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正文 128. 全息:宣太后穿福宝文2 皇帝们:可以……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因为宣太后在家一直和福宝待在一起的关系, 原主的家人为了维持住自己在福宝面前的形象,根本没有办法做什么。

    但凡他态度差一点, 宣太后这个戏精就去福宝面前卖惨。她一卖惨, 福宝就觉得家里人太过分了。

    于是这段时间,家里靠着福宝弄到的进项都少了许多。

    老太太觉得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上回我和福宝说家里缺钱,福宝却说大丫头告诉她家里还有五十两,暂时够用, 她要去忙别的事情。”

    老太太觉得这是福宝找的借口, 是不满他们那样对待大丫头, 才敷衍推脱, 不肯帮忙。

    再这样下去福宝得被大丫头教坏了, 他们得想个法子把人弄走。

    老太太想出来的主意是把人嫁了。

    也不知道大丫头把之前的五十两藏哪儿了, 他们怎么翻也没找出来。不过想想福宝能给家里带来的钱, 他们觉得没必要为了五十两一直留着大丫头。

    告诉媒人大丫头手里有五十两, 肯定多的是人愿意娶她。等把她嫁出去了,再让福宝多弄点银子回血。

    然而老太太不知道, 她在琢磨把宣太后弄走的时候, 宣太后也在琢磨把福宝弄走。

    福宝心里最重要的是她爹娘,而不是一整个大家族。那就好办了,她爹娘软包子脾气, 回头可以一起带走,他们肯定不会闹事。

    而且到时候也不一定是他们离开。

    等到这一片战乱起来了, 附近的村寨就会人去楼空。很多人家都选择往太平的地方逃难, 她完全能等到那个时候再占领这片区域, 作为据点练兵打出去。

    只要在全家决定逃难离开的时候,把福宝和她父母留下就行。

    制定好了计划,宣太后开始忽悠福宝给她搞点人才。

    先借口带福宝去城里玩, 带着人在周围村镇乱跑。目的就一个,找出合适的人才。

    宣太后告诉福宝

    “村镇里好多人都很可怜,他们因为是孤家寡人没有亲友帮衬,日子过得艰难。我们去看看他们里头有没有人有打仗或者当官的天赋,这样回头就可以直接招揽了。”

    宣太后没指望大家现在就跟随她搞事,而是告诉那群人,还有她这么一号人物。

    等到周围村子都开始逃荒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开始选择了。是孤零零上路,还是来投奔她。

    独自一人逃荒太危险,哪怕跟着村里人走也不安全。但凡有点抱负的,都会选择拼一把。

    宣太后有自信折服他们。

    福宝听了她的话,脑子里自动给“孤家寡人”和“有一技之长”画上等号。她想,堂姐说的对,这样的人太可怜了,可一定要有能力啊。

    于是他们转悠一圈下来,离谱地找到了一大堆人才。

    大部分都是底层将领那种,上了战场大约也只懂拼杀的。不过问题不大,现在缺人手,什么都不嫌弃。

    老太太张罗媒婆的时候,两人在招揽人才。老太太终于和媒婆挑中一个合适的目标,想把宣太后嫁去那家的时候,战乱慢慢波及过来了。

    媒婆上门的那天,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宣太后回家。

    看到福宝自己回来了,老太太问道

    “你堂姐呢”

    福宝心虚地垂下脑袋

    “不知道,她好像说她去城里有事。”

    老太太心里一个咯噔,死丫头该不会是在城里找好了婆家,不回来了吧

    等了几天也没等到人回家,老太太骂骂咧咧气了个半死。

    她本来都和人说好了,大丫头带着五十两嫁过去,她家彩礼只收三十两。这样相当于拿回来一大半,现在倒好,五十两全亏出去了。

    其实不止,这些天福宝没给家里带钱,那都是因为能卖钱的东西全便宜宣太后了。

    宣太后在孤寡村民里发现了几个已经快过不下去的男女,带着他们直接去了山谷定居。

    她有钱,养得起这些人。正好他们来了就先给她干活吧,搭建屋子、开垦田地之类的,他们都可以做。

    在战乱波及到这里之前,宣太后准备多屯点粮食。所以金银钱财都拿去买粮了,免得日后想买都买不到。

    这些跟她过来的村民来自不同的村落,他们去自己村子里收购粮食还能压价。

    村里人以为他们是找到了帮人买粮换取微薄抽成的门路,倒也没多想。像他们这样没有亲戚帮衬的,再不自己找点路子赚钱,饭都吃不饱。

    谷内的存粮一日日增加着,有粮有铁,现在就差人了。

    终于,他们等到了战乱的消息传过来。

    宣太后开始带着她调教出来的将领预备役募兵。

    在人心惶惶犹豫着要不要离开家乡的时候,家乡出现起义军,说是要组织乡民抵挡即将打过来的敌军。

    大部分人是不看好的,会觉得根本打不过,然后选择跑路。但也有舍不得离家的和有血性的人,愿意加入义军,一起共同进退。

    宣太后觉得问题不大,大家不信任起义军就是觉得起义军打不过敌军,那只要证明他们能打过就可以了。

    她给将领安排了任务,带领新兵去攻打附近的匪寨。

    这片区域的匪寨不是很多,却也骚扰百姓很长时间了。

    如果能收拾掉匪寨,就证明了他们的战斗力。便可以得到百姓的信服,愿意来参军的人会更多。

    除了之前的匪寨外,还有一些最近这段时间才趁着局势乱起来落草为寇的百姓,也可以一起打了。

    军队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就带回来了好消息。

    宣太后“不错,将消息传出去吧。”

    干了好事不宣传的是傻子,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们军队干了什么造福乡邻的大好事。

    起义军便这样一点点经营了起来。

    很快周边村镇就都知道他们这里出了一个一心为民的义军,义军发誓要守护家乡土地,不让敌人侵犯。

    虽然仍有很多人家选择逃亡别处,但好歹选择留下的人变多了。甚至有人听了消息重新跑回来,想着人离乡贱,能在家乡待着就别乱跑。

    原主一家却觉得义军不靠谱。

    老太太拍板决定要走人

    “我娘家那边在蜀中,太平得很,敌军打不过去,咱们趁着现在敌军没打过来赶紧跑。”

    这是下定决心要走了,谁也劝不住。

    家里人习惯了听老太太的话,只好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去投奔蜀中的亲戚。然而走到半路他们就发现福宝和老二夫妻不见了,不知道是走散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

    一家人在附近找了半天也没找见人,甚至折回村子里去问了一遍,依然一无所获。没有办法只好继续上路,重新去往蜀地。

    福宝已经丢了,他们不能再承受更多的损失,现在只能赶紧去安全的蜀中避难。

    福宝一家去了哪里呢

    那天晚上福宝叫醒了爹娘,告诉他们留在家乡能有大富贵,她不想离开。

    如果是别的小孩子这么说,爹娘当然不会信。可这是福宝,福宝说的话从来没有假。

    想到女儿的神奇体质,他们一家应该不会有危险,于是咬咬牙决定听从福宝的建议去投奔起义军。

    临行前本来应该留点记号告诉其他人他们是自己走了的,但福宝她娘想到这些年家里对福宝的压榨,恨得牙痒痒。

    她不仅没有带着婆家人一起走,还把周围弄得乱糟糟的。伪装成福宝被人掳走的样子,免得这群吸血虫再找过来继续吸血。

    之后,一家人连夜赶到了山谷,见到了宣太后。

    “大丫头”

    夫妻两个都懵了,完全没想到大丫头会是起义军的首领。

    宣太后没空和他们寒暄,让人安排他们去谷里定居下来,就拉着福宝离开了。

    有难民涌入了他们这片地区,现在是搜罗人才的好时候啊

    另外有些村庄的人都跑光了,但他们不少人因为负重有限,家里的粮食并没有全部带走。

    眼看着那些百姓几年内回不来,甚至一辈子肯定都不会回来,就在逃难的地方定居了。

    与其把粮食白白放着腐烂浪费,不如他们收集过来充作军粮。

    这段时间起义军可忙着呢。

    又要打击山贼又要练兵,还要采矿炼铁。还是那个问题,人手不够。

    幸好难民来了。

    难民比百姓更好招揽,只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大多都是愿意参军的。

    宣太后的军队人数开始以几何倍增长。

    人太多了也是一个问题,闲着容易生事。所幸在练兵初见成效的时候,敌军打过来了。

    那还等什么迎战啊

    将领谋臣们齐聚一堂,询问主公

    “既然要正式和敌军开战了,总不能还没有一个名号。不知主公是否准备自立为王,封号选哪个字”

    宣太后道

    “现在称王太早了,我们继续假借守护家乡为名行事。朝廷还未崩溃,出头的时机还没到。”

    众人会意

    “本省为秦省,不如就以秦军自称”

    宣太后觉得秦听着不错,点点头同意了。

    不过除了军队的名字,她还得给自己想个对外用的正式姓名。原主就叫芈大丫,太难听了,一点文化都没有。

    宣太后也不太记得自己穿越前的原名叫什么,但是她翻阅书籍时觉得“宣”这个字不错,不如就叫“芈宣”吧。

    数月后,全国各地都听说了秦省出了一支乡民自发组建的义军。由领头人芈宣统领着击败了来犯的叛军不说,还一路势如破竹打了出去。

    朝廷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

    这么一支心向朝廷的军队,肯定能帮助他们平叛的

    于是和叛军打起来更起劲了,一扫之前的颓势。然而叛军势力数量多且杂乱,蚁多咬死象,朝廷军队这股子热血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他们翻盘。

    秦军表面声援朝廷,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根本不怎么出力。干掉了周围一圈的敌人之后,又龟缩回去继续练兵了。

    叛军们一看就觉得这支军队没多少野心。

    听说他们首领还是个女人。

    哈哈,一个女人女人能有什么野心估计是真的只想守卫家乡吧。

    目光短浅的叛军们根本没把秦军放在心上,目光不短浅的叛军

    啊,抱歉,唯一算得上有雄才大略的那个,被福宝和芈宣救了。一方面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一方面也是佩服芈宣的手段和心胸,心甘情愿给她当了手下大将。

    芈宣看了一圈

    “没意思,都是寻常之辈。”

    众人

    所以主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不是外头的敌人太菜,是您自己水平过高

    他们跟外头交涉的时候,觉得那群人也没有主公说得那么上不得台面。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能配得上乱世英雄的评价。

    不能因为人家瞧不起女人,就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啊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个缺点了呢

    芈宣鄙夷

    “他们就算看出了秦军的威胁,我还是觉得他们都不怎么样。”

    见识过战国大争之世的人,当然瞧不上现在的小打小闹。宣太后所在的时间段,六国还没有拉胯到全是奇行种的地步,各国还是有那么一两个雄主的。

    天幕外正在看视频的始皇跟着点头,赞同了高祖母的看法。

    面对这种敌人,秦军最终取胜是必然的。

    从头到尾秦军都打着守卫家乡的旗号,假装自己是安分守己的老农民,没有任何野心。

    朝廷在的时候,朝廷觉得他们是自己人。朝廷没了之后,叛军觉得他们没威胁。

    于是秦军从头到尾坐等外头自相残杀,自己只打打跑到附近的叛军贼寇练兵。

    他们没有一味地龟缩,也没有盲目树敌。

    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保持着,损伤却非常小。等到鹬蚌相争结束,就该是渔翁得利的时候了。

    果不其然,乱世的最后是秦军打着替朝廷收复河山的旗号整军出击,挨个收拾掉了残破的剩余叛军。

    虽然仍有一些叛军势力庞大,奋死抵抗。但对上芈宣费尽心血训练出来的秦军,最终还是落败了。

    福宝很好奇堂姐怎么懂训练军队的。

    宣太后我也不知道啊,或许上辈子学过的。

    可能是因为宣传得太好了,各地百姓真以为他们是朝廷军队。

    于是群情响应,所过之处无不欢呼雀跃。

    其实他们对于之前的王朝也没多么热爱,只是迫切地想要天下重新太平下来。这样大家就可以继续安安稳稳种地谋生了,不用整天担心小命不保。

    为了尽快结束战事,有些城池甚至都是百姓联合起来干掉了守门士兵,自己开门放秦军入内的。

    宣太后当然不能让大家真把他们当前任朝廷了,这样不利于收拢民心。所以进城之后就让人四处宣传,表示义军首领也是老百姓,他们这是一支百姓自发组成的军队。

    百姓的军队啊,那不比朝廷的更得民心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把整个天下都打了下来。

    但宣太后却告诉福宝

    “这还只是个开始,要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和你都要继续努力。”

    福宝或许没办法干预天灾,但她可以避开。

    春季的时候,让她去巡视长江黄河的堤坝,总能揪出想要偷工减料的地方长官。然后赶在夏汛和秋汛到来之前修补好大堤,避免沿岸百姓遭灾。

    夏季的时候,福宝就可以去闹旱灾的地方走一圈了。有她在,总能撞见贪官克扣赈灾款项的事情,替百姓追回朝廷发放的赈济粮。

    秋季的时候,没有公务的福宝会随机挑选地方微服私访。她发现这样做的话,自己就能撞见很多路见不平需要拔刀相助的事情。

    什么官员的小舅子强抢民女、官员自己收受贿赂、官员的家族横行乡里。

    统统一状告到京城,让皇帝堂姐帮她处理。

    等到了冬天,忙忙碌碌一整年的福宝终于可以回京休息了。

    堂姐给她封了王,那可是男人才能封的王呢

    堂姐说当公主不如当王爷实在,王爷权力比较大,其实他可以自己处理那些贪官的。但福宝不擅长这个嘛,只好写信交给堂姐代劳了。

    福宝问

    “那堂姐你要怎么挑选继承人呢”

    堂姐笑吟吟地说

    “让福宝帮我挑啊,福宝挑的人肯定没有问题的。”

    说着叫人带上来了一堆女孩子。

    她们是宣太后从全国的孤儿里千挑万选出来的精英,统一进行教育之后进行考核选拔。

    为了防止以后再次出现皇位家传的现象,她还特意定下规矩,只选一心事业不准备娶夫生子的女孩。

    怀孕太耗费精力和寿数了,不适合当女皇的人来做。天底下那么多女性孤儿,总能选出合适的继承人。

    许多百姓不是生了女儿不想养,就会把人溺死,或者扔到深山自生自灭吗

    朝廷已经出台政策,建立了只面向女婴的孤儿院。但凡有一点点良心的,就会选择把孩子送去孤儿院,而不是害死。

    所以之后的女皇们根本不愁没有足够的女婴,能够万里挑一选出继承人。

    宣太后就更不缺了,战乱时期剩下的女性孤儿不要太多。千挑万选最后还有十来个合适的,她觉得都很不错的。

    所以到底选谁,就要看福宝的意见了。

    自己选万一选中了个早年英明晚年昏庸的高开低走型选手,她冤不冤还是福宝靠谱,她选出来的人肯定不会有问题。

    福宝眨眨眼,也没有推辞

    “好哦,那就我来选吧”

    福宝没有嫁人也没有娶夫,但她前几年心血来潮养面首的时候生了一个女儿。后来觉得没意思就遣散了面首,过了不久就意外发现女儿继承了自己的福运。

    有小小福宝的帮忙,下一代女皇应该也能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吧

    福宝回去教育女儿

    “都说福运是有限的,做好事才能把消耗掉的福运补回来。你以后也要认真辅佐女皇陛下,这样你的孩子也能继承这个体质。然后继续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也帮天底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福宝觉得自己的女儿能有福运体质多亏了她坚持做好事,这个道理她得教给女儿。

    帮助天下百姓就是帮助自己,总不可能上天给你福运真的是看你顺眼把你当亲女儿吧拥有这个超能力,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要让上天失望。

    小小福宝认真点头

    “我记下啦”

    天幕外,皇帝们陷入了沉思。

    福宝不仅能帮忙挑选最佳继承人,还能一直传承下去这也太爽了吧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每人发一个福宝啊

    可恶,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神仙他们好想要福宝不能传承的福宝也行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