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4. 故事:怨种齐王 大秦拉拉队长齐王建和……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齐湣王的这个湣字, 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三声,一个是hun一声。
虽然它在古代作为谥号时,是通“闵”的。但是很显然, 大家给他定谥号的时候,肯定考虑过一语双关, 觉得他这人也挺“昏”的。
齐湣王自己听到这个谥号时,因为天幕只说了读音没给出具体的字,他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以为可能是其他的字,比如敏这种美谥。
结果这次说书人打破了他美好的幻想, 把字直接写出来了, 还标上了释义。
齐湣王
齐湣王刚即位的时候, 还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掀起垂沙之战,由齐国将领率领齐秦魏韩四国联军攻楚,大胜而归。
巅峰时期,他们曾经一度攻克楚国都城, 将楚国的统治区域分割成了好几块。
春秋时期的国君们听着挺厉害的啊,后来怎么就拉胯了
这次战争之后,战国短期内进入了齐秦争霸的阶段。其他国家都没有什么水花, 楚国甚至不得不依附于齐国。
楚国人
不仅如此,后来齐国还发动战争攻秦。齐魏韩联军攻破函谷关, 迫使秦国割地求和。
秦国人
还没完,燕国趁机攻打齐国, 想捞好处。结果虽然迫使齐国回防了, 但齐国反手就给了燕国一个铁拳教育, 把燕国打得险些灭国。
燕国人
你这说的,我们燕国好像个笑话。
秦王政呵,本来就是个笑话。
但是很不幸, 当时燕国内部有个厉害的人物,他叫苏秦。所以灭燕没有成功,他救下了燕国。
出来了,那个导致齐湣王一生不幸的男人。
燕国众人下意识用小眼神去瞄苏秦。
他们今晚相约一起看娱乐节目解闷,没想到还能听到这等八卦。
苏秦干了什么事情呢他忽悠齐湣王,让齐湣王放弃打燕国,转头跑去打宋国了,还誓要吞并宋国。
宋国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可真会祸水东引
宋国国君骂骂咧咧地给苏秦和燕国记了一大笔。
为了表示诚意,燕国还派兵帮忙。但是因为其他国家阻挠,灭宋最后没有成功,只攻占了一部分城池。
宋国人松了口气。
但是这口气松早了。
宋国那是能随随便便吞的吗不知道宋国国君是个敢向全天下宣战的疯子不怕被他传染疯病
宋国人哈
什么情况你说清楚点
宋康王在位的时候,有一只老鹰的鸟蛋生错了位置,落入普通鸟的巢穴里,被孵了出来。太史占卜之后表示这是吉兆,代表他们宋国必能称霸天下。
朱厚照“噗嗤”
这种鬼话,宋康王不会真信了吧
宋康王不知道是真信了,还是因为野心假装自己相信了,反正他开始疯狂得罪人了。
东打齐国,抢了五座城;南打楚国,抢了三百里地;西打魏国,又抢两座城;还出兵灭了滕国,进攻薛国。
一看战绩很不错,一看结果
诸侯称他为“宋桀”,联合起来发兵攻宋。虽然第一次齐湣王没成功灭了宋国,但是后来第一次和第三次发兵的时候,还是得偿所愿了。宋国就此成为历史。
宋国人窒息。
接着说回齐湣王第一次灭宋失败,当时齐湣王的相邦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
这位人才对内培植势力、营私舞弊,对外频繁组织合纵战争,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孟尝君田文当然是想帮助齐国称霸天下啊
但是你甭管他想干什么,把他排挤走就是个错误。没了孟尝君,这不就给苏秦表演的舞台了吗被骗了都没人提醒你。
另一个位面已经被排挤走的孟尝君觉得太有道理了。
可不是么齐湣王你个傻缺
虽然上一次苏秦骗他的时候,孟尝君也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可是骗和骗也是不一样的,毕竟没了孟尝君,苏秦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孟尝君
齐湣王
有用,但没有那么有用,是这个意思吧
孟尝君被排挤走的原因,和一件震惊全齐国的事情有关。
那一年,齐国贵族田甲不知道为什么劫持了齐湣王,史书没有写原因。但这件事性质很严重,国君根本不可能容忍。
偏偏这个田甲和孟尝君素来交好,而孟尝君则长期把持齐国朝政、为所欲为,早就遭到齐王的忌惮。齐王一看这个架势,当然会怀疑他是孟尝君指使的。
所以孟尝君被排挤走,实属必然。
看看隔壁魏国的信陵君,因为说动了国君的小妾趁着国君睡觉帮他偷虎符,也成了国君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十几年不敢回国,回去之后也没敢再插手朝政,郁郁而终。
后世提起战国四公子就觉得他们名声很好啊,人肯定很不错,怎么一个两个下场都不太好的样子
仔细一看他们的操作,全是自找的。
还有楚国的春申君,在朝中如日中天,几乎算是半个楚王。
楚王快死的时候别人劝他赶紧弄死下任楚王的舅舅李园。否则对方肯定会先下手弄死他这个颇有名望的辅政大臣,免得他架空新君、独掌楚国。
春申君觉得李园软弱,对他可好了,肯定不会这么干的。结果楚王一死,李园果然抢先动手,把春申君一家都搞死了。
唯一好点的也就赵国的平原君了,得了个善终,也没太多骚操作。
不过平原君此人曾经因为家中人不肯交税,被官吏依法杀了九个管事,他一怒之下还想杀了那个官吏来着。
赵国宗室带头违法乱纪,被秦灭国不冤。
总之,孟尝君的离开给了苏秦极大的发挥空间,自此之后齐湣王就进入被骗的深渊出不来了。
那么他具体是怎么被骗的呢
说书人放出了一张战国地图,边指位置边讲解。
首先,苏秦把自己弄成了齐赵燕三国的相邦。
众人点头。
然后,苏秦开始挑拨齐国和赵国的关系。
众人继续点嗯挑拨谁和谁
你苏秦不是齐国和赵国共同的相邦吗你到底帮哪边的别不是敌对联盟派来的卧底吧
还真不是,苏秦他就是单纯的在坑齐国。
毕竟他一开始是帮燕国的,别忘了。他可没有挑拨燕国和这两家的关系,从头到尾都一心向燕。
虽然,他是洛阳人。洛阳不属于其他诸侯国,是周的地盘。
但不管,他就是要帮燕国。
苏秦早年不得志,被周围人嘲笑排挤。连苏秦的家人,都说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
苏秦于是奋发图强,琢磨出了合纵连横之术。本以为可以一展所长了,结果还是屡次碰瓷。
他先跑去找周显王。
然而大家都是本地人,谁不了解他苏秦是个什么人呢所以他不仅遭到了拒绝,还被周显王的大臣们瞧不起。
又跑去游说秦惠文王,让他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文王觉得时机还不到,国内才刚处死商鞅,而且他讨厌说客,也拒绝了。
没办法,苏秦又去赵国。但赵国当时的国相是国君的弟弟,这人讨厌苏秦,所以苏秦再次碰壁。
最后是燕国接纳了他,直接给了他相国的位置。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他才一心帮燕国坑齐,后来更是带着反间的心思去齐国为相。
苏秦用富裕的宋国作为筹码笼络齐湣王,齐湣王则想用宋国的膏腴之地笼络日益强大的赵国。但是苏秦的哥哥苏代在背后千方百计地使坏,让齐湣王无法得偿所愿。
被反复当成筹码的宋国
喂喂喂所以真的没有人在意他们当事人的感受是吗
哥哥苏代偷摸搞事的时候,弟弟苏秦也没闲着。他不断鼓动齐国攻打以前的盟友,帮齐国四处拉仇恨。
苏秦就是要齐国被孤立,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齐湣王多大仇啊
苏秦寡人好像没得罪过你吧
接下来,是秦国的骚操作。
秦国人竖起耳朵。
昭襄王嬴稷想称帝,但是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称帝靶子太大,容易被攻击。
于是他想了个好主意。
齐湣王寡人猜这个主意一定坏透了。
他尊齐湣王为东帝,自己则是西帝。还和齐湣王约定好五国联手一起伐赵,到时候大家快快乐乐瓜分赵国。
赵国你大爷
幸好燕王担心赵国被灭之后齐国会越发强大,威胁到和他当邻居的燕国。于是让苏秦出去忽悠了一波,骗齐湣王去掉帝号,还反过头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去打秦国。
秦国一五仔齐王,出尔反尔,活该被骗,呸
打秦国就打秦国吧,联军里的齐赵魏还不闲着,开了第一战场顺便吞宋国。
宋国你们臭不要脸这句话我已经说累了。
昭襄王一看这机会多好他果断取消了帝号,缩回乌龟壳里去了。他不称帝,大家就没了打他的理由,只能把所有兵力集中去抢宋国地盘。
宋国累了,毁灭吧。
然后宋国就无了。
有人说齐湣王是当初第一次打宋国时吞了宋国土地,被传染了宋康王的疯病。后来才会也跟着开始发疯,到处得罪人。
宋康王关寡人屁事他自己发疯是他自己的问题
吞并了宋国的齐国彻底和盟友们撕破脸皮,而这个时候的齐国已经被苏秦挑拨得举目无亲了。不仅无亲,周围就没哪个国家是他没得罪过的。
这个场面是不是很眼熟对,宋国当时也是这样的。
齐湣王设想了一下那个场景,倒抽一口凉气。
他齐国再强大,也不像秦国那样有函谷关守门,局势不好就能缩回去猫着。要是被一群诸侯围攻,确实会十分危险。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一年后,五国合力伐齐。这一战因为齐湣王自己个人的骚操作,败得很惨。
他先是不顾功臣本来打算依仗天险等待敌军破绽的计策,逼迫对方出战迎敌。反致功臣临阵退缩,最后干脆逃走,不伺候傻逼国君了。
齐湣王嘴角一抽。
然后赏罚不明,闹得军队士气低落,不断遭遇惨败。
齐湣王手抖了。
最终齐国国都被攻破,齐湣王自己出逃卫国。却因为态度过于傲慢,被卫国人使计赶走了。
齐湣王开始头痛。
接着他又去了邹国、鲁国,都因为态度傲慢没人肯收留他。没办法,他只能回到齐国的地盘,缩在齐国五都之一的莒苟延残喘。
齐湣王终于松了口气。
这下该结束了吧
这个时候,救苦救难的楚国出现了
齐湣王你别以为寡人不记得寡人最后是被楚国将领害死的
齐湣王天真地忘记自己以前是怎么欺负楚国的,也忘了他攻入楚国国都之后抢了楚国多少地盘。
反正他就是相信了楚国准备帮他复国,毕竟五国攻齐的时候楚国都没有落井下石呢
所有人
结果可想而知,楚队会出现在莒城附近又不是来旅游的,他们就是借口救齐过来捞好处的。
最终,楚将弄死了齐湣王,拿回了之前丢掉的地盘。还和燕国一起瓜分了之前齐国侵占的其余土地,以及掠夺来的财宝,赚了个盆满钵满。
关键是楚国压根没费太多兵力,它是打完仗之后来捡漏的。
大冤种齐湣王脏话脏话
最后齐国是怎么复国的呢是莒城百姓和齐国逃亡的大臣一起找回了齐湣王的儿子,拥立他成为国君。
这人就是齐王建的父亲,齐襄王。
齐襄王本人没啥特别的,就是任用田单收回了失地而已。但是后来他猜忌田单,导致田单跑去了赵国,齐国又失一员大将。
齐襄王因为父亲的事情,吓得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承认自己的公子身份。后来发现各国不打算找他麻烦,才战战兢兢当回了齐王。
合理怀疑齐襄王不是目睹过父亲的死状,就是后来听说过细节,被吓破了胆。
齐王建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其他诸侯国都不太喜欢。但他也不敢得罪人家,尤其不敢得罪越来越恐怖的秦国。
这个时候,秦国正好在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
远交的是谁是齐国。
近攻的是谁是周围一圈接壤的国家。
一边是秦国在对自己施展恩惠,另一边是秦国在凶残地攻打其他国家。
和他爹一样吓破胆的齐王建敢反抗吗他不敢。他甚至可能还在怀疑秦国是不是杀鸡儆猴,故意打给他看的。
反正齐王建很老实,老实得不敢冒头。
而且当时齐国的宰相叫后胜,这个后胜啊,是个堪比郭开的人物。
郭开收受贿赂,帮秦国解决了赵国两大名将。后胜也没闲着,他收了贿赂之后就帮秦国劝傻乎乎的齐王建给秦国当狗腿小弟。
什么亲自去秦国朝见啦,劝说齐王建别支援其他国家啦,忽悠齐王建不搞边防不弄军队啦。
反正齐国就在后胜的政策里安安静静待在原地当个肥肉,等着秦国哪天打完其他五国之后,过来顺手收入囊中就好了。
齐王建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但他为什么这么听后胜的话呢因为后胜是他舅舅,他觉得舅舅肯定不会害自己。
于是秦国打其他国家的时候,齐王建在安静看戏。等打完了,他又在后胜的建议下敲锣打鼓送上贺礼,充分展现自己的友好态度。
齐王建表示这些国家本来就和我齐国有仇,他们把我祖父害那么惨,他们活该
总之,齐王建送贺礼的时候,那是真的很开心。
什么你说韩国被灭了呵呵,当初它不也灭了我齐国天道好轮回罢了。
什么你说赵国也被灭了太好了赵国和我也有仇它当初也参与了灭齐的联军
之后的魏国,嗯,这个也是仇人。
楚国,别说了,这个也讨厌,祖父就是被它家抽筋害死的
燕国,啊呸,燕国最可恶那个苏秦一直在帮燕国挑拨离间,燕国最好早点玩完
骂完一圈回头一看,唉就剩我自己了其他诸侯国都无了
齐王建一脸懵逼,只好去找相国后胜,商量商量对策。
后胜想了想
“大王,要不咱们投降吧你看秦国一直对咱们那么好,咱们乖乖投降,秦王一定会继续优待咱们的。”
“到时候依然可以过富足的日子,就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个名头而已,没什么区别。”
“而且秦国不是许诺要赐给您五百里的封地吗这么有诚意,投降不亏啊”
齐王建觉得有道理。
不然还能怎么办打吗他齐国看着像能打的样子吗
先不说名将都被祖父和父亲弄没了吧,就算有名将,想想秦国那个战斗力
算了算了。
老实投降多好,他从头到尾都安安静静不搞事也不反抗,秦王肯定特别喜欢他。
到时候去了秦国,其他五国都是被俘虏的,就他是主动来投,那待遇不得比其他人都高一截
能比仇人们日子过得好,对齐王建来说就足够了。
于是齐王建快快乐乐地接受了后胜的建议,选择了投降。后胜也快快乐乐地拿着秦国给的贿赂,功成身退。
战国位面的齐王建目露期待
“所以寡人后来日子过得是不是比他们都好”
说书人的表情微妙了一下
嗯那我给你说说其他五国国君的下场吧。
齐王建“好呀好呀”
首先是韩王安,一开始被软禁在陈县。但是韩国旧贵族不甘心,在韩国旧都发动叛乱,于是韩王安被牵连了,秦国为了斩草除根处死了他。
齐王建抖了一下,连忙和舅舅后胜说
“万一齐国人也造反怎么办秦王会不会误会寡人”
后胜手里还收着秦国的钱呢,当然是帮忙说好话
“不会的,秦王慧眼如炬,一定是韩王安悄悄参与其中了”
齐王建信了,觉得有道理。
秦国一向和他们齐国关系好,秦王才不是这么凶残的人。
接着是赵王迁,他被俘虏之后,秦王把他流放到了深山里。他在山里写了一首叫山水的歌抒发自己的悲惨,不过后来的下场如何就没有记载了。
齐王建
齐王建想起了那个被吕雉处罚还唱歌抱怨的戚夫人。
“这个赵王迁是不是个傻的”
齐王建表示无法理解。
你还敢写歌,你是不是没见识到戚姬的下场
哦,历史上的你确实是没有见识到,戚姬是汉朝人。
齐王建觉得自己和他可不一样
“寡人绝对不会写什么歌,寡人很识时务的”
后胜对此表示鼓励
“大王英明”
下一位是魏王假,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结局,只说是打不过之后选择投降,被俘虏了。
但是他投降之前魏国抵抗得还挺激烈的,最后是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他才被迫投降的。
按照这个情况来算,估计他都下场不会太好。
齐王建也是这么想的
“魏王假一点都不识趣,秦王不可能让他有好日子过。史书没记载就没记载吧,寡人都能猜到他会遭遇什么。”
第四位,原秦国相国昌平君,楚考烈王和秦国宗室女之子。楚王负刍被俘虏之后,他自立为楚王,不过没打过王翦、蒙武率领的秦军,兵败身亡。
楚王负刍的下场也没记载,不知道他是会因为昌平君嘲讽走了仇恨日子变得好过点。还是会被昌平君牵连,日子更难挨。
最后一位燕王喜,虽然没有记载俘虏后的生活,但是想想他儿子燕太子丹干过的好事,就应该知道他日子不会好过吧
齐王建
懂了寡人懂了不必再提
他怕提起秦王的黑历史,自己要被一同记恨。
秦王政晚了。
说书人微笑
齐王建,你还想知道自己的结局吗
齐王建摇头
“不用说了,寡人大概能猜到。估计又是史书没写,不过没关系,寡人和秦王关系那么好,日子肯定好过。”
说书人点头
那好吧。
其实齐王建的下场才是有记载里最惨的那个。
因为他被丢去了边缘的共地,居住在荒僻的树林里。秦王没给他食物,所以齐王建最后是活活饿死的。
可见野外求生能力有多重要。
同样是被丢进山林里,赵王迁就有力气写歌作死,他齐王建却直接饿死了。
当初秦国进军齐国的时候,齐国百姓都不敢反抗的。齐王建最大的反抗就是一开始动用兵力守备在西部边界,不和秦国来往。
按理来说他应该没拉到多少秦王的仇恨,也不知道为什么下场会这么惨。
可能秦王也没想到赵王迁都能活蹦乱跳地支棱六年,直到代王被灭才死。齐王建却那么脆弱,还没翻年人就没了。
不过也有可能秦王是觉得天下已经一统,不能再留这群诸侯王的性命,才漠视齐王建饿死的。
虽然史书只记载了他、赵王迁和韩王安的死亡时间,另外三个没说,但大概率也没活几年。
今天的节目就到此结束了,下一期历史故事我会继续为大家讲述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奇人异事,尽请关注。
东周时期的记载太乱,各国打来打去,很多人根本懒得去自己翻看史书了解。
但其实那一段历史很有意思的,尤其是战国末年,可以看到各种昏君的奇葩操作齐飞。六国轮番出昏君,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形容,而是事实。
说书人说完离开了,剩下一群观众好奇地跑去戳客服问齐王建的下场,还有赵王迁写的那首歌是什么。
齐王建的下场看完,大家沉默了一瞬。
啊这个,齐王建被骗得好惨哦。但是他自己说不用跟他讲结果的,错过了得知真相的机会。
幸好他舅舅后胜找客服问了,问完皱眉想了想。
下秦国的贼船肯定不可能,而且现在下也晚了,反而会把秦国得罪狠。
既然如此,还不如和那边好好讨价还价一番,为外甥争取一个好点的待遇。不给饭吃过分了吧
齐王建就是个蠢的,实在不行对外宣称他死了,让他顶着庶人的名头继续过日子呗。
后胜虽然爱钱,对外甥其实还是有那么点感情的。
其他人唏嘘一声就没有继续关心齐王建的下场了,他们兴致勃勃地看向那个赵王迁写的歌。
歌词还挺长,一眼扫过去,结尾是一句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众人
众人又问客服要了戚夫人当初唱的那首歌,歌词是这样的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一时竟说不清卧龙凤雏谁更大胆。
想想觉得还是戚夫人吧,毕竟赵王迁好歹表面说的是不敢怨恨。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