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41 学报

作品:《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两人谈话的结果自然还是没有意外,回来后武畅就一脸羞意的说“但凭母亲做主。”

    众人自然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于是两家就欢天喜地的张罗着订婚。

    成亲的日子就订在两个月后,没办法,再不成亲武畅就要缴纳双倍的人头税了。

    尽管大唐事实上取消了人头税,可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事后陈景恪一脸八卦的问王方翼和人家说了什么,他一脸神秘就是不说。

    还是武舒从武畅那里打听出来了详细经过,然后陈景恪就快要笑疯了。

    原来见面的时候,他期期艾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用武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陈景恪怎么都没想到,平时说话为人处世都头头是道的王方翼,竟然还有如此木讷的一面。

    不过这样也好,夫妻的性格必须互补才行。

    武畅性格外向,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或者说她一直在模仿武舒。

    毕竟对她来说,武舒才是第一手老师,言传身教。

    但她也有个很大的缺点,大事上缺少主见。

    这一点在平时表现的非常明显,大事情都是武舒拿主意,她去做。

    武舒曾经想锻炼她独当一面的能力,结果她自己愁的两天没睡着,做事情举棋不定。

    武舒一见如此也就熄了这方面的想法。

    王方翼性格内敛,是个极有主见的人。

    这俩人看起来在性格上是完美互补的,至于婚后能不能合得来古代没有合不合得来这一说。

    一旦结婚,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都要一起过下去。

    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会互相磨合,直到夫妻双方合得来的那一天为止。

    对于这一桩婚事,可以说各方面都很满意。

    紫霄观这边属于是,终于把大姑娘嫁出去了,且还是如此优秀的少年郎。

    同安公主府和医圣接亲攀上关系,且姑娘也如此优秀,也是一万个高兴。

    皇家也很高兴,兜来兜去全是姻亲关系,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情况了。

    这三家都满意,其他人的意见就无所谓了。

    不过也没人敢置喙什么,消息传出后反倒是羡慕赞美的人更多。

    朝中文武百官、京城名流,但凡有点关系的,都送上了一份贺仪。

    就连道教各派,也给三姑娘送来了贺礼。

    就在这热闹的当口,契苾何力终于回京。

    先是进宫拜见了皇帝,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也感谢圣人救他性命云云。

    李世民好生宽慰了他,表彰他的忠贞。

    从皇宫出来,他哪里都没去,径直来了紫霄观拜见陈景恪。

    见面后他直接大礼参拜,道“谢陈真人仗义执言,此情契苾何力永记于心。日后若有差遣,请尽管吩咐。”

    陈景恪连忙道“契苾将军客气了,不瞒你说,我也是受尉迟伯父所托才会如此。若你真要谢,应当去谢他才是。”

    契苾何力惊讶的道“鄂国公”

    陈景恪说道“是的,当初我兄弟尉迟循毓在你麾下效力,多蒙你照顾,此情尉迟伯父一直记在心里。”

    “这次你遇到危机,他本想站出来声援。只是他平时性情鲁莽得罪了许多人,如果他出面恐怕会好心办了坏事。”

    “考虑到这些,他就找到了我,让我帮忙向圣人说情。”

    契苾何力感动的道“人言鄂国公最终道义,今日方知名不虚传,我当亲自登门拜谢。”

    然后他又对陈景恪说道“我亦知晓此事的风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我说话,不论如何这个人情我都要承。”

    陈景恪自然又是一番客气。

    之后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通过他的讲述,陈景恪大致知道了和王方翼等人分别后他大致经历了什么。

    其实很简单,契苾何力在部落的威望是极高的,叛贼也是趁他不备控制住了他,然后以他的名义造的反。

    等他重新掌握了权力,带着部队找到自己的部民,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叛乱,诛杀了叛贼首领。

    之后他又带领自己的部落回到原来的驻地,重新委派了心腹代为管理,就火速返回了长安。

    陈景恪也简单的为他介绍了一下京师的情况,总之就是一切都还好。

    聊了许久契苾何力才起身告辞,陈景恪亲自把他送到大门口。

    第二天他提着礼物去了尉迟恭家里表示感谢,恰好程咬金和秦琼二人也在,四人言谈甚欢。

    时间飞快流逝,朝廷关于薛延陀和整个草原大漠的布置也逐渐展开。

    在漠南地区派遣流官进行治理,一条通往定襄城的铁路已经在规划之中。

    李世民放出豪言“大唐将会用五年时间修好这条铁路,彻底把漠南纳入统治范围。”

    五年修一条铁路在前世看来是相当慢了,可在这个年代是妥妥的一项大工程。

    从长安到定襄城有上千里距离,需要的钢铁对这个时代来说堪称天文数字。

    更何况这一路上还要遭遇各种复杂地形,别的不说,至少要在黄河上修筑一条跨河大桥。

    换成其他任何朝代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李世民之所以敢这么做,皆是因为有水泥,这东西筑城、造桥、修路简直太好用了。

    当然,并不是说有水泥就能把跨河大桥修好,只能说这是一次尝试。

    如果不尝试,永远都不会修。

    不过李世民脑子还是很清醒的,知道这条铁路不好修,就采取了分段修路法。

    就是一节一节的修,没修成一节就能把两个诚实联系在一起,如此铁路就能提前投入使用。

    然后再把这一节节铁路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统一的通道。

    这么做可以大大缓解财政压力,以及各方面的阻力。

    这个计划自然得到了群臣支持。

    火车的作用他们已经亲眼见到了,要是真能修成一条,确实可以实现对草原的有效治理。

    不只是草原受益,往来西域也会方便许多。

    关于漠北,李世民决定保持现状。

    “先南后北,把漠南治理好才能图谋漠北,否则打下来也只能实行羁縻统治,徒耗国家财力。”

    于是朝廷册封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使其治理薛延陀。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千骑突袭薛延陀汗帐的种种疑点,很快就被人察觉到了。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众人已经认定是他出卖了夷男父子。

    本就无法服众的他,就更难获得众多部落的认可了。

    可以说,他这个可汗完全就是名义上的,除了自己的本部人马,一个人都指挥不动,薛延陀已经在事实上分裂成了十余个部落。

    少了夷男的震慑和调和,草原再次陷入混乱,各部落相互吞并仇杀成了家常便饭。

    这又进一步促使许多小部落不得不向漠南迁徙,举族加入大唐,成为唐朝子民。

    而对待这些人,大唐也是充满了善意,只要来的全部给上户籍,分配一片牧场放牧。

    如果不想过游牧的苦日子,还能迁徙到内地来定居,国家给分配土地。

    只不过分给他们的都是一些偏远荒凉之地,需要花大力气开垦积肥才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熟地好地早就有主了,总不能把原主人撵走,把地给他们吧。

    不过对于有意融入大唐的部落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总比在草原过朝不保夕,又辛苦无比的游牧生活要好的多。

    不知不觉两个月时间到了,王方翼正式迎娶武畅。

    婚礼非常的盛大热闹,京城凡是有头有脸的结来参加了,在外的封疆大吏也都使人送来了贺仪。

    让人见识到了紫霄观和同安大长公主府的权势和奢华。

    这件事情结束后,陈景恪的生活再次恢复了平静,每天按部就班的去书院教书,和众师生一起研究格物学。

    这天他刚到办公室,程怀亮才气冲冲的过来,怒道“这些学生真是无法无天了,你这个院长到底管不管事儿”

    不用说陈景恪就知道发生了什么,笑道“又吵起来了”

    程怀亮气道“何止是吵,如果我没去都快要打起来了。”

    陈景恪眉头微皱,道“都到打架的程度了这些人动手能力很强吗。”

    程怀亮无语的看着他,道“这叫动手能力强让你管管,你非要说适当的争执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现在呢”

    陈景恪说道“现在我依然是这么想的,近几个月格物学进步极快,成果非常丰硕,和这种开放活泼的学术氛围有极大的关系。”

    格物学正处在起步奠基阶段,初步窥见理科殿堂的学子们都非常的激动。

    陈景恪毕竟不是专业理科出身,也只知道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具体到各个环节,他所知也非常有限。

    对于学子们来说,未知实在太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于是争执产生了,有时候为了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就能争半天。

    大家都想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对方的想法是错误的。

    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学子们爆发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中去。

    毕竟只有实打实的科研成果,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

    万事都不会这么顺利,总有些人想在口头上驳倒对方,有时候说的急了难免想用最粗暴的办法解决。

    但粗暴的方法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却无法解决问题,在理科上尤其如此。

    而且这种事情一旦开头后果会很恶劣,所以他也很重视。

    “这件事情确实要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否则对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听到这句话,对他极为熟悉的程怀亮眼睛一亮,道“你有办法了”

    陈景恪颔首道“搞个学报吧,有什么意见就让他们在学报上表达,减少面对面的机会,火气就不会那么大了。”

    程怀亮高兴的道“望月谈那种形式好呀,我早就想搞这种东西了。”

    “只可惜朝廷管控极为严格,除了你手中的望月谈和朔月谈,至今没有批准新报刊。”

    “要是能在学校搞个校报,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也能宣传理学,就是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同意我们搞这个。”

    陈景恪说道“这件事情我去找圣人说,不过我们的学报在形式上和望月谈差不多,内容上却不能一致。”

    “望月谈是综合类期刊,我们要搞的是专业期刊,专门介绍理科方面的学问。”

    “最开始也不要想着对外发售,只作为校园内部的交流物使用。”

    “等社会上有了一定接受度,再顺势对外发售。”

    “而且对内对外也要区别开,校园内部使用的版本,一周就是一期。”

    “内容数量也不做限制,只要有亮点通过审核就可以发表,我们不怕多就怕不够多。”

    “对外发售的版本暂定一个月一次,只有那种成熟的,足够有进步性的东西才能在上面发表。”

    简单来说就是,内部版本是用来交流讨论的,一些猜想也能发表在上面。

    外售版是权威性的,必须要确凿的没有争议的发明才行。

    先期只在小院内部发行也很简单,这个年代简直就是理科荒漠,陈景恪和儒家合作在学政体系加入理学基础学科。

    但这个理学基础还只停留在科普的阶段,想真正形成全民皆学数理化还早的很。

    所以在这个时候创办全国性的理科类期刊,那就是有钱没处花了。

    先搞个校园版的,能节省成本,还能积累经验。

    程怀亮自然理解他的想法,说道“好,就这么办不过印刷怎么办”

    “如果搞成雕版就太麻烦了,如果用活字印刷成本又太高,要不就让紫霄观那边代为印刷”

    陈景恪摇头道“紫霄观那边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哪有时间帮书院印刷几百份期刊。”

    “我们两步走,先用蜡印支撑一下,然后打造一套铅活字既然我们创办了期刊,活字印刷早晚都要搞的。”

    “与其事到临头再着急忙慌的去做,还不如现在就把事情都做好。”

    程怀亮一想也是,就说道“那感情好,我马上就组建印刷部和校刊对了,校刊叫什么名字”

    陈景恪想都没想道“就叫科学。”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