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7. 我自东去你西行(正文完) 二更合一,……

作品:《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转眼到了正月初二。

    就算这时候不是良辰吉日, 算日子的官吏眼睛一闭,也会掉一大堆书袋,说正月初二就是良辰吉日。

    这一日天公作美, 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好天气。

    嬴政仰头看着冬日难得的暖阳, 嘴角上弯。

    如嬴政继位那日一样,两位太后与朱襄、雪姬一同替他更衣戴冠, 为他抚平衣袍每一处褶皱。

    朱襄看着自家孩子神采飞扬的年轻面容,眼前不知为何会突然闪过夏同的模样。

    他晃了晃头, 心中失笑。其实政儿再瘦削一些,还是长得很像夏同的。

    正月初二不仅是嬴政登基成为秦始皇的那一天, 还是他二十五周岁的生辰。

    嬴政此世二十七周岁便成为了秦始皇,即使他仍旧逃不过四十九岁那道坎,也有二十二年的时间来梳理这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朱襄曾对嬴政说过, 后世评价他“奋六世余烈”。不过阅读完先秦寥寥无几的史册, 就知道他继位时秦国的情况并不好。于是后世崇拜他的人又笑话他是“背七世之黑锅”。

    嬴政当时丢了朱襄一个大大的白眼。

    他不明白, 为何后世崇拜他的人老是喜欢笑话他。舅父口中关于秦始皇的“趣闻”,全是崇拜喜爱他的人四处传扬。

    如今,只二十五岁就成为秦始皇的政儿,大概是摆脱不了“奋六世之余烈”的帽子了。

    政儿还想成为千古一帝, 他得更努力了。

    “舅父, 你可和我并肩。”嬴政出门时, 犹豫了一下,对朱襄道。

    朱襄失笑“傻孩子,世上无人能与你并肩。你长大了, 该自己走了。”

    他轻轻推了一下外甥的背。

    “快去吧,别错过时辰。”朱襄微笑道,“舅父和舅母去坐荀子那辆车。”

    嬴政往前踉跄了一步。

    他回头深深地看了舅父舅母一眼, 双拳在袖中握紧。

    嬴政板着脸道“好。”

    然后,年轻的帝王站直身体,头也不回地离开,登上了独属于帝王的那一架九匹马拉的巨大马车。

    雪姬伸长脖颈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

    她落了泪。

    “良人,为何我今日比看政儿继位时更惆怅。”雪姬不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

    朱襄轻轻拥住雪姬,拍了拍雪姬的背,没有解答雪姬的疑惑。

    这没有什么好解答的,不过是在特定的时刻,突然涌出的特殊的情感而已。代表不了什么。

    “我们也该出发了。”雪姬只哭了一小会儿就振作起来。朱襄替雪姬擦拭眼泪后,对雪姬道。

    雪姬点头。

    她搀扶着华阳太后,一直沉默着的蔺贽的妻子搀扶起夏太后,一同登上了太后的车驾。

    成蟜抱起扶苏“舅父,我先行一步。”

    朱襄笑道“去吧。”

    身穿沉重太子冠冕的扶苏从成蟜肩膀上探出小脑袋,对舅翁挥挥手。

    朱襄也对小扶苏微笑挥手。

    前往秦始皇登基仪式的贵女中没有扶苏的母亲。

    朱襄回来时才知道,芈姬在楚国国灭时悲伤成疾,她身体自生完扶苏后本就没有休养好,所以去年悄悄离世了。

    芈姬并不是在秦国出生,入秦后又得到当时地位较高的堂叔公子启许多照顾,视公子启为父。所以她自然会为楚国灭亡,为楚王启而悲伤。

    人之常情。

    朱襄很同情她。

    不过如果他原本时空中扶苏的生母也是这位芈姬,朱襄大概猜到始皇帝为何迟迟不立公子扶苏为太子了。

    除了公子扶苏没达到他的要求之外,或许芈姬之死也让那位心眼忽大忽小的始皇帝不喜。

    嬴政没有告诉朱襄和雪姬芈姬死了,也没有通知扶苏回来奔丧,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

    朱襄埋怨嬴政。

    就是嬴政心里不喜,也要想到扶苏得服丧啊。

    嬴政没好气道“幼童长大很艰难,所以六岁以下幼童不服丧不吃素,这是舅父你和荀翁为了让我多吃肉专门补上的规定,舅父忘记了”

    朱襄道“不吃素,也要守心丧,以免别人抓住把柄。”

    嬴政坚持道“扶苏根本不认识他生母,服什么心丧。”

    朱襄叹息。现在再说守心丧也已经晚了,等扶苏再长大些,再告诉他生母的事吧。

    虽然政儿这个小心眼估计不会追封扶苏的生母,但扶苏长大后,可以如秦仁文王追封生母唐姬一样,追封芈姬为太后。

    嬴政猜到舅父在想什么,冷哼道“他可以追封芈姬为太后,但不准让芈姬与朕合葬”

    朱襄“真小气,芈姬又没做对不起你的事。”

    嬴政拂袖而去。

    我,秦王政,独断专行

    朱襄扶额。嗯,独断专行,简称任性。

    朱襄看着太后的车驾缓缓启动,心里唏嘘。若是芈姬现在还活着,扶着夏太后的人应该是芈姬,她将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秦始皇的皇后也不会再是千古之谜了。

    有时候他真的怀疑,历史是不是真的有所谓的“惯性”存在

    “你发什么呆”

    蔺贽悄悄从背后接近朱襄,伸手猛地拍打朱襄。

    朱襄像兔子似的蹦了起来,捂着胸口吓得直喘气。

    蔺贽笑得前俯后仰,袖子使劲甩“哈哈哈哈哈,看到没有,看到没有朱襄胆子真是太小了”

    蔡泽扶着荀子走来,皱着眉头道“你都快五十了,能不能稳重一些”

    蔺贽笑道“我老师庄子年过古稀也这样啊。”

    看到蔺贽吓唬朱襄也一脸平和的荀子捏紧拐杖,脸沉了下来。

    蔺贽赶紧闭嘴。

    今天是政儿当秦始皇的日子,他还是别被荀子揍了,会被史书记下来。

    偶尔蔺贽还是要脸的,虽然要的不多。

    朱襄狠踹了蔺贽一脚,扶着荀子另一边手臂,与荀子和蔡泽登上马车。

    蔺贽拍了拍下裳上的脚印,大摇大摆地跟了上去。

    远处已经在马车上的李牧往这边望,无奈道“蔺礼怎么还是如此不稳重”

    闭眼小憩的廉颇保持着闭着眼睛的姿态“他什么时候稳重过”

    李牧开始回忆。这一回忆,直到马车启动,他都没有回忆起来。

    无数马车浩浩荡荡从咸阳宫出发,驶向秦王政去年新修的祭坛。

    为了这次登基仪式,秦王政特意下令在骊山脚下新修了一座宏伟的祭坛,祭拜天神地神和先祖。

    听了朱襄所说的“帝庙”“文武庙”后,秦王政还准备以后在祭坛周围也修建庙宇祠堂祭拜人族先贤帝王和大臣。

    至于文武就不分了。现在哪有什么文武区别

    咸阳禁军身披黑甲,手持长戟长斧等礼器,乌压压地跟随着车队。

    咸阳城中平民翘首踮脚望着车队,脸上充满着畏惧和羡慕。

    不少身穿咸阳学宫发放的衣袍的士子站立在道路两侧,神色中半是憧憬半是踌躇满志。

    对咸阳学宫的学子而言,他们已经踏在了青云路的台阶上,只需要不断向上攀登,就能登上去往这个车队的高台。

    又有被擒来咸阳,但没资格参加秦王登基为皇仪式的六国旧贵面带怨恨,恨不得扑到车队中大杀一场。

    车队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城中众生万象,终究归于平静,什么都没有发生。

    祭典很顺利地举行了。

    朱襄站在群臣中,低着头看不到前方的模样,只听到秦国将士响亮的口号。

    称颂大秦,称颂国君,称颂历代秦王。

    而后他与群臣一起匍匐在地上,等那位即将登基为皇的秦王独自一人迈上祭坛的台阶,登上祭坛的最高处。

    荀子宣告“今王起义兵,止战乱,统一天下,威震四海,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请王上尊号泰皇。”

    秦王政答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于是祭天,祭地,祭祖,祷告天地人三界,礼乃成。

    朱襄一直匍匐在地上。

    秦始皇登基这么重要的事,穿越者都不会错过的事,朱襄有机会亲眼看到,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与群臣跪在一起。

    祭坛上,嬴政已经点燃了祭坛上的火炬,完成了祭拜祷告的仪式。

    自今日起,他就是秦始皇了。

    但奇怪的是,他心中并没有如梦境中那样的激动,反倒是有些怅然。

    年轻的始皇帝看向祭坛下方跪拜的人群。

    舅父就在其中吧。

    他又看向高台下等着他的两位太后,和太后身侧的舅母。

    太后虽是站着,但舅母与其他宫中女官和勋贵女眷一样,也跪伏在了地上。他看不见舅母的脸。

    始皇帝忽地想到了出门前舅父对他说的话。

    “无人能与你并肩。”

    是啊,现在无人能与朕并肩。

    长辈能扶着朕走一时,不能扶着朕走一世。且朕岂会一直遵循长辈所走的路

    朕乃始皇帝。

    自古以来,第一个皇帝,开辟帝制道路之人,称始皇帝。

    年轻的始皇帝平举双臂,振袖一挥“平身。”

    台下众人三叩九拜,恭敬起身。

    这些臣子中,有激动的秦国世卿贵族,有怅然的六国旧贵,也有满怀希望和欣慰的长辈。

    他们皆在帝王脚下匍匐,皆在帝王允许下起身,皆口诵帝王名号宣誓忠诚。

    君与臣。

    君仰望天空,臣低头看着大地。

    定格成一幅苍古的巨幅。

    秦朝建立,秦始皇元年拉开了序幕。

    登基大典之后,始皇帝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接下来几日,他要祭拜先祖陵墓,要巡游秦国各地。

    而后,他将开启天下巡游,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已经改朝换代。

    但朱襄并没有打算随行。

    比起跟随始皇帝到处跑,继续去六国旧地种地,才是朱襄该做的事。

    雪姬此次没有再与朱襄分开,夫妻二人会同行。

    始皇帝又把成蟜和扶苏塞给了朱襄和雪姬,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话谁说的舅父说的。

    登基大典之后,嬴政突然成熟许多。

    只一日而已,他好像已经从那个青涩活泼的青年蜕变成了成熟雍容的帝王。

    虽然他与舅父舅母仍旧很亲近,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肆意。

    孩子总会长大。长大后的孩子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向长辈撒娇。他们有自己要走的路。

    朱襄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雪姬显然还没有。

    之前嬴政继位成为秦王的时候,朱襄就和雪姬说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政儿却还是那个政儿,与之前没有区别。

    雪姬本以为政儿成为始皇帝后,仍旧还是以前那个被她宠大的孩子,但这次政儿似乎变得成熟了。

    雪姬在嬴政面前没有露出什么,只在晚上蒙着被子抽泣。

    孩子长大了,该背起行囊独自行走了,父母总是又骄傲又难过的。

    雪姬不满“你就不难过吗”

    朱襄道“还好。政儿还是那个政儿,只是长大了,不是吗”

    被朱襄劝慰了许久,雪姬终于缓过劲来,勉强能够接受孩子真的已经长大这件事。

    这一夜雪姬终于没有哭泣。

    朱襄在雪姬熟睡后,起身披上衣服,走到了院中。

    嬴政拎着一坛子酒,正在院落里等着他。

    朱襄无奈“多大的人了,还扔石头砸窗户谁教你的”

    嬴政道“你。”

    朱襄嫌弃“绝对不是我。”

    嬴政晃了晃酒坛子“那就是蔺伯父。”

    朱襄道“肯定是蔺礼”

    为了不吵醒雪姬,朱襄与嬴政多走了几步路,走到了庄子养鱼的池塘边。

    池塘的水还没有化冻。朱襄和嬴政在亭子里生了一堆火,直接把酒坛放在火堆旁温了起来。

    “为何不让我去安慰舅母”嬴政不满道,“你就让我看着舅母哭”

    嬴政怎么会没发现舅母难过可他想安慰舅母的时候,舅父却阻止他,让他装作没看到。

    “雪姬迟早得接受你已经长大,不再是她护着的孩童的事实。这对你、对她都好。”朱襄道,“虽然你会一直敬重她,但她的心态还是得转变。”

    皇帝不需要一个对他指手画脚的长辈。

    雪姬的思想是学自朱襄。但朱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嬴政要坐稳皇帝的位置,要让秦朝更安稳更长久的存在,所运用的许多国策,与朱襄的理想,与雪姬朴素的道德观,肯定是相违背的。

    朱襄担心到时候雪姬会心理不适,与政儿起冲突。

    因为雪姬曾教导政儿,对政儿较为严厉。一旦政儿突破了她的道德底线,雪姬若没有树立政儿已经是皇帝的心理建设,肯定会责怪政儿。

    朱襄预料到了那一幕,不想让雪姬走到这一步。

    现在趁着他们与政儿还没有太大思想分歧的时候,朱襄让雪姬逐渐接受政儿已经是皇帝,他们不能再左右政儿的思想,要相信政儿,让政儿自己去走的事实。将来若遇到思想分歧的时候,雪姬

    雪姬和自己,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事实。

    嬴政盯着酒坛道“舅父就这么确定,我一定会走上与你的教导所不同的路”

    朱襄笑道“商鞅的疲民、愚民、虐民之策我读过。虽我又教导你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天下资源有限,在满足了平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为了不让他们滋生出会动摇王朝统治的野心,皇帝肯定会兼用商鞅之策。”

    嬴政一如既往地静静地听着舅父侃侃而谈。

    “而且天灾是不可能消失的。只要有天灾,就一定有人活不下去。有人活不下去,他们就会反抗。灾民是无辜的,但为了王朝统治的稳固,灾民就是逆贼,需要清除。”

    “现在虽然大部分土地已经收归秦朝国有,但勋贵分得土地后,会逐渐形成新的世卿贵族。土地兼并会越演越烈,危害平民。但现在能帮皇帝治国的世卿贵族是统治的中坚力量,皇帝不能危害这些人的利益。”

    朱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君是君,民是民。虽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在没有掀起惊涛骇浪前,君与民也可能有对立的一面。”

    “政儿,你要建立前无古人,建立让后人也叹为观止的巨大功业。所以你一定会压榨民力。”

    “开发还在匈奴手中的河套平原,开发满是瘴气蛇虫的百越之地,都需要用大量的人命来填。”

    “所谓开疆扩土,就是用尸骨来铺地啊。”

    嬴政给舅父重新斟满了酒。

    “这是你想做的事,也是你应该做的事。”朱襄的笑容很是慈祥,“舅父舅母不应该束缚你,更不应该束缚这个时代。”

    朱襄知道嬴政将是正确的,但他和雪姬毕竟出身庶人,不忍看到与他们一样的庶人成为这个恢宏的时代的地基。

    后世人只会看到千古功业那一朵璀璨的花,那一颗硕大的果。

    朱襄和雪姬却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首先看到的是根茎下作为养分的累累尸骸。

    秦王政统一六国时,他是兴义兵,行义举。秦国比六国都更仁义。

    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巩固王朝统治,就需要恩威并施。他的敌人也不再是外敌,而是自己治下的国民。

    这不是指不想成为秦人的六国旧贵,而是那些不适应秦国统治的普通人,那些遇到天灾人祸而揭竿而起的人。

    翻开史书,不仅是秦末乱世,就是被称为仁政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农民起义也从未断过。

    因为天灾人祸没有断过,饿死的百姓没有断过。

    秦国这十几年少有民乱,是因为对比六国,秦人算过得好的。而且秦国有外敌,可以转嫁矛盾。

    但秦国变成秦朝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后,这一点就行不通了。

    至于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让秦始皇把矛盾转移到海外,那更是不可能。

    汉武帝为了征讨匈奴,晚年汉朝户籍整整减少了一半,差点让汉朝统治崩溃。这还是有文景之治留下的雄厚底子。

    秦朝就两千万人,要怎么跋山涉海去征伐海外

    兵哪来粮哪来武器哪来

    这么远的距离,又如何联络

    历史中的秦始皇不是没有试图转移矛盾,所以他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结果是国内矛盾更加激化,根本不是什么能打的地不够。

    所以朱襄明白,政儿无法转移矛盾,只能一边休养生息,一边镇压国内民乱。

    “不过政儿,你的压力也别太大。”朱襄语重心长道,“治国必须恩威并施,国人畏威,但也感恩。你放手去做,抚民的事交给舅父舅母。”

    嬴政终于给自己倒了一碗酒,捧着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喝“好好难喝”

    嬴政使劲扇舌头“这什么东西”

    “酒。”朱襄疑惑,“政儿你没喝过”

    嬴政从怀里摸出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冲淡酒味“以前舅父舅母不让我喝酒。但酒怎么会这么辣口。”

    “是烈酒。”朱襄笑道,“喝不惯就别喝了。走,舅父给你做点好吃的。”

    朱襄站起身。

    嬴政嫌弃地用酒坛子压灭火焰,把酒坛子留在了原地。

    舅甥二人提起灯笼,摸黑去厨房偷吃。

    “对了政儿,你还受前世感情影响吗”

    “一直都没影响。舅父,我有个疑问,前世和今生,究竟算不算同一个人。”

    “哈哈哈,政儿开始思考哲学问题了。”

    “什么叫哲学先别打岔,你还没回答我。”

    “这个嘛。”朱襄背着手,慢悠悠道,“有人的人格以前世为主,今生的经历会对他的性格造成影响;有人的人格以今生为主,前世的记忆会对他的性格造成影响。这很复杂啊。”

    嬴政低头看着灯笼“为何会有差异”

    朱襄笑道“谁知道呢或许是记忆中承载的感情不同吧。”

    嬴政沉默。

    他本想问,舅父是认可前世还是认可今生。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其实不问,他也知道答案。

    “就如我知道我自己选择了今生。你是我前世,但你不是我。”年轻的始皇帝坐在面容沧桑的始皇帝面前,“不过我很好奇,我是你的未来吗”

    面容沧桑的始皇帝一如既往地阖着双眸,没有回答。

    年轻的始皇帝也没想过对方会回答。

    他继续自言自语道“舅父说原本历史中的我会死在南巡的路上。呵,嬴政梓棺费鲍鱼啊。但你的记忆,却断在了刚知道被方士欺骗时。如果你还活着,如果你也能分享我的记忆,那么你的未来,是否和舅父所说的已经不同可你只剩下两年的时间,你又能做到什么”

    “我真的很好奇啊。”年轻的始皇帝摸了摸刚蓄的胡须。

    “不过我自己并没有未来的记忆,所以就算你将来成为我,也其实不再是现在的你。”年轻的始皇帝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我该和你告别了。”

    “保重,嬴政。”

    他离开了梦境。

    沧桑的始皇帝睁开眼。

    他声音低沉又嘶哑,与他的面容一样沧桑“保重。”

    梦境彻底崩塌。

    “别送了,我和你舅母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朱襄阻止嬴政继续送行,“好了,回去,你也要准备出行,事情多着呢。”

    雪姬为嬴政理了理头上的碎发,又理了理有些散乱的衣襟“政儿,要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不可以为了政务废寝忘食,伤害身体。”

    嬴政道“好。舅父舅母保重。”

    朱襄和雪姬对着嬴政笑了笑,两个已经满脸风霜的人乘坐马车,一路往东。

    嬴政伫立远眺,待马车扬起的尘埃也落下时,才翻身上马,策马回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但别离也会重逢。

    嬴政想,明年生辰一定要提前提醒舅父舅母,可不能像去年那样食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