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第 84 章

作品:《风袅玉腰

    秋高气爽的时候, 赵蘅玉跟着王则来到了京郊。

    王则大伯家在京郊的桑子村,他是桑子村的庄头,听说是给侯爵府上料理田庄的。

    赵蘅玉来时就听王则嘱咐, 说王家大伯和伯母都是一双势利眼,惯会瞧不起人, 他们主家是侯府, 自认是侯府中人,视他们这些穷亲戚宛若奴仆, 若是到了桑子村, 怕是会受不少闲气。

    赵蘅玉哂然一笑, 她自小出身宫闱,怎会在意这些。

    她摇头说道“无妨, 只是你到了京中, 不要被恶言所动摇, 要专心读书才好。”

    王则立刻既感动,又羞愧。

    他还不如一个小小女子,这般视钱财如粪土。

    赵蘅玉抱着季獬儿下了牛车,他们已经来到了王家大伯家里,村里安静,牛车动静不小, 可是并没有人来接应。

    王则毫不意外,带着赵蘅玉走进了屋。

    王则的大伯外出去看庄子了,他大伯母和两个嫂子都在炕上坐着,见了是王则来, 才下了炕。

    大伯母一眼就看到了边上的赵蘅玉, 她“哎呦呦”了好几声, 问道“泽哥儿不声不响就娶妻生子了”

    水灵灵的小媳妇俏生生站在那里, 王大伯母竟觉得她比侯府里的夫人小姐都要美上三分。

    王大伯母再低头一看,赵蘅玉穿着青色的麻布衣裳,她才起的热情一下子就消退了。

    王大伯母问道“家住哪里父兄是做什么的”

    赵蘅玉说道“从前的事都已经忘了,这一年里和王郎住在大柳树村。”

    王大伯母便更看轻了赵蘅玉几分,她心中暗想,虽说是生的美貌,可是个孤女。

    王大伯母数落王则“你父亲当年若来我们庄子帮持,如今你也能娶上个地主家的女儿,虽比不得你两个嫂嫂家中殷实,日子也能过下去,你现在哎”

    王则忐忑望向赵蘅玉,他知道女儿家没有不脸面薄的,虽然赵蘅玉来时说过,不会在意大伯母的闲言碎语。

    他望向了赵蘅玉,却见赵蘅玉不卑不亢,虽穿着破旧的麻衣,隐约之间有种不容人轻视的端方仪态。

    王大伯母觑见赵蘅玉的神色,不知为何突然觉得有些发虚。

    她皱了皱眉,又笑着说道“等你大伯回来,一起吃个饭,晚上就不留你了,可是不巧,我家西边屋子塌了半面墙。”

    王则听了这话,一时间异常窘迫。

    这时候,王则的二嫂说道“娘,后院儿那还有空屋子,小叔一家人能住得下。”

    大伯母瞪了二嫂一眼,不得不违心说道“哎呀,差点忘了,只是那屋子破落”

    王则打蛇上棍,说道“不打紧、不打紧。”

    大伯母一时进退维谷,只得放他们二人去收拾后院住下了。

    这之后,赵蘅玉和王则就在桑子村住了下来,王则帮忙照看庄子,赵蘅玉做些绣活,每月的佣钱和租金一抵扣,剩下不了多少。

    京中文风盛行,王则在农闲的时候也进城里去拜师学习,几月以来仿佛有了点开悟。

    转眼已经到了冬日,岁末庄子里就要给侯府进贡,野鸡野鸭、干鹿干兔在王大伯母屋里堆了一堆,也许是为了让赵蘅玉开开眼,王大伯母特意请了赵蘅玉和王则来吃饭。

    吃饭间,说起了侯府管家媳妇生日贺礼的事。

    大伯母预备将大儿子塞到侯府管事身边,日后有机会接上管事的差事,这里头可是滚滚的钱财,就算当不上管事,在侯府当个差,也是一条好出路。

    大嫂说道“除了鸡鸭鱼肉,媳妇预备着去熙春楼买五吊钱的糕点,能塞上满满当当一大盒子,体面又好看。”

    大伯母正要点头,忽然看见了赵蘅玉,她想要取笑乡下来的赵蘅玉,只怕赵蘅玉连京城有名的熙春楼都不知晓,她问道“你说呢”

    赵蘅玉说道“那侯府的管事媳妇,见识广,怕是熙春楼的糕点在她眼里只是寻常,大嫂不如用这五吊钱,去买一方红玉坊的绣帕,红玉坊的东西贵重,京中的千金小姐也要掂量着买,那管事媳妇应当舍不得花大价钱买这小玩意的。”

    大嫂嗤笑道“一方帕子是金做的不成,要五吊钱”

    赵蘅玉见她不听,就不再言语。

    侯府管家媳妇生辰那日,大伯母大嫂和二嫂欢欢喜喜进了城,回来时却是闹了个鸡飞狗跳。

    大伯母的大儿子偷鸡摸狗没个正当营生,大伯母费尽心思为他捞个管事身旁伙计的差事,却被自家小儿子给截下了。

    大嫂给管事媳妇送了一大盒子点心,管事媳妇收下,神色如常。

    她没想到,自己妯娌将赵蘅玉的话听了进去,买了一方红玉坊的帕子,这礼送到管事媳妇心头去了。

    大嫂这才明白,京里攀比之风盛行,红玉坊的帕子,最能满足这些媳妇姑娘们的虚荣心。

    进屋时,大嫂和二嫂还在吵吵嚷嚷。

    大伯母拢着手若有所思“则哥儿这位还真有些见识,这一双眼睛带着富贵,怕不是寻常人家的闺女。”

    今日赵蘅玉来到主屋,莫名觉得大伯母和二嫂亲切热络不少,大嫂却躲在一旁,阴沉沉地看着她。

    赵蘅玉心中不解,坐下时,大伯母往赵蘅玉手心里塞了一吊钱,她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前几月收你们的租子,是怕则哥儿大手大脚,眼看年节就要到了,快置办几身新衣裳去。”

    赵蘅玉望着手里的铜钱,不知大伯母今日的变脸是为何。

    她蹙眉想了一想,仿佛她和王则交的租子不止这一吊钱。

    大伯母和蔼问道“玉儿啊,这么久了,你就没想起来你家在哪里”

    赵蘅玉心中一紧,但仔细观察大伯母的样子,她似乎什么都不知道。

    赵蘅玉摇了摇头“都不记得了。”

    大伯母笑容有些僵硬,她握着铜钱的手一时间没有松开,像是有些肉疼的模样。

    赵蘅玉知道大伯母心眼多,从她这里得一分,怕是将来要还上十分,她便将铜钱推了出去“大伯母,我们住在这里本就是叨扰,这钱是应该交的。”

    大伯母略略推辞了一下,面上带着勉为其难地神色,将铜钱又收回了袖中。

    她行云流水收了钱,忙招呼道“这兔肉鹿肉都拿过去、拿过去。”

    二嫂子提了一盒糕点过来“我亲手做了点糕点,尝尝。”

    赵蘅玉受宠若惊,提着兔肉鹿肉和糕点,回到了后院。

    大伯母一家人忙完了管事媳妇的生辰,又接着开始忙着岁末的上贡。

    家里男人们将年货都清点完毕了,赶着年节进城去。

    大伯母带着大嫂和二嫂也要进城,到了侯府她们这些人不光能领赏银,说不准被贵人看中,能得个好差事呢。

    这次,大伯母竟然也叫上了赵蘅玉和王则。

    赵蘅玉同意了。

    冬日里也许是风寒,季獾儿一直病着,虽看起来不算严重,可依旧让人心焦不已,赵蘅玉想着,京中的大夫总比村里要强上不少。

    趁着一个大晴天,王家人雇了牛车,塞满了年货,一同上了京。

    赵蘅玉跟着王家人走到侯府中,听侯府里的丫鬟媳妇们说了半晌的话,这才惊愕发现侯爷姓叶。

    赵蘅玉问二嫂“叶”

    二嫂道“你不知道,叶将军叶九郎如今是圣上面前的大红人,叶府也因此水涨船高,听说老侯爷曾当着几个儿子的面,说幸而得了叶九这个儿子,别的儿子,不如不生。”

    二嫂见赵蘅玉惊诧,笑着说道“吓到了可别以为只有我们乡下人说话直白。”

    赵蘅玉勉强笑笑,心中却一直惊疑不定。

    这是斐苑娘的婆家。

    赵蘅玉犹豫片刻,决定连斐苑娘都不能见面。

    她一晚上小心翼翼,但整个晚上都没有机会见到斐苑娘,她不由得松了口气。

    她一心躲着斐苑娘身边的丫鬟,没曾想到,一路上有许多人多看了她好几眼。

    王家大嫂被侯府小厮叫住了,小厮问道“那小媳妇是谁”

    大嫂顺着他的手指看到了赵蘅玉,她说道“是我家弟弟的媳妇。”

    大嫂看着小厮问完走到一个瘦高男子身旁,大嫂似乎听见旁人唤他五公子。

    就是被老侯爷怒斥不如不生的其中一个纨绔公子。

    大嫂又去看赵蘅玉。

    粗布衣裳却好看得像天上仙女儿,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王家人趁着元宵节前赶回了桑子村。

    但赵蘅玉和王则却留在了京中,过年的时候京中的医馆都没有开门,大夫也寻不到,赵蘅玉心焦不已,好不容易打听到今日有大夫在。

    大夫给季獾儿看了病,说是小风寒,悉心养着便是,因为季獾儿太小,不好开药。

    赵蘅玉看完大夫出门,外面已经是火树银花。

    她心中急迫又担忧,抱着季獬儿,只管低着头走。

    走过宣德楼下之时,赵蘅玉更加胆战心惊。

    人群中忽然爆发起一阵呼和,赵蘅玉忍不住抬头望去,城楼之上人面模糊,青衣的太监奉命向楼下撒下金钱银钱。

    重重黄色帷幔背后,人影隐隐约约。

    赵蘅玉不敢多看,慌忙低下了眼睛。

    宣德楼上,赵珣平静无波地看着万民山呼万岁。

    人人面上是喜气洋洋,只有他心底一片沉寂。

    鳌山花架灯火荧煌,他只盯着灯火之后的黑影去看。

    与民同乐,可他仿佛再也体会不到丝毫欢乐。

    他疲惫地闭上眼睛,李德海欠身道“陛下,已经太晚了,且回宫歇息吧。”

    赵珣颔首“回宫。”

    明黄帘幔微动,赵珣离开之前淡漠扫了一眼城楼下。

    他身体在惯性地往回走,却忽然僵立在原地。

    他猛地转过身来,人群之中,一张张模糊陌生的笑脸,可他方才明明看见了、看见了

    赵珣努力去看,可是什么都没有。

    仿佛是他的想象。

    他愣愣站在原地,看了许久。

    李德海走上前来,疑惑问道“陛下”

    赵珣猛地握住了李德海的肩膀,用力摇晃“你看见了没有,她回来了,她带着朕的孩子,回来了”

    李德海仿佛见了鬼一般,他愕然道“陛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