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第046章

作品:《天灾降临他有百宝箱

    早上苏启民进山里去, 走前,把昨儿夜里制出来的配饰交给了苏奶奶。

    一共是六个。

    防御青蛙越做越熟练,做出来的青蛙也愈发活灵活现, 好像下一秒就要从手心跳出去捕捉害虫。

    村支书拉了个群, 群里全是南源村的村民, 进群的村民都把昵称改成自己的名字。

    苏奶奶拿出老花眼镜,就着明亮的天光, 在群里一点点的找。

    平日里和钟家不太说话, 不晓得钟家大儿媳叫什么, 但钟老头的名字她是知道的, 还有钟家大儿叫什么也晓得。

    寻了会,饶是带了老花眼镜,眼神也有些不太好使,看东西透着模糊。

    好像是这个不太确定,苏奶奶嘀咕着, 取了眼镜闭上眼睛,嘴里喊着“他爷,你过来看看是不是这个。”

    坐在车库里看着滂沱大雨怔怔发愣的苏爷爷, 慢半拍才给点反应,嘴里嗯了声, 算是回苏奶奶的话, 慢吞吞的起身朝着老伴走去。

    苏奶奶耐着性子等, 等老伴走到跟前, 她拿着手机往前挪一挪“看看是不是这个钟高财, 看头像是钟家大儿呢。”

    “嗯。”苏爷爷点着头,又确认了遍“是他。”

    苏奶奶添加了钟高财的微信。

    雨大风寒,家家户户基本都窝在家里, 少有出门走动,便是出门也是到田地里看看水,有没有被堵着。

    苏奶奶手机刚放回桌上,就听见一声提示音响,钟高财加了她的微信。

    还挺快。苏奶奶想着,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点了下小喇叭,按住说话“高财啊,跟你媳妇说声,过来拿青蛙配饰。”

    雨这么大,来不来的随他们,话是要说一声的。

    没多久钟大媳妇打着雨伞过来了,边收伞边笑,说话声颇大,透着喜气,话里话外全是夸奖,夸苏爷爷苏奶奶夸启民。

    苏奶奶就喜欢和村里的妇道人家说话,絮不完的家长里短,听的津津有味,比看电视剧更有意思。

    一回生两回熟,钟大媳妇存着心思和苏奶奶处好关系,逢着下雨天农闲事少,她乐的在苏家多坐会儿。

    苏爷爷坐在一旁安安静静的听,看着墙上的钟一点点的走。

    十一点了,俩人还说的特别起劲,要不怎么说妇道人家就是啰嗦。

    苏爷爷没开口,慢悠悠的起身往厨房去,拿起电饭锅的内胆去米缸舀米,烧菜不太会,煮饭却难不倒他。

    “哎哟中午了,留下来吃午饭。”苏奶奶拍着大腿,很是热情的留客“在我家吃个午饭的,还没吃过呢。”

    哪能留苏家吃午饭,还得回家张罗午饭呢,总不能让年迈的婆婆动手,钟大媳妇满脸的笑“不了,午饭就不吃了,婶儿,下回的啊,我还得回家张罗午饭呢,得了空我再过来闲坐。”利落的拿起放墙角雨伞,打开雨伞就往院里冲。

    “吃个午饭也没啥,我记得你婆婆身子骨好着呢,你们俩口子啊,一看就是孝顺人,家里的老人都好的很。”苏奶奶站在车门口目送着钟大媳妇。

    钟大媳妇笑的见牙不见眼,夫妻俩确实是厚道本分,听着村里的长辈这般夸,打心眼里高兴,平日里做的那些事,外人都看在眼里呢“婶儿你们俩才是真好呢,教养出来的子女,咱们村哪个不晓得,全是顶的好呢。”回头竖了个大拇指。

    一两句话的功夫,钟大媳妇出了院子,越走越远,苏奶奶收回目光,眉角眼梢还带着笑呢,乐呵呵的往厨房去“才晓得钟大媳妇也是个话蒌子呢,说话风趣一点都不埋汰,就是离的有点远,平日里不太好串门。”

    苏爷爷嗯嗯的应着,给电饭锅插上电,按了下煮饭。

    苏奶奶打开冰箱,就两个人吃饭,吃不了太多,拿了块五花肉,一个白菜,白菜很大,约有一斤多重,吃不完,拨十几片叶子,剩下的放回冰箱,五花肉切成薄片。

    五花焖白菜,是苏爷爷喜欢的菜“放把粉条丝。”他打开头顶的柜子,拿出一包粉条丝,扯一小把放温水里浸着。

    锅里放油,五花肉煎至两面微微泛黄,再放蒜末切碎的红辣椒,这种红辣椒味甜微辣,俩老都很喜欢吃,出了香味儿,放切好的白菜,还有泡软的粉条丝,一点盐一点生抽调味,翻炒出汁水,小火,盖锅盖焖一会儿。

    白菜和粉条丝汲足了肉汁儿,吃着特别特别香,五花肉里渗着白菜的微甜,红辣椒的微辣,不腻很是爽口入味。最好吃的还是粉条丝,滋味儿足,苏爷爷胃口大开,很是克制的只吃了半碗饭,粉条丝吃了三分之二,满足

    乖孙不在家,天冷,苏奶奶精神劲儿跟不上,也还是很用心的张罗饭菜,只有吃好睡好才能越活越长久。

    日子一天天的过,黄历翻了一页又一页,转眼乖孙进山又过了五日,明儿就是小雪。

    苏奶奶记得清清楚楚,立冬夜里气温忽降十几度,大清早的雨夹雪,村里有个老人受了冻,在医院吊着口气,前天上午闭了眼。

    雨很大,没日没夜的下着,好在气温没往下降,就是天大的好事。

    明天小雪,可就说不准喽。苏奶奶心有猜测,中午挨个给在外面的子女打电话,让他们夜里注意点儿,估计会降温。

    不是估计会降温,是真的会降温,国家气象台早就出了预报,让民居们早做准备。

    下午,屋外大雨没停,头顶的天穹像是破了口,南源村山多树木茂盛,各出口水每天都有人巡视,倒也没出什么事,村民们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外面情况不太好,很多地方发大水。

    陈峰开车到院里,按了喇叭,苏爷爷自厅堂出来上了车。

    前儿村里过了个老人,和苏爷爷是同辈,得去烧个香。

    雨大风寒的天气办白事,就是个苦差,特遭罪,老人走了总不能啥也不干,会被戳脊梁骨的,再难再苦也得咬牙把亲爹风风光光的送上山。

    烧香不是烧个香就走人,还得留着吃个席。

    晚饭苏奶奶一个人,子女们总是念叨剩饭剩菜不好,绝对不能吃,久而久之,苏奶奶就养成了掐着量做饭菜的习惯,一餐吃一餐,宁愿少也不会多,多了就得倒掉,太浪费,老人见不得浪费粮食,跟割自个肉似的疼。

    一个人简单,打开冰箱,拿了个手抓饼,一个煎蛋一块煎肉,卷成卷儿切成小块放碗里,炒了个手撕包菜配着,端到桌上,准备开吃,就见空荡荡的车库里,乖孙凭空出现。

    “奶,吃饭呢。”还笑着和她打招呼呢。

    怔愣了几秒的苏奶奶若无其事的回了句“是啊,给你弄个手抓饼”

    辟谷的苏启民摇着头,随口扯了个谎话“在珩伯那吃过了,爷呢”吃饭不见人,爷去哪了

    雨一直下,白天夜里没有停歇,一日三餐送到山里不方便,索性就让沈珩自个张罗饭菜。

    “杨老头前儿上午在医院闭了眼,家里办白事呢,你爷过去烧个香顺便吃个席。”乖孙说不用,苏奶奶也不勉强,拿起筷子端着碗一口一口细嚼慢咽的吃着。

    现在天黑的快,不到六点,屋外头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天地间只有哗啦雨声不知疲倦。

    陈峰送着苏爷爷回家,见启民也在,不着急回去,两人去了二楼。

    絮了会琐碎,陈峰拿出季和寄过来的玉石“你看看成色,若是不行,他再找找。”

    说是要两颗,实则寄过来满满一盒子,足有十三四块,有大有小,成色都相当不错,没什么杂质。

    得值不少钱了

    陈峰有意提醒了苏启民一句“这盒玉石都要的话,山里的一只猪远远不够。”

    季和的玉石,很有诚意在里头了。

    “两只羊一头猪,鸡鸭各十只。”苏启民把玩着一个鸽子蛋大小的玉石,眼里有着很明显的欢喜“玉石很纯粹。”让他略有点意外,玉石越纯粹越容易存住灵力,还可以放山里的蕴灵阵阵眼,养上十年八年,玉石就有可能变成灵石。

    陈峰暗暗琢磨了下,还行,值这个价了“可以,回头再添些鸡蛋鸭蛋山珍干货,还是由我来处理吗”

    “嗯,麻烦峰哥了。”

    陈峰笑着说“喊我一声哥,就别这么外道。”又问“玉石还要吗”

    山里的鸡鸭猪牛羊看着多,实则都有点不太够分,苏启民想了想,又舍不得这么好的玉石“有的话,再给我留一盒。”他蹙着眉头嘀咕着说“还得再承包一座山才行。”

    “我觉的行,手续我帮你去跑。”陈峰很乐意“山里养的家禽家畜多,粪便别浪费,堆成发酵肥,搞十亩八亩良田种些蔬菜瓜果,拿来走人情也很好。”

    苏启民看着坐对面的陈峰“不如咱俩合作我出发酵肥你搞种植嗯我会每日早晚去地里看看,剩下的就不管了。”

    还有这好事呢陈峰当即站了起来,很是兴奋激动“老弟,那这事咱们就说好了哥我这就去张罗”迈着大步往楼下去,生怕晚一步就被喊住。

    苏启民本来还有点话想说,见峰哥走的如此急切,摸摸鼻尖,算了,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话。他把目光重新放到手中玉石上,夜里的寒气自缝隙飘进屋里,身为筑基修士他感到些许的凉。

    气温正在急速下降,屋外的滂沱大雨正在变小,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要去趟大仙山。

    作出决定的瞬间苏启民消失在了房间里。

    瞬移,唯有到达筑基才能学的法术。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