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70. 番外三 自始皇起三百年(完)

作品:《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朱襄和雪姬回到了咸阳城。

    史官后来记载, 长平君和吴国夫人与始皇帝执手垂泪,场面一度非常感人。

    实际上也如此。

    就是垂泪之后,始皇帝和长安君手板心通红发肿, 跪坐在软垫上, 面对着墙壁思过。

    小扶苏呼哧呼哧拖了个小软垫到嬴政和成蟜身边, 小短腿一缩, 也跪坐在软垫上。

    嬴政转头“你做什么”

    小扶苏道“舅翁刚为我读完孝经。我要孝顺阿父。阿父犯了错,儿子要一起承担错误。”

    嬴政还没感动, 成蟜先感动了“好孩子啊。”

    嬴政眼眸中闪过一丝怀念, 那一丝怀念很快就变成了沉痛。

    梦境中的扶苏也很孝顺, 就是太孝顺了。

    “好了,承担完了。”小扶苏从软垫爬下来,拖着软垫呼哧呼哧离开了。

    夸赞的话还没说完的成蟜“”

    眼中的怀念和沉痛还没有散去的嬴政“”

    成蟜嘴角抽搐“扶苏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

    嬴政没好气道“你和扶苏一同待在舅父舅母身边,你都不知道, 我怎么知道”

    成蟜道“扶苏对舅父舅母还是很孝顺的,对你就不知道了, 哎哟。你打我干什么去打你儿子啊”

    “咳咳。”在一旁监督的朱襄干咳一声。

    兄弟一人立刻垂下头, 继续面壁思过。

    这时候, 什么皇帝, 什么皇帝唯一的弟弟都不好使。

    朱襄按压着眉头,头疼。

    政儿这一手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但对外怎么修饰

    说长安君谋反是假的, 和皇帝合伙钓鱼还是干脆实话实说, 这个长安君就是皇帝假扮的

    显然两者都不能说。

    皇帝钓鱼,就是在质疑臣子的忠诚。大臣很容易就想到“烽火戏诸侯”。

    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本来就很薄弱,越考验越容易破碎。后世许多历史教训都告诉世人,感情不容考验。当你考验感情的时候, 就证明感情已经出现裂痕。

    政儿虽然本心是“考验”六国旧贵,但实际上他把满朝大臣也拉了进去。

    朱襄原本以为嬴政是和大臣们一起做的局,这样就不需要解释。

    谁知道这个一十七岁还犯浑的年轻皇帝,居然只拉着自己的小团伙做了这件大事。蔺贽、蔡泽和李牧等秦朝重臣只知道六国要叛乱,提前部署了平叛的军队。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还有“长安君”逼宫这场戏

    这不是胡闹吗

    蔺闲和李泊不是一直游离在政儿小团体之外吗这次怎么也跟着政儿乱来

    “好了,看你们这表情,面壁思过一点用都没有。”朱襄叹气道,“给你们布置个功课。现在你们是言官,要对皇帝试探六国旧贵和群臣的这件事谏言,至少一万字。”

    嬴政和成蟜脸色大变。

    朱襄道“只是一个以身犯险不足以写够一万字。好好想想,你做此事究竟最大的错误在哪里。需要我提示吗”

    成蟜嘀咕“最大的错误就是烽火戏诸侯,降低帝王的诚信呗。”

    朱襄冷笑“既然你们知道,那就是明知故犯”

    嬴政“不,我”

    朱襄打断道“政儿,你是想说成蟜明知故犯,你不是。你没考虑到这一点,你比成蟜笨”

    成蟜立刻扬起了高兴的笑脸。

    哎哟,大兄,快承认你比我笨

    嬴政进入两难。既不想承认自己明知故犯,也不想承认自己比成蟜笨。

    “快去写”朱襄拍桌子,“写完之前,重要的文书我就给你堆在这里,不准看”

    嬴政脸色大变“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朱襄道“你要相信你的大臣,就是你几日不处理政务,秦也不会乱。如果你不相信,就熬夜把这一万字写出来,明日就可以处理政务了。”

    成蟜乐呵呵道“对,大兄快去。我就可以慢慢来哎别拽我头发”

    嬴政拽着成蟜的发髻离开。

    小扶苏从门外蹦蹦跳跳进来,手中拿着一个麦芽搅搅糖“咦阿父呢我给他带来了糖”

    朱襄道“他去隔壁写功课去了。”

    小扶苏道“写功课写功课不准吃糖。舅翁吃吗”

    朱襄道“舅翁不吃。”

    小扶苏把搅搅糖放进嘴里“那扶苏吃。对了,做功课也不能吃点心。扶苏要去监督阿父”

    朱襄忍笑“好,舅翁和你一起去。”

    于是朱襄牵着小扶苏突击检查,把嬴政和成蟜两人怀里和屋里藏着的零食全部摸走。

    离开时,抱着一堆零食的小扶苏还语重心长道“阿父,叔父,做功课就认真做,不可以偷吃点心和肉干。我还会回来检查的”

    朱襄笑道“对”

    扶苏雄赳赳气昂昂道“舅翁,我们走”

    朱襄看着嬴政和成蟜难看至极的脸色,放声大笑“好”

    舅孙一人大摇大摆离开。

    成蟜苦着脸对嬴政道“大兄,你有没有换太子的打算”

    嬴政冷着脸道“若是有,你大概就要在地上打滚反对了。”

    成蟜叹气道“也是。唉,快写吧,免得扶苏又来检查。我不要面子吗”

    嬴政黑着脸摊开纸。

    现在这个扶苏,和他梦境中的扶苏性格没有一丁点类似的地方,但同样令他心塞。

    在朱襄发挥脑海中上下五千年历史经验的引导下,这件事被模糊成了秦始皇确实生病,六国趁机叛乱,并怂恿长安君反叛。

    但长安君只是将计就计,实际上是诱使六国旧贵离开咸阳城,以免在咸阳城生乱。

    他封闭宫门,直到秦始皇病愈后,才与李牧里应外合解决逼宫内乱。

    这件事十分凶险,秦始皇一度命悬一线,仿佛在丝线上行走。

    幸亏天命佑秦,危机转变成机遇,秦朝趁此机会一举清除不稳定的六国旧势力。

    荀子满脸不信“真的”

    朱襄道“当然是真的”

    荀子道“我看君上的手心还是肿的。若是真的,你会揍他”

    朱襄道“不是我揍的好吧,事实是这样”

    果然没瞒过荀子,朱襄只能把真实情况道来。

    荀子脸皮狠狠抽搐了几下,咬牙切齿道“那一万字文章给我看看。”

    于是嬴政的功课被打了回去,并变成了两万字。

    不久之后廉颇也匆匆从赵地赶回来,一顿狮子吼让嬴政耳朵嗡嗡响了半日。

    若不是嬴政不要皇帝脸的卖惨,说自己已经被舅父舅母揍惨了,估计还得被廉颇拉到演练场去学习学习。

    到了秦始皇一年夏,各地叛乱全部平息。

    朱襄和雪姬也离开了咸阳。他们暂时将扶苏留在咸阳,让正留在咸阳盯着嬴政的荀子和廉颇教导,自己去各地教导民众,补种救荒粮食。

    这次叛乱耽误了今年的春耕。好不容易熬过了大旱,农人眼巴巴地盼着一个丰收年,谁知道战乱又起。

    在战乱中,秦朝可是不会像去年大旱那样赈济。只有平定叛乱后,秦朝才能腾出手来救济灾民。

    从去年六月大旱,到今年六月战乱平息,一年的时间,让已经恢复了部分元气的中原大地再次满目疮痍。

    朱襄跟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从韩国种地种到魏国,从魏国种地种到齐国,从齐国种地种到燕国,最后回到了赵国。

    他多年的努力,仿佛一朝白费。

    幸亏楚地此次只有靠近黄河那一小块地方生乱,大部分地方春耕顺利进行,能上交部分粮食。

    再加上平原上的平民又死了许多,战死的,饿死的,因战争和饥饿引起的疫病而死的。所以朱襄再次踏上中原大地赈济时,压力小了许多。

    朱襄重新又走了一遍曾经走过的路。

    他和雪姬抚民的时候,常与农人攀谈。所以农人对他们都有印象。

    他们见到了熟面孔。

    那些人以前对他们很警惕。无论是否听说过朱襄公的名声,因朱襄公代表的是秦人,他们心里都很害怕。

    现在朱襄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感激涕零,嘴里咒骂六国旧贵不给他们活路,还是秦皇好。

    没有什么比刚经历了短暂的平静,又遭遇战乱和饥荒让人更能感受到和平的美好。

    秦始皇的计策确实奏效了。

    那么,代价是什么

    朱襄带着雪姬重走他走过的路的时候,也顺带帮当地地方官重新统计户籍,编户齐民。

    他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时候,曾统计过一次。

    这次统计,各地户籍减少近半成。

    这半成,还是六国旧贵产业被收缴,名下大量隐户加入编户齐民后,仍旧损失的户籍。

    如今户籍统计总数不到三千万。也就是仅看户籍,就减少了一百多万人口。

    六国全面反叛,中原地区全面陷入战火。

    兵过如篦,反叛者没有后勤补给,抢掠比当年七国互相攻伐更加严重。

    以前他们好歹还是官府,不会破坏自己的统治基础。现在他们是叛贼,是“贼”,恨不得把这世道全部破坏掉。

    秦朝官府之前所给平民的赈济只是勉强维持平民饿不死。现在这点救命粮被搜刮走了,那就只能饿死了。

    青壮去抢别人的粮食,老弱大量饿死。尸体堆积成山污染土壤和水源,饥荒和疫病如影随形。

    在朱襄重走这条路后,这些“代价”就化作了他熟悉的面孔,印刻在了他的记忆中。

    杀死的,饿死的,病死的。

    是秦朝刮骨疗毒丢的肉和血。

    之后秦始皇宣布休养生息,延续了之前“一年不动兵戈和重徭役”的诏令。

    秦始皇又再次巡视各地,赐天下人以姓,宣布他们从六国旧民中脱离。从此庶人改称“百姓”,秦朝的皇帝赐予他们所有人在秦朝读书和做官的权力。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又宣布各地学府举荐学生入咸阳参加考试,不分贵贱,成绩优秀者皆可授官,连试三年。

    连环策之下,秦国刮骨疗伤的疗效很好。

    死去的人无法发声,活着的人感恩戴德。

    没有参与叛乱的六国旧贵凭借良好的学识和地方声望,一跃成了秦朝的官吏,与秦始皇一起共治这天下。

    哪怕两年后,秦朝各地连续三年大地震,也没有动摇新的“百姓”对秦朝的认可。

    他们都说,这地龙翻身,是秦朝彻底取代旧朝,气象翻新的象征。

    这不是灾祸,是龙抬头,龙腾飞,一片欣欣向荣啊

    秦始皇五年,地动。

    秦始皇六年,再次地动,其中代郡地动最为严重。

    秦始皇七年,又是一次地动。

    在朱襄原本的历史中,从关中到中原,也三年连续出现大地震灾害。从第三年大地震开始,持续两年,从秦地到赵地,民众皆大饥。

    有朱襄存在的历史,秦朝的士人竭尽全力声嘶力竭地辩证这个地动是好的,是说明秦朝是符合天命的象征。

    而朱襄带领军队游走各个灾区,救灾,赈济,补种,尽全力弥补地震造成的农田毁坏。

    他与灾民在开裂的地缝旁,在倒塌的房屋旁,在家乡的废墟上,种下一株又一株的南瓜藤和红薯藤,又在艰难清理出来的平地上,播种下土豆和大菽。

    “朱襄公,我们还能活吗”

    “我不知道。但我会竭尽全力让你们活。”

    “朱襄公,我相信你。”

    老人走进山林,病弱者卧床不治,在地震中受伤残疾的人趁着夜色偷偷离开家人。

    救荒作物长了出来,大部分人都活了下来。

    三年地震过去,秦朝如那些竭力歌功颂德的人所言,龙抬头,龙腾飞。

    大治之世到来。

    华夏大地迎来大一统王朝第一个盛世。

    “始皇盛世”。

    朱襄回到了咸阳,终于稍稍歇了一口气。

    待秦始皇夺河套,取百越后,朱襄再次扛着锄头,踏上了新的旅程。

    “舅父,多歇息会儿吧。”

    “哈哈哈,我这人就是贱皮子,一闲下来就心发慌。我不是和你承诺过吗政儿你把疆土开到哪,舅父就把地种到哪。”

    “你放心开疆扩土,舅父帮你种。”

    朱襄和雪姬再次笑着与孩子告别。

    这次路不远,就在河套平原。他们带上了已经是个骄傲小少年的扶苏,马车晃晃悠悠,在始皇帝的目送中,又一次离开了咸阳城。

    秦朝持续近三百年方灭亡。百姓揭竿而起,群雄逐鹿,经过几十年的混乱,汉朝建立,又是三百年大一统王朝。

    秦皇汉祖,奠定了华夏几千年政治格局的基础。从此,统一成为华夏民族所有人的共识。

    混乱百年后,唐朝建立。新的华夏大一统王朝,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朱襄此时并不知道后世居然还有汉朝。

    但他翘着一郎腿,随着马车晃来晃去时口中唱着的荒腔走板的小调中,却恰好点了汉朝的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