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4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二十四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秀玉想了想,觉得她既然是来找胤禛商量事的那就得有耐心些,不管胤禛说什么她都不能急,更不能说出他是要用自己的嫁妆还是额娘的嫁妆这种话,那就不是来商量事,是来吵架的了。
她还以为胤禛听说九福晋来了多多少少会有些惊讶,结果还真没有,他压根儿就不在意今天来的人是谁,他只想知道她是不是真这么想开新的铺子。
他这话算是问到点上了,这事她其实也没想好,要是只有她一个人,胤禛又不站在她这边了,就算有好掌柜新铺子她也开不起来。
现在不一样了,是和她那几位妯娌合伙开,这下就算胤禛不站在她这边这个铺子她也是能开起来的,她怎么能不心动呢。
不过她还是觉得胤禛要是能站在她这边更好,所以才来找他来了。
听他这话的意思,莫不是她说她真想开这铺子胤禛就会像之前那样站在她这边,那她岂不是误会胤禛了,她以为让她少去铺子这话是胤禛说的,不过就是借了皇上的名儿,没想到这话还真是皇上说的。
这么一看只要她能说服胤禛他说不定还真能站在她这边,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她是怎么想的怎么说就是了。
为了说服胤禛,她又跟他说了好些话,结果他听了这么多话之后只回了她一句如此说来,此事还得老八他们也点头才算八字有一撇。
她听他这么问其实是有点儿生气的,她说了这么多,说得口干舌燥的,他就回了一句话,搁谁谁不气呢?
不过她很快就不生气了,她把胤禛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两遍,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只说了一句话了,一句话就够了,哪里还用说这么多呢。
他说的是也点头,那就说明他是点了头的,可不就是一句话就够了吗。
她还以为她说了这么多话他一句都没听进去,现在看来,他不光听进去了,他连决定都做好了,他决定站在她这边。
她都做好了一次说服不了他就说服他第二次第三次了,结果他这就答应了,倒把她给弄懵了。
她觉得她当时一定不怎么清醒,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脑子一热就亲了胤禛一口。
当然了,她亲的是脸,她倒是想往该亲的地方亲呢,谁让他侧着站呢,他自己又不会转过来,她就是有这心也没这胆啊。
她刚才还能在胤禛面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呢,现在她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口了。
亲这一口之前她想的是,转过来呀,转过来啊,只要他转过来,那是谁亲的谁可就说不清楚了,她要的就是说不清楚。
亲完之后她想的是,别转过来,千万别转过来,他可千万别不让她走,一定要让她把这事说清楚。
还好胤禛没不让她走,不然她的气势怕是要跑光了。
胤禛不拦她,她的气势就又起来了,一边往外走一边在心里想,出息,又不是没亲过,不过就是换了个地儿,换了个点儿,亲的还是脸,她心虚个什么劲儿啊。
这么一想,她好像还真没什么好心虚的。
等她看见苏培盛带着原本应该守在门外的小太监站得远远的,她就更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心虚到了,等她见着苏培盛的时候都已经能脸不红,心不跳了。
秀玉刚开始脸红,被风一吹就不红了。
胤禛刚开始不脸红,被风一吹倒是有点儿红了。
不光脸红,他觉得嗓子还有点儿痒,忙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结果那茶竟然还有点儿烫,这下他就觉得嗓子更痒了。
秀玉不知道的是胤禛之所以不拦她是因为他觉得有些事情可以晚上再说,而且他已经打定主意这事一定要好好说,说清楚。
就因为这个,今晚的晚膳吃得格外早,他吃得也格外快,不过他也没催秀玉,她吃饭一直就慢,快了怕是要吃不饱了,他还真不敢催。
虽然在这事上不敢催,在别的事上他敢啊。
比如催她早些安置,又比如一定要让她在另一边的脸上也亲一口,不亲就不让她睡觉,再比如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把他闹醒了,一定要让她亲手给他穿衣裳。
她起来得太早了,眼睛都睁不开,他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只求赶快把这人打发走,结果他还挺高兴,要不是今日有朝会他还磨蹭着呢。
她实在困得厉害,他一走,她就又回床上躺着去了。
睡着之前她在想,这位爷到底像谁啊,熄了蜡烛和不熄蜡烛怎么还两幅面孔呢,她瞅着德妃也不这样啊,难道是像龙椅上那位
这件事老八和老九都答应了,老十自己倒是也想答应,他媳妇不答应,他答应又有什么用呢。
秀玉刚开始以为真是她那十弟妹对这事没兴趣,后来一问,是允禟说老十这脑子就做不了生意,他要是真掺和这事给十福晋做军师她们的生意迟早得黄。
还说这小子自己的铺子都管不过来了,正想请他福晋帮忙呢,要是他福晋也开始做生意,到最后这对夫妇谁都帮不了谁,还得来求他这个九哥。
现在老十的铺子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得派人过去帮把手呢,要是十福晋又开上铺子了,他怕是要忙得连府都回不了了。
秀玉听了这话的第一反应是,谁说她们做生意就一定要靠允禟了,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她们三个人加起来还比不过一个允禟吗?
她们和十福晋关系还行,开铺子不叫上她,好像她们瞧不上她似的,这怎么行呢?
至于十四福晋,人家娘家就有不少人做生意,她曾经说过,这些事她小时候看得多了,也看够了,如今嫁人了,只想相夫教子,不想过多沾染这事。
她说不想过多沾染,秀玉却觉得她沾染都不算少了,她陪嫁里的铺子可自己多多了,也难怪她不想再开新铺子了。
十福晋不一样,她的陪嫁里面还真没有铺子,这也是为什么秀玉觉得这事还是带上她比较好的原因。
听她还在纠结此事,八福晋总算跟她说了句实话。
她说别看十福晋的嫁妆里没有庄子也没有铺子,可人家的嫁妆里全是真金白银,且比她们多多了,有了这些,别说庄子铺子了,想要什么没有呢?
这话秀玉听明白了,她们的陪嫁里之所以有庄子和铺子一是因为她们的嫁妆是家中长辈从她们小时候就开始准备的,这些庄子和铺子不定换了几任东家了。
二是因为她们出嫁时年纪都不大,一下子给她们这么多银子怕她们守不住,还不如给铺子呢,真没银子使了还能应个急。
十福晋就不一样了,龙椅上那位虽然爱出巡,可也不是年年都能出去,亲事没定下之前十福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是十福晋,这嫁妆要怎么准备呢?
她这十弟妹的娘家最多的恐怕还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牛羊。
她家中的长辈应该也想过要用牛羊给她做嫁妆,要不是因为路途遥远,她们恐怕还真能见到这样一幕奇观。
牛羊是做不了陪嫁了,金银珠宝可以啊,她又是远嫁,这辈子怕是都回不了娘家了,当然是家中有多少金银珠宝就给她多少,她的陪嫁当然比她们要多得多。
八福晋就差把那句省省吧,她比她们有钱多了说出口了,她又怎么会听不出这话里的意思。
既然人家银子多得都花不完,之前又没开过铺子,那这次就算了,至于以后她这十弟妹会不会改主意那就是以后的事了,自然要以后再说了。
她也问过她那十三弟妹要不要也出一份力,她那十三弟妹想了想,说她们府上人太多了,她实在忙不过来了,就不参与此事了。
她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这句人太多了是什么意思,要说人多,四贝勒府人也不少啊,她怎么就忙得过来呢。
后来她闲下来的时候细想,这才发现她十三弟妹口中的人多和她以为的人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
她以为的人多,是府上的下人多,她十三弟妹说的人多,是府里的孩子多,可不就不是一个意思吗。
她十三弟妹是怕勾起她的伤心事,所以只说人多,也不能怪她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是。
她的妯娌不少,关系好的确没几个,一个忙,一个不愿意沾染,一个根本没想过这事,最后她也只能和她八弟妹还有九弟妹合开了一间铺子。
三人合开的铺子,当然要把她一个人开的铺子要大上不少,不说别的,光是选铺子就费了不少时日。
不过她们这些年的铺子可不是白去的,哪儿的铺子赚钱她们还是知道的,大不大的都还在其次,能赚银子就行。
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瞧,她们去看的铺子都挺合心意的,她们是在这些都合心意的铺子里选的最合心意的那一个,不光把铺子买下来了,连铺子里的掌柜们都一并留下了。
后来秀玉才知道这事之所以会这么顺利其实她们各自的夫君都是出了力的,只是没一个告诉了他们的。
胤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了,哪儿的铺子最赚钱他怎会不知,这间铺子原本是他看好了的,现在他福晋要,他就时不时的在她耳朵边念叨这儿的铺子不错,他家福晋果然最后就选了这儿。
原本那件铺子的掌柜们是不肯留下的,是允禩对他们晓之以理,他们才留下的,至于允禩同他们说了什么,除了他们和允禩还真没人知道。
秀玉觉得在这件事上出力最多的就是胤禛了额,之前她还只是在她陪嫁的铺子里折腾,这位就挺不高兴的了,现在她闹出的动静儿更大了,这位恐怕不光不高兴这么简单了。
也不知道他跟这位万岁爷说了什么,这位最后还真没找她们的麻烦,她这铺子才能开起来,也才能挣到银子且存下银子。
这下好了,看见银子之后她终于想的不再是要怎么省而是要怎么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