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3. 253 废后风波
作品:《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 这场废后风波证明了唐高宗李治完全没有本事废除皇后武则天。
但是咱们换个角度分析一下,当年长孙无忌作为权臣,且背后还有门阀的支持, 但是唐高宗李治还是立了武则天为后, 打败了长孙无忌, 瓦解了相权。
而帝后武则天身后可没什么门阀支持,若唐高宗李治铁了心要废后, 武则天当真能反抗么
赵匡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思路, 但是, 是不是因为武则天的权势太大了, 所以废不了赵匡美疑问道。
“三叔, 别忘了此次废后风波后, 武则天的羽翼可被打击的不轻,唐高宗李治既然能拔出她的羽翼, 自然也是能废了她。”赵德芳道。
神迹一提示, 赵德芳这思路也打开了,跟着神迹听历史的确是受益匪浅。
“但是废了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还能用谁”赵德芳道。
这一问算是把赵匡美给问住了, 能用谁呢还真是个问题。
唐
唐高宗李治仍旧闭着眼睛, 一副将睡模样,但是武则天知道他并未睡着, 但是武则天也不戳破,还是给他揉着太阳穴。
接下来咱们详细唠唠这场废后风波,咱们先探究一下这场废后风波的真假。
真假
刘禅有点听不懂神迹在说什么了, 方才神迹一通分析那个唐高宗李治是否有能力废后,如今怎么又说废后之事真假难辨
“相父,神迹这是何意”刘禅不懂就问, 在刘禅心里就没诸葛亮不懂的事。
“书中所见所闻,不一定为真。”诸葛亮道,“要看执笔之人是谁。”
刘禅还是不明白,这关执笔之人什么事
诸葛亮对着刘禅笑了笑,“少主,且听神迹。”
宋
“难不成史书又是瞎写的司马光那个老东西到底行不行”赵匡美第一反应就是资治通鉴。
自打听了神迹,赵匡美对司马光的印象就不怎么好,卖地求荣的玩意,这样的人能写出什么好书来
首先,关于唐高宗李治废后之事,旧唐书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在新唐书还有资治通鉴中倒是有记载。
刘禅:新旧唐书哪个是真的
刘禅没想到自己的疑问会出现在天幕上,只见他一脸惊讶,还有些惶恐,怕唐突了神迹。
这也是汉武帝他们之前一直想问的,为何唐朝分新旧唐书。
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是由两个不同朝代编纂的,一般来说,一个朝代替代了另一个朝代,都会为上一个朝代编纂正史。
旧唐书史后晋统治时期编撰的,后晋咱们之前说过,最让人忽略的统一王朝,因王朝存续的时间较短,史官在编写旧唐书照办了很多唐实录的原文。
说白了就是没经过多少加工的复制黏贴,格式都没怎么改的那种,因此旧唐书虽不怎么标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
而新唐书则由宋朝编纂。
赵匡胤一愣,他光是资治通鉴是宋朝编纂,但没想到新唐书也是。
“不愧是咱们大宋,打仗不行,写书一个顶三,士大夫与天子共写天下。”赵匡美又开始吐槽。
知道新唐书是由他们大宋编纂的,赵匡美忽然觉的这本书不怎么靠谱。
赵匡胤
因为宋朝离唐朝的年代更加久远,因此新唐书的可信度要打一个折扣,毕竟时间越久,资料的收集就越困难。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对这场废后风波的依旧来源于大唐新语,作者刘肃,这本书编纂于公元807年,离唐高宗时期也过去了一百多年。
所以其中内容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咱们就不好说了。
且废后这么大一件事,旧唐书中却没有记载,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那到底谁真谁假”刘禅想知道一个答案,但这场他的心声没到天幕上。
就算到了天幕上,恐怕乐瑶也没办法回答,历史就是如此有意思,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废后之事到底是真有此事,还是只是民间的道听途说,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咱们先假设废后之事的确发生过,按照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版本。
宦官王伏胜告发皇后武则天在后宫之中实巫蛊之术,唐高宗李治得知后大怒。
要知道皇家最忌讳巫蛊之术,当年王皇后被废正是因为巫蛊之术。
于是唐高宗李治找来大臣上官仪商量,上官仪主张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于是唐高宗李治听了上官仪的话,准备废后。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小动画,先是一个卡通宦官出来,头上写着大大两个字,“高密”
随后卡通唐高宗李治出现,身边是卡通大臣。
卡通大臣头上两个大字“废后”,卡通皇帝则拼命点头,头上亦有两个大字,“同意”
两个时空的武则天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
若唐高宗李治真是如此废物,这天下怕早就是武家的天下。
武周
“这群文人。”武则天的语调不带一丝温度。
自打武则天上位的第一天她便知后世的那些文人定扭曲历史。
毕竟在世人眼中,女人为何能为帝,但武则天偏偏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女子为何不能为帝。
女子也是人,和男人并没什么不一样。
但武则天没有想到他们竟敢抹黑她的丈夫李治,明明有封禅泰山的功绩,他们怎么敢,他们凭什么敢
但是皇后武则天在宫中耳目众多,唐高宗李治废后的想法一出来,武则天就到李治跟前。
还发现了李治要废后的诰命,于是武则天梨花带雨并拿出往日情分,李治瞬间改变了废后的想法,并且把责任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最后废后之事不了了之,上官仪却惨死。
听到这,正在给唐高宗头李治揉太阳穴的武则天,指尖不禁加大了力度。
唐高宗李治不恼,反而觉的这个力度甚好,能缓解他的头疼之症。
以上就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废后风波,简要概括就是软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惧怕武则天,把废后之事甩给了大臣上官仪。
不知大家看这个事件的经过有什么感想,是不是很同情大臣上官仪是不是都忽略了同样被处死的宦官王伏胜
“咦,王伏胜是谁”刘禅再次迷茫,他方才听的很仔细,但没听到这个王伏胜是谁。
“告密之人。”诸葛亮道,诸葛亮能记住所以他听过的东西。
接下来咱们先介绍介绍这个被大家忽略的宦官王伏胜。
一个小小的宦官,竟然敢告发权利滔天的皇后武则天,他到底有什么背景呢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的废太子李忠,他是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被立的第一位太子。
王皇后被废后,李忠这个太子自然而然的被废,且被贬为庶人流放于黔州,且被囚禁在废太子李承乾的故宅。
而这个官宦王伏胜正是李忠的之前的内侍。
值得一提的是,大臣上官仪之前是废太子李忠的幕僚,在李忠还是陈王的时候上官仪担任陈王府的咨议。
一直没说话的汉宣帝刘病已仔细神迹所述,并且一字不落的记了下来。
承接了鼎盛之后的大汉,刘病已的压力很大,他致力于做一个好皇帝,延续盛世大汉。
秦
“竟还有这层关系。”公子扶苏觉的自己还是思虑不周,他原本猜想只是臣权和外戚间的斗争。
完全忽略了这场废后风波的关键人物,官宦王伏胜。
“扶苏觉的背后之手是谁”秦始皇嬴政提问。
“儿子认为是废太子李忠。”公子扶苏道,答案显而易见。
秦始皇嬴政放下手中刻刀,“那他得了什么好处。”
“推翻皇后武氏,夺回太子之位。”公子扶苏思考片刻,说道这他总觉的有哪里不对。
唐高宗李治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李忠又是庶子,就是推翻了皇后武氏,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也不会落在李忠头上。
公子扶苏眼神一亮,“父皇,儿子觉的背后之手乃是唐高宗李治本人。”
秦始皇嬴政没说什么,抬眼继续看神迹。
扶苏知道自己这个答案才是父皇心中所想。
原太子党支持废后,背后有什么利益咱们们昨个假设,若唐高宗李治当真废后了,朝堂的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动荡。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