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0章 省里发钱了

作品:《七零小娇媳我带空间养糙汉

    刘场长一向爱喝酒,付绍铎提起这茬,他来了兴致,一杯接着一杯,连干三杯。

    要不是旁边场办的干事拦住他,说下午还要上班,刘场长再喝十杯都没问题。

    后面大家主要就是吃饭。

    这么一大桌子好菜好饭的,大家吃了个尽兴。

    除了刘场长,他没喝尽兴,临走时还跟付绍铎约,要找一天晚上下班了喝。

    最后还是场办干事把他半拖走的。

    回到家,姜沁从衣兜里把牛皮纸信封拿出来,摸了摸手感,里面装的好像是人民币。

    省里这么豪横,直接发钱了

    姜沁听说过省状元省里会发钱的事,但那是后世呀,不是现在。

    这可才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呀。

    付绍铎走过来,见她惦着手里的信封,便道“打开看看吧。”

    “不会真是钱吧”

    姜沁打开牛皮纸信封,里面露出几张大团结来。

    还真被她猜中了。

    省里的确很豪横啊。

    姜沁数了数,统共二十张大团结,两百块钱。

    是个不小的数字。

    “省里真大方,给了这么多钱。我四年的生活费是不是都够了。”

    付绍铎道“咱们上大学有国家补助,不需要自己花钱,这些钱用不上的。”

    “哦,我忘了咱们是有补助的,那更好了,这些钱我可以存起来了。”

    “我的也一起存起来。”

    付绍铎把他的那份给了姜沁。

    姜沁把钱收好,然后跟付绍铎商量,是不是该给家里打个电话,得把好消息告诉给家里才行。

    让他们跟着一起高兴高兴。

    然而姜沁的电话还没打过去,京市那边先打了电话过来。

    电话是姜德伟打的,电话里他的声音透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小妹,你的成绩下来了,黑省第一名。”

    “我知道了,省领导特意过来给我送了成绩单。不光有我的,还有付绍铎的,他考了全省第二。”

    “你们那边消息倒是灵通,不过省领导过去那是应该的。省状元都不去看看,黑省领导可以撤了。”

    姜德伟这话说的看似不客气,实则隐隐透着几分小骄傲。

    他的妹妹考了全省第一,当然要被省里重视起来。

    哪个敢不重视,他第一个找上门去。

    “什么时候体检”

    姜德伟问。

    姜沁想了下,“大概在下周。大哥,是不是体检结束,录取就要开始了”

    电话对面,姜德伟答得很肯定,“是的。上面特意强调了,一定要在这个月内完成录取,要在三月份让你们入校报到。”

    顿了顿,他又道“也就是说没有多久了,你再在那边坚持坚持,很快就能回来了。”

    “哥,其实我在这边挺好的,要不是为了上大学,在这边一直待着也没啥。”

    姜沁说着,她这说的是实话。

    在农场呆习惯了,她反而觉得这边挺好的。

    不用下地劳动,能坐办公室,工作压力也不大,写写稿子就行。

    “小妹,你算了,反正就要回来了,那边好坏也无所谓了。”

    姜德伟的语气一听就并不相信姜沁的话。

    姜沁没打算要说服他,两人又聊了几句,姜沁让他把消息告诉给爸妈,不用再打电话过来,过段时间回家见面,之后就挂了电话。

    结束和姜德伟的通话,姜沁内心产生了丝丝缕缕的想念。

    她已经彻底接受了这个年代的家人,许久不见,着实想念他们。

    下了班,姜沁和付绍铎一起去托儿所接阳阳和暖暖。

    回去路上,他们商量起孩子的问题。

    等到进了大学,他们要上课,还要搞研究,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到时候只能交给两个妈了。

    两个孩子本来都在付绍铎臂弯里,他一手一个把他们抱住。

    姜沁在旁边捏了把暖暖的小脸,又捏了捏阳阳的,心里很是不舍。

    “妈妈爸爸会经常回去看你们的。”

    阳阳一点没感受到姜沁此刻百转千回的心情。

    他正指挥着付绍铎,让他走得再快一点,嘴里还不断地“驾驾”,好像在骑大马。

    暖暖圆溜溜的眼睛倒是朝姜沁看过来,有些纳闷地望着她,似乎在考虑妈妈说的啥意思。

    不过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哥哥给引走了。

    “驾驾。”

    暖暖也含混不清地说。

    “”

    姜沁心头那点难受的情绪一下子被弄得烟消云散。

    算了,孩子们还太小,不知道啥是跟爸爸妈妈分开呢。

    第二天起,考生们的成绩陆陆续续下来了。

    小胡他们三个不出意外,全都过了体检线。

    每个人都比体检线高出二十分以上,其中小胡分数最高,比体检线高出三十分。

    这个成绩,不出意外都能上大学。

    拿到成绩的那一刻,小胡他们三个高兴得快哭出来。

    他们一个个眼眶通红地去找姜沁,把自己的成绩告诉给她。

    要不是有姜沁的书,还有她押的题,他们三个哪有可能过体检线,哪有可能上大学呀。

    听到他们都过了体检线,姜沁也为他们高兴。

    成绩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过了体检线的是少数,大部分都没能考上。

    分数少得可怜,好些人连200分都没考上。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分数,毕竟十年没拿过书本了,想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捡起来,哪有那么简单。

    最后,整个东安农场过了体检线的,不过十七个人。

    一百多人报考,最后只过了十七个,比例已经不算高。

    即便如此,在周围几个农场中,东安农场已经算是考上人数多的一个了。

    这十七个人当中,有好几个都是当初从姜沁那里借书看的人。

    可以说,要是没有姜沁的书,东安农场过了体检线的人数得砍半。

    三天后,所有过了体检线的考生,集体去市里体检。

    别的农场都是自己想办法去,姜沁这边,市里直接派了车过来接。

    一打听,市里说是省里交代的,说姜沁的事必须特事特办。

    市里派来的是一辆大车,东安农场其他考生也借了光,一起坐车去市里体检。

    他们坐着大车舒舒服服的,看着车窗外其他农场坐在拖拉机上的考生,那种优越感就甭提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