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2. 第八十二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

作品:《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估计演这段的演员也琢磨不透这到底是个什么姿势, 于是选择了难度比较低的姿势。

    光屏中,李隆基的脚即将落到地上,却被李亨一把捧住, 他把手垫在李隆基脚下, 接着和李隆基一样, 二话不说就开哭。

    本来都快对爱哭的李家人免疫的嬴政按了下眼睛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还哭什么哭

    李隆基弯着老腰,慈祥地抚着李亨的背, 他招呼人把黄袍拿过来,他要亲手给李亨穿上黄袍。1

    李亨不肯穿上黄袍, 叩首推辞。

    咱们都知道李亨的登基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李隆基之前也派人前去灵武给李亨送过象征皇帝身份的东西, 现在又亲手给李亨穿黄袍,等于是告诉天下李亨继位是合法的, 他就是大唐名正言顺的皇帝。

    同时, 李隆基也在通过这个举动告诉李亨我对皇位真没兴趣了,你让我安心养老就行。

    李亨推辞了几下,直到李隆基亲口说“天命和人心都在你身上, 你能让朕安度晚年就是忠孝了。”李亨这才妥协。

    李亨穿上黄袍之后,被拦在仪仗队之外的百姓看着两位圣人父慈子孝的场面高声欢呼叩拜。

    官员们也进来拜见李隆基,有人说道“能看见两位圣人再次相见, 我等真是死而无憾了”

    刘彻我说怎么这么肉麻, 原来旁边还有百姓看着。

    汉景帝刘启看着李隆基和李亨大飙演技,心说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 那看来李唐的皇帝应该都比较喜欢浮夸式的表演方式。

    刘启锐评还是我爹那种内敛的表演方式比较适合我。

    刘贤啊对对对,你演得多内敛

    内敛到直接往我头上呼棋盘

    李亨虽然穿上了黄袍,但父子二人之间得极限拉扯,或者说演技大比拼还没结束。

    李亨让李隆基住正殿, 李隆基不干,说这是天子住的地方,李亨坚持把李隆基扶进殿中。

    第二天,两人从行宫出发准备回长安,李亨亲自给李隆基牵马,没走几步李隆基就制止了他,李亨便驾马在前面领路。

    看着如此孝顺的儿子,李隆基感动地说道“我当了快五十年的皇帝都没觉得我有多高贵,现在当了皇帝的父亲,才觉得我高贵了。”

    “呸”有百姓呸了一声,引得周围人赞同地点了点头。

    别的皇帝这么说,可能还有一点点可信度,李隆基说这话他们是一点都不信。

    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要真不觉得自己高贵,就不会觉得因为自己的功绩昏头而开始骄奢淫逸、纵情享乐了。

    有人嘀咕道“说的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还委屈你了似的,当皇帝还不高贵,那你下来,换老子当皇帝。”

    李渊知道李隆基这是场面话,但

    李渊要不咱俩换换

    差点超级加辈的李隆基

    回到长安之后,李亨多次上表让李隆基重登皇位,自己退居东宫,但李隆基都拒绝了。他一直住在兴庆宫,李亨经常来问候请安,李隆基有时也会去大明宫中看看李亨。2

    跟儿子关系和谐,身边有高力士等亲信侍奉,梨园弟子也陪伴在左右,李隆基的生活简直滋润得不得了。

    这么看的话,李隆基真是个好命的老东西。

    当了几十年的皇帝,逍遥了几十年不说,就是安史之乱出现,他也就狼狈了一小段时间。

    天下大乱、百姓受苦之时他在蜀地安安稳稳。

    等收复两京,回到长安当太上皇又快活似神仙。

    我要是他,我都得佩服自己的投胎技术。

    可能老天也看不惯李隆基这么快活,在李隆基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给他添了把堵。

    李隆基有回在长庆楼看见进京奏事的剑南道官吏经过楼下,于是就把他们喊上了楼,据新唐书记载,他们就是吃了顿酒宴,但酒宴里说了什么咱们就不清楚了。3

    有人觉得李隆基就是单纯设了个宴而已,也有人认为李隆基根本没对皇位死心,觉得像他这种如此在意权力又曾掌握权力那么多年的人肯定不会甘心做太上皇,他设宴就是有所图谋。

    后世都会因为李隆基的举动产生他有所图谋的想法,更别说当时的皇帝李亨了。

    虽然史料里都把后续发生的事归于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身上,但谁能说那些事里没有李亨的默许甚至指使

    在旧唐书中只说李辅国因为出身卑贱被李隆基身边的人瞧不起,于是怀恨在心,在李亨耳边进谗言说太上皇有所图谋。他离间了李家父子,而后又矫诏让李隆基搬去了甘露殿,并下令流放李隆基身边的心腹比如高力士。

    而在新唐书里面,李辅国整李隆基的记载就要丰富得多了。

    什么之前兴庆宫里有三百匹马,李辅国假传李亨的诏令,把马全都牵走,只给李隆基留了十匹,李隆基还因此对高力士说我儿听了李辅国的话,不能对我尽孝了。

    再比如李亨生病,李辅国又假传诏令,说李亨请李隆基去宫里游玩,结果等李隆基到了公里,李辅国就带着数百兵士拦住了他的去路,说李亨觉得兴庆宫太小,担心李隆基住得不舒服,所以让他们带李隆基来宫里住。

    李隆基被迫入宫居住,亲信都不能陪伴在身边,所以郁郁寡欢,为了让老爹开心,李亨选了一百多个乐人去侍奉李隆基。

    你说他能派一百个乐人去伺候李隆基,怎么就不能下令让李隆基继续住在兴庆宫,让高力士等人回来

    资治通鉴给这里打了个补丁,说是李辅国和六军将领一起穿了白衣服去找李亨请罪,李亨迫于将领压力才说没关系,我爹住哪不是住你们担心小人蛊惑人心,防微杜渐,当然是没问题的。

    至于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有谁能说清呢

    就像我们不清楚到底是李隆基有所图谋在前、李亨反击在后,还是李亨不放心李隆基,借题发挥一样。

    就像我们不清楚李隆基和李亨前后脚驾崩到底是不是个巧合一样。

    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安史之乱结束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62年,七十八岁的李隆基驾崩,在他驾崩的十三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驾崩,享年五十二岁。

    百姓看着李隆基迁居甘露殿之后的生活,想不通他到底有什么好郁郁寡欢的。

    这么多山珍海味摆在面前,还有顶级的歌舞可以欣赏,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果然越轻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珍惜。”看着李隆基面前撤下的一盘盘珍馐,百姓都快心痛死了,你不吃让我吃啊

    心中的可惜又被后面的八卦吸引了。

    父子俩前后脚走

    “李隆基是真能活啊差点就把他儿子给熬走了。”

    刘邦还在想李辅国这个宦官得厉害到什么程度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假传李亨的诏令,就听见李隆基居然就比李亨早死十三天的事情。

    他“嚯”了一声他怀疑是李亨临死之前放心不下李隆基,所以在自己走之前先把他爹送走。

    至于这个“放心不下”是不放心李隆基这个小老头没了他这个亲亲儿子陪伴而心情不好还是不放心别的什么就不好说了。

    李隆基的前半生辉煌灿烂,后半生整段垮掉。

    他友爱兄弟,却也一日杀三子。

    他前期英明无比,后期却又昏招频出。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在封建社会,皇帝对于国家的影响是多么强大。李隆基清醒的时候能带领国家蒸蒸日上,昏头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差点给他陪葬。

    他缔造了开元盛世,却也带来了安史之乱。

    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也不能否认他的过错。

    在后人眼中,无法简单地用明君和昏君来形容李隆基,他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皇帝,称得上是毁誉参半。

    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李隆基的看法。

    同游华夏五千年,共识历史名人面。我是讲夏,我们下期再见。

    视频关闭,看完李隆基的一生和大唐盛衰的观众们心情各不相同。

    有人看着让大唐遭受安史之乱的老皇帝,眼中情绪复杂难明。

    “凭什么他犯下如此大错,却还能过得这么快活”在安史之乱中失去所有亲人的少年喃喃自语。

    失去权力、失去杨玉环、被强制迁宫、没有亲信陪伴就是对李隆基的惩罚吗

    这种惩罚太轻了。

    即使是后世提起他,也只说毁誉参半,不说什么遗臭万年。

    而且身后的名声有什么重要的

    李隆基活着的时候已经享受了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视频,他都不会亲耳听见后人骂他。

    可他又记得儿时经历过的太平盛世,记得听过父母对李隆基的称颂。

    曾经的幸福和现在的痛苦让他只能无奈、无力地说道“如果一直没变该多好“

    如果李隆基一直是前期的英明君主该多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