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6. 第 116 章 梁帝

作品:《在荒岛种田后我成神了

    霍家长女在飞舟上硬是压着性子做了两个时辰的模拟考题, 让她母亲都有些对她刮目相看。

    霍家的侍君们看霍家主心情颇好的样子,还打趣霍家长女,说她为了娶何家子如此勤奋, 如此专情用心,将来必会恩爱好合, 那何家小郎君真是有福气云云。

    霍家主却笑了笑,不置可否。

    用心是用心的,但专不专情就难说了。

    她这女儿最是像她, 日后佳人到手,如了愿了, 恐怕就不会在男女情爱上过多沉溺了。

    她现在肯这么努力刷工建司的考题, 也不全然是为了娶夫。

    霍家主如今在军中任职, 原本霍家长女也打算考进军中,跟母亲走同样的路子,以武入朝。但今年她不碰巧, 赶上了新令自今年起,新陈武将也得多加一门文化考核, 不能向从前一样只考修为和兵阵了。

    因着如今新陈五路天女军的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从军的天女一年比一年多,因此朝廷便收紧了天女军的新晋名额, 加大了考核力度。

    据说明年天女军的预备役招考的难度将会是前所未有的难, 连几套押题的模拟题都考得无数一心从武的小天女哭爹喊娘。

    霍家长女也在其中。

    原本立下了豪情壮志要从军的她, 兴冲冲的就报了备考补习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如山的题海差点把霍家长女活活淹死。

    多次挣扎着答题, 但一次都没及过格的霍家长女欲哭无泪的放弃了,因为文考不合格的预备役学子,连参加武考的资格都没有

    这才是霍家长女转了志向改考工建司的真正原因工建司如今缺人, 明年统考会有一批扩招,有炼器专长的学子可以优先录取,进入保送班,毕业即可在工建司就业。

    灵根属火,随了亲娘的霍家长女恰好就颇通炼器,小小年纪就已经在母亲的指导下炼制出了好几样低阶法器,如果她改考工建司,明年被录取的机会相当大。

    只要她能考过工建司第一轮难度比天女军文试简单许多的炼器理论文考,基本上就十拿九稳了。

    而且,何家长女也在工建司两厢叠加之下,才是霍家长女肯改了性子压着自己苦读的缘故。

    若她单单是为了娶个夫郎就能改了自己的志向,霍家主能打断她的腿。

    女子在世当有鸿鹄之志,有情爱锦上添花自然是好,但若一心沉溺此道,那与从前的梁国“娇女”有什么区别

    两个时辰后,飞舟停靠在了梁国国都的终点站。

    刷了两个时辰考题,刷得两眼冒金星的霍家长女忙不迭的收起模拟考卷,跟随母亲下飞舟。

    在下飞舟的出口遇到何家主带着家眷时,霍家长女少不得又凑上前去讨嫌了一番,直到被何家主挥着手赶苍蝇似的撵开了才作罢。

    霍家主却笑吟吟的看着女儿吃瘪,并不帮她。

    她巴不得何家主现在多嫌弃她女儿些,这样她这个分外执着的女儿才能知耻而后勇,多一份咬紧牙关考进工建司的动力。

    霍家长女长吁短叹的回到了母亲身边,霍家主和何家主这两个冤家老姐妹也各自带着家眷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她们两家抢到的观礼票所在方位不同,得分头走。

    走出舟车行后,脚下的土地就已然是梁国了。

    与近来略显冷清的陈国王都不同,梁国国都这些日子可以说是人来人往,人山人海。

    梁国本国的百姓们从天南海北的赶来国都庆贺新帝登基,现在他们家家有余钱有余粮,并不吝啬于一趟旅途的花销。

    更何况,这是他们梁国备受百姓敬爱的皇太女殿下的登基大典,他们怎么能不来呢

    除了梁国本国的百姓外,来观礼的还有陈国的友邻,以及列国闻讯而来的行商以及来打探消息的各路人马。

    那阵势比当初陈国神佑帝登基还大许多。

    究其原因倒也简单,其一是因为梁国曾经需靠列国买入米粮物资才能度日,因此向来边防松散,有了女部之后,梁国国力大涨,更是不惧外敌,也就没怎么加强边防巡查,只增派了守边的女兵而已。

    其二是因为陈国神佑帝登基时乃是开天辟地的头一例女帝登基,当时陈国兵荒马乱的,国中其他列国之人都收拾包袱回了故乡,因此后来也没能及时得到女帝登基的消息。

    所以神佑帝登基时,来贺的邻国,只有梁国一国而已。

    但现在新陈立国数年,周边列国该知道消息的都知道了,他们本就对女帝登基既惊又奇,还有些隐隐的蔑视,如今梁国又来一个女帝登基,那些得到消息的列国自然要前来打探打探。

    若是这结盟的两个女帝之国有什么可乘之机周遭列国也不介意来这两个边缘国度发一笔横财。

    梁王宫中的惜辛有各路女官汇报,对国都中的动向了如指掌,但她却没下令撵走那些列国之人。

    他们不是想看吗那就让他们看罢。

    看看她们大梁如今是何等的气象,叫那些列国的“土包子”也开开眼界,知道这世上的女子也能铸就万世伟业

    列国之人此时哪里知道惜辛的胸襟气魄如此之广,还在削尖了脑袋往梁国国都的各大坊市里钻,因为这里的货物商品,全都是他们做梦都想象不出来的好东西跟仙家法宝一般神妙

    一时之间,梁国国都的街上摩肩接踵。

    但其中的梁陈两国之人,和其他列国人却犹如鹤立鸡群,十分好认。

    但凡是女子在前男子在后,且随行之人个个衣着光鲜,半个包袱也没背,手中还拿着些小食姿态悠闲的,就是陈国或是梁国人,而那些跟她们比起来显得灰扑扑又矮小好些的,就是列国之人。

    梁陈之人跟列国之人的对比之大,使人一眼便能认出。

    那些列国之人心里也在嘀咕,他们这些能游走列国的男人,无一不是本国富商或是使臣,在自家国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达官贵人,怎么到了这梁国,跟梁陈之人比起来却显得好似个三寸钉似的

    也不知这梁陈之人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男女皆是生得高大健壮,尤其是这些女子,高挑至七八尺的比比皆是。

    且她们既没有如同列国女子一般带着簪钗耳铛之类的饰物,眉目间也不见寻常女子的柔弱之气,而是个个昂首挺胸,打扮得干练又利落,通身的气度竟比列国的天潢贵胄更从容,真真是奇也怪哉

    对列国之人来说,梁陈之人怪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

    似乎这两个国家都阴盛阳衰了一般,在梁陈当家做主的,竟几乎全是女人

    关键是她们还自称“天女”,言语之间似乎也颇为自豪,叫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知她们是怎敢如此大言不惭的

    可列国之人只敢在心里嘀咕,并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

    因为有道是入乡随俗,且这两国的女子一看便知不好惹。列国之人便在心里酸溜溜的念着“好男不与女斗”,继续往坊市中的商铺里挤,大肆囤积些奇货,好带回本国去发一笔大财。

    如今列国谁不知梁陈两国所产的物什乃是全天下最新奇,最珍稀的宝贝

    在这里随意买些七彩的琉璃饰品带回本国,都能让他们国家的达官贵人趋之若鹜呢,还有那些更神奇的储物袋,传送符,传音纸鹤等等等等更是叫人难以置信。

    可惜的是,那些犹如仙家至宝的东西列国之人是没有购买资格的,只有梁陈两国的子民,才能凭借户籍购买,还不许转卖给别国人,否则便要买卖双方一同吃牢饭。

    说起梁陈两国的户籍,又是一桩古怪事。

    列国的户籍路引等文书,哪个不是老大一张,得叠上几叠才能装入袋中可梁陈两国的户籍似乎却并非如此。

    他们的子民好似个个都有一张铜钱大小的“身份卡”,那卡非纸非金非玉,看不出是什么稀罕材料制成,而且那上头明明没有写什么字,但却能在各个商铺或是衙门里“刷卡”。

    似乎这卡不仅能证明他们的身份,还能在各个商铺中用于购买商品。

    那些列国之人瞧着梁陈两国的子民在坊市大楼中挑好了自己所需的物品后,在柜台的一个小小的“卡机”上一刷,便能潇洒的带着商品转身就走,也不见她们掏出银两来付钱。

    而那些商户们,似乎也就这样让她们白拿着那些商品就走了,一个铜钱都不见她们收取。

    有好奇之人便扒拉在精致的琉璃柜台上,问那些小二,哦不,她们这叫做“店员”,问那圆圆的小物什是个什么宝贝怎的刷一下就可以不用付钱

    店员们笑道,她们刷卡便是在付钱。

    那个小小的身份卡,乃是梁陈两国的炼器交流学堂共同研究出的新宝贝,在神佑三年时推广至两国。

    别看它只有小小的一枚,但里头却有一片极大储物空间,能装下几间屋子的东西,梁人陈人便习惯了把随身家私都放在卡中。

    卡中的家资物什,卡主人都能清晰无比的感知和动用,“刷卡”其实就是她们把卡中的银两通过卡机上的交接阵法,转移到了商铺的收银柜台中。

    所以,她们在“刷卡”的同时,就已经付过银钱了。

    店员还道,这身份卡可不止储物一重功能,它上面还刻录了卡主人的身份信息,如果卡主人需要更换身份,例如从未成年学子变为成年医修,便要去衙门更改登记信息。

    梁陈两国都会每年普查两次身份信息,若是有没能及时更改信息的,还会罚上几百个钱略作惩戒。

    而且这卡上还有防遗失功能,每一张卡都跟卡主人气息相连,卡主人就算不慎将它遗落,也能凭借气息感知找回自己的身份卡。

    身份卡还会在离开主人半步范围后自动锁死,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卡中防盗锁,唯有卡主人重新拾回身份卡,才能顺利打开卡锁。

    有这样多的便利,梁陈之人十分迅速的习惯了走哪都带着自己的身份卡,也不怕遗失或者被盗。

    列国之人听得下巴都快要掉在地上了,像是在听什么天方夜谭一般。

    这个小小的身份卡,居然能如此神奇

    难怪他们前番想冒充梁陈之人总是失败,一个神奇的宝贝也没能买着,反倒还因为寻衅滋事被扭送去了官府,简直偷鸡不成蚀把米。

    原来梁陈之人竟有如此严密的身份防伪措施

    这下他们想偷一两张身份卡来买那些神奇的宝贝都行不通了

    列国之人有的心有遗憾,有些却不信邪,觉得这是店员在吓唬他们,毕竟那么小小的一张卡,长得又一模一样的,他就不信她们当真能分辨出来

    然而,下午时分,国都街上就多了好几个试图盗窃梁陈之人身份卡而被拘捕的列国人,他们被押在囚车中游街示众,简直丢尽了脸。

    在梁国新帝登基的前几日,几乎日日都有这样不信邪的列国人被抓捕游街

    梁陈百姓们倒没怎么搭理他们,但那些列国之人总觉得她们似乎在看不起自己憋屈不已的列国人心有戚戚,却又不敢强自出头,免得招来了巡查天女,又要多吃上几日牢饭。

    在这种热闹又有点小混乱的情况下过了几日,梁国新帝的登基大典即将开始。

    梁陈两国子民大多都抢到了免费的观礼票卷,等新帝受印后,从王宫中出来去蓬莱神殿祭神敬告神尊时,沿途的街巷门楼都有提前划分好的各个区域,抢到观礼票的百姓就可以根据票面的编号,去往不同的位置观礼。

    幸运些的手快抢到了高台票,可以站在高处将新帝的王辇途径的全程从头到尾看个清楚,运气差些的就只能站在某一段的地面上,等着新帝从自己眼前经过。

    御林军们早早的拉好了防线,将街道最中央的位置清空,以便王辇与仪仗队通行。

    两国百姓们则乌央乌央的站在街道边的观礼位置上,几乎个个手里都抓满了鲜花花瓣并彩纸拉花等物。

    还有人举着一闪一闪的灯牌,上头还写着些七彩的大字,例如什么“恭贺太女殿下登基”“大梁威武”“新帝万岁”“梁陈友谊万古长青”之类的庆贺词。

    但列国之人却大多无缘得见这样的盛景。

    除了极少数受邀观礼的列国使臣外,其余列国人都是没有资格抢观礼票的,这观礼票仅限梁陈子民免费抢。

    午时,从王宫门口传来一阵此起彼伏的激动尖叫欢呼声,伴随着礼炮响起,一座极其庄严华美的王辇出现在众人眼前。

    王辇上端坐着梁国年仅十六,还未娶夫立后的新帝。

    随行的除了仪仗队,还有百官众臣,乍一眼望去,几乎全是身穿绯色官袍的女官。

    梁国新帝王辇的侧后方,还有另一座王辇,那是陈国神佑帝的御驾。

    据说这两位女帝私交甚笃,当年神佑帝登基,那时还是皇太女的梁国新帝曾亲自去送了贺礼,因此今日梁帝登基,也特意给陈国神佑帝设了专座。

    梁陈两国的子民们见着自家陛下,纷纷把手中的花瓣彩纸拉花撒出去,声嘶力竭的山呼陛下,其情状竟如同见了神仙下凡一般狂热无比。

    惜辛端坐在王辇上,看着沿途的百姓们,微微颔首向她们致意,顿时百姓们欢呼得更大声了,还有些浪荡子,竟不知羞的朝她扔花,希望自己能被新帝多看一眼。

    另一座御驾的江云归也含笑看着自家和友邻的百姓们,那帝王威仪与绝俗气度又引得两国之中无数少年郎羞红了脸,低了头。

    沿途的百姓们不停的把手中花瓣彩纸往路上扔,尽情的欢呼尖叫,霍家长女还趁机夹带私货的大喊“求两位陛下赐我力量,让我顺利考入工建司”

    她这别出心裁的喊声引得大家哄笑不已,但很快又有人跟着她一起喊“求陛下赐我力量让我成功考入中书省预备班”

    旁边的百姓们笑得更大声了,更多即将参与两国接下来的秋闱及各路考核的秃头学子们也加入了这场大型沾喜气的活动,许愿求自己逢考必过,一个喊得比一个大声,一个喊得比一个投入,一个比一个喊得真情实感。

    她们的呼声之高,让两位女帝都暗中忍俊不禁。

    如此热热闹闹的行至蓬莱神殿近前,兼任了两国大国师的奉天已经在殿前率众等候了。

    梁国新帝继位,特意给奉天神使去了传讯,恳请她来为新帝加冕。

    已经给神佑帝加冕过一次的奉天自然不会推脱,要知道,惜辛当年还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呢。

    那时候小小的一团女娃娃,一眨眼间就长成了顶天立地的一国君主,让奉天感慨之余,又颇有些长辈的自豪感。

    待新帝的王辇停在了神殿门口时,惜辛便跨出辇车,徒步走向了这世上唯一一座神赐的宝殿,那殿前还站着迎她的神殿长辈与昔日的同伴。

    奉天眼中带笑,在百姓的山呼祝贺下,在两国百官及列国使臣的见证下,按照女礼为新帝加冕。

    加冕仪式毕,当年曾在神佑帝的登基大典上出现过的小神女再次携神赐至宝降临,为世间第二位女帝带来了神尊的赐福。

    蓬莱神尊遣座下神女,为新任梁帝赐下了一柄金玉雕琢的权杖,一方镌刻着“天命所归”的传国宝鉴。

    这等神迹,让列国的“土包子”使臣们纷纷张大了嘴,半天都合不上,而梁陈两国的子民却在欢欢喜喜的拜神尊,还有人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高香当场以灵火点上就开始对天拜神尊了。

    直到神女回转,加冕仪式完毕,两国百姓才依依不舍的收起手中的纸烛香花,还不忘合十双手,虔诚无比的念叨两句“恭送神女,叩谢神尊。”

    这之后,梁国新帝又跟随奉天神使一同举办了极其隆重盛大的蓬莱神祭,还与陈国女帝双双请出神尊的游神坐像,亲自抬着安放神像的轿辇在国都中游神,以表达她们对神尊的敬仰之情。

    百姓们也跟着两位女帝欢天喜地的参与了游神祭典,欢呼声简直能掀破屋顶。

    这天的登基大典结束后,梁国新帝改年号为兴元,从此开启了后世史书上浓墨重彩的“兴元大治”。

    陈国神佑帝在梁国相贺了七日方才回銮本国。

    在此期间,她们还拟定了更多两国之间的互通章程,除了互派交流使团这样的老规矩外,今年还新增了两国女学的交换生计划,新的通商口岸的拓宽加深等等等等。

    两位女帝在忙于公事时,两国的百姓却在梁国国都里尽情的游玩庆祝。

    四大坊市的商户们还纷纷挂出了“为庆贺陛下继位,全店折扣八成”的牌子,引得来往的客人们把持不住,敞开了荷包买了个尽兴。

    霍家长女揣着自己的奖学金和零花钱狂买梁国历年科举真题,准备拿回去钻研钻研以求触类旁通,还在梁国街头偶遇了一位斯文俊俏的小郎君。

    见着那位清俊不凡的少年郎君,霍家长女简直惊为天人,当场收起真题,转头去隔壁花店买了一束娇艳欲滴的新品种芍药花,非要“名花赠美人”,惹得那位还未定亲的梁国小郎君耳根绯红。

    霍家主若无其事的带着侍君们掉头去了旁边的茶楼,并不干涉女儿的风流韵事。

    而恰好途经此处的何家主抽了抽眼角,颇有些糟心的拉住了自家想要上前去打招呼的没出息的蠢儿子,面无表情的“哼”了一声,转身走了,眼不见为净。

    而何佑荣却暗中给这个未来的弟妹竖了个大拇指,如此率性的真女子,学业美人两手都不忘抓,何愁日后大事不成

    若女子没点野心欲望,那哪来的动力往上走

    至于她有些风流花心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她人好,日后好生宠着何尹儿便是了,反正她弟弟乖巧懂事,以后肯定不是那等小肚鸡肠的妒夫。

    霍家长女还不知道自己给美人送花的全程都被岳母家瞧见了,还在诚心诚意向那位梁国小郎君自我介绍,把她家中有几口人,她零花钱每月能使多少,她母亲父亲是如何宽宏待人,不必担心日后的翁婿关系一并倒了干净。

    末了又问那俊俏小郎君,可愿嫁去陈国否又能否先等她两年再定亲日后若成了婚,她可以每年都带他回父家省亲,必不会委屈了他云云。

    梁国的小郎君还未答话就红了耳根,面上还得保持端方君子之姿,只低声道他的婚事全凭母亲长姐做主,他自己不敢擅专。

    霍家长女当即就要去找她母亲去给她提早定亲,免得这小郎君被旁人娶了去。

    尚未走远的何家主看着她的背影,暗暗磨了磨牙。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