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玫瑰
作品:《日暮藏欢喜》 “玩玩”姜黎扯着唇笑了下, “玩玩我也不会一直像个傻瓜一样喜欢你了。”
她不知道阮星蘅是否听懂这句话的深意。
她只知道长达八年的这段爱恋,她在感情里,即便是分手的那一刻, 她都有在爱着他。
热风扑面,姜黎的心却好像一直都捂不热似的。她就这么看着阮星蘅打开了盒饭, 他折下了一次性筷子, 默不作声的吃着饭。
她是故意的,故意说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他,想要用共同的回忆试探他的心意。
姜黎知道, 自己现在就像是个卑劣的胆小鬼,舍不得潇洒的离开,所以站在这里狼狈地看着他。
这件事其实是有个缘故的
十五的那年夏天, 她刚刚结束了中考。
在江宁阴差阳错的遇见了他,她和宋丽萍提出留在江宁读书的要求。
当时刚好沈听肆的母亲也在江宁疗养, 于是宋丽萍回家商量了一下也就把姜黎送了过去。
顾川野和沈听肆都跟着一块去了, 平时他们三个人打打闹闹也不无聊。
但是过年不一样了。
她爸妈在世界上不知道哪个国家旅行,脑子里压根没有农历新年这个概念。
记错了日子提前好几天给她发了新年红包敷衍了事,姜黎也压根没把这个节日当回事。
她像往日一样顺着小道拐进阮星蘅的小区口,小区门禁不严,当时她只觉得车水马龙, 似乎今日回家的人格外多。
等她一口气爬到阮星蘅家门口,看见他们一家人张罗着贴对联的时候, 姜黎突然意识到哦, 今天大概是除夕夜。
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她似乎不该来
她本来打算再原路返回, 谁知道阮家的小妹妹眼睛尖, 一下子认出来她将她拽进了屋子里。
满屋子七大姑八大姨震惊外加好奇的目光, 姜黎第一回尴尬的想要落荒而逃。
“你冷吗”
阮星蘅将她拉进房间里, 房间里没开空调,阮星蘅怕她冷又给她添了条围巾。
他拉着姜黎坐了下来,过了会儿听见她慢吞吞说,“我是不是不该来啊,阮星蘅”
“没有。”
阮星蘅声音很轻,无形中带着令人安心的抚慰。
“我和我爸爸妈妈都说过你,他们都很喜欢你。”
“哦。”姜黎眼珠转了转,隔着厚厚的围巾贴近他的脸,“那你怎么说的”
“说我是你女朋友吗”
她的声音像是风一样,热气卷着耳膜,阮星蘅不好意思地别开脸。
他把她脖子上的围巾拉了拉“不是就是好朋友。”
卧室的门被敲的一阵又一阵响,是家里的几个小孩子来找他要新年礼物。
礼物是早就准备好的瓜果零食,小孩子嘛,估计也是看阮星蘅长得帅,不管分到了什么都眉眼笑弯弯的跑开了。
姜黎偷偷躲在卧室门后面看,又怕看久了被人发现她眼睛里的羡慕,于是又装作不在意似的看向窗外。
窗外的爆竹声不停,她心里忽然就开始泛苦。
扭头看见阮星蘅手上空掉的零食袋,姜黎心里更不是滋味。
她把围巾还给他“我要回家了,阮星蘅。”
“我送你。”
长夜星火漫漫,姜黎跺着自己的羊皮小靴子,觉得阮星蘅这人真是小气,新年连一块糖都不肯分给她。
她赌气的决定今夜不同他挥手告别,可又叫嚣着想要做和他第一个说新年快乐的人。
两种想法疯狂在脑子里打架,姜黎不小心踩中了一块小石子,她踉
跄了一步。
然后有了一个绝佳的理由转身。
阮星蘅还站在原地。
他立在一块霓虹色的灯牌下,笑意温柔且分明。
姜黎晃了神,小跑过去,踮起脚对着他耳朵大喊了一句。
“阮星蘅,新年快乐啊”
几乎是她贴过来的那一秒,阮星蘅像是心领神会一样,自发的弯下腰,含笑听着她说话。
姜黎喊完这句话就想要走,阮星蘅在身后喊了她一声。
姜黎回头看他,被他发红的耳朵尖吸引,忍不住伸手摸了摸。
“阮星蘅,你怎么突然害羞”
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阮星蘅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针织小包。
他说话的语速比平常快了很多,一只手插在兜里显得有些拘谨。
纤长的睫毛飞快地垂呀垂,磕磕绊绊的语句里藏着少年特有的词不达意。
“给你的新年礼物。”
“最好吃的都留给了你。”
姜黎笑开了花,她捏着满满一包的零食,忽然觉得有一刻心里被塞得满满当当。
在她野蛮生长的十六岁。
她再也不会忘记那个在灯影下长久看着她的少年。
后来回到姜家,一个人听着外面合家团聚,姜黎却再也不觉得冷清。
针织小包的内侧有张明信片。
字迹娟秀工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与拘束。
可是词句浓烈,却完全不像写字者的风格。
上面写着
“你是独一无二的那支小玫瑰。”
“也是我的唯一偏爱。”
姜黎坐在办公室的塑料凳子上,靠着半旧不新的取暖器,她被暖气熏得有些昏昏欲睡。
她往阮星蘅那里瞅了好几眼,欲言又止地盯着他。
“阮星蘅,你在国外的四年都怎么过新年啊”她突然问。
“你有那么多朋友,一定不会无聊。”
姜黎打了个哈欠,李双成给她发了个短信,说是今天约的采访医生要再过半个小时才能到。她愈发心安理得的在阮星蘅的办公室呆了下去,状似随意地打探他这几年的近况。
“我不过新年。”
姜黎的话卡在喉咙里,她跟着“哦”了一声,尴尬地扯着手指,不知道要挑什么话题。
“在国外,还是中秋比较亲切。”
“共看天上月,心有所思人。”
阮星蘅静静地站在窗台边,背影清冷孤寂。如今天色大明,窗外旭日东升,他看的不知是哪一轮明月。
姜黎蹑手蹑脚贴近他身后,忽然若有所思地笑出了声。
“这是我当记者写的第一篇新闻稿里的。”
“想不到,你在国外也挺关注我的嘛。”
“哦”
阮星蘅收回目光“是你的吗我不知道。”
他背过身子,遮住了大半的光,整个人身形懒散地抵在墙边,像是沉没进黑暗里,看不大清表情。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极清淡的味道,似乎是很浅淡的消毒水味,可能因为是医院,这股味道日积月累的浸透着,闻着反倒叫人安心。
这味道总让姜黎想起自己去西藏的第一晚。
她逞强,不适应高原气候,又在报社里熬夜加班一整个通宵,出了门就晕倒了。
醒来的时候就躺在医院里了,麻醉的药效没过,她眼睛里有一片又一片的重影。
她好像看见了一个人。
看不见脸,只看见他坐在床头,白大褂不染纤尘,抓住她的手却分外用力。
姜黎当时分为艰
难地问了句“是你吗”
她没收到回音,醒来的时候床边空空如也,像是一场梦似的。
她也只当是一场梦。
因为她潜意识里总觉得,想要见面的那个人不会回来了。
时至今日,可能受了满屋子的白大褂刺激,姜黎忽然又想起了这桩往事。
她的目光不经意落在了阮星蘅垂在身侧的手,忽然极浅的笑了声。
“阮星蘅,我每次生病的时候,总是会梦到你。”
“采访提纲你做好了吗”
阮星蘅办公室隔壁右转就是他们今天要采访的医生科室,姜黎大致扫了眼李双成给的提纲,进门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他,“等会采访的时候注意速战速决,先把紧要关键的问题问了。”
“注意别站在门口,防止有急救手术你挡了路。还有就是不要涉及家属,一些今天要用的专业术语我都在上面给你标注了,你进去的时候看一眼就好。”
李双成点点头。
他们今天要采访的是位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自闭症儿童患者,因为想走公益手术项目,所以才会给姜黎他们采访的机会。
由于患者情况特殊,姜黎他们也没有进病房擅自打扰,只在外面拍了两张照片,又找福利院的护工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
出病房的时候,姜黎给护工塞了两个玲珑可爱的小福袋。
“去布达拉宫的时候求的平安福,您和孩子一人一个。”
护工是个中年妇女,在福利院干了很多年了,收到他们带来的礼物,说什么也要将孩子带出来当面道谢。
小孩子没有姓,福利院给他取的名字叫“平安”。
出生的时候就被父母扔在了医院门口,病例写的清清楚楚,先天性心脏病,没钱治。
自闭症的小孩基本都不愿意和外界有太多的交流,护工耐心教了好一会儿,也没听他开口说一句话。
姜黎不想在这种事情上为难她,伸手让她把孩子带回去好好休息。
可能是她伸手的动作刺激到了孩子,那孩子忽然紧紧抱住护工,干涩的嗓子里喊了一句“妈”。
护工愣了一会儿,后来猜到这孩子是把她当作妈妈了,激动的抱着就哭。
姜黎始料不及,站在旁边宽慰了好一会儿,回头写采访稿的时候还有点唏嘘。
“多简单的一个字,对他们来说却是要经历很多年的辛苦才能说出口。”
“是啊。”李双成感叹了一声,“母爱真伟大。”
“不是什么人都拥有当母亲的资格。”
姜黎拆下摄像机,若无其事说,“你看,这孩子也不是护工亲生的。所以说,有爱才是一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