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三更合一

作品:《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石岚出手够快, 消息传得就更快了,愣是拦下了想要组团出动的御史们。

    御史连夜写的折子没能送上去,顿时心里有点遗憾。

    不过康熙新提拔的这位詹事是那位最近十分受宠的定嫔的亲阿玛, 原本还以为借着裙带关系起来就要作威作福, 看来还是个乖觉的。

    也是, 拖尔弼刚被提拔起来就安耐不住, 那也太着急了一点。

    朝廷里的聪明人,比如户部尚书和李光地想到康熙这道旨意挪到明年才开始,分明就是要护着拖尔弼。

    明年才开始,那石岚给他的孝敬就不用交税了。

    拖尔弼不知道自己差点就要被御史们组团狂喷, 这会儿他就接到康熙派的第二个差事。

    康熙自然在宫里也跟万琉哈氏先提起道“朕打算让拖尔弼暂时负责拍卖行那边的事宜。”

    万琉哈氏听得一愣, 想到那个书呆子阿玛,忍不住问道“皇上, 阿玛对拍卖行的事并不清楚,贸贸然去负责这个会不会办砸了没能给皇上分忧还添麻烦,那就不妥了。”

    要是别人听见这个差事, 只怕恨不得替拖尔弼立刻接下。毕竟拍卖行的差事几乎就差临门一脚, 之后都是收获,油水必然多。

    她却不一样,第一时间是怕拖尔弼办砸了差事,坏了康熙的好事。

    康熙搂着万琉哈氏笑道“放心, 朕让户部侍郎和拖尔弼一起办此事。”

    万琉哈氏听说还有户部侍郎, 不是阿玛一个人负责, 顿时放心了。

    拖尔弼得到消息, 是被户部尚书请过去的时候知道的。

    户部侍郎王谈也在,见到拖尔弼还起身行礼。

    拖尔弼赶紧回礼,毕竟人家就是客气, 户部侍郎却是正二品,比自己的品级要高。

    然后他又给户部尚书行礼,尚书可是从一品。

    户部尚书请拖尔弼坐下,笑眯眯道“詹事不必多礼,此事紧要,皇上急着这几天让拍卖行开门,有些事得好好定下来才行。”

    说是户部侍郎协办,其实就是户部协办了,户部尚书自然都是清楚的。

    原本户部侍郎去跟拖尔弼详细说一说就足够了,不过因为詹事是皇帝直属,拖尔弼又是定嫔的亲阿玛,户部尚书自然给几分薄面,特地把人请过来,亲自说明一番。

    拖尔弼听了一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小心翼翼问道“拍卖行如此重要之事,我之前并不清楚,要是耽误事就不好了,要不”

    要不他去跟康熙说说,这事自己就不掺和了吧

    户部尚书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见过上赶着要差事,就没见过往外推的,于是安抚道“詹事不必担心,此事户部协办,皇上想必看定嫔娘娘的算数学得极好,琢磨着詹事的算数也不差,接手拍卖行的事最为适合。”

    这话拖尔弼已经听了不止一回,自家女儿的算数究竟有多好,怎么满朝文武都夸赞

    他不清楚,却不好说什么,免得多说多错,坏了自家女儿的名声就不好了。

    于是拖尔弼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把拍卖行的事牢牢记住,免得之后出差错。

    户部尚书说得十分清楚,还让人列了一份单子,让拖尔弼拿着看,也能记得更加深刻。

    这事自然是户部尚书特地交代的,不做谁也挑不出错来,拖尔弼收下后郑重道谢。

    拍卖行的事交给两人负责,却也不需要两人特地赶去,自是底下有人能帮着跑腿办事。

    他们只需要在京城这边看着点儿,随时搜集消息给宫里禀报消息就行了。

    拖尔弼松口气,起身要告辞,户部侍郎王谈却亲自送他出去。

    他有点受宠若惊,王谈一边走一边笑着道“早就听说过詹事了,只是一直没有打交道的机会。之前听闻定嫔娘娘的算数尤为厉害,而且还替皇上整理算数的笔迹。”

    等到了门口,王谈从怀里拿出一叠纸,有些不好意思道“想着定嫔娘娘的算数如此厉害,詹事想必更好,我有一些疑问许久无法解开,想要詹事帮忙一二。”

    拖尔弼茫然接过他手里的一叠纸,在王谈期许的目光里只好带着回去詹事府。

    詹事府除了詹事之外,还有少詹事一人,府丞两人。

    少詹事是正四品,府丞则是正六品了。

    如今的少詹事叫林明,算的上是詹事的佐官。

    拖尔弼被户部尚书召见的事,林明是知道的,这会儿见他回来连忙起身。

    拖尔弼摆摆手,拿着手里的一叠纸进去里面属于他办公的房间。

    他坐下扫了两眼,很快怔住了。

    还以为户部侍郎给的什么,居然是算数题。

    拖尔弼看的书多,也很杂,对算数书也是看过的。

    毕竟当今皇上喜欢算数不是什么秘密了,底下的臣子或多或少都会一点。

    聪慧勤勉一点的,就学得多一点深一些。

    没什么悟性的,起码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一点皮毛都不会。

    拖尔弼自认他看的算数书不少,知道的不算是皮毛了,看着纸上写的题目。

    他略微一思索,提笔计算了一番,很快就写了出来。

    刚开始的题目比较简单,拖尔弼不费什么劲。

    越到后边,这题目就越来越难了。

    拖尔弼解题的动作就越来越慢,还感觉有点头疼。

    他写了好一会忽然抬起头松快一下,忽然就有些茫然。

    自己为什么拿着户部侍郎的算数题目,提笔就开始做起来了

    而且看这些题目还是精心安排过的,从易到难。

    拖尔弼皱了下眉头,就见林明拿着文书过来,是关于拍卖行的,底下人需要詹事过目。

    闻言,拖尔弼只让林明放下。

    林明放下文书的时候,扫到桌上被拖尔弼摆在一边的几页纸,上面写着算数题目,不由双眼一亮“大人,下官那边也有两道题目实在解不出来,可否帮忙解惑一二”

    拖尔弼是想拒绝了,但是对上林明亮晶晶又带着期盼的目光,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就实在说不出口了。

    见他犹豫,但是并没有立刻拒绝,林明麻溜回去自己的地方把两页纸送了过来“大人,就只有这些。大人事忙,这些不急,哪天空闲了再帮忙看看就好。”

    林明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拖尔弼就只好点头,让他把题目放下。

    看拖尔弼点头,林明欢天喜地放下题目就告退了。

    拖尔弼翻了翻林明的题目,第一页还算简单,后边第二页就难了,但是他隐约记得家中有两本藏书就关于后边这个题目的,回去看看也能解出来。

    于是他就放松下来,想着回家看看书也能解出来的,就先把文书处理好了,然后带着一叠纸回家。

    拖尔弼平日回家后也是直奔藏书阁,他的夫人索绰罗都见怪不怪了。

    今儿却见他眉头紧锁,盯着手里的书有点苦大深仇的样子,索绰罗就有点奇怪问道“怎么,老爷可是遇到难处了”

    拖尔弼这人爱书,对书之外的事其实不是很放在心上。

    这次突然晋升,他从起初的惊讶到如今已经颇为淡然了。

    成亲这么多年来,索绰罗除了万琉哈氏刚要进宫,拖尔弼发愁手里银钱不够多的时候才露出过这样的表情来。

    拖尔弼见是自家夫人送了热茶来,就拉着她坐下才叹道“娘娘在宫里如今被皇上看中,她这算数极好的事不知道怎的在朝堂也传了个遍。我今儿上差,被户部侍郎和底下的少詹事都塞了几页算数的题目来。”

    索绰罗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听闻后不由笑了笑,满脸骄傲道“这不是娘娘太厉害,叫前朝的大臣们都敬佩不已吗你之前提起的时候满脸得意,如今怎的开始发愁了”

    拖尔弼指着桌上已经解开的大半题目说道“我确实为娘娘感到骄傲,就是看这送来的题目从深到浅都有,就明白是同僚们在试探我呢。”

    “要我解不开这些,未免要给娘娘丢脸。但是我对算数着实不算特别擅长,要是再难一点的题目,我恐怕就摆不平了。”

    他一脸发愁的样子,索绰罗就安慰道“娘娘不也是看着书自个学起来的,老爷多看一些是不是就可以了”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拖尔弼想着藏书阁里确实有很多自己曾经誊抄过的算数书,他通通拿了出来,打算这几天重新熟读一遍。

    万琉哈氏可不知道因为她这算数厉害的事传到朝堂,让拖尔弼成为众人的解题器。

    拖尔弼还担心给她丢脸,正准备挑灯夜读,拿出悬梁刺股的劲头来学习算数。

    这会儿神通广大的李德全已经把红薯找了来,送到御膳房那边做熟了,还做了好几样。

    一是简单只蒸熟了红薯,什么都没放。

    二是用红薯做成糕点,做得要漂亮一些。

    甚至还把生的红薯送上来,给康熙过目。

    当然,这能送到康熙跟前,李德全自然是找人试过毒,又让御医亲自看过试过,没问题才敢呈上来的。

    就这盘子上还放着绸布,万琉哈氏看得一头黑线,不知情的还以为这红薯有多贵重来着。

    康熙看着面前盘子上摆着的两个土疙瘩,确实样子长得不怎么好看,一个红薯表面带着泥巴,另外一个则是洗干净了。

    红彤彤的表皮,掰开看里面却是浅黄色的。

    蒸熟的红薯透着香甜的味道,万琉哈氏率先伸手掰开一个,剥了皮低头咬了一口。

    比起后世改良过的红薯,这个其实没那么甜。

    不过红薯是越煮越甜,如果放进锅里做红薯粥,多煮一会儿,那粥就会变得更加香甜。

    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淀粉会转变为麦芽糖,所以甜丝丝的。

    康熙没想到万琉哈氏的动作那么快,转头就吃了两口,还眯起眼一脸满足的样子,顿时无奈道“你这也吃得太快了一点。”

    哪怕李德全已经让御膳房那边的人试过毒了,但是送来这边,也该是底下两个太监先吃一口,甚至万琉哈氏身边的宫女也吃一口,没事才让主子动手的。

    毕竟是外来物,康熙就要谨慎得多了。

    万琉哈氏听着就笑道“这是我提起来的,自然该由我先试着才是。我吃着没事,皇上再用也不迟。”

    摆明她是要帮康熙试吃,这样就更稳妥了。

    康熙顿时神色更无奈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万琉哈氏太鲁莽了一些,还是该说她信不过其他人,倒不如亲自试吃才放心给他吃用。

    不过他还是担心,两个老御医也在门外候着了。

    这会儿康熙一抬头,李德全就立刻请了两位御医进来给万琉哈氏把脉。

    老御医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两人小心翼翼给定嫔仔细把脉,好一会儿却没把出什么来,不由互相看了一眼,这才谨慎答道“皇上,定嫔娘娘的身子骨有些弱,除此之外微臣暂时没能看出什么来。”

    御医们在宫里呆久了也是人精,很清楚有些话不说明白,甚至糊弄过去,康熙就得发怒了。

    康熙这会儿听了老御医的话,并没有点头,而是自己也伸手给万琉哈氏把脉。

    万琉哈氏满脸惊讶,他连这个都会

    康熙把脉的姿势跟老御医是一模一样,显然并非会一点皮毛,片刻后他才松开手道“脉象有些松软无力,气血不足,倒也没有大碍。”

    见万琉哈氏看着自己的眼神亮晶晶满是敬佩的样子,康熙就笑着道“朕小时候病得厉害,躺着休养的时候就想着能学一学也好。”

    她一听就明白,康熙说的是当年自己感染天花之事。

    虽然他活下来了,也受了大罪,年纪那么小就得早晚跟汤药打交道,休养了许久才算是养回来了。

    都说久病成医,康熙也不例外。

    甚至他比任何人还要学得深,就怕这些御医随意糊弄自己,用些四平八稳却没什么用的温和汤药,并不对症,却也吃不坏人,简直鸡肋极了。

    万琉哈氏这才明白刚才御医为何说得如此爽快也详细,丝毫不敢有所隐瞒,原来是因为康熙懂这个。

    不懂的人才好糊弄,懂的人再糊弄那就是找死了。

    见她没什么大碍,康熙就挥手让御医退下,拿起万琉哈氏掰开放在一边的半个红薯,低头吃了一口。

    红薯的样子不好看,确实是甜的。

    万琉哈氏还说放进粥里,就能做红薯粥,能让更多的人吃用。

    这样在赈灾的时候,米粮可以少放一点,添上红薯,国库拨款赈灾的压力就会稍微少了一些。

    红薯的亩产比米粮还要高,饱腹感还要更强一点,价钱还便宜得多,是再适合不过了。

    而且还不挑土地,哪怕不太肥沃的土地,甚至沙地上也能种植。

    在一些田地不太好又灾荒的地方,这样产量高又不挑的粮食是最为适合了。

    康熙微微颔首,之前只听说,如今亲自看过又尝过后,他心里就有了决断“这红薯是从哪里来的”

    李德全连忙禀报道“回皇上,这是陈家人带上京来的。陈家在江南一带碰了壁,想着北边缺粮,就从官道北上。”

    陈家也不是直接北上,而是离开江南后一路上来还在路上一边推销红薯,所以就走得慢了点,这时候才到了京城落脚,准备过两天就北上。

    也是巧了,李德全接到消息派人出宫去寻,恰逢知道陈家人到了京城,就在城门口的客栈住下。

    守门的侍卫跟御林军的一人是兄弟,恰好看到陈家带着红薯进京来。

    那东西在车上一个个土疙瘩特别奇怪,还亲自带人检查了一番,于是印象深刻,回家还跟兄长提了一嘴。

    御林军这人一听康熙要寻陈家要这个土疙瘩看,二话不说就领着人去客栈了。

    那么多侍卫突然冲进客栈找陈家,客栈的掌柜还以为陈家犯事了,差点吓死了,幸好是虚惊一场。

    李德全拿到红薯之后自然问了经过,不然康熙问起的时候说不出来就麻烦了。

    这会儿他就从御林军这边的兄弟说了起来,直到侍卫冲进客栈找陈家,然后得到红薯送到太医院再转到御膳房。

    万琉哈氏听得有趣,又觉得陈家真是有心了。

    他们是真心想要把红薯让更多的人耕种,也叫更多人能填饱肚子。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止一代人努力,如今都第五代了,他们还到处奔波努力着。

    陈家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带着这些红薯天南地北去,光是路上的盘缠就不少。

    更别提这些红薯都是他们种的,就这么到处散出去,也是花用不少,却依旧坚持着。

    万琉哈氏就忍不住对康熙说道“皇上,陈家人实在坚持,这都第五代人了,还在努力带着红薯到处推广。幸好我从杂书里看见过,不然就要错过这么好的东西了。”

    康熙轻轻点头道“确实,陈家是用心了。”

    旁边的李德全一听,就明白陈家几代的苦心,如今是终于看到了曙光,以后的好日子要来了。

    陈家带来了一车的红薯,在江南散去了一部分,路上让福建那边又运来了一些。

    如今一车都被宫里要了去,一小部分呈到康熙面前,余下大部分都送去皇庄准备耕种了。

    陈家人也得了康熙送去的赏赐,康熙不说虚的,直接赏的就是黄金百两,又附上一幅亲笔书写的牌匾,上面是忠厚二字。

    这把陈家人激动坏了,小心翼翼捧着牌匾,恨不能立刻送回老家,供奉在祖先面前。

    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也得让祖先看看,一起高兴才行

    对于耕种红薯,自然陈家人更为清楚。

    他们每代人都要亲自耕种年,这才能天南地北出去推广红薯。

    不然他们一知半解的,出去真让人收下,却说不出怎么耕种,怎么才能种得更好,产量更多,那就违背了初衷。

    所以康熙赏赐完,就让侍卫把陈家人打包去皇庄,圈了一百亩地给他们种红薯。

    当然冬天并不是适合红薯种植的时分,京城的天气还那么冷,种下去就要冻死了,得来年春才合适。

    康熙派了差事,陈家人也得准备一二。

    陈家到京城来的人手太少,分批去各地,如今是召集其他人尽快到京城来碰头。

    陈家在京城自是买不起府邸,康熙大手一挥把皇庄附近一座三进的宅子赐给了他们。

    人多的话住进去也可以,离皇庄近,种植红薯的时候来回走也方便。

    除了各地的陈家人赶过来需要时间,再就是红薯得从福建再运送一批来。

    送的数量大,路途遥远,时间就长了。

    正好陈家人安置下来,等送红薯的人到了,再一起过个年,高兴高兴,也差不多是适合耕种的时候。

    膳食只用红薯自是不可能的,康熙尝了尝,就没让万琉哈氏用这个。

    毕竟红薯这个对脾胃弱的人显然不太友好,要是实在没吃的,那只能吃这个。

    万琉哈氏就没这个必要了,吃御膳房做的不香吗

    御膳房的吃食,味道一如既往的好,今儿还送来一碗笋干老鸭汤。

    鸭肉性寒,添上笋干正好,毕竟竹笋是滋阴补血的。

    一看就是专门给定嫔准备的,之前万琉哈氏喝鸡汤多了,闻着味儿就受不了。

    于是鸡汤就撤掉了,但是今儿康熙一把脉,发现她还是体虚。

    他都不需要亲自吩咐,李德全这个人精就去跟御膳房交代了,不要鸡汤,要别的,能让定嫔能喝下去又滋补的汤水。

    御膳房直接跑去太医院,找刚才把脉的两位御医缠着问了一通,最后定下了竹笋老鸭汤。

    如今竹笋自然是没有新鲜的,笋干却是有,作用也是一样,鲜味更是差不多。

    万琉哈氏喝完一碗汤,感觉浑身暖洋洋的。

    等她吃过饭,更是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因着明儿就要去西大营看比试,康熙也没闹她,两人分别洗漱之后,他只搂着万琉哈氏就睡下了。

    天公作美,早上起来的时候是个大晴天。

    万琉哈氏被金桂和清霞伺候着换好衣服,就准备跟着康熙出发了。

    康熙看一眼却吩咐道“朕记得库房里有一件兔毛披风,拿过来给定嫔穿上。”

    这才是初冬,万琉哈氏觉得穿毛披风还是有点早了。

    不过康熙开了口,她自然没敢反对。

    很快兔毛披风就给送了来,毛茸茸的摸在手里特别舒服,金桂给万琉哈氏披上。

    领子上的一圈兔毛,显得她的脸就更小了。

    康熙怕万琉哈氏觉得冷,还伸手帮忙整理了一下,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如果披风带着帽子的话,估计他都会给万琉哈氏戴上。

    她感觉太夸张了,等会出去可能就热了。

    两人用过早膳,却没直接出去,而是去了最前面的小厅。

    里面放着几个火盆,因为这个小厅是重华宫里唯一没有地龙经过的地方。

    万琉哈氏原本还奇怪这地方怎么没有地龙,是地下有什么拦着让地龙过不去才空出来的吗

    如今她是知道了,原来是从有地龙的地方出去的话就太冷了一点。

    这个小厅用上火盆,温度比地龙要稍微冷一点,等坐一会适应过后再出去,就不会骤热骤冷,容易着凉了。

    身体对温度的感觉没有那么灵敏,从一个暖和的地方出去,短时间内身体还保持着原本那个温度的状态。

    如果直接去了很冷的地方,等身体回过神来,很可能已经冻着了。

    康熙平日很少用这个地方,自然因为他从小练武的关系,身强力壮,并不怕冷。

    但是万琉哈氏就不一样了,她这身子虚,好不容易养回来一点,要着凉就麻烦了。

    等她适应了,出去的时候坐的是有帘子挡风的软轿。

    万琉哈氏刚坐进去,怀里就给金桂塞了一个手炉,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准备的。

    还别说,手炉放在怀里,她浑身都暖融融的。

    软轿一路到了宫门,还得换了马车前去西大营。

    西大营就在后世大兴这一块地方,从宫里过去也要一段时间。

    康熙牵着万琉哈氏上了马车,却没急着出发,李德全还帮着泡茶斟茶,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

    她正觉得奇怪,就听见马车外传来两道稚嫩的声音“儿臣拜见皇阿玛。”

    万琉哈氏就明白,马车外头估计是大阿哥和二阿哥了。

    也正是如此,两道一高一矮的小身影就在外头。

    因着万琉哈氏在马车里面的缘故,两人隔着车门拜见,听见康熙的声音就上了后边的马车。

    她后知后觉道“皇上,两位小阿哥也要跟着去西大营吗”

    乖乖,一个才七岁,一个就五岁,去西大营看打打杀杀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别是孩子吓着了,晚上回来就要做噩梦了

    康熙看出万琉哈氏的顾虑,伸手抚了抚她皱起的眉心,好笑道“放心,他们年纪不小了。咱们大清以后的巴图鲁,没那么容易被吓着的。”

    她才得知两个孩子都已经练武了,大阿哥就算了,好歹有七岁,二阿哥才五岁,这也太丧心病狂了

    如果自己以后有孩子的话,肯定要让孩子玩到六七岁再考虑读书和练武的事。

    不过如今看来,康熙分明就是个虎爸,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厉。

    万琉哈氏想到后世的九龙夺嫡,也是康熙把儿子培养的太优秀了,然后儿子还多,他们还能不打起来吗

    见她还忧心忡忡的样子,康熙就笑着解释道“放心,他们二人平日练武,身边至少四个武师傅在,绝不会让他们受伤的。”

    这说的自然没算上小伤,一点擦伤在康熙眼里都不算是伤了。

    除了武师傅之外,每个小阿哥身边还有两个哈哈珠子陪着,另外更有好几个太监伺候。

    要是两个小阿哥还能伤得厉害,那么这些人全都得落罪,一个都别想跑的。

    所以都不必康熙说什么,他们看着两个小阿哥比眼珠子还紧张,生怕他们磕着碰着了。

    马车停在这里,明显就是等着两个小阿哥分别从东宫和阿哥所坐软轿过来。

    东宫上课,阿哥所比重华宫还远,两人到的时辰跟康熙他们是前后脚,足见也是一大早就起来准备的。

    听着康熙的意思,早上还是太冷了,两个小阿哥不敢让他等,于是提前过来。

    小阿哥要冻着就麻烦了,索性是在旁边一个空置的房间里,放了好几个火盆的地方候着。

    等康熙过来了,两人才过来请安。

    两个小阿哥坐上后边的两辆马车,前面康熙的马车也就开始动了起来。

    康熙跟万琉哈氏又说道“除了两个小阿哥跟着,也会有大臣一起去西大营看看。”

    难得的武艺盛况,大臣们当然不会错过。

    他们从宫里出发,大臣们自是从家里坐马车出发直接去西大营的。

    大臣们当然不敢比康熙到的要晚,早早就到西大营了。

    他们也没有两个小阿哥的待遇,能有个房间取暖,只在外头瑟瑟发抖等着。

    毕竟西大营自然是康熙第一个进去,大臣们在外头冻了一会,就见一队仪仗队浩浩荡荡过来。

    万琉哈氏在马车里自然没看见,天子出行的仪仗队,最前面的是清道的,然后是御林军,再之后才是康熙的马车,跟在后边二阿哥,然后是大阿哥的马车,最后面也坠着御林军。

    她要看见只觉得康熙出行一次实在大阵仗,不过对旁人来说,这样简单的仪仗队已经算是轻车出行了。

    大臣们在门口纷纷行礼,让出道来让康熙的马车先进去,接着是后边二阿哥和大阿哥的马车。

    二阿哥作为襁褓里就被立的太子,身份上跟其他阿哥自然不同,能紧紧跟着康熙的马车,也不必跟大阿哥共坐一辆了。

    大阿哥这次能出宫去西大营还挺高兴的,但是只能跟在最后头,心里就有点不痛快了。

    好在他这不痛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毕竟年纪还小,大阿哥看着外边的西大营,满眼都是新鲜,那点不愉快早就抛诸脑后。

    到了地方,下车之前,万琉哈氏得戴上面纱才是。

    一来能挡风,二来也能遮掩一下她这张脸。

    康熙先下去,然后伸手扶着万琉哈氏下车。

    一阵冷风吹来,她哆嗦了一下,紧紧抱着怀里的手炉,顿时觉得康熙让自己穿上披风是对的

    西大营就在京郊,到处平坦没遮挡,这冷风直往人身上钻。

    只站了一会儿,万琉哈氏感觉自己都快冻透了。

    难为那些大臣穿着官服,外边也不能穿上厚披风,在门口等着估计快冻傻了。

    康熙伸手紧了紧她的披风,带着人就往里头去。

    西大营的将领早就迎了上来,给两人行礼后,领着他们上了二楼的高台。

    这地方视野更好,能看见前面有一个大擂台。

    之后的比试就在这上面,在二楼能一览无遗。

    幸好将领也不傻,不至于弄个光秃秃的高台,视野是好,但是也够冷的。

    哪怕康熙不怎么怕冷,被风冻着,他们的罪过就大了。

    更别提还带着一个娇滴滴的定嫔,听闻她之前大病一场,要被冷风吹病了,康熙心里不痛快,肯定要拿西大营开刷。

    将领就在二楼的高台搭了个棚子,三面有遮挡能挡风,最前面用的几层薄纱帘子。

    既能挡住大部分的冷风,在里头放着火盆,暖意也没那么快给吹没了。

    又能看清楚前面的擂台,不至于被帘子挡住了,这么个高大又皮肤黝黑的粗汉子也实在够细心的。

    高台是两层的,最上层中间最好的位置当然是康熙和万琉哈氏的。

    两位小阿哥就坐在西侧,视野也不错。

    重要的几个大臣就坐在东侧,来的是几位内阁大臣。

    康熙带着万琉哈氏刚坐下,索额图就过来行礼,小声请示道“皇上,噶布喇带着他家小女儿要来给皇上和太子请安。”

    闻言,康熙皱眉看了他一眼。

    索额图当然不敢私自带着人上来,先问过康熙之后才行。

    哪怕噶布喇是索尼的长子,那位赫舍里氏家先皇后的生父,也是他嫡亲兄长,索额图也不敢善做主张。

    这就让康熙的心情不至于那么坏,却也没什么兴致道“请安就不必了,他们是来看比试的,在底下安坐就是了。”

    之前噶布喇说要带着女儿来看比试,康熙就明白他的醉翁之意,显然不是想来看比试,而是想要借此来见一见他。

    他也明白之前赫舍里氏有意送另外一个庶出的小女儿进宫,好加深赫舍里氏和二阿哥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康熙之前觉得可有可无,这个赫舍里氏家的小女儿进不进宫都无妨,只不过是给赫舍里氏家一个定心丸罢了。

    如今他就觉得没这个必要了,以前后宫女子一个个都差不多,哪怕长得不一样,相处起来也没什么不同。

    等康熙有了万琉哈氏之后,就感觉跟其他嫔妃相处有些索然无味了。

    可能是珠玉在前,跟万琉哈氏在一起的时候实在太投缘了,不管康熙起了个头想说什么,她立刻就能会意。

    这种感觉在其他嫔妃身上根本不可能有,要康熙说得深奥一点,对方就满脸茫然。

    更别提是跟万琉哈氏一样,不管康熙想聊什么,她都能立刻应答上。

    如果没有她做比较,后宫嫔妃都差不多,康熙也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要求嫔妃跟自己一样博学,这就太为难人了。

    然而有一天,后宫真的有一个人做到了,康熙就不太愿意将就了。

    赫舍里氏就跟后宫那些嫔妃没什么两样,年纪还要更小一点,要不是因为她的出身,估计康熙之前就直接拒绝了。

    索额图在康熙身边多年,自然眼力劲不错。

    之前康熙的态度是赫舍里氏的人进宫也行,不进宫也行,如今却是坚决拒绝。

    他既是不想,还做了决定,那么就没有谁能改变主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