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新闻 新闻快讯2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战国时期的国君根本不需要借助天幕就可以自己线下真人快打, 所以两边这就已经开始安排人互相传信了。

    先打探一下秦国的虚实,再考虑用什么办法阻挠对方变法。

    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那边天幕已经进入了下一条新闻。

    汉桓帝时期, 桓帝刘志掀起第一次党锢之祸。

    据悉, 这次的祸事起因为宦官赵津、侯览及其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在朝中为非作歹, 且故意于天下大赦之前犯罪,以期望借此逃脱惩罚。

    众多官员对此不满, 不畏权贵, 在大赦天下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奸宦, 因此引起宦官集团的不满。

    宦官集团向刘志进言,刘志听信一面之词,重责了这些官员, 目的为打压世家在朝堂中的势力。1

    一听到“党锢之祸”,不少人都竖起了耳朵。

    历史上就是两次党锢之祸后,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才彻底没救了的, 这可是个大事。

    本次党锢之祸遭受波及的士大夫有

    郎中成瑨、山阳太守翟超、太原太守刘质、东海相黄浮、河南尹李膺等。

    三公中, 太尉陈蕃、司空刘茂遭到罢免。

    重臣中,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被刘志下令通缉。

    一桩桩一件件, 看得桓帝之前的天子们触目惊心。

    这个刘志到底在搞什么打压士大夫有这么打压的吗你是真不怕世家反扑是吧出手比你祖宗还莽, 怪不得东汉要亡

    汉天子们破口大骂, 只恨自己的声音传不到刘志的耳朵里去。

    天幕满足了他们。

    以下是汉朝诸位帝王的最新评论

    画面一切换, 先是出现了汉高祖刘邦的身影,对方正在中气十足地咒骂:

    “滚你的小兔崽子你给乃公把人放了”

    再一切换,这次是汉武帝刘彻:

    “利用宦官打压世家, 有脑子, 但不多, 你就没想过宦官失控蠢货一个”

    接着是光武帝刘秀:

    “什么玩意儿朕不承认这是朕的子孙没了世家你拿什么坐稳皇位,你有那个本事吗”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宣帝刘询、汉明帝刘庄

    一个个全都是汉朝著名明君,把刘志骂了个狗血淋头。

    然而刘志不为所动,甚至还很不服气。

    怎么老祖宗们自己有本事就看不上他了他们又不了解他,凭什么觉得他不可以他就要证明给祖宗们看

    祖宗们:哦,你行的话那你说说大汉是怎么没的

    刘志:

    好问题,答不上来。

    寅虎等汉皇们骂够了,这才开口补充:

    目前,李膺等人已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使宦官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事件还在进一步发展中,让我们连线专家解读此次事件。

    因为新闻频道的节目数量有限,无法单独给专家弄一个节目,所以连线专家这样的环节也给安排上了。

    这次出场的专家名叫戌狗,是后期准备给专题频道的主持人。专题频道经常要深度解读政治事件,给它安排一个专家名头非常合适。

    直播间分屏里出现了一位老教授的身影,为了贴合古人的画风穿了一身文人袍衫,看上去就像是翰林院里几十年埋头研究经史子集的先生。

    百姓们肃然起敬。

    虽然他们听不懂什么党锢之祸,但是感觉很可怕的样子。

    戌狗教授您好。

    您好。〗

    老教授和蔼地点点头。

    对于这次的党锢之祸,您有什么看法呢您觉得事件最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对东汉局势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党锢之祸,这个历史书上早就有记载定论了。它本质上呢,是宦官和士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只不过宦官做得太过分,因此士大夫的行为就带有一定的正义性了。〗

    从积极层面上来说,这是对阶级根本利益的一种自我挽救,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2

    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之后,虽然对东汉时局产生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不过这个时候的大汉还没有到后头无药可解的地步,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那肯定就不行了。〗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东汉之后的政客们无语凝噎,觉得专家解读了半天,解读了个寂寞。

    这些还用你解读大家谁看不出来

    古人们并不懂这是222的玩梗,毕竟他们不知道,专家这个身份本身就带了点不靠谱。

    不过他们以后就会知道的。

    主持人寅虎还在一本正经地点头:

    戌狗教授说得很有道理,那您觉得桓帝在听了您的分析以后,知道了党锢之祸的危害,还会坚持这么行事吗

    老教师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反问道:

    三公重臣劝谏桓帝的时候难道没有说这些吗他听了吗〗

    众人:

    靠好有道理啊

    那些昏君并不是你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对方就会改。昏君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干坏事吗开什么玩笑,人家就是故意的。

    又不是所有昏君都是傻子,有些人纯粹就是小聪明没用对地方。

    觉得前头那么多昏君造作也没把皇朝覆灭,自己放纵一点怎么啦一群大臣整天叽叽歪歪管这管那儿呢,老早就想把他们干掉了,好不容易得个借口,你还想让我收回成命你自个儿慢慢想去吧

    汉桓帝时期。

    面对天幕专家这样毫不留情地戳穿,刘志有些恼羞成怒:

    “朕哪有他们说得那么不堪”

    宦官们赶紧上前劝哄,好半晌才让刘志转怒为笑,连连承诺一定替他们做主,绝不放过那些士大夫。

    刘志固执己见,他认为迫害士大夫阶级完全没有错。

    自光武帝靠豪强起家开始,世家豪强就在朝堂中占据了太高的地位,如果不想办法打压,多年后谁知道这到底是他刘家的天下还是世家的

    就算这次党锢之祸以失败告终,他也不会放弃的,哼,走着瞧

    主持人可惜地道:

    看来桓帝是不会改变主意了,士大夫们只能自求多福。好在目前事件已经进入了尾声,应该不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感谢戌狗专家的分析,麻烦您百忙之中抽空为大家解读时政,我们下次再联络

    专家连线关闭,寅虎继续播报新闻。

    宋神宗位面,宰相王安石在神宗赵顼支持下开启了变法,以期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这一次的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的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目前变法已经进行到了中途,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军队建设也得到了推进。不过弊端也已经开始突显,由于用人不力、新旧党争及变法内容的执行出现偏差,王安石正面临被迫辞去相位的危机。

    王安石变法到底能不能成功变法又是否能真正挽救大宋请诸位拭目以待3

    北宋前期的皇帝们:听着还不错啊,增加了财政还改进了军队呢

    虽然说有弊端吧,但变法不都那样。现在天幕都指出弊端了,努力避免就行。

    当然,弊端也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轻松解决的,很多事情都很复杂。不过皇帝们想着这个王安石看着挺有能力的,宋神宗也挺有魄力的,说不定能成呢

    他们翘首以盼,恨不得寅虎再多说两句。

    可惜无法联络神宗之后的皇帝,不然就能提前得知变法结果了。

    神宗之后的皇帝宋哲宗:

    宋哲宗干咳一声,看向下头装死的旧党官员们。

    “此前宣仁太后废除了置将法外的其他新法,朕深以为不妥。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颇有益处,应当恢复,诸位以为如何”

    自宋哲宗亲政起,朝中新党重新压过旧党,此番皇帝开口,新党自然无有不应,连连称赞官家英明。

    一时间气氛和乐融融,宋哲宗也深觉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十分高兴。

    可惜王卿已然病逝,无法得见大宋如今的光景。不过没关系,另一个世界的王卿还在,回头天幕讲新闻或许会说到他们,让王卿知道新法复行,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想到王安石,宋哲宗就是一阵唏嘘。

    当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被废除,导致王卿郁然病逝。到死也没等到新法重新启用,真是令人叹惋。

    从这方面来讲,天幕的出现也是个好事,他有机会弥补这个遗憾了呢

    宋哲宗并不知道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在他之后的皇帝,很不幸就是宋徽宗赵佶。他和他儿子应该共享“北宋亡国之君”的称号,谁也别想跑。

    因为宋徽宗启用了投机分子蔡京,这个家伙表面上打着支持新法的旗号,其实背地里无恶不作。

    所以新法在宋徽宗这里就名存实亡了。

    以上就是本次新闻联播的政治相关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经济新闻。

    春秋齐桓公位面,齐国国相管仲对鲁国发起了经济贸易战。

    两年前,管仲以高价大规模采购了鲁国纺织品鲁缟,使得整个鲁国抛弃了一切农业生产,全力生产纺织品,赚取大额利润,鲁国国库也因此充盈。

    然而月前,管仲突然停止购买鲁缟,并关闭了与鲁国之间的通商渠道,甚至下令不许两国之间继续贸易往来。

    如今,鲁国已有经济崩溃的趋势。

    鲁国能否挺过此次危机经济战到底该怎样提防敬请关注初七财经频道栏目“国际贸易”,经济学者未羊女士将为您科普经济战相关常识与经典案例。4

    这广告打的,给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的皇帝纷纷让人做笔记。

    他们抑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作为国家根基的农业更多的扶持,免得大家都去经商无人种田,导致国内饥荒。

    还有一重原因,就是春秋时期管仲搞的贸易战太吓人了。商人可以轻轻松松搞垮一个国家,这谁不害怕

    古代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昏君和庸碌之君了,大量明君也在这上头栽过跟头,一看就不懂经济常识。

    最出名的比如汉武帝搞铸币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摸索多年才终于弄出五铢钱。

    不过这个好歹结局不错,五铢钱用了很多年呢,也没出什么状况。

    董卓那种才叫夸张。

    他让人毁坏五铢钱,改大钱铸小钱。结果这种粗制滥造的小钱连轮廓和文字都不清晰,百姓根本不愿意使用。最后闹得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很多皇帝总是天真地觉得铸币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印钱也可以随便印。我多铸点钱,往铜钱里多掺一些杂质降低含铜量,这样钱币数量多了,国库就充盈了,可以为所欲为。

    好想法,那为什么其他缺钱的皇帝不这么干呢是因为他们蠢想不到吗

    秦国以切实的经历证明了这样做不行。

    战国末年的秦国刀币因为含铜量太低,像齐国那样的富庶国家是不收的。

    你一个币含铜量只有人家的一半,收你的钱人家岂不是很亏别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好吗

    222真想把管仲拉出来给大家好好上上经济学的课。

    人家春秋时期就有懂经济的大才了,你们后头一两千年的人还两眼一抹黑,是不是太不尊重“经济”这门学科了自己不会难道不知道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吗

    因为害怕商业的冲击,就一刀切地打压商业,天真地觉得商业发展不起来就不会出现商战误国。

    这个想法不就和闭关锁国差不多。我把门关上不和外头人往来,外人就没法干扰我。

    都是想当然。

    历史证明,人们总会在相同的坑里反复跌倒,而且处理方式也非常具有相似性,人性里的缺陷被这些陷阱拿捏得死死的。

    222无语死了,他们当皇帝的不懂经济顶多是国家造成点动荡,皇位还不至于直接就没了。

    但是下头的百姓呢百姓活该为你的乱搞买单手里头好好用着的钱给你改来改去的,改到最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购买力。

    要不怎么说古代存钱不如买田呢,统治者一拍脑子你的钱就没用了,田地却是永远在那儿可以生产口粮的。

    最糟糕的是,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远没有屯粮来得划算。

    幸好古代的钱币大多都是铜,而铜这东西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价值。铜币花不出去还能融了作铜卖,不至于血本无归。

    要是换成宋元明清那会儿的纸币简直不敢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