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6. 第九十六回:旧邻居相见恩怨在,小麦穗追忆……

作品:《大明女侦探

    第九十六回旧邻居相见恩怨在, 小麦穗追忆大太监

    陆善柔回味着冰糖唇的滋味,真甜。

    她动情的抚摸着魏崔城的脸,“你就是我在这个人世间的糖。”

    魏崔城有些羞涩, 说道“你也是我的糖。”

    陆善柔心道我不是糖, 我是砒霜,和糖的外表差不多, 但有剧毒。

    寝殿里, 仵作已经验完沈金柄的尸体,还填好了尸格。

    陆善柔看着尸格的内容,死因写的是颈骨断裂, 身上其他部位并无伤痕,和她昨天判断的一样。

    这时沈家人已经闻讯赶来了, 一家人披麻戴孝, 一路走,一路嚎哭,看到陆善柔拿着尸格站在遗体旁边,哭声一下子就停下来。

    “是你”

    “陆二小姐”

    邻居相见,并没有叙旧情,有的只是尴尬。

    沈家落井下石,低价买走陆宅后花园,陆善柔的未婚夫再原价购回来。

    两家人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和睦的状态了。

    “是我。”陆善柔说道“沈翰林出事的时候, 我刚好在居庸关游玩,受此地的守军郭千户的托付, 我来帮忙调查真凶。”

    沈翰林的夫人听闻噩耗后, 已经哭晕过去,来居庸关认领尸体的人是沈翰林的长子沈大少。

    沈大少本想质问陆善柔,但是看到她身边铁塔一般的汉子, 猜测这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干儿子魏崔城。

    如今,陆善柔已经不是任人欺负的病危孤女了,她背后的大靠山足够把现在的沈家逐出京城

    沈大少说着客套话,“远亲不如近邻,父亲的案子交给你,我们是放心的。倘若陆宜人已经验完父亲的遗体,我们想今天把遗体运回家里,乾鱼胡同的孝棚已经搭好了。”

    陆善柔说道“只要郭千户同意,我这里没问题的。”

    沈家人把沈金柄的尸体运回去了。

    陆善柔看着天色不早,该准备去郭佳嘉家里的赴宴,两人刚刚走出寝殿,迎面跑来两个熟人。

    “陆宜人我都十天九个晚上没有见过你了你还好吗我很想你,你想我吗”

    是微服私访的陶朱,他身后跟着麦穗,麦穗在吃糖葫芦,没有多余的嘴说话,只是点头打招呼。

    魏崔城拦在陆善柔身前,不准陶朱蹭过来,“你们怎么来居庸关了”

    陶朱双眼放光,“我听说城隍庙可热闹了,昨天冰雹,两个新郎抬错花轿娶对新娘,已经成了一段佳话,传到城内了,大家都在议论呢,我觉得有趣,就跑到这里来看看。”

    陆善柔问“只是议论抬错花轿的事情吗没听说死了新旧两个推官”

    陶朱说道“也传开了,只是我对死人没兴趣,只是来看两对新人是如何搞错的。”

    陆善柔着急赴宴,言两语就把昨晚黄昏的风波讲了一遍,说道“还有一件事,昨晚除了两个嫁错的新娘,还有一个逃跑的新娘,这个新娘不是别人家的,正好是你舅舅纳的外室。”

    一听这话,刚才还笑呵呵的陶朱立刻笑不出来了。

    陶朱低着头喃喃道“逃的好,否则又是一只困在积水潭别院笼子里的百灵鸟。我这个舅舅四处留情,只晓得风流快活。连居庸关的军户都被他看上了。幸亏这个姑娘逃婚跑了,若不然,积水潭那个女伶就是她的下场。”

    那个唱着南戏杀狗记的美妇,自娱自乐,打发时光,舅舅偶尔的消遣,就是她的一生。

    呸呸呸

    麦穗吐出一口山楂果核,终于把一串糖葫芦吃完了,说道“寿宁侯做出这样的事情毫不意外,别说在居庸关看上这里的军户之女,就是在紫禁城里,他也是不知收敛的。”

    陶朱听了,面红耳赤,“别胡说八道,舅舅还不至于如此狂妄。”

    麦穗的性格比魏崔城还直,除了不敢顶撞内书堂的老师们,他还没有不敢直接怼的人。

    麦穗将手里吃干净的竹签往空中一掷,竹签稳稳的落进一个燕子窝里,大雁已经飞向了南方,等明天回家,就会发现家里多了一根“顶梁柱”。

    麦穗说道“我才没胡说,宫里的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你舅舅寿宁侯当年比现在狂傲多了,他喜欢美女,宫里的美女多,他每次进宫,那双眼睛都不老实,咕噜噜乱瞧。”

    陶朱一点面子都没有了,以前麦穗杀的两个表哥金荣金华他反正都不熟,没有真正相处,没有感情。

    但是对于两个亲舅舅,因舅舅们时常进宫探望住在宫里生活的母亲金太夫人,陶朱跟舅舅们是很熟的。

    麦穗口无遮拦说舅舅好色,连宫里的女人都敢招惹,陶朱脸上怎么好过当即反驳道“你才多大我舅舅以前的事情你晓得你也是道听途说罢了”

    麦穗当即拔剑,耍了一套漂亮凌厉的剑法,说道

    “我那时候很小,刚刚被选进御马监训练,一个武艺高强的太监教了我们这套剑法,他叫何鼎,曾经多次在外头当监军,还立过不少战功,他力气很大,能够耍得动五十多斤重的一对金瓜,舞得虎虎生风”

    大明在各地的驻军一般有股势力,一种是武官,二种是文官,第种就是太监,文官压制武官,太监压制文官,因为太监是皇帝的耳目,来监督军队的,所以叫做监军。

    何鼎这个监军并不多管闲事,他实实在在的协助军队打仗,还亲自披挂上阵,将敌人斩杀在马下。

    因此,何鼎无论在紫禁城,还是在外督军,名声都是极好的,也深得弘治帝看重,要他当御马监的长随,贴身保护皇帝。

    某一天,弘治帝开宴会,邀请两个国舅进宫,陪着金太夫人还有姐姐张皇后。

    席间,金太夫人累了,张皇后扶着母亲去歇息,弘治帝去上厕所,宴会只有两个寿宁侯张鹤龄和弟弟在。

    张鹤龄喝多了,他看到弘治帝在案头留下来的帽子,就借着酒劲,戴在了自己头上,负责打理皇帝衣帽的宫女连忙阻止。

    寿宁侯却拉着宫女的手撒酒疯。

    负责保卫的何鼎大怒,拿着一对金瓜就要打寿宁侯。

    寿宁侯吓得酒醒,扔了帽子,放了宫女,赶紧跑到后殿里找姐姐张皇后,还有母亲金太夫人救命

    张皇后质问何鼎,为何拿着金瓜追杀弟弟。

    何鼎说道“二张大不敬,无人臣礼。居然戴上了皇上的帽子,还调戏宫女。”

    寿宁侯当然不认啊说何鼎污蔑。

    张皇后叫来宫女对质,宫女迫于皇后的威压、张家的权势,只得改口,说没有此事,是何鼎发疯。

    张皇后将何鼎投入了慎刑司,命太监李广严刑拷问,是何人指使他污蔑国舅。

    何鼎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坚决不肯攀诬他人,说道“指使我这样做的,是孔子和孟子。”

    太监李广手段越发酷烈,最后将何鼎活活打死

    麦穗说道“何鼎死后,他的家人也被流放了,宫女也被放出了宫,不知所踪。就连那个打死何鼎的李广,后来自杀了。知情人全部都死了,太子说巧不巧”

    陶朱不信,“李广的死,我是知道的,当年我已经六岁,开始记事了。李广在万岁山建毓秀亭,结果建成之后,风波不断,先是我妹妹夭折了,然后是周太皇太后的寝宫清宁宫火灾,全烧了。”

    “钦天监的人说,是李广建的毓秀亭坏了风水,克死我妹妹,还引发了清宁宫火灾。周太皇太后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李广怕被追责,就自杀了。”注以上,出自明史何鼎与李广的记录

    麦穗笑道“钦天监为何这样说还不是因为何鼎死的冤枉,同情的他人动用了钦天监的关系,逼死李广,为何鼎复仇吗”

    陶朱语塞,“不是才不是这样”

    麦穗说道“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懒得跟你吵,这件事的当事人虽然都死了或者不见了,但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知道这事的人不少,你不信我,你去问别人啊。去问你舅舅,去问张皇后,去问你外祖母金太夫人。”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陆善柔忙问道“那个被调戏的宫女放出宫去,一般都会回老家,她是哪里人还有何鼎的家人,流放到了何处”

    陶朱赶紧说道“陆宜人,没有证据可不能乱说,你怎么知道那个宫女就一定被调戏”

    陆善柔说道“你选择相信你相信的事情,我也可以选择我相信的事情,麦穗,别理他,快告诉我。”

    以陆善柔多年破案的经验,太多的巧合,往往意味着有问题。

    麦穗瞪了陶朱一眼,说道“我记不清了,回头去宫里查一查。何鼎死的那年,我才岁多一点,懵懵懂懂,只晓得吃饭睡觉练武。”

    “只是何鼎武功高强,还懂得实战,教我的一套剑法现在还记得,这剑法还有一段收尾,但是我一直没有等到他教完,后来才知道他被李广折磨死了。”

    “岁”陆善柔掐指一算,“这么说,何鼎之死,是十年前的事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