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7. 财经:国际贸易3 二凤:上古秘传工艺……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白银虽然是明朝时期因为大量铜币运输不便, 才成为百姓之间流通货币的。

    但其实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银铸币了。只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白银都是昂贵奢侈品之一, 寻常百姓用不起。

    这种奢侈品当然是越多越好,就像金子哪怕直到封建王朝末年百姓依然用不起,也不妨碍大家对它追捧。

    除了金银, 还有宝石矿。这种东西太适合用来从权贵手里坑钱了,总有人愿意花高价买它。

    不仅是本土的权贵,还有什么西方丝路那头的贵族。嗨呀, 都是现成的韭菜。

    朱棣越算眼睛越亮。

    就是可惜倭岛怎么没什么铁矿, 全是金银铜这类的。

    他不知道天幕那边还在整理世界矿藏, 等整理完了,就会全部发出来。倭岛没有铁矿不要紧, 别的地方有啊。

    哪怕是热武器时代, 铁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火药搭配铁制部件, 对其他东西的杀伤力不说怎么样,至少对生物的杀伤力还是非常恐怖的。

    未央估摸着大家这次学到的东西够多了,贪多嚼不烂,于是剩下的时间就以分享有趣的经济案例为主。

    接下来是课外了解时间, 给大家说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听到“有意思”, 众人立刻回想起之前有关陵墓的“有意思故事”。

    大家其实不是很想听呢。

    首先说一说郁金香泡沫,这个和国家间的博弈没什么关系, 是商人捞金的手段。不过这一招用好了, 也能把其他国家坑个半死。

    刘彻来了点兴致。

    他现在对使用经济手段折腾丝路国家非常感兴趣, 很不介意多学几招。

    “这个郁金香是何物与泡沫又有什么关系”

    泡沫本意指的是水面上出现的密集小泡泡,比如海边浪花形成的白色泡沫。后来因为这些小泡泡会非常迅速地破裂,被后人拿来比喻昙花一现的美丽事物, 看上去前景广阔,其实都是虚假的,一戳就破。

    郁金香泡沫,说的就是和郁金香这种花卉相关的虚假繁荣。

    未央放出了一些郁金香的图片,花朵是挺好看的,不少权贵还见过。毕竟西域那一块就是郁金香的发源地之一,通过丝路带到中原不少。

    大概在中原地区明末清初的这段时间,西方有个荷国,出现了郁金香热潮。商人为了赚钱将郁金香鼓吹成了价值非常昂贵的花朵,各种造势让它的价格一路飙升。

    价格最高的时候,一朵郁金香可以卖到六千多币。而当时荷国百姓一年的收入,大约只有150币。

    这样的高价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开始有百姓卖田卖房,甚至不惜借钱,也要买下一支郁金香。就为了等它价格涨得更高的时候把它卖出去,换取巨额差价。

    封建皇帝们完全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

    因为在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商人根本弄不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且他们认为华夏百姓和西方人也有本质的不同,华夏百姓们不可能为了什么花朵卖田卖地,土地就是农人的根。

    只能说,皇帝们还没有见识到火力全开的商界手段有多能蛊惑人。

    未央直接给他们看了后世拍摄还原的相关片段,画面里的人都和疯了一样,完全没有理智可言。

    郁金香高价维持了很长时间,长久到百姓们都相信了它的价格永远不会掉。但郁金香本质上只是一种普通花卉,所以美丽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碎了。

    突然有一天,荷国人发现郁金香价格暴跌。他们花上千币买的郁金香,现在一百币都卖不出去。

    那些当初炒高郁金香价格的商人,则趁着百姓们疯狂的时候,把手里的廉价郁金香抛售了出去,拿着大笔的金钱潇洒离开了。

    刘彻越琢磨越觉得哪里不对。

    毕竟是搞出了五铢钱的厉害人物,比不少皇帝更懂经济学相关知识。而且刘彻手下的经济大拿也挺多的,之前提到的桑弘羊就是,刘彻自己也难免受到熏陶。

    所以他没花多长时间就想出了问题所在

    “这个炒高价格的手法,应该不难看透才对。荷国上下总有聪明人,难道所有人都被坑了荷国上层就什么都不做,任由商人折腾”

    未央把他的问题打在了公屏上,并评价了一句问的好。

    整个郁金香热的持续期间,没有多少关于荷国执政者的记录,只说贵族也在追捧郁金香。最后泡沫破灭时,他们才站出来试图控制局面,并且失败了。

    我个人倾向于他们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愚蠢,当真没发现这是一场骗局。要知道荷国贵族们的地位非常高,如果贵族选择放任的话,执政阶级也很难插手。

    刘彻明白了

    “贵族很可能也看出了这是一场捞金的炒作,但他们想掺一脚跟着分肉喝汤,所以没有阻止。”

    事实上类似郁金香泡沫的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后世,某些商人非常爱用这种手段捞钱。

    哪怕是再傻的人,经过这么多次的经验教训,也该学到点什么了。但依然有很多人会跳入坑中,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完全看透了郁金香泡沫的前因后果,可以反利用这点捞金。

    郁金香泡沫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百姓们傻乎乎地被圈进了套里,而是聪明人明明知道这是个套,还一个接一个地入局。

    有人看透了他们的手段,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趁着商人跑路之前抽身。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低买高卖先赚一笔,保证自己不受损失。

    然而,绝大多数“聪明人”根本看不出来做局的商人打算什么时候跑路,他们只能赌自己跑得比商人快。一旦商人提前跑路,这些人就成了请君入瓮的傻子。

    可惜就算看透了这一点,依然有艺高人胆大的家伙选择入局,试一试自己的眼光和运气。

    有人不懂就问

    “西方发生这种事情,盖因他们放任商人误国。且华夏百姓不像荷国百姓,会为了赚这种钱冒险。”

    是吗不见得。

    未央调出了上世纪国内的兰花泡沫

    这是发生在中原本土的事件,有商人鼓吹兰花价值千金。巅峰时刻,一盆花甚至能卖上几十万的高价。

    兰花泡沫确实没有波及太多的农民,因为农民压根不在这场风暴的席卷范围内。那些商人瞄准的是有房有资产的城里人,消息也是通过各种报纸刊登的。

    为了赚钱,这些城里人有的卖了房子,有的借了巨款。然后结局与荷国那些人一样,被卷走了所有的血汗钱,最后手里就剩下一盆盆不怎么值钱的兰花。

    这还是因为信息不够发达,商人也没有特意去忽悠农民。

    看看后世的股市吧,前些年金融行业某些人为了捞钱疯狂宣传说“难得一见的牛市出现了”,骗了多少人入股

    这些人里,可不都是有钱人。好多人其实没什么钱,也对股市不了解,一时冲昏头脑就进去了。

    金融界其实流传着一个说法“当所有人都在说牛市来了的时候,你要小心,这说明股市要飘绿了。”

    原因很简单,赚钱的事情普通大众能得到一手消息真有那个本事早发财了,还用等到现在

    消息传到普通人手里的时候,一般都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手了。这种时候人家该捞钱的早捞完了,你再跟着冲进去最多能喝点汤。

    要是没有及时撤出来,等更多的人涌进去,你刚喝的汤都得一起吐出去。

    利润就这么多,少数人分的时候还能分到点甜头,人一多利润自然就没了。而且现成的韭菜这么多,之前那些人赚走的钱正好可以从后来的这群肥羊身上补回来嘛。

    前头的郁金香泡沫,大部分人还是能听懂的。到了后头的股市这一部分,许多人就歇菜了。

    双眼迷茫地听完了未央的吐槽,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当周围人都在鼓吹做什么什么事情特别赚钱”,而且周围当真有很多人信了跑去照做的时候,就得提高警惕准备及时撤离了。

    正常情况下,这种舆论都是有心人带起来的,根本没怀好意。

    股市的相关知识点后世人都很难理解,未央也就没和古人们多说。更何况这些时代也基本没有股市的存在,让百姓们知道别盲从就可以了。

    所以她很快切入下一个案例

    接下来给你们说说黄金之争。

    黄金

    从没见过黄金、但是对它有天然向往的百姓们,纷纷竖起了耳朵。

    之前跟你们说过的那个他国,很喜欢炒作价格。炒高一个东西的价钱,或者做低一个东西的价钱,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在小麦上栽了跟头之后,这群家伙依然没有学到教训,前些天他们盯上了黄金。

    提起这个未央就想笑。

    他国两次栽跟头都源于他们对华夏百姓的不了解,第一次是没了解到华夏人的囤积癖到底有多恐怖。第二次则是没了解到,华夏人对黄金的信心到底有多足,又有多爱存钱。

    他国想要通过做低黄金价格的方式,给华夏百姓造成恐慌。想让百姓们误以为自己家中收藏的黄金将会变得一文不值,从而选择将其低价抛售。

    这样,他国就可以趁机低价收购一大批,扩充自己的黄金储备。

    但凡他国选的不是黄金,而是别的商品,可能就成功了。结果他选什么不好,偏偏选金子。

    百姓们虽然没有彻底听懂所有细节,不过听完还是笑了。

    “黄金咋可能变得不值钱咱家要是有黄金,不到要饿死的地步肯定不能拿出去贱卖的。”

    他们宁愿死守着黄金吃不饱饭,也不可能选择贱卖。

    因为多年历史证明了,黄金迟早会升值。而且遇到乱世缺粮的时候,拿铜钱和白银不一定能换到粮食,拿黄金却八成可以换到。

    这可都是能救命的东西

    华夏人对黄金的信心是他国人完全无法理解的。

    未央也笑了

    不错,华夏人怎么可能贱卖黄金又不是缺钱。所以他国把黄金价格做低了,不仅没有吓到华夏人,反而引得不少华夏人跑去外国趁着低价疯狂购入黄金。

    低价黄金傻子才不买呢。

    最后他国折腾半天,发现自己一分钱没赚,白白赔掉了不少低价黄金。

    跑去抢购黄金的华夏大妈们赚了个盆满钵满,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最有趣的是,这件事发生之后消息传回华夏国内,不少人都十分扼腕。后悔自己怎么这么晚才得到消息,早知道他们也跟着出国买黄金了。

    皇帝们

    咳,其实他们刚刚也是这么想的。

    就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傻子他国来他们这边做低黄金价格呢真遇上了他们也不介意跟着囤一波的。

    “所以他国是哪个国家现在有吗”

    李世民期待地问道。

    他大唐后来据说号称万国来朝,说不定里头有这个国家呢。到时候让儿孙们重点关注,跟着他国薅羊毛。

    工具人他国你们够了啊

    未央十分惋惜地告诉大家

    西方那些国家历史太短了,他国建国才二百多年的。

    皇帝们无法理解

    “二百多年怎么了他之前的朝代是什么你说说看,我们一起记一下。”

    未央就知道大家肯定理解不了,只好再次解释

    他国前头没有别的朝代,他也不继承之前的历史和文明。不仅是他国,西方很多国家都这样的,有的自己篡位之后就把之前的文明毁灭了,非要搞独立文明。

    虽然也有一些国家想要继承之前的文明,比如什么罗马正统到底在哪里的争论。但大部分昙花一现的西方国家还是很自我的,或者说野蛮。

    皇帝们

    这个设定对于一向信奉要承认前朝正统性,这样自己皇位才能坐得稳的华夏王朝来说,还是太超前了。

    反正皇帝们听完依然无法理解,觉得西方人果然和他们不是一路的。

    不能提前薅羊毛了,李世民万分惋惜。

    于是他想了想,觉得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他国,那就自己当他国,反正本意都是做低黄金价格。

    他国因为低估了华夏人对黄金的热爱而翻车,但是这招如果华夏人用在西方人身上,说不定就奏效了呢。

    既然西方人觉得做低黄金价格能让百姓抛售黄金,说明他们自己是信这种傻事的。

    这不正好就去外头做低金价,骗外头的傻子上当啊

    李世民拉着房杜嘀嘀咕咕,讨论这个的可行性。

    房玄龄和杜如晦很清醒

    “陛下,我们现在没有本钱试错。”

    万一翻车了,要元气大伤的。即便想这么干,也得等大唐经过多年治理进入正轨,国库相对富足的时候。

    李世民知道这个道理,他就是忍不住想提前讨论一下。

    好主意憋在心里不让说可太难受了。

    “那就先记着,等以后再折腾。现在可以先考虑去倭岛挖银矿,正好大唐没钱,用它填补一下。”

    说起这个,就有大臣坐不住了

    “陛下,隋朝时期便有倭国人前来拜访过,我大唐或许也会遇见。亲自去海外挖银矿暂时行不通,比如向他们暗示一下,让他们自己带着白银来觐见。”

    现在大唐没空打什么倭岛,可以先用友好交流的借口骗,啊不,赚点钱。

    那倭国什么都缺,随便卖他们点东西,或者卖点早就淘汰了的技术,就能换到很多白银了。

    商品不说,那些技术他们倭人自己去民间打探就能学到。与其这样,还不如明码标价地教呢,赚钱的机会不能放过。

    客服听得直点头。

    对啊对啊,就应该收钱的

    它赶紧通知李世民倭国第一次遣唐就在今年,大概八月抵达,会待两年才回去。下次再来就是你儿子李治在位的时候了,薅羊毛的机会不多了〗

    李世民

    李世民立刻对众臣说

    “赶紧准备准备,看看可以卖什么破烂给他们,他们八月就到了。最好是提前派人去倭岛提醒他们一下,买东西得花钱,别空手来捞好处。”

    银矿位置就不告诉他们了,免得他们知道之后死守着,回头不肯让给大唐。倭人手里应该有已经发现的银矿,不会拿不出钱来的。

    房杜提醒他

    “陛下,注意言辞。”

    李世民立刻改口

    “是朕的错,那诸位爱卿看看可以卖什么上古秘传工艺给他们。”

    群臣

    上古秘传工艺可还行。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