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双生子29

作品:《炮灰觉醒后[快穿]

    数日后的朝政, 周国的大臣们震惊地发现在周慧帝的身旁,挂上了一块帘幕,里边之人赫然是周皇后

    周慧帝此举无疑是让周皇后同他共同执政啊

    这事在朝廷掀起轩然大波, 百官纷纷弹劾劝阻。

    “陛下,皇后听政有违祖法请陛下三思”

    “荒谬开国太祖有言, 后宫均不得干政望陛下三思, 莫要做那牝鸡司晨,颠倒阴阳之事啊”

    “臣等望陛下三思”

    被大臣三番两次驳了颜面的周慧帝愤怒至极这些大臣先是不顾他的恼怒, 一心为谋私欲推立太子, 现在他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又被这些大臣阻止

    他们真当他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不过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谈什么祖宗数典

    周慧帝大怒, 却被周皇后劝阻,她不怒而自威的声音自幕帘后传来,“诸位大臣可知渭城之变”

    底下大臣闻声色变, 均为不敢做声。

    渭城之变是周国开国二年,经历的一场险些灭国动荡。

    当年周国太祖皇帝在开国二年驾崩, 当时天下刚定, 百官势大,突如其来的国主驾崩,让底下的大臣们心思各异, 鼓动了渭城造反。最后还是太祖皇后以妇人之身,以雷霆老辣手段镇压蠢蠢欲动的部下, 辅佐年幼的太子登基, 而后毫不留念权势功成身退。

    可以这样说,如若没有太祖皇后的话,周国早就被乱臣贼子给偷国了, 哪还有现在的周国

    这件事也在民间流传,并演绎出了各色话本,周慧帝之前看的那本话本,也是根据太祖皇后所改编。

    如若说妇人执政就是牝鸡司晨,越俎代庖的话,那么这无疑是连太祖皇后也一同骂了进去。

    骂太祖皇后,以下犯上的事儿,谁敢谁有这个胆子谁有那么多脑袋可以砍这可是灭户口簿的事啊

    这也是周皇后用来堵回大臣的话,意思是特殊时期特殊决策。

    她见大臣不语,又径自说道“本宫同陛下夫妻多年,也是上过战场,从战火中厮杀出来,也体验过民生,可不是那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人子弟。”

    周皇后话锋一转,语气中充满威严之意,“陛下近日来为国事诸多烦忧,尔等身为臣子不为陛下分忧便算了,众多皇子在外,诸位如此匆忙催立太子是何居心,尔等真当陛下不知”

    “陛下仁善,不欲与诸位在此事上多做计较,尔等难道真当天家软弱可欺不成”

    底下大臣闻言连忙齐齐跪下,连连大呼“臣等不敢”

    周皇后冷笑道“不敢本宫看你们倒是敢得很呐”

    她让人挑来一筐书籍,摆在大臣面前,“自明慧五年至如今,户部尚书范大人你是何故从国库,陆陆续续支取白银高达一亿两白银用在何处可有章程”

    被问到的户部尚书冷汗淋漓,他哪里有什么章程这些都是他贪的

    户部尚书不答,周皇后却是问道“怎么不说话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想不起来了吗”

    “本宫可听闻王大人你孙儿娶妻,可是大摆了二十日的宴席啊还有那聘礼,据说都摆到城门外头去了,当真比皇室子弟还要威风啊”

    户部尚书支支吾吾不敢吭声,跪在地上求饶“微臣糊涂,起了贪念,望陛下恕罪”

    周皇后又看向左都御史,“左都御史张大人,本宫怎么听闻京中有传闻曰张家门户客不绝,披金戴银睡金山不知张大人对此有何见解”

    左都御史同样心里慌得一批,但是脸上依旧勉强镇定,“冤枉啊陛下,这都是奸人污蔑微臣啊微臣自上任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有负圣上之意”

    周皇后让宫人将数份书籍摆到他的面前铺开,里边都是犯事的官员,亦或政绩不达标的官员为了政绩达标,给他送礼的证据,可以说是铁证如山,毫无任何可辩解的可能。

    左都御史也撑不住了,跪在地上求饶。

    周皇后再看向下一位大臣,“翰林院喻大人,本宫还听闻你前阵子纳了几位风尘美妾可有这事”

    这话一出,所有大臣都纷纷看向翰林院大学士,眼中泛着名为八卦的眼神。

    翰林院大学士的事儿,其他大臣也都略有耳闻,原因无他,只因翰林院大学士这事做得实在太不地道,太过伤风败俗

    纳妾在这个时代这对文人武将来说,不失为一桩风流雅事,可是你纳妾就纳妾,即便是风尘女子也只是稍微让人诟病倒也无甚,可这位翰林院大学士倒好,不但男女通吃,纳了女子还纳小倌就算了,把人赎了回来进行多人大和谐的房中之事

    更加让人唾弃的是,他居然强迫正妻与其他妾室一同胡来,最后正妻不甘受辱自尽被救回,而他则被老丈人和妻舅暴打了一顿闹和离,到现在眼圈还是黑的。

    翰林院大学士掩面遮挡其他人的目光,被受眼光的凌迟和社死。

    周皇后再看到下一位,“领侍卫方大人,你可是陛下身边亲信之人,本宫便要问问,把那些脑满肥肠的平庸官家纨绔子弟,放进禁卫军之中,是意欲何为是觉得皇宫太过安逸,不会被奸人有机可乘吗陛下那么信任于你,你便是这么回报陛下”

    这回不用周皇后拿出证据,他就直接跪下请罪,也让周慧帝对他既失望有震怒,还难以置信。

    能当上领侍卫内大臣的人,向来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必定是信任有加才能当上,可如今事实告诉他,他的亲信居然为了一些钱财,居然辜负了他的信任,把他置于危机当中甚至周慧帝还在猜测,他之所以病重被人下毒,是不是就是因为领侍卫内大臣的失职,才导致这一切发生

    周皇后如同课上点名的先生一般,所点名之处,必定是纷纷跪倒一片。从周慧帝的亲信,到各路皇子党派,甚至连她的母族也在其中可谓是大义灭亲极了

    一下子牵连了太多大臣,甚至还牵连了几位皇子和宫妃,周慧帝也觉得有些头痛,对周皇后不免也有了一丝迁怒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跟他通过气儿叫他没有丝毫的防备,就直面队友痛击

    最后,在周慧帝的判决下,只是贪了些银子的大臣自己老老实实把吞下去的还出来,并贬职代罚,其他情节严重,诸如领侍卫内大臣这样置他于险情之中,让他深恶痛绝的大臣,则是被抄家流放,全家一起到边缘穷苦地区去改造,这无疑是跟送死无甚区别。

    整治了将近大半的官员后,职位理所当然的空缺了起来,剩下未涉及此事的官员和皇子,则是蠢蠢欲动起来,意图趁此机会把自己的人顶上缺位。可是周慧帝也不傻,清理出这么多的肥缺,他也想把自己的人填上去,这样他对朝廷的把控也会随之愈深,如何愿意让其他党派横插一手

    皇帝虽是皇帝,但也有顾忌,填缺的事儿得在多方博弈之下才可达到各自最终目的。

    经此事,不论大臣心中是何作想,他们都不敢再对周皇后说些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牝鸡司晨之类反驳的话了,那些被整治得大臣的例子还在前面赤裸裸地摆着呢万一谁让周皇后不爽,扒出违规违法事件,亦或什么不愿为外人道也的黑历史,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周皇后与周慧帝一同上朝就上朝吧,反正也只是代周慧帝执政,又不是谋朝篡位,而且还有周慧帝和他们制约着呢,总归不会乱来。

    大臣们只当这件事是周慧帝,用来应对他们催立太子的手段而已。

    一场轩然大波就此风平浪静,周皇后垂帘听政的事儿,再无人敢多置一词。

    下朝后,周慧帝心里还带着怒火,因为周皇后居然没有提前跟他通气周慧帝心里很生气,跟几岁大的稚童生气一般大步向前走,根本不等周皇后。

    走了几步,周慧帝发现周皇后居然没有过来跟他低头道歉,顿时更生气了。

    好哇这才多久啊她就不在乎他了她果然心里没有他,居然连他生气都没看出而且还没有过来道歉

    周慧帝越想越生气,忍不住扶着走廊的柱子咳了几声,平顺心中翻涌的不适。

    倏地背部传来一阵轻柔的轻拍,还为他披上了一件大氅,身子微暖,连带着胸口的不适也隐去了些许。

    周慧帝转头一瞧,对上周皇后那张恬静的面庞,还有那双带着关切的眼神,心下不自觉微暖,但嘴上还是不住呛道“难为皇后费心,哪里就要冷死朕了呢”

    周皇后“”

    她看着像个拈酸吃醋,像极了负气女子,心口不一的周慧帝,只感觉像在看一个傻逼,心里无语至极。

    这明明病的只是身体啊,怎么就连脑子都像坏掉了似的怕不是伤到了脑子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是伤到了脑子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