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弄瓦之喜

作品:《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饶不过去了。

    卫景平起身行礼, 淡然自若地道“在下不才,愿献丑一首为诸位大人和同年助兴。”

    他也表现得能七步成诗诗是早就写好的,脑子里有现成的, 他只要装模作样踱几步就能开口了“桂榜荣贴甘州南,拔尽乡英万口谈。贡院伫听举子名,宾筵试咏鹿鸣三。”

    后面几句便是拍马屁颂圣了。

    先不论诗作得怎样, 卫景平先把个出口成章给表现得到位了, 就算有人挑刺,也只能说他诗才平平,但肯定给甘州府丢不了脸。

    “嗯, ”张得也很给他面子地点评道“才思来得可真快。”

    众举子之中有人低声嗤了声“俗套, 咱们还是等着听徐亚元作诗吧。”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在座的人都听见了。

    他这么一说,反倒叫下一个轮到的徐泓不大自在了, 他来赴宴的时候本来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是想在主考官面前压卫景平一头的, 但此刻他不这么想了, 徐泓才不会叫旁人如愿去看卫景平的笑话,他还要罩着卫四呢, 因此略一沉思, 也以一首文采平平的诗糊弄过去了。

    方才存心踩一捧一的举子“”

    因为听了徐泓作的诗之后实在是夸不出来, 于是讪着个脸, 闷头吃菜去了。

    本来不自觉有那么一点点紧张的卫景平状似不经意对徐泓投去微笑徐兄台这人能处。

    还真别说,后来陆续有几个举子做出了赢得满堂彩的诗句,但人家一开口就能叫人听出是真才实学的输出, 并不是要跟谁一较高低的, 卫景平也不吝慕才之心, 每每报以最真诚的夸赞。

    但也不是每个举子都有多高的诗兴的, 有人被点名了甚至现场诌了首打油诗,惹来一片哄笑。

    这时候卫景平并不会出言讽刺,也就跟着一笑了之。

    张得见他心思坦荡,有些器量,微微点了点头文相选出来的门生,果然不差。

    只是这次机缘不巧,此子未能拜在文婴门下叫他点拨学问经济,可见还是差了点儿运气。

    又作了会儿诗,这时每桌上来一道八宝鸭子,一道金钱鹿肉,方才消耗了些能力,举子们见着可口美食立刻诗意阑珊,说起这道美食来“鸭一只,糯米二两、香菇三朵、板栗四颗,咸肉五片,青豆六粒,干贝七粒,冬笋十根,糖盐佐料等配好之后放入鸭肚之中甚费功夫啊。”

    他能说出这话来,一听就是懂吃的。

    卫景平夹了一筷子来吃,果然肉紧实又肥美,口感极好,叫他忍耐不住吃完又来了一块。

    后面立刻有人说那道金钱鹿肉“这里面得放猪肥膘肉,先在石板上炙出油来,再把那鹿肉用绍兴黄酒给腌了,10株鲜榆黄蘑、芹菜剁碎”他一口气没歇说出怎么烹金钱鹿肉,惊呆了四座。

    纷纷拿起筷子去尝,而后不住地夸甘州府的金钱鹿肉做得咸香可口,鲜嫩醇美。

    张得“”

    他一时没想明白,这不方才还在锦心绣口地作诗呢么,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又回到吃喝上了。

    算了,反正甘州这地方,鹿鸣宴上也肯定得不了类似“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佳句,不跟着他们吃喝还能咋滴,他也举起筷子夹了一片金钱鹿肉。

    嗯,真香。

    鹿鸣宴一散筵席,才从知府府出来,卫景平他们就收到了来自其他举子组织的期集,的邀请。

    当朝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后第一件事不是锦衣回乡去拜谢祖宗,而是组织起来召开一同进过号舍,有几天号舍情谊的同学会,后世同学聚会时间很短,相聚最多一顿饭,轮流凡一下吃完了各回各家。

    大徽

    朝的新科举子同学会则不然,他们要开那种旷日持久,从鹿鸣宴结束开始,这期间滞留在省城的举子们每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每次聚会不光要吃饭,还要郊游、上青楼添个一同嫖过的哥们儿情谊,一聚,他们叫“期集”,就是二三十天。

    光一同吃喝玩乐还不算,还要写个同年录来,把这科一百多号举子的姓名、名次、籍贯等都要统计出来,之后誊写抄录,最后分发到每个举子的手里,个把月都兜不住。

    一回期集搞下来,少说也得花费上百两银子,就挺烧钱的。

    为什么搞这个呢,有个普遍的说法是“同年期集交谊日厚,他日仕途相遇,便为倾盖。”,意思是日后一同走上仕途,看着曾经一块吃喝玩乐的情分上,要相互帮衬着,奔着功利去的。

    听说中了进士再搞期集呢,朝廷就会专门拨钱给他们烧,但是只中个举人就没人拿钱给他们烧了,要想烧钱,只能他们自己筹钱去烧,所以他们是用凑份子钱的办法,怎么凑呢,就按照桂榜的名次来出,比如说解元出六两银子,亚元出五两银子,经魁以下出几两几两,反正不是强制也没有定数,全靠商量着来。

    一般中了举的人这时是出手最大方的,不会吝啬这笔银子,也不会找理由不参加期集,都很踊跃。

    卫景平也不敢过分清高,他出了银子,去吃了两顿饭,借口家中有事,次日一早就匆忙收拾包袱家去了。

    因为算着日子,他大嫂的预产期到了,他要升级当小叔父了。

    跟一群酸不溜丢的文人士子去行期集那种“风雅事”,又花钱又累人,还不如回家看小幼崽儿呢。

    从甘州到上林县的一路上真是秋风得意马蹄疾,快马加鞭在天黑之前终于回来了。

    他大嫂韩素衣早在十来天之前就顺利分娩了,卫家添了个千金,家里头正在庆贺弄瓦之喜呢。

    “解元郎回来了,”卫景平一到家门口,里面在卫家热闹的街坊邻里蜂拥而出“如今是举人老爷了。”

    好大的嗓门,感觉大半个上林县都能听到。

    卫景平赶紧乖巧地喊人,拣岁数大的叔伯辈的人问候了,然后溜到他爹卫长海身后,趁机溜进了里屋。

    卫家人见了他有多高兴自不必说。

    他喝了点热汤熨帖五脏六腑,而后洗干净手漱了口,换上干净的衣裳“阿娘,我侄女呢”

    一个月之内小儿子中了解元,当上了举人大老爷,大儿媳妇给她生了个宝贝孙女,孟氏天天笑醒“囡囡还没出满月呢,跟着你嫂子在她那院。”

    卫景平“”

    哦,还见不着啊。

    “那我大哥呢”卫景平又问。

    怎么他中了举回来,都未见卫景明出来和他打个照面呢。

    孟氏脸上的喜庆忽然就减淡了,她叹口气道“前天说什么将军的人忽然来找他,让他回驻地,说朝廷要从甘州府抽调百来名男丁,至于去哪儿,说都没说。”

    “抽调男丁”卫景平猝然一惊。

    没听说哪里战事将起啊。

    孟氏不懂这个“咱们上林县的武将之家每年都出了一名男丁,常和你大哥一处玩儿的张大宝,袁头儿也都被抽走了。”

    就她知道的武将之家,只要有男丁的,全都出了一个。

    他们卫家本来就有一名男丁卫景明入了武,所以就没有卫景川的事了。

    卫景平心中隐隐不安。

    孟氏见他问了这个又问那个,很是心急,就示意刘婆子去韩素衣那边瞧瞧孩子睡着没有,要是没睡觉的,就抱过来给卫景平看一眼。

    他运气好,刘婆子去了一会儿就抱着个大红的襁褓回来了,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小女婴在里面香甜地吃着白胖的小

    手,吸溜吸溜的。

    卫景平看着喜欢的不得了。

    孟氏说道“平哥儿你就给囡囡起个名字吧。”

    “阿娘,咱们给起了,我大嫂同意吗”卫景平说道。

    刘婆子说道“刚抱小小姐来的时候你嫂子就说了,让咱家的解元郎给侄女赐名。”

    卫景平见推脱不过去,想了想道“我得琢磨琢磨,选几个出来给我大嫂挑去。”

    女孩子的名字是要跟随她一生的,这可是件大事。

    这天晚上,卫景平翻着书本抓着头发想了几个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宣纸上,第二日叫刘婆子拿给了韩素衣。

    隔了两日韩端来看外孙女,韩素衣问他“囡囡是早上出生的,太阳升到半空,微风和畅,正应了清阳曜灵,和风容与。叫她卫容与,好听吗”

    这是她从卫景平取的五个名字之中选出来的最中意的一个。

    “容与,平哥儿是希望囡囡一生都顺遂和畅吧”韩端拍手道“好听,要我说就叫这个名字吧。”

    说定了给女儿取名字的事,韩素衣压低声音问韩端“爹,是不是哪里要打仗了”

    否则朝廷为什么要从上林县卸甲的武将之家抽走这么多壮丁呢。

    韩端早就因为这事心里打着鼓呢,但他不敢跟还在坐月子的闺女说,只泛泛地道“放心吧闺女,朝廷如今没什么仗可打,许是这么多年重文轻武下来,”他指了指日头来代指今上睿元帝“得知各处戍守的将士都老了,要替换一茬新的儿郎上去。”

    韩素衣想了想,似乎也说得过去。

    回到上林县的第二日,卫景平就去拜访了顾世安。

    老顾见了他一句贺喜的话都没有,上来就八卦“听说你在甘州自个儿跳进了老姚的捉婿车”

    卫景平“”

    他想这顾夫子这辈子大约都赶不上茶楼的伙计了,实在是太哪壶不开提哪壶,就很没眼色。

    转念又一想,顾夫子这老大不小一单身狗,可不没事就盯着点儿儿女情长的事嘛。

    算了,理解他了。

    “夫子,这次秋闱一结束,”卫景平开口引入正经事“文相就回京了,连鹿鸣宴都没来呢。”

    本想问问谢回那件事的。

    谁知顾世安不甚在意,满脸“你很稀罕那文老头”的疑问“这回见不着,以后进了京还有机会呢。”

    “”卫景平在心里默默捶了他一拳头“夫子,你听说上林县抽男丁入伍的事了吗”

    他急切地想知道,到底出什么事了,他大哥要不要上战场去打仗。

    顾世安这才有了点正经模样“知道。”

    “是哪里要打仗”卫景平紧张地问他。

    顾世安竟瞪了眼“你就这么想让哪儿打起仗啊怎么,一打仗,你们老卫家就能捞军功了是吗”

    “我是担心我大哥,”卫景平气鼓鼓地“捞什么军功。”

    顾世安语气幽怨地道“这就是拜户部侍郎谢回谢大人所赐了,他从西北的蛮夷人手里诓了有两个咸州府大的地方来,朝廷要在那边建郡统辖,你说要不要派兵戍守”

    卫景平“”

    不是打仗就好,吓吓吓死他了。

    朝廷扩大版图,这算好事吧怎么就不贴个告示明说呢。

    真不理解。

    说完这事,顾世安看着他,好半天后忽然抽风地道“卫举人老爷,为师与你的师生缘分要尽了,你我就此哭别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