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第 39 章

作品:《带着工厂穿民国

    “哎, 你说老庄真够惨的。之前那小秦没来的时候,他那生意多好啊,多少有钱人都来找他做西装。小秦一来, 他连单子都接不到。”

    常来买粮食的大娘冲粮店老板小声嘀咕, 显然是想为老庄打抱不平。这条街都是认识好几年的老伙计,这大娘跟老庄算是拐着弯的亲戚, 看到他的生意被抢, 也确实挺让人唏嘘。

    粮店老板听到这话, 没有跟她犟,他是个生意人,从来不得罪人,所以只敷衍地“嗯”了一声。

    中餐店的老板却嗤笑一声, “你知道什么呀。小秦之前把衣服拿到他那边卖, 他不仅不卖,还把她的衣服当样衣给客户试穿, 那衣服脏得都没眼看。小秦一生气,才自己开店的。你说老庄,这事做得也忒不厚道, 你不愿卖, 你拒绝不就好了他可倒好。见人家是姑娘, 脸皮薄, 就欺负人家。现在好了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包子铺老板也跟着点头,“就是。谁叫他自己不厚道呢。”

    要说这俩人为什么会为秦无双说话呢不是因为他们心善, 而是因为秦无双开了这成衣批发,来了许多外地客商,都在等货,住在这边的旅店, 吃饭自然就在这边解决,给他们带来不少生意。

    大娘见他们帮着秦无双嫌弃得直撇嘴,“那她也不该抢人生意。”

    几位老板面面相觑,对她的话不置可否。

    就在这时,有个小孩拿着报纸吆喝,“凤英成衣厂缺了大德”

    中餐店老板立刻冲小孩道,“来给我一份。”

    小孩收了钱,立刻将报纸递过去。

    几位凑过去,中餐店老板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刚刚小孩说的那则报道。

    大娘不识字,见几人只看不说话,连连催促,“你快说呀,她怎么就缺了大德”

    中餐店老板念了一遍,大娘压根听不懂文言文,跟听天书似的,“你说明白些,我怎么听不懂呢。”

    中餐店老板就用白话文说了一遍,“简单来说,就是凤英成衣厂价格便宜,扰乱行情,是社会蛀虫。”

    大娘听懂了,“这是有人嫌她卖便宜了,是吧”

    中餐店老板颔首,“就是这意思。”

    大娘失笑,“哪有这样的。做生意是凭本事挣钱,他要是嫌别人把衣服卖便宜了,他也可以降价嘛。打不过人家,就说人家缺了大德。这可不对。”

    粮店老板听她又站在秦无双这头,也是好笑。这次她倒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了。

    中餐店老板看了眼西装店紧闭的房门,小心翼翼问,“你们说这事是不是老庄干的”

    大娘一听不乐意了,“不能吧老庄不是这样的人。”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他都跑人家门口拉屎了,他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中餐店老板反驳。

    大娘想反驳,但是这事影响最大的可不就是老庄吗他干出这样的事好像也不奇怪。

    粮食店老板平时就爱和稀泥,看到这报导,觉得老庄这事做得不地道,“他对小秦不满意,找她去呀。当面说清楚,他可倒好,在报纸上骂人家。太丢我们凤凰街商户们的脸。”

    其他人也觉得这事挺丢人的。大男人居然在背后捅刀子,还是不是男人。

    大娘也是恨铁不成钢,瞪了一眼西装店的方向,跺了跺脚,挎着篮子走了。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秦无双可不知道自己被人在报纸上骂了。她核对完账目后,就去了趟乡下。

    工人们将养猪场的猪喂养得很好,卫生也按照她的要求打扫了。

    她也没待多久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刚到店内,陈掌柜就招呼她过来,“东家,不得了,您被人骂了。”

    秦无双愣了一下,不怒反笑,“有人骂我谁啊这么舍得花钱。”

    这年头在报纸上打广告可不便宜,就说他们在申报上打的广告,最醒目的位置,一天就要两百个大洋呢。

    秦无双没有读报的习惯,主要是因为这时候的报纸都是文言文,她文化水平不够,读着费脑子,但是陈掌柜是个老学究,看得懂文言文,自打他来了店里,秦无双就让他没事看报,回头再用大白话跟她讲,这样省得她既不用费心读报,还能知天下事。

    陈掌柜买报纸的钱都是从账上出的。今儿报童如约送来报纸,他看到“凤英成衣”这几个字,就觉得坏菜,读完之后就更肯定自己的猜测。

    听他说完,秦无双也没当一回事,“不管他。”

    陈掌柜却提醒她,“东家,您是被人给盯上了。这各行各业都有规矩,商会会长找您,您该怎么说呢”

    秦无双一听就乐了,“还有商会这是什么帮会”

    “商会非常重要,一般商会都会设置一些规矩,不能把价格压得太低,坏了大多数人的生意。”陈掌柜又讲了些商会的规矩,比如不能以次充好,免得坏了本行的规矩。

    秦无双听出来了,就是不能坏所有人的规矩。

    她好奇问,“成衣也有商会吗”

    陈掌柜愣了一下,他还真不知道。主要他就没见过几家服装厂。

    秦无双摆手,“我估计没有。我们是成衣厂,做的是裁缝的活计。这裁缝一条街可能也就一个,怎么可能成立商会。”

    陈掌柜仔细一想,好像也有道理。

    两人正说着话呢,一位戴眼镜的青年走了进来,陈掌柜立刻上前接街,“请问您是自己买,还是过来批发”

    青年在两人身上打量一圈,冲陈掌柜道,“我是青年报的记者,我想采访凤英成衣厂的老板,请问方便吗”

    陈掌柜看向秦无双。

    秦无双笑了,“我就是。”她示意青年到会客区坐下,陈掌柜立刻帮两位泡茶,坐到空位上。

    青年从包里取出一份报纸,摊到秦无双面前,而后从包里拿出一个空白的本子准备记录,“请问您对这篇报导怎么看”

    秦无双看了一眼报导,就是今天早上的报纸,她摊了摊手,“不怎么看。我开厂做生意一定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青年如实记录下来,随后又问,“那您对顾成学者在青年报上批评您的话,有没有回应”

    秦无双没看过青年报,“什么话”

    青年又从包里掏出一份青年报,递到她面前。

    秦无双看了一眼,这份报纸写得要比申报上的要有趣。申报上的好像一个失败者的控诉,而这顾成学者却是从另一方面阐述她是手工业的破害者。

    因为她开了成衣厂,导致成千上万的裁缝失业。肥了她一人的腰包。

    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并不代个人情绪。只是阐述事实。

    这是秦无双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因为在21世纪,个人裁缝已经非常少了,大多数都是入厂工作。干不了这行,还可以改行。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可到了民国,这就是很严重的一件事。

    因为大批价格低廉的洋货进入华国,许多华国手工业者失去了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手工行业被摧毁得相当严重。

    她不禁想到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

    赞比亚有一家蚊帐作坊小有起色,为当地百姓工作,带来收入。有位博主旅游时看到这个国家条件如此艰辛,回去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写了一篇报导。于是欧美的非政府组织看到非洲百姓受穷的报导,向这里了一大批免费的蚊帐。

    一篇免费文章冲垮了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手工业,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编防蚊网来卖了。而那些欧美组织送完一波就走了,没有持续再送,于是后来的赞比亚人既拿不到免费的蚊帐,自己又做不出来,实在受不了,就只有买进口的来自新闻。

    她以为自己是节省了时间,开一家服装厂为十几位员工工作,也在无形中冲垮无数个裁缝店。

    她撑着下巴,回答记者的问题,“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这是工业革命为国家带来的影响。西洋许多东西涌入我们国家,咱们本地的手工业落后,对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开的是成衣厂,本意是想节省大家的时间,买到便宜好穿的衣服。但是也确实摧毁了裁缝店的生意。

    但是你让我放弃开厂,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者更愿意要便宜好穿的衣服。但是我觉得裁缝店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厂的衣服是按不同号码,并不像裁缝那样完全合身。一个是手工定做,一个是批量制作,各有优缺点。并不完全能取代手工作坊。

    如果被我的凤英成衣厂冲垮的裁缝们愿意离乡背景,我愿意为他们一份工作。至于我的工厂冲垮了他们的店,他们的服务,我们也不了。就看各人选择了。”

    记者记下她说的话后,很快离开了成衣店。

    陈掌柜见东家怏怏不乐,有些纳闷,“您没事吧”

    秦无双叹了口气,“我只是觉得我好像无形中当了一个坏人。”

    陈掌柜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于是叹了口气,“东家,你可是当老板的,如果想的是竞争对手的死活,那生意就没法做了。”

    在他看来,东家不够狠。

    秦无双摇了摇头,下了一个决定,“咱们把长袍卖完就停止售卖。我打算只做西式衣服,给这些裁缝留口气吧。”

    手工业日子过得本来就艰难,她还是别打击他们了。反正西装生意也够服装厂的工人忙活的。

    陈掌柜朝她翘了个大拇指,“东家,您真是个善心人。”

    “工业革命对农耕社会真的是毁灭式打击。”秦无双摸摸下巴,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上回从青岛来的几位商人,是不是留下了联系电话”

    “对。临走的时候,每人都留了电话。说是下次补货,直接打电话过来省得跑了。”陈掌柜点头。

    秦无双点点头,“你给他们打个电话。如果他们能把西服卖到日本,每套西服我可以给他们让利一元。”

    陈掌柜愕然,“啊咱们也没法确定他们把衣服卖到日本了呀。”

    秦无双笑他傻,“所有货物进入日本港口都要交税。咱们按照他们返还的票据来让利。这样就相当于我们给他们交了税。其实成本价跟国内还是一样的。要知道日本现在比国内百姓有钱多了。你说他们能不能心动”

    陈掌柜懂了,“东家,还是您高”

    秦无双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陈掌柜继续追问,“咱们一套西装只有五个大洋,咱们还有利润吗”

    批发价是6个大洋,西装店的售价是18大洋。利润还是很高的。所以许多商人从他们厂拿货。要是再降,这利就少了。

    秦无双点头,“还有的赚,只不过少了点。好歹是往外开拓市场,咱们不赚白不赚。”

    陈掌柜放心了,“那行,我来通知他们。”

    虽说秦无双打算将服装卖到日本,但是依旧不能将它的利润最大化。

    民国的市场还是太小了,她回了现代。

    她用的面料是现代的,车间也是现代的,但依旧有利润,那就是民国的人工更便宜。

    她给民国工人开的是四个大洋月薪,按照一个大洋换300元,一个月工资相当于1200元。而现代的工人底薪加提成至少也得要4500,还得交保险。光人工成本,她就可以比别的工厂要少。

    一件衣服的成本,面料里料配件等的原料成本约占出货价的4550,而人工成本也占到了3540,税费及其它费用占到了成本的6左右,不过税费时常可以抵扣,因此总成本在出货价的8095之间浮动。

    打个比方,一套做工优良的西装出货价在一百元,而它用民国工人,至少能省二十元。这就是她胜出其他工厂的地方。

    人工成本降低让秦无双在面对其他竞争对手多了几分信心。

    她开始全面接单子。以前公司的订单都是二师姐负责的。

    二师姐嫁到欧洲更方便接单,凤英服装厂接的多数都是外贸单子,现在已经解封,秦无双打算给二师姐打电话,让对方帮忙接单。没想到她电话还没打,二师姐率先打过来。

    她许是从大师姐口中得知这边解封的事,打电话过来确认。

    秦无双如实回答后,她表示会帮忙接单,只管等她的好消息。

    挂上电话,秦无双没有一直等,她打算从国内接订单。

    以前服装厂大部分做外贸订单,是因为服装厂规模不够大,应付国外就已经足够。现在她可以有时间穿梭这个大杀器,完全可以多接单。

    她思来想去决定从国内接单。

    她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品牌做代工,赚取差价。二是在网上直播,直接给消费者服务,没有太多中间商赚差价,可以提升销量。

    给品牌做代工,秦无双不打算自己做。她直接招聘销售经理,许给对方高昂提成,让对方帮忙谈订单。

    只要舍得下本,这样的销售经理并不难招,更何况现在的就业前景不好,她只是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就有许多销售员前来应征。

    她挑选一位销售经理,然后将销售部门全权交由对方负责,就直接撒手不管。

    交待完事情,她开始在抖音上发布商品信息。

    她有三百万粉丝,还有一家服装厂,她完全可以急于非常便宜的价格。

    秦无双发布了一款男式衬衫基本款,同样的面料别家要129,她只要99元。

    直播当天,她先是把一些少量库存做了秒杀,先积攒人才,而后才上这个链接。

    一晚上,她的销量就达到5000件。

    其实她以前也卖过这款衬衫,只不过那回是女款,价格是129,性价比高,好评如潮,这次再上线居然便宜了整整30元,许多回头客再次购买。

    将货物全部发送出去,秦无双接到了二师姐的电话。

    “我帮你接了订单,货物信息已经发到你的邮箱,还是之前的报价,有利可图吧”

    秦无双点头,“当然可以,现在集装箱的价格已经降下去了。”

    她没说的是她现在的人工成本也少了许多。

    接完订单,秦无双就订购了一些面料和辅料,回到民国,让工人们来做。

    这批衣服能挣三十万的手工费。

    秦无双已经很满意。

    她闲着无聊,一个人在租界内闲逛,想要寻找别的挣钱路子。

    她走进一家珠宝店,这家珠宝店是外国人开的,卖的不是金饰银饰,而是各种珠宝。

    比如翡翠、钻石、珍珠。

    虽说之前服装店卖出了几件珠宝,但是谁会嫌钱少呢,秦无双从现在买了一匣子珍珠以及两颗大钻石。

    第一次到这么高档的地方谈生意,她不敢露富,只拿了这么点儿。但她依旧卖了个好价格。

    一匣子珍珠卖了五万大洋,两颗大钻石查出来是假的,但是因为它跟真钻石区别不是很大,也卖了一万大洋。

    秦无双对这次生意很满意,对方想让她再弄些珍珠,她没有答应。

    一次可以说是侥幸得来的,如果隔几天就卖一回,那是给自己招祸呢。

    而且她现在愁的不是怎么把人民币换成大洋,而是相反。

    她穿梭于两个时空做生意,一个处于工业革命之前,一个处于工业健全期,两个世界的物价就像跷跷板。民国这边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她从现代拿许多东西到民国都能赚到钱。而反过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套用一个金融词汇,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差。

    哪怕她尽力从中平衡,依旧很难消弭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许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秦无双就是在这忧心忡忡中,接到了青岛那边商人的电话。

    对方将衣服卖到了日本,生意确实很不错。但是他很快又有一个麻烦,卖到日本的衣服收到的了日元。他没办法将日元换算成大洋。

    民国北洋政府的外汇是非常少的。他们也没有那么多大洋给他换日元。

    秦无双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购买日本设备,这样可以多一门生意。

    对方似乎不怎么情愿,秦无双怕他打退堂鼓不肯再做这生意,于是提出帮他把日元换成大洋。

    青岛商人一听,立刻就乐意了。

    秦无双打算用这些日元购买设备。至于什么设备,她暂时还没想好。就算买不了设备,她也可以。民国时期,最硬的通货除了黄金就是枪。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