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架药生尘 21

作品:《把青春献给祖国[快穿]

    先导化合物可以被比作一块未经过锻造的生铁。

    靶点是一把未知的锁,没人知道它的钥匙是什么模样。

    于是研究员将生铁熔融成水,塑造成不同的钥匙,尝试去开锁,再凭借失败钥匙遇到锁芯异样的触感,去改变每一枚钥匙的细节。

    齿尖形状细枝末节的改变,密度的调整,末端1的长度,都能决定锁能否打开。

    今天这把钥匙被成功地插进了锁里,证明它形状正确。

    即便它还不能转动,但它展现出了作为一把真正的钥匙的绝对潜力。

    南穗的新论文再次发表在sce核心刊上。

    学术网站首页的新闻飘着红,标题为zg6分子优化后,对bcrab基因编码蛋白活性抑制提高近20。

    姜兰的名字显眼地挂在新闻下方,在阶段性成功的大合照上,有所有人欢喜的笑容。

    这个团队用了两年做到了很多知名研究所五年没有达成的目标。

    全球有许多人翻阅着姜兰这个名字背后的经历,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她的联系方式,试图挖来这个在课题组里举足轻重的人才。

    南穗的工作邮箱挤满了消息,拉到最高拦截也阻挡不住收件箱的爆满。

    也有人彻夜难免,反复斟酌下申请了项目的结束。

    “奈杰尔研究所宣告激酶抑制剂寻找计划终止,发言人称该项目损耗资金过多,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南穗打开这条新闻时,费安刚接到来自前任老板的电话。

    “费,我们无法继续了,你和姜兰女士继续前行吧。”

    南穗听见了这句话,深知他话里蕴含的意义。

    即便是奈杰尔研究所,也无法承担起一个抢占不到先机的新药研发。失去申请专利的机会,就等于最终的失败,因为没有利益可以获得。

    “奈杰尔先生,我们会的,谢谢您的祝福。”

    费安难得没有平铺直叙的说话,坦然地接受了他的祝愿。

    又一个对手倒在了半路上。

    一时间两人有些沉默,南穗开口打破了这个僵局。

    “至少我们不需要担心经费的问题。”

    她和程家签署的协议可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真到了这笔钱用完的时

    间,南穗也只能撒个娇什么的,再打张欠条和父母借点钱。

    当然,她并不想撒娇。

    费安并不清楚她的身份,但她相信她的人品,又提起下一件事。

    “过几天的药学会议,你去还是我去”

    一年一度的国际药学会议,今年刚好在华国举办,发起方特意发出了邀请函,请姜兰课题组务必到场分享经验。

    实验还在紧要关头,两个主要负责人最多能去一个,费安才会有此一问。

    “老办法,投骰子吧。”

    由于每次会议都需要人参加,经过实验室一致决定,与会人选通过投骰子决定,一个去开会,另一个请客吃饭。

    南穗提出反对,表示这是对非酋的歧视,该反对意见被全票驳回,最终反对无效。

    在众人的凝视下,六面的骰子在空中打旋,落地时稳当地停在了六点向上的那面。

    “好又是小姜老师”

    奇怪的欢呼声响起,庆贺着又一次姜老师开会的既定结局。

    可能南穗的运气都用在了前几年筛先导化合物上,她每次都能准确地扔到高点数,象征着她去参会。

    “费老师请客吃饭,我去开会,你们吃好吃的不许拍照发给我,懂吗”

    南穗压下学生们起哄的鼓掌和口哨声,没好气地回了个问句。

    “老师放心,我一定拍好发给你,保证完成任务”

    为首的学生扔下一句话,其余人一时作鸟兽散,半分钟就消失在楼梯口,趁着休息时间在小群里讨论下回去哪吃饭的问题。

    新来的学生不太懂流程,有些担忧地发言:“费教授不会生气吧”

    “放心吧,费老师只是说话直,没有生气的意思。”

    待得久的学生都知道那个骰子里的秘密,三以上的点数面都是加重的,还是费安和学生们一起灌的水银。

    在费安看来,姜兰才是课题组里的核心人物,他挂着第二负责人的名,也不过发挥了一个普通研究员的作用。

    学生们知道姜兰平日里的低调作风,不争不抢,也只有出席会议时会多说几句。

    她合该在鲜花簇拥下获得该有的掌声。

    所以,才会有这个充满着祝愿的骰子,作为裁决参加会议人选的“公平”道具。

    当然,费安不知道的另

    一个原因,有人已经在小群里科普起来。

    “如果费教授去参加会议,碰上记者怎么办”

    新来人好奇问道:“他会被一些不友好的记者打击到吗”

    学生们沉重地摇摇头:“费老师会用独特的话疗方式将记者放倒,以至于我一直认为他学散打是为了防止某天被怼过的记者套麻袋。”

    从那以后,为了记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们默契地达成了共识。

    面对记者,首先承诺不使用费教授。

    南穗以为这会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分享会,再普通地拍个结束的照片,以证明她来过,讲过,就能愉快地离开会场。

    她却没想到,会议上会有这么多长得像猎头的学者,仿佛她邮箱里塞满的邮件变成人形,一个接一个地展现着挖角的诚意。

    类比吼叫信来说,毫不逊色。

    南穗努力地应付了几个,最后甚至想举个牌子坐在座位上“不换工作,谢谢”。

    在她挣扎了半个小时之后,国际药学会议终于如期召开,记者“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断想起,留存本次的影像。

    很快,南穗作为分享人上了台。

    她用简单明了的图像阐述了zg6分子的优化思路和目前的活性提高,再提了提了成药性改造的预想。

    底下的人凝视着这个显得过分年轻的分享人。

    她的面容相对其他分享人来说,稚嫩得令人不可思议,与她的年龄却十分相符合。

    人群有些骚动。

    但随着她逐渐地深入下去,原本的骚动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学者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断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响起。

    打破这片祥和氛围的,是一个人急促起身时人与椅子摩擦发出的尖刺声音。

    “姜教授,我认为您最后的论述有问题”

    挂着相机的国字脸记者如是说道。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