴,怕不是这钱财呵。”

    户部尚书这就不能再老神在在的看戏了,跳出来骂道“好你个老匹夫竟敢污蔑我户部,也不瞧瞧这大兴各部每年让户部拨去多少钱财,竟然就在这里污蔑,我”说着拿着手中的板准备去砸元大人,元大人哪能呆立在原地被揍,立马跑开。

    霍霖如实地记录在册“工部尚书元大人云户部,户部尚书陈大人拿板追击工部尚书”

    圣上见这熟悉的闹剧也不由得扶额,这些老不修哦,沉声道“够了”

    听到这声音,两位主角和其他瞎掺和的大臣立马安静如鸡。

    圣上喝到“你们这群老不修的,整天在朝堂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不知要给年轻的官员做好榜样吗”

    赵家马上打天下,建国不过几十年,也才传了两代皇帝,当初未建国时各位行走在乱世的文人们一个个都身藏武艺才敢行走于乱世,建国后吸取前朝重文轻武的教训也没有阻止文人习武的风气,故而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能文能武的。

    大臣门如鹌鹑般不敢说话。

    皇帝看着户部尚书“国库紧张”

    户部尚书巴拉下心中的算盘,不好意思道“倒也还行,就是也不太充裕”

    圣上也知道户部尚书的性格,每一任户部尚书基本上都是这种抠门的性格,不抠门的人成为户部尚书看到每个部门的人都想扣户部的钱也会变得抠门的。

    圣上横了他一眼“那就想办法。”

    户部尚书继续鹌鹑。

    工部尚书上前回禀道“圣上可还记得庚申科状元霍大人在殿试中曾经说过的水泥和制砂成砖法”

    圣上点头“朕记得。”

    工部尚书笑道“既然户部觉得疏浚运河国库会不够,不若尝试下霍大人的疏浚方法”

    圣上看向工部尚书,笑道“爱卿这主意不错。”

    工部尚书被肯定后也笑了“不巧,霍大人此时正在殿中观政。”

    话音刚落,官员们把看向翰林院一般在观政记录的小角落。

    唰霍霖只觉得无数只眼睛看过来。

    杨侍讲识趣地接过霍霖笔下的记录。

    皇帝看着霍霖,和颜悦色道“爱卿不若详细讲下你的疏浚方法”

    霍霖此时也知道昨天圣上话中的意思了,起身走到大殿中,道“回禀圣上,臣以为疏浚运河可以使用水泥来加固河道两侧或制作河堤,依据臣的实验,水泥制成的东西极为坚固,至于户部侍郎大人所担心的民乱,官府可以采用制砂成砖,以疏浚出的河沙制成琉璃砖,以砖卖钱,以钱雇佣周边两府的百姓,以使得民心安定防止民乱发生。”

    有些人就不服气的跳出来了,嘲讽道“农本商末,你竟然让官府带头行商你这小小修撰怕不是想太多。”

    霍霖不惧,反问道“那这位大人有何良策能够在疏浚河道中以安民心”

    那位大人理所当然的道“只要圣上一声令下,百姓们一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

    圣上“”真发生民乱朕就砍了你的狗头。

    霍霖笑容闲适,温和地说道“大人您想的真好,百姓们当然信重圣上,一声令下确实有一堆百姓为圣上赴汤蹈火,但疏浚河道非一年之事,圣上乃是仁君,怎忍百姓一年内服如此繁重的劳役,以钱雇佣百姓,让百姓在劳作的同时可得些许银钱,这是君父对天下百姓的仁,大人你怎忍心否认吾君之仁心。”

    圣上看着霍霖,心中雀跃他叫我君父啊,形容得极好

    “咳。”圣上轻咳一声,再殿中扩音效果的加持下清晰无比。

    圣上看着霍霖,说道“朕为君,是天下百姓的君,也是天下百姓的父,如若疏浚河道能够让百姓有额外收入当然是最好的。”

    接着道“传朕口谕。”

    下面的臣子们跪下接谕旨。

    “小霍大人三日后在殿外展示何为水泥,水泥的功效如何,以及采砂制砖的方法与具体实施策略,三日后再议”

    “臣,霍霖接旨”霍霖叩头接旨。

    大朝会结束,霍霖与杨侍讲说了一声,随同工部尚书走出大殿,霍霖父亲镇远侯也跟在旁边,吾家有儿初长成,镇远侯欣慰极了。

    工部尚书和霍霖往工部的办事处走,沿路商议着三日后的展示。

    最后工部尚书看着霍霖道“你这小子,真的是有大运道。”

    霍霖好似明白了什么,笑道“元大人谬赞了。”他确实很幸运,但机会也是留给努力的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