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汝窑开片

作品:《大国传承从博物馆开始

    陆言这句话一出,场面顿时静默了一下。

    负责人的脸顿时一肃,随后有大笑起来。

    “好啊,好。不愧是文化人,就是有眼光”负责人笑着说,“既然你提出来这个,那我也就跟你说明白话了,你是个识货,我们就拿真本事说话。”

    因为炉火房实在太闷太热了,所以负责人一再邀请陆言出去说话。

    而陆言此行的目的已经打到了大半,自然也不需要留在这里了。

    两人出了炉火房,在一间小房子里,坐下来面对面交谈。

    喝了一口冰镇的水之后,负责人才长舒一口气,仿佛找回了说话的力气。

    “你要不要降降温”负责人看向陆言,招待他。

    “多谢。”陆言接过,却并不喝下,只是拿在手上。

    因为这杯水,他并不需要。

    只有负责人这种,非专业从事的人员,才会对这个环境十分不耐受。

    对陆言来说,他已经在里面住成和“乞丐”差不多的样子,什么脏的臭的热的,全受过一遍了。

    和以前的条件比起来,现在这个选址和环境,要好上太多

    此时端坐着的陆言,虽然微微出汗,脸色却是如常,半点也看不出来不对。

    负责人暗暗称奇。

    他自个儿经常在厂房里还有公司两头跑,依旧受不了炉火房那种闷热的环境。

    这陆言第一次来,怎么竟是如此的耐得住热

    只能说,年轻人,恐怖如斯

    要是负责人也能年轻上几岁,恐怕也会像陆言耐造吧。

    人,不服老不行。

    负责人暗暗感慨,然后说“说起这个雨过天青色,那来历可就长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陆言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这雨过天青色的瓷器,当属汝窑为之最。有道是,家有万贯家财,不如汝窑一片。说的,正是这个。”负责人侃侃而谈。

    陆言只是听着。

    “只不过呢,后来汝窑的技艺就失传了,现在存世的物件儿不多,故而一瓷难求。有市无价啊”负责人说道,“后来,我们国家逐渐发展起来之后,打出了复兴非遗,维护传统的号召,所以汝窑的技艺复原,就逐渐被提上日程来。”

    “在我们专家的努力之下,确实捣鼓出来了差不多的,但也还是个稀罕物件儿。因为太小众了,至今知道的人,都不多,想买的,也依旧是不多的。”

    负责人笑起来“不过巧了,我们瓷厂,正好会烧这个汝窑的瓷器而且,正是我们传统瓷器产品线上的主打精品当时负责复原的一位专家,正是我们瓷厂的创办人之一,所以我们是掌握了相关的技法。不是我吹牛,出了这个市,你想那么容易找着能烧雨过天青色汝窑的瓷器,可难了”

    这可是压箱底的宝贝,说出来时,负责人眉飞色舞的。

    如果,陆言是想要用汝窑天青色来做推广的话,只能说,豪气啊

    毕竟汝窑不便宜,一经推出,加上溢价,那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瓷厂这边,同时也推广了名气,双方都达到了合作共赢。

    “我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来的,确实是对这个汝窑很感兴趣。”陆言笑起来特别温和。

    说是已经复原成功了嘛,这就未必了。

    说是这么说,但做可就未必真的复原如初。

    只不过,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汝窑制作过程,所以也无从质疑罢了。

    不过既然复原了个七七八八,那就还有学习的价值。

    那么今天这一趟,就不算白来。

    陆言继续道“不知道我能不能去参观一下汝窑的制作如果成品可以的话,我要定制几个瓷器,用来送礼的。”

    “这个”负责人沉吟。

    他脸上又出现了一片为难之色。

    负责来负责去,他还是第一次看见陆言这种,很较真的人。

    去看了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是什么道道都没看出来

    不过,既然陆言已经提出来了,而瓷厂这边又有意向合作,那么就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看就看。

    尽早把事情敲定了,对双方都好。

    负责人就说“行,正好我们烧了一炉,量不多,算算时间,也快出炉了,我带你去看。”

    “但我还是要提前提醒你一句,不允许拍照,不允许录音,同时也不允许做出任何违反规定的事情。”

    说到这个,负责人的脸色非常严肃。

    如果说,瓷厂的其他生产线,也是商业机密的话,那么汝窑的生产线,则是商业机密的重中之重。

    这可是非遗啊

    这可是国家级的技艺啊

    能传到今天多么不容易。

    要是随随便便就传出去了,那么他们瓷厂的活计,可能就要直接减少一半了。

    外面的对手可还虎视眈眈的。

    现如今,生意不好做,竞争也十分激烈。

    不提防着点不行的。

    陆言点点头,表示理解。

    两人说完之后,就直奔汝窑的生产线而去。

    因为汝窑的瓷厂走的是高端的精品路线,所以烧的不是大锅炉,而是小而精的小炉。

    每一炉出的货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极少数的限量款,亦或者是定制的。

    所以,当来到汝窑的生产间时,并没有刚刚那么闷热难受。

    这里要稍稍好受一点,但也只是好受一点。

    不过片刻功夫,负责人胖胖的脸上,就已经被闷得发红。

    陆言也重新流下汗珠。

    “就是这里,李师傅是我们一位很厉害的专门制作汝窑的师傅,可以说,我们的汝窑瓷器,大部分都是他生产的。”

    负责人介绍道“他有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手艺人,年纪越老,经验也老道。我们很多主顾,都是只认李师傅的手艺,其他人不认的。”

    和其他生产线不同,这里的汝窑线,是用柴火来烧的。

    工艺从材料到技法,就已经开始有所区别了。

    所谓的精品,是精在了背后的耗材以及心血之上。

    这些是肉眼不可见,而且不可量化的。

    眼力不好的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李师傅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点点头,示意,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就不搭理他们了。

    从眉眼上看,李师傅看上去有些许不悦。

    仿佛被人打扰了,让他心情很是不好。

    这一点陆言能理解。

    如果是陆言自己正在烧窑,然后宁善生来打扰的话,那么宁善生的眼睛,可能又要吃一点苦了。

    好在现在是个法治社会,无故打人犯法,而陆言也不是个纨绔,所以他的眼睛尚且安好。

    陆言往前走了几步,故意靠近李师傅,仔细感受了一下。

    汝窑,对湿度的要求是最高的。

    特别是雨过天晴色,要求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烟雨天,才能烧的出来。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形成这个雨过天青色的条件,十分苛刻。

    在这个地方,没有阴雨天,里面的湿度,是恒定的,已经设定好了的。

    陆言看不到,也不知道是多少。

    但他的皮肤,他的五官五感,可以感受。

    身体有记忆,会帮他记住这个感觉。

    在身体彻底记住之前,陆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观察这里,体会这里的环境。

    因为,环境里面,拥有一切的答桉

    而陆言,能把答桉找出来。

    “年轻人,小心着点,这里很热,小心烫着你。没什么好看的,还是快走吧。等出炉了,我再叫你过来看看开片。”李师傅非常含蓄的赶了赶人。

    他是个手艺人,有点脾气在身上的。

    负责人的职位虽然比较高,但李师傅如果不痛快了,也就能拉下脸来。

    陆言却一点不被欢迎的自觉都没有,笑道“开片啊,我见过,很有意思。既然要出炉了,那我能不能直接守着看呢”

    李师傅皱起眉。

    没等他说话,陆言又继续胡诌道“我爷爷以前也是烧窑的,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他开片,开片可有意思了。丁零丁零,特别神奇,特别悦耳。那时候我就发誓,长大以后,要做一名出色的烧窑工人。可惜造化弄人,我最终还是成为不了一个出色的烧窑工。”

    陆言眼睛呈现出一股子非常悠远的神采来,仿佛正在回忆他和爷爷烧窑的日常。

    那种怀念的表情,那种深深的感情的羁绊,瞬间就让李师傅动容了。

    李师傅也有一个孙子,孙子年纪不大,没陆言大,现在比李师傅的膝盖高不了多少。

    他很疼爱他的孙子,也想把收益传给孙子。但是,儿子不答应。

    没有人感兴趣。

    没有人对他坚守的传统感兴趣。

    儿子说了,他的孩子,日后是要出国读书的,学这些东西,不仅用不上,上不得台面,还只会耽误孩子学习,影响孩子的发展。

    李师傅心里难过,但没出说去。

    因为现在的社会嘛,好像只有读书是条出路,这样读出来了,工资高,待遇好,有体面。

    大家都是这么说,也都是这么安排的。

    所以李师傅就把心底的那些期望,还有安排,都偷偷的藏起来了。

    但要说不遗憾,那是不可能的。

    多好的手艺,结果家里的孩子,都看不上。

    此时看到陆言如此这般想念他的爷爷,李师傅心里就有股子寄托的情怀在里面。

    要是他的孙子是陆言就好了

    就凭着这孩子的觉悟,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手艺人的

    李师傅看向陆言的眼睛里,多了几分温和,态度也软化了不少“那行,你就留下来吧,不嫌热就好。”

    负责人一听,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还要继续留啊

    这得多热啊

    多难受啊

    负责人立即道“行,那陆先生那就留在这里,我出去等你,有什么事情,电话联系我就可以。”

    熘了熘了。

    反正有李师傅在这儿,陆言是做不出什么过份的举动来的。

    李师傅的眼睛,比负责人毒。

    负责人走出了炉房之后,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一样。

    太热了,太难受了。

    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他庆幸自己免受一苦,只是忽然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那陆言的爷爷,不就是个开博物馆的么什么时候变成个烧窑的了

    哦,也许是在开博物馆之间,先烧窑,然后再创业起家的吧。

    果然,能人啊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此时的负责人,对陆言已经高看了几分。

    与此同时。

    在汝窑的烧炉房里,陆言和李师傅一老一少正在交谈。

    遇上志同道合的人,李师傅的话就变得多了一些,没有那么沉默寡言。

    他说道“所谓开片呢,就是等出炉的时候,炉外和炉内的温差比较大。然后因为胚体和釉不同,材料不同,膨胀度也不一样。胚体往外裂开,然而外面一层釉又包裹着,禁锢着,所以在釉色地下,就会形成一股股网络状的裂纹。不规则,无迹可寻,但是非常的漂亮,非常的特别。”

    说起这些专业的知识,李师傅变得眉飞色舞的。

    陆言听了点点头“原来如此。”

    “开片的大小不同,对材质的要求也不同,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李师傅笑了笑,“我也是烧窑烧了大半辈子,才摸索出来一些技巧的。这玩意儿就像地里的庄稼,湖弄不了,只能用时间慢慢的磨,慢慢的钻研。当初带我烧汝窑的师傅已经走了,除了他之外,这世上已经没有人能烧出那么漂亮的汝窑里。说实话,他烧的汝窑,才是最好看,最接近最初的汝窑。”

    “好了时间到了开炉”李师傅闲聊的时候,也不忘记了自己的活计。

    时间一到,开炉。

    动作一套下来,一气呵成,一点也不妨碍他。

    陆言本想帮忙,但又怕暴露自己会烧窑的事情,所以也只能在旁边看着。

    此时,当炉火熄灭。

    炉内的瓷器烧制完毕之后,被缓缓的拿出来。

    “叮铃”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仿佛檐下悬挂的风铃传来的轻响,清脆又悦耳。

    仿佛清风裹挟而来,空灵又隽永,悠长而动听。

    这,就是汝窑开片的声音。

    在天青色的瓷器表面上,随着声音的响起,正皲裂出一道道裂纹。

    不规则的蔓延开来。

    这一刻,仿佛千年的时光,都在瓷器的表面,被凝固住了

    陆言的眼睛微睁,身体记住了这个感觉。

    这个湿度和温度。

    还有,这个温润如玉的色泽,还有开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