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第 96 章

作品:《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胤礽本以为, 这次犯错,也跟以往一样,汗阿玛罚了就罚了, 之后他该怎样还是怎样。

    甚至以前汗阿玛动怒, 能把他身边人给换掉至少一半,此次却只处置了那日到乾清宫回禀时,有欺瞒之罪的太监。

    所以,汗阿玛还是重拿轻放的。

    三弟胤祉也待他一如往常,在他赔礼认错后,三弟还鼓励了他。

    直到他发现, 尚书房外轮值的侍卫里,多了一个马武。

    而那名专属三弟的新伴读,名叫李荣保,是马武的幼弟。

    “三弟,你这是什么意思”

    胤祉写二哥,希望你以后每天看到他们两个,都能想起弟弟断发之痛, 收敛脾性。

    胤礽看到前半句正要生气, 看到断发之痛又熄火了。

    他到底是没法忘记, 胤祉明明痛极, 还努力藏住断发不愿叫汗阿玛发现的样子,还有被汗阿玛发现后, 不惜抗旨也要跑掉的样子。

    “好吧”胤礽摸摸他的头道“为了你,孤会试着改改脾气。”

    胤祉听了, 轻松地冲他一笑。

    胤祉如今已经六岁半了, 模样长开, 越发精致俊美了, 胤礽也是个颜控,自然受不住他这一笑。

    顿时心软得一塌糊涂。

    只是每每看到马武和李荣保时,心口总是发堵,很有揍这两人的冲动。

    不过堵着堵着,似乎也还好

    胤祉把那连珠火铳拿给汗阿玛看的时候,终于明白,戴梓没有在大清将火器发扬光大,或许不是他短命的原因,是皇帝不重视。

    康熙的原话是,“我满蒙骑兵骁勇善战,火炮虽好,但填充过慢、瞄准不精,等它填充好,骑兵都已经冲上来把炮兵杀了。”

    当然,当初两朝更替以及平三藩、驱罗刹时,火炮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是康熙认为终究只是辅助作用,现在的火炮就够用了。

    至于连珠火铳这种杀伤性小,也考验使用者瞄准精度的东西,完全没必要

    说到底,研发和大批量制作供给军需,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费钱,性价比低。

    国库是真穷啊

    胤祉知道汗阿玛当前最重视的,还是漕运和河工,只能先把此事按下。

    但他还是赏了戴梓一笔二百两的银子,鼓励他继续研发。并交代对方,若有新的所得,记得给他送来。

    胤祉不知道的是,戴梓原本已经心灰意冷,打算放弃研发了,但胤祉的赏钱和鼓励,又叫他支棱起来了。

    搞必须搞

    十月底,胤祉微服去了晨曦书局。

    李英贵此前托陈梦雷向迟老递话,说按照迟老的农书,他此时应该回去整地肥地,以备来年春耕了。

    胤祉对李英贵的尽职和用心很是欣赏。

    此时,便以涧中鱼先生的徒弟、迟老的徒孙的身份,来给他践行了。

    胤祉对自己这些马甲也挺无语的,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他也有点捋不清了。

    李英贵虽不知胤祉的阿哥身份,但仅凭这两个身份,就对他极为尊崇。

    “有劳三爷告知迟老,李某已学会了千字文,正在学三字经。”

    胤祉有些惊讶,看向自己让陈梦雷安排给他的西席。

    那西席笑着捋须点头,“李英贵极为刻苦,千字文已会背会写,三爷可随意考他。”

    这才不到二十天,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农民来说,属实难得。而且听西席的口风,他是靠勤勉学会的,绝不是靠天资。

    “很棒”胤祉夸他。

    李英贵挠挠头道“我这么大

    才启蒙,不勤勉一些,怕是学不会。”

    说着他规规矩矩对胤祉作了一揖,“李某还有一事相求。”

    胤祉“说。”

    李英贵“还请三爷代为转述离京前,李某想求迟老赐字,望蒙迟老垂怜”

    胤祉微怔,看着李英贵短短日子就有了些文人气,又欣慰又想笑。

    想了想,他提笔写下子勤二字,朝步山使了个眼色。

    步山会意,笑着说“这不是巧了么咱们三爷出来时,迟老也交代了,说他给李大哥取了个字。”

    李英贵惊喜“当真”

    步山“便是这子勤二字,望李大哥往后勤勉于农、勤勉于学,学有有成,造福万民”

    李英贵欢喜无比,“子勤谢迟老赐字”

    那西席先生捋着花白胡子,笑得意味深长。

    西席原本是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在京城说书维生,正是去年顶着叛贼和佟家压力,说纪恩传的说书人之一。

    陈梦雷荐他给李英贵当西席,是要跟着李英贵回乡,一边儿教他读书,一边儿还要与他一道做试验、编写农书的。

    胤祉看向他。

    步山便替他问“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西席笑道“鄙人蒲松龄,字留仙。”

    胤祉腾地一下站起来,瞪大眼睛去瞧他,是同名同字吗

    屋内几人皆不知他为何忽然激动,蒲松龄也疑惑,“三爷听说过鄙人”

    胤祉激动写下聊斋志异

    蒲松龄愣住“三爷怎知蒲某写的聊斋志异”

    他已于四五年前就编成书册,也请了好友作序,但因穷困潦倒,又无人赏识,一直未得出书,不过在家乡淄川,他的书倒是广为传阅。

    胤祉闻言,心里嘭嘭嘭炸开一朵朵小烟花,笑着写是老师提起过您,不知道我是否有幸能拜读先生大作

    蒲松龄眼含惊喜,“三爷不嫌弃的话,蒲某这就去取来”

    没多久,蒲松龄就取了自己手抄的书册过来,呈给胤祉看。

    胤祉翻阅后,发现都是极为简短的文言文,很有文采,跟他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增加了普通人的难度,又因是体,暂时没有被慧眼识珠之人举荐,是以聊斋志异仍是明珠蒙尘的状态。

    胤祉却看得津津有味,看了几篇后,他便写字问先生可愿在晨曦书局刻印出书

    蒲松龄来京城两年,不是没有向文人、书局或富商自荐过此书,但却一直未遇伯乐。没想到今日还有此意外之喜

    “自然是愿意的”

    顿了顿,他又不好意思道,“但蒲某囊中羞涩”

    胤祉拍着胸脯,“我、出钱。”

    蒲松龄连忙起身作揖,“蒲某谢三爷抬举”

    胤祉没让他拜下去,写字道先生大才,假以时日,定能扬名于世的。

    胤祉说的是实话,这本书本就是传世文学名著,他如今的推动,只是尝试着让它早日面世成名罢了。

    蒲松龄谦虚几句,谢了又谢。

    不过,当胤祉拿着这手稿找陈梦雷的时候,对方却摇了摇头说“若无名家作序,怕是无人买账。”

    名家

    陈梦雷笑说“比方说,现如今涧中鱼先生作序的效果,应当是很大的。”

    胤祉“”

    不,不是他谦虚,他是真的没有这个水平。

    不过,有学之士又有名气的大儒,皇宫里那不是多得是吗

    胤祉还是将这手稿留下了,等他找人抄录完

    毕,再还给蒲松龄。

    蒲松龄仍然按计划,跟着李英贵去往苏州老家,奉旨种御稻试验田。

    等二人离去,胤祉才想起一个疑问。

    历史上,蒲松龄好像三十几岁后就一直呆在淄川了,怎么会在京城

    问了陈梦雷,原来,是他的好友孙蕙前年升迁为户科给事中后,他的族人和奴仆横行乡里。

    蒲松龄看不过眼,也担心影响孙蕙仕途,便上书给孙蕙让他约束族人和奴仆,却一直未得回信,于是亲自往京城走了一遭。

    谁知孙蕙不听劝,给了几两银子就打发他走了。

    蒲松龄回乡的路费都不够,恰逢陈梦雷的人在坊间招募说书先生,他便去了。

    后来又被书局聘来校对稿件,便一直耽搁着没有回乡。

    此次陈梦雷给李英贵招募西席,唯有蒲松龄说自己也会种田,跟李英贵也聊得来,便聘请了他。

    胤祉听完,长出一口气,原来,他和对方的缘分,去年写纪恩传的时候就结下了,好神奇

    胤祉把聊斋志异带回宫,就亲自誊抄了几篇,用信鸽给汗阿玛送了过去。

    结果得来康熙回信里一句做噩梦了

    胤祉“”

    没有写得如何胤祉回。

    文采大有进步,朕心甚慰。就是,有些吓人。你当真没有做噩梦康熙再次关切。

    胤祉“”

    这是绕不过噩梦了吗

    胤祉只好道出实情非是我写的,汗阿玛以为这些故事如何。

    康熙吓人,不要再看了

    胤祉“”

    没想到,汗阿玛胆子这么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