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三更合一

作品:《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太皇太后跟万琉哈氏见面聊了聊, 对她颇为满意,听着万琉哈氏进退有度的侃侃而谈,也十分心惊她的学识之广。

    不管提到什么, 万琉哈氏都能立刻信手拈来给两人说些有趣的。

    她也不说深奥的东西, 就是简单的游记或者当地有趣的传说, 哪怕是太皇太后也听得津津有味。

    要不是苏麻喇姑委婉提醒康熙下朝过来了,太皇太后才惊觉跟万琉哈氏竟然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时辰。

    康熙下朝的时候得知万琉哈氏被太皇太后召见,也没多想,只觉得皇祖母是听他说的好奇,于是把人召过去看看。

    至于太皇太后没提前说一声,后边突然一大早去重华宫请人, 康熙心下明白,这是皇祖母的一点小考验了。

    他对万琉哈氏很有信心,并不觉得她会过不了太皇太后这一关。

    但是等康熙去了慈宁宫,才发现自己还是想错了。

    万琉哈氏何止过了太皇太后这一关, 甚至跟她都亲近了不少。

    就连皇太后也是如此,这就叫康熙十分诧异了。

    毕竟当初宜嫔跟皇太后熟悉起来,也费了不少时日。

    这才一个上午,皇太后看向万琉哈氏的眼神都透着五分慈爱了。

    康熙心下啧啧称奇, 脸上并不显, 进来跟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万琉哈氏也起身给康熙行礼, 后者挥挥手示意她坐下, 自己也在万琉哈氏身边落座。

    “在门口就听见皇额娘的笑声, 万琉哈氏这是说的什么叫人这般高兴了”

    康熙用蒙语一问, 皇太后就笑着说道“万琉哈氏是个有趣之人,知道得很多。”

    刚才万琉哈氏提的就是一位海商意气风发出海,但是遇到风暴失去了大半的船队和货物, 转头却去了一个孤岛发现宝贝,带回来卖了天价,于是东山再起。

    她把这故事说得曲折离奇,将海商怎么倒霉说得相当惨,后边再卷土重来又十分出人意料和振奋人心。

    别说皇太后,就连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听得也十分入神。

    康熙是知道海商写的那本书,只是没想到万琉哈氏能说得如此有趣,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听得入神了。

    难怪太皇太后说召见定嫔,应当打个照面,说一会话就好了。

    这一说居然一个多时辰,他都下朝了,万琉哈氏还在慈宁宫,就足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有多喜欢听她说话的。

    而且这说的外边的事情,前所未闻,还特别新奇有趣。

    宜嫔确实能逗笑二人,说的却大多是在家中的趣事,又或是几句俏皮话,跟万琉哈氏这样是截然不同。

    如果说宜嫔提的是身边事,几句俏皮话,那是闺阁姑娘家常有的。

    并不算特别稀奇,也就宜嫔嘴皮子利索,说得就十分有意思。

    但万琉哈氏明显是看得书多,知道得多,说得也就更远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身份虽然尊贵,但是两人也就从家乡到宫中,然后就没出去过。

    外边的世界如此新奇,简直前所未闻,也难怪两人听得入神。

    康熙都来请安了,万琉哈氏不好继续留下打扰他们三个说话,就起身告退了。

    康熙是看出太皇太后有话要跟自己说,也就没留万琉哈氏。

    皇太后见了,也识趣地借口离开了。

    只留下祖孙二人,另外就是苏麻喇姑还在。

    没有其他人在,太皇太后这才开口道“我被皇上说得好奇,就请了定嫔过来说说话,果然是个有趣的人儿。”

    康熙点头笑道“确实如此,定嫔跟着她阿玛博览群书,知道得自然就多了。”

    太皇太后赞同得点头,却又说道“若果定嫔不是女子,如此大才想必能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

    康熙嘴角的笑容不变道“皇祖母,如今这样也不错。朕哪怕在后宫,也多了个人能说说话。”

    这跟在前朝还是不同的,跟朝臣们是商议,各人有立场,也更内敛许多。

    他跟万琉哈氏就能畅所欲言,而且她一直都能跟得上自己的想法,偶尔还能不谋而合,甚至想出奇妙的解决之道,让康熙大为欢喜。

    万琉哈氏就像是个宝库,越是挖掘却发现更多的宝藏,根本看不见尽头在哪里。

    这就叫康熙十分欢喜,又充满了挖掘的兴趣,也不知道这宝藏里头还会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太皇太后见康熙兴致盎然的样子,不得不泼冷水道“皇上有没想过,定嫔有这样的见识和眼界,并不甘心只留在小小的后宫当中,甘愿当个普通的嫔妃”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的话中话,笑着摇头道“皇祖母该看出来了,万琉哈氏看得多,见识不差,却对外没什么特别的野心,甚是知足常乐。”

    太皇太后想想也是,万琉哈氏之前沉默寡言,从来就没怎么表现过。

    她如此学识渊博,要是有野心,哪怕有点上进之心,早早就入了康熙的眼,哪会被冷落好几年

    要不是康熙因为避雨偶然去了重华宫,恐怕还得很久才会发现万琉哈氏这性子。

    太皇太后无奈道“哪怕她如今没有,以后呢还有她娘家人,她的家族”

    说到这里,她也有点说不下去了。

    毕竟就万琉哈氏那个书痴的阿玛也是数年如一日呆在五品官位上,每天琢磨着就是怎么跟别人借新的书来看。

    家族的话,就没几个在朝中当官,想有野心也得先进来啊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一直如此,给他一些最坏的预设,叫自己心里有准备,以后不会有比这个更差的情况了,处置起来就心里有数。

    太皇太后说到最后也笑着摇头道“我这是年纪大了,都有些杞人忧天起来。定嫔确实是个好孩子,是我想得有点多了。”

    闻言,康熙笑着摇头道“朕知道皇祖母也是担心,毕竟人心可能会变。”

    他想到哪天万琉哈氏变了,有了野心和上进心,可能会跟自己说皇上,隔壁这个国家土地肥沃,那个国家有矿,不如出兵都占了吧

    光是想想,康熙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皇太后见他笑了,不由好奇一问。

    听康熙一说,太皇太后无奈道“也是,就定嫔这个见识和眼界,哪里会在意份位和家族,只怕会想给皇上多出谋划策。”

    普通的后宫女子有了野心,多是得到帝王的独宠,自己能生下继承人,孩子以后能够继承大业,她自己成为皇太后,这就足够风光了。

    换做万琉哈氏的话,她眼里的世界那么大那么广阔,区区后宫根本就占据不了她多少心神了

    思及此,太皇太后也笑了笑,却也忧心忡忡道“定嫔如此聪慧,却一直困在后宫之中,我倒是担心她慧极必伤。”

    言下之意,康熙未必能留下她很久,万琉哈氏把所有书看完,又不能出去的话,怕是要郁郁而终。

    康熙一怔,明白太皇太后之前铺垫了那么多,恐怕最想说的就是这一点了,他神色郑重道“皇祖母放心,朕明白了。”

    他不能用对待普通嫔妃那样来对待万琉哈氏,那些嫔妃们想要的,并不是万琉哈氏要的。

    她过于聪慧,却也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哪怕嘴上不说,心里很多事都能明白,绝不能随意糊弄过去。

    要让万琉哈氏长长久久留在他身边,就得更用心待她才行。

    闲谈许久,太皇太后露出一丝疲倦之色,康熙立刻就起身离开了慈宁宫。

    等康熙一走,太皇太后对身边沉默的苏麻喇姑道“皇上也是个自幼就极为聪慧的孩子,我这年纪大了,未必能多留几年。他在这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上,也就只能跟我说说话。若是我不在,皇上怕是连个说话的人没有。”

    “如今可好,倒是多了个定嫔能陪皇上说说话了。”

    苏麻喇姑连忙道“主子福寿安康,这样的话可别说了。”

    见她满脸忧心难过的样子,太皇太后拍了拍苏麻喇姑的手背道“若是我不在,你也得好好过下去。皇上待你甚是敬重,想必以后也会好好待你。”

    见苏麻喇姑眼圈红了,就要落下泪来,吓得太皇太后连连摇头,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万琉哈氏出了慈宁宫,就坐轿子回去重华宫了。

    她回去没多久,慈宁宫的赏赐就送来了。

    太皇太后送了一对瓷瓶,一个巴掌大的盒子,里面却全是各色宝石。

    或是镶嵌做首饰,或是当压箱底的好东西也行。

    皇太后送的东西就有意思了,除了一对玉佩之外,是一本关于草原美景和风俗的书。

    这书有些泛黄了,一看就是翻了多次,看了许多年。

    估计是她想家的时候,就让人念一念。

    这恐怕是皇太后最喜欢的,却特意送过来,万琉哈氏小心翼翼看了两眼就放回锦盒里头。

    想着她回头誊抄一份,原本还是送回去给皇太后,不好夺人所爱的。

    皇太后会蒙语,读写却不太好,该是有人给她读一读。

    万琉哈氏起身在书架前流连,第二次送书来,翰林院就更周到了,还把书单誊抄了一份给她。

    她记得中间有一本是蒙古的游记,作为回礼给皇太后的话,必然会喜欢的。

    万琉哈氏很快就从书架里找到那本书,翻开看了看。

    这是个商人去蒙古游商,中途不幸受伤,被热情的牧民留下养伤快一年才好,却喜欢上这个地方,于是留下来住了很久,还让商队运送草原缺的货物进来。

    当然草原人热情好客是一回事,这商人看中草原的商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他写得不错,草原的美丽风光,豪爽的草原汉子,舞姿大开大合的草原姑娘们,都写得极为详细有趣。

    仿佛一席画卷展开在面前,许久不曾回去草原的皇太后看了,想必也能更新一下对家乡的印象了。

    玻璃盒子如今还不能用,万琉哈氏就让金桂在库房里找了一个漂亮的檀木盒子装好,回头让腿脚快的清霞亲自送去慈宁宫给皇太后。

    回礼自然要一起,太皇太后的话什么都不缺,她打算亲手做个抹额,绣上福寿二字,又好看又喻意极好,也是个心意。

    万琉哈氏让文雪帮着掌眼,用什么颜色的绣线搭配一起才好看。

    金桂和月莹帮着把不同眼线的绣线拿出来,摆满了整个桌子,叫万琉哈氏能细细挑选。

    她挑得都要眼花缭乱,好在有文雪在,帮忙选了好几种搭配,万琉哈氏只要看着喜欢直接点头拍板就行了。

    万琉哈氏这边忙着回礼,后宫其他人就得知她去了慈宁宫不但没被训斥,甚至还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起赏赐了。

    而且赏的还不少,显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很喜欢定嫔。

    毕竟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之前带头节俭,跟着康熙赏赐都不多,这次相当大手笔。

    惠嫔手里捏着帕子,感觉整个人都要泡在醋里,酸得不行。

    也不知道定嫔是不是手里有现成的汤,把人迷得七荤八素的。

    她想来想去,心里跟猫爪一样痒痒的,实在好奇万琉哈氏究竟怎么让康熙如此宠爱,又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这般喜欢她的。

    惠嫔吩咐大宫女雨彩道“你小心打听打听,定嫔平日跟皇上都谈些什么,或者都喜欢做些什么。”

    雨彩听得一愣,无奈道“主子,这事却是不好打听。”

    毕竟打听万琉哈氏跟康熙说什么,被康熙知道,她的脑袋就要保不住了。

    就是透露消息的人,脑袋也不想要了,谁敢透露半分

    而且康熙在重华宫的时候,在门外伺候的是李德全,谁敢不要命凑到他身边去偷听,然后还递消息出来

    至于万琉哈氏平日喜欢什么,雨彩立刻就能说出来,毕竟这在后宫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主子,定嫔娘娘最喜欢的自然是看书了。皇上让翰林院送了两回书,外头跑腿的太监亲眼看见,说每回都好几个大箱子。”

    她比划了一番,惠嫔也有些咂舌,毕竟这箱子那么大,里头到底多少书啊

    惠嫔就是个不爱看书的,以前在闺阁的时候学规矩极好,但是让学大字就头疼,勉强会一点字,写得不怎么样。

    不过大多数满族姑奶奶都是如此,万琉哈氏算得上是异类了。

    不但喜欢书,而且听闻家里的阿玛也是个书痴,两父女简直是一模一样。

    只是康熙不止送一回,还送了两回书,可见万琉哈氏是真的爱书成痴了。

    惠嫔皱着眉头开始苦恼,难道她也要学着万琉哈氏的样子,重新打开书看一看,学一学吗

    她犹豫了一会,还是下定决心道“你让小豆子去翰林院跑一圈,看看能不能借两本书回来。”

    雨彩是知道惠嫔多不喜欢看书,进宫几年来除了因为太皇太后的大佛堂念经,她跟着抄经书一阵子,书架上也摆了几本经书。

    不过惠嫔翻开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提是其他书了。

    如今忽然让人去翰林院借书,估计也是因为万琉哈氏的缘故。

    主子发话,雨彩只能照办,让外头的太监小豆子麻溜去翰林院借书。

    她还私下小声叮嘱道“记得选些浅显一点,比较有趣的书回来。”

    小豆子一听就明白,惠嫔不爱看书,要是特别高深的肯定看不懂,到时候羞恼成怒,再迁怒他就不好了。

    于是他连连点头,一溜烟跑去翰林院,见着品级不高的小吏也叫大人,好声好气问了一圈来借书。

    一个小吏被叫得心情不错,给小豆子指了路“东边是藏书阁,拿着书到门口就能借出,只需要登记一下。若是不知道选什么,门口也有人能询问一二。”

    小豆子连连道谢,还塞了一个荷包过去。

    这是他出来的时候,雨彩给自己的,知道到翰林院必然要打点妥当才好办事。

    小吏收了荷包,面色更和缓了一点,还小声附赠了一个消息给小豆子“你来得正巧,不少宫里的娘娘都派人来翰林院借书。来的人要么不识字,要么说不清楚自家主子想要什么书,索性翰林院商量着让小吏轮流在门口招呼帮忙。”

    小豆子要来早了,那乱糟糟的,也不知道该如何选。

    如今正好,里头已经乱过了,安排好了,他过去也有人帮着选书,不必自个头疼了。

    翰林院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宫里头来借书的嫔妃是络绎不绝。

    他们还不好拒绝,毕竟不久前康熙发话,若是后宫嫔妃想借书,那就借了,只要登记下来就好。

    但是这段时间来借书的嫔妃就没几个,忽然一窝蜂都来了,翰林院也是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好在混乱了一会之后,就有人想到法子,安排两个小吏在门口守着,隔两天换人。

    这样小吏也不至于放下手里头的事,还有打点的赏钱收,轮着来又不会太累,自然都是愿意的。

    小豆子谢过这个小吏,就快步去了藏书阁的门口,果然遇到好几个宫里跑腿的太监。

    太监之间都混了个眼熟,一看就知道谁是哪个宫的。

    他们彼此看了一眼,前头的急着想多借两本书,后边的挤着上去,生怕好书都给借完了。

    很是吵吵闹闹的,两个小吏忙得团团转。

    还是翰林们被吵得不行,叫来侍卫在门口盯着,太监们才收敛了许多。

    每个人只能借两本书,还掉后才能继续借。

    有些太监不乐意,使出浑身解数想多借两本,还想偷偷塞荷包,小吏板着脸不收,也不答应“这是翰林院的规矩,哪怕大臣来借书也是如此。”

    太监一脸欲言又止,可能想说怎么重华宫的定嫔娘娘就不用借,直接就被康熙送了好几个大箱子的书。

    不过话到了嘴边,他自然是不敢问出口的,又被侍卫盯着,只能老老实实拿着两本书回去给自家主子复命了。

    后边的小豆子一声不吭,默默到了之后也是不知道如何选书,小声问了小吏要两本浅显的。

    小吏对这类要求也不是第一次听见了,后宫嫔妃有些压根就不识字,直接借图多字少的书最好。

    翰林院早就选了一批适合后宫嫔妃们看的书,小豆子只管在里面随便挑两本就行了。

    小豆子简直是闭上眼指了两本,小吏更是见怪不怪,毕竟后宫嫔妃们识字都不多,更别提是这些跑腿的太监了。

    小吏收了荷包,还是挺耐心解释道“这两本是游记,颇为有趣。而且图画多,字比较少,看着图也能猜出这些字说的是什么。”

    小豆子听着就觉得合适,笑眯眯收下就回去延禧宫了。

    惠嫔看着这两本书也很满意,图是真的多,字是真的少,看着就不会眼晕了。

    她当场翻开,看得是津津有味。

    惠嫔派人去了,荣嫔知道后也去凑了热闹,借回了两本书看一看。

    还别说,哪怕她识字不多,打开书看的时候,仿佛还真有种才女的感觉,身上似乎都带着几分书卷气,肚子里好像都有点墨水了。

    灼瑶听说后宫嫔妃都去翰林院借书,也来问佟佳氏要不要去借两本。

    佟佳氏听后笑笑道“不用,没这个必要。”

    她作为贵妃还跟着后宫嫔妃们一起胡闹,实在有点掉价了。

    佟佳氏问了问,最后除了万琉哈氏和自己之外,就德嫔和宜嫔没有去翰林院借书。

    宜嫔的话,她正大着肚子,让人收拾东西准备挪去慈宁宫,自然没必要掺和这个。

    德嫔没动弹,就让佟佳氏有点意外了。

    永和宫里,大宫女涟漪自然是问过德嫔要不要去借书的,被德嫔摇头拦下了“我跟万琉哈氏相处过一阵子,她从小饱读诗书,咱们这临急抱佛脚去看那么一两本书,能顶什么用对比之下,这不是更加相形见绌,跟东施效颦一样吗”

    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怎么可能比得过

    尤其万琉哈氏从小爱书,看了多少年,嫔妃看个十本八本的,难道就以为自己能超过她,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而且在德嫔看来,才女有万琉哈氏一个就足够了。

    看看后宫几个受宠的嫔妃,性子就没有相似的,足见康熙没有特别喜欢的类别。

    另外也就是,谁都不愿意当第二。

    比如宜嫔性子爽朗,又嘴皮子利索,会说俏皮话,其他嫔妃就没有学她的。

    一个学不好,那就尴尬了。

    再就是宫里有一个性子直爽的宜嫔,叫康熙印象深刻,再来一个就得往后排了。

    康熙每次想起直爽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宜嫔,接着才是另外一个人,后边跟着的那个心里能不郁闷死

    嫔妃们就得有自个的特色才是,让康熙每次想起什么,都能立刻想到。

    哪怕嫔妃们有些许重叠,比如善解人意,比如小意温柔,却都各有各的特色,绝不会完全重复。

    如果万琉哈氏知道德嫔的想法,就得感慨后宫嫔妃都知道给自己立人设了。

    这人设还是有个人特色的,独立又鲜明。

    藏书阁那边闹哄哄的,后宫嫔妃借书的事自然传到康熙耳边。

    康熙傍晚去重华宫的时候,还跟万琉哈氏提起这事来。

    万琉哈氏一怔,笑着答道“皇上,这是好事。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多了自然能明理。而且后宫嫔妃们主动看书学习,小阿哥们自然更勤勉,就连格格们也跟着学一些。”

    后宫嫔妃都学起来了,小阿哥们不得更努力才行吗

    连带在嫔妃们身边养育的格格们也跟着读书识字,也不是坏事。

    康熙摇头道“若是原本就识字的嫔妃还好,不识字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教坏了格格们。”

    万琉哈氏趁机提议道“皇上不如给格格们也请个女先生,教导规矩的同时,读书识字也是好的,还能学一学简单的算数,以后掌家看账也方便,不至于给下人蒙骗了去。”

    后宫的格格们许多以后都去和亲,年纪不大就背井离乡,可能水土不服,可能语言不通,可能孤单寂寞,早逝得特别多。

    如果她们能读书识字,书中自有一方天地,心里起码也有了一份寄托。

    万琉哈氏可能无法阻拦和亲此事,那么就让这些格格们以后能过得更好才是。

    她们肚子里有了墨水,脑子里有了知识,脑瓜子就能更灵活一点。

    换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能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康熙自然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反倒觉得女子读书多更聪慧,看看万琉哈氏就知道了。

    只是他之前没时间,也腾不出手,加上后宫嫔妃亲自养育格格们,康熙也不好多插手。

    如今康熙琢磨一番,觉得后宫嫔妃起了爱读书的风气,那么让格格们读书,她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康熙就派人去慈宁宫跟太皇太后提一提,太皇太后没有意见,就让李德全去跟佟佳氏说一声。

    给格格们请女先生这件事,得佟佳氏来安排了。

    佟佳氏被康熙这个传话给弄懵了,怎么忽然之间要给格格们找女先生教读书了

    不过想想后宫嫔妃最近一个个都很爱读书的样子,被康熙知道后,觉得女儿们也该喜欢,于是就让她安排了吗

    佟佳氏有点头疼,毕竟宫外如今读书好的才女大多是汉女,她们请进宫里当女先生有点不合适,来回跑也累人,留下来这身份也尴尬。

    加上这些汉女大多擅长的是诗词歌赋,格格们很不必学这么深奥的。

    康熙的意思也是这样,不是逼着女儿学四书五经和吟诗作对,而是更实在一些。

    让她们能知道得更多,眼界高一点,学得接地气一些,以后也能用起来的知识,而不是空中楼阁,就是个花架子,平日过日子当中毫无用处。

    佟佳氏腹诽,康熙这要求还不如直接让万琉哈氏当格格们的女先生算了。

    毕竟她读书是真的多,学得也广,教导几个年纪小的格格是绰绰有余了。

    当然佟佳氏就是想想,真跟康熙说出口,他肯定是不乐意的。

    毕竟万琉哈氏要是去当女先生,那陪着康熙的时间不就少了,康熙自然就不愿意了。

    思来想去,佟佳氏只好去慈宁宫找太皇太后商量此事,她着实找不到适合做女先生的人选。

    太皇太后听后,倒是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一点,格格们才丁点大,不管要教什么,先得识字才是。”

    这种小事让识字的女官暂代就是了,回头等格格们识字多了,才换更适合的人,中间几年就能慢慢物色人选的。

    宫里的女官比起外头要更规矩一些,身家清白,都是再三查过的,不管学识如何,起码识字,也知道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绝不会带坏格格们就足够了。

    佟佳氏这才恍然大悟,满脸歉意道“是我想岔了,倒是着急过来,打扰了太皇太后歇息,是我的错了。”

    太皇太后不在意地笑笑道“你这也是急着替皇上分忧罢了,何错之有”

    至于女官的人选,太皇太后没帮佟佳氏决定,还让她慢慢想不要着急。

    佟佳氏还是很快决定选一位姓周的女官,年纪是三十岁左右,性子温和,又十分有耐心,教导格格们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位女官就在慈宁宫办差,擅长蒙语、满语、汉语。

    给皇太后念书的几个女官当中,就有这位周女官在。

    这边佟佳氏紧锣密鼓挑选女先生,那边康熙吩咐完,这事就算是过了。

    反正佟佳氏总会很快选到最适合的人,这一点康熙从来没怀疑过,也不必多操心。

    自从那天康熙跟万琉哈氏对弈大半天,她累得夜里都昏睡过去,第二天险些没能爬起来,他就不敢再这样累着人了。

    只晚膳之后,他跟万琉哈氏下上一盘,算是饭后闲暇的消遣。

    就下一盘棋的话,万琉哈氏也不会累着,康熙又不至于一直惦记了。

    康熙直接送了一套棋盘过来,用的是上等玉石,拿在手里确实暖暖的,用的竟然是暖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凉的玉石棋子怕会冰着万琉哈氏,这天越发冷了,索性就换了暖玉棋子。

    万琉哈氏有些好奇地摸了摸这些暖暖的棋子,金桂已经摆好了棋盘,她跟康熙就对弈了起来。

    她白天暗搓搓回想了几个后世才有的厉害棋谱,琢磨这回可以一鸣惊人,能赢过康熙了。

    哪怕只是险胜,那也是赢了千古一帝啊

    康熙见万琉哈氏今儿下棋的棋风变了,就知道她又有了新的想法,顿时兴致盎然。

    他已经许久没有这种棋逢敌手的感觉,每次下棋,万琉哈氏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这回也是一样,棋风飘忽不定,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要走错一步,然后满盘皆输。

    康熙细细斟酌一番才下棋子,每一步却踩在点子上。

    万琉哈氏试了几次,发现居然没能坑着他,着实可惜。

    最后两人不相上下,算是打了个平手。

    康熙意犹未尽放下手里的棋子,笑笑道“你这是哪里来的棋谱,比之前的更厉害了,叫朕险些招架不住。”

    李德全在旁边听得心下震惊,定嫔这棋艺如此厉害,竟然让皇上说出险些招架不住的话来

    万琉哈氏对他调皮地眨眨眼道“皇上,这是我以前看过的棋谱,倒是忘记在哪里看的,今儿很是努力回想起来。想着能险胜皇上一回,可惜却依旧没能成。”

    康熙听着心情不错,对手要是没有一颗想要赢他的心,那就没意思了。

    再就是万琉哈氏看的书太多,不记得究竟是哪一本也正常。

    看她这“下一回肯定会赢”的心思都写在脸上,康熙不由有几分期待了。

    之前因为请女先生的事打断了,他又提起翰林院借书的事来“朕之前想着后宫嫔妃可能也有爱书的,只是没有借书的地方,于是就让翰林院安排了。你若是这些书里没有喜欢的,或者想要看别的,也能去翰林院借上几本。”

    万琉哈氏笑着应下,又道“皇上送来的书已经够多了,足够我看一段时间。等我看完后若是有感兴趣,想借同类的书来看,再派人去翰林院也不迟。”

    她也不贪心,又不必因为合群的关系,跟其他后宫嫔妃一起凑热闹去借书了。

    康熙点点头,也知道翰林院如今给后宫嫔妃准备的书大多就是浅显的,并不适合万琉哈氏。

    回头他还是让翰林院送书单来,亲自挑上一些合适的书给万琉哈氏才是。

    另外也得让翰林院去外头搜集更多的书,别是只吃老本。

    不然光是藏书阁那些书,被万琉哈氏都看完了,那匆匆忙忙去哪里找更多的好书出来

    康熙想到万琉哈氏的阿玛这几年又去外头借了不少书,估计也誊抄了许多好书,不如派人过去问一问,指不定有什么珍藏的好书却是翰林院那边藏书阁没有的

    借着此事,也让拖尔弼修书一封一并送进宫里来给万琉哈氏。

    她进宫多年也没跟娘家人联系,想来会高兴的吧

    万琉哈氏没料到康熙暗地里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惊喜,隔了几天她收到拖尔弼亲笔信笺的时候还有点懵。

    金桂在旁边见自家主子整个呆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惊喜过头,小声催促道“主子不打开信来看看吗”

    “看,自然要看的。”万琉哈氏双手紧了紧手里的书信,金桂则是退后两步给她斟茶,很快退到门边,没打扰自家主子看家里的来信。

    主子进宫多年第一回收到阿玛的信,心里只怕欢喜得很,就想安安静静反复多看几遍了。

    万琉哈氏原本想着原身的阿玛多年没见自家女儿,如今得了康熙之命能写信进来,一开始肯定会写思念之情。

    哪知道她一打开信,开头两句就是拖尔弼委屈巴巴写着娘娘,皇上把我最近收罗来的那些书全带走了。一共十二本,回头点一点,别是少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