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零三章 人与人不同

作品:《大明1805

    广播系统首先播报了新历法和新休假方案的内容,

    然后开始有礼部的官员出来,对着历法上的新规定逐条详细解释。

    包括对很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问的直接解答。

    魏源和龚自珍等青年们,听内容播报的时候都很安静,主要是想要听完到底说了什么。

    到了官员出面解释的时候,现场的青年们就很快议论起来了。

    毕竟都是文人墨客,听别人解释的同时,也喜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太阳历,每年四季,每季三月,每月三旬,每旬十日,全年三百六十五日,最后五日余数皆补在最后一旬内,四年一闰,闰日亦补在最后一旬,此新历规整简洁到了极点,确实是今上之风啊”

    “确实规整简洁,只是此后每月的日期,就无法对应月相了”

    “太阳历本来就不对月相,是以年为周期的,新历法的一年是直接分成三十六旬的,介绍的时候不是说了吗,保留月份的划分,只是方便称呼,太阴历才是跟随月相走的。”

    “对,陛下这新历的重点,是要将阴阳历拆分开来,以后太阳历用于公务,方便核算历法节气,太阴历完全跟随月相,用于遵循传统。”

    “以前的岁首元旦之日还在,只是以后称之为太阴历元日,现在要再加一个太阳历的元日,以后每年都要有两个元日了,这是个好兆头吗”

    “今年的岁首和立春倒是只相差一天,倒是不至于出现混乱,只是以后就不会这么巧合了。

    “两个元日容易搞乱的,新太阳历的岁首既然选在立春,直接叫春节算了。”

    “据说世祖光武皇帝陛下经常管旧历的元日叫春节的。”

    “世祖陛下只是平日那样过过,并没有要求将元日正式改为春节,新历用世祖皇帝的称呼正合适。

    “陛下将在第一个春节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以始皇帝统一天下为新太阳历元年,

    “陛下的年号还没有公布啊真的想知道未来三十年的年号会是什么”

    魏源听着周围的议论声,就跟身边的龚自珍说

    “依我看,陛下这新历的重点,一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历法简化,二来就是休假制度了”

    龚自珍听了这个判断也跟着轻轻点头,但是似乎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太过放在心上

    “朝廷和官营、皇室产业,假期追平大食系而已,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今夏曾经是大食国王,现在成为了天下所有人的陛下,当然要把大食的制度推广开来。

    “更重要的问题,还是上一辈的老顽固们能不能拆分阴阳历的事情”

    魏源很想说,自己想要讨论的其实并不是这个,而是更多的假期对民间百姓以及产业的影响。

    不过经过之前的交流,魏源已经基本知道了,龚自珍出身职业官僚家庭。

    民间厂商事情对于他而言几乎是另一个领域的事情。

    他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可以理解。

    魏源想到这里,也回头看了看现场讨论的热火朝天的青年们。

    这些不参与产业经营闲散文人,以及职业官僚家庭的青年们,关注重点也基本都在历法本身上。

    关键是,他们绝大部分人似乎都完全不抵触这次修历,更多的是好奇和讨论。

    不过龚自珍刚才也提到了,还要看上一辈的老顽固能不能接受。

    就算是身份类似的人,年龄不同的情况下,面对相同的事情的时候,也可能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实际上,就在同一个酒楼的另一层,就有一群看上去就是成功人士的中老年人在聚会。

    同样的听到了朝廷的广播,然后他们展现出来的状态,就跟魏源和龚自珍这边截然不同了。

    广播开始说明新历法主要内容的时候,现场也是完全安静下来了。

    不过不只是为了仔细听,更是因为很多人被惊呆了。

    到了后面的详细讲解环节的时候,也没有人急不可耐的开口讨论。

    一直到第一轮讲解也结束了,现场也还是一片安静。

    然后就颇为突兀的响起了一声赞叹

    “国赖长君,古人诚不我欺”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惊呼

    “慎言慎言啊”

    如果是朱靖垣在现场,听到这么一句感慨,估计也很难一下子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

    因为发出感慨的人,是持续酝酿情绪的时候,脑海里面已经过了好几个思维转折。

    觉得朱靖垣搞事情,然后想到朱靖垣年轻,然后又去比朱靖垣老爹。

    朱简炎四十六岁登基,当然是真正的长君。

    只不过,放在正常的古典时代,三十岁的朱靖垣已经是长君了。

    关键是,他们觉得朱靖垣搞事的话,朱简炎名义上可是搞了更大的事情。

    遗产税、赠予税、还都应天府,这也绝对都是大事。

    只不过,在相对传统的文人眼里,历法是比这些东西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崇祯朝以前,历法就算是细节上的调整,也都可以算是大事。

    就算是日食、月食算不对,多半也是要继续凑合用的。

    现在朱靖垣要修的这套历法更是直接颠覆了。

    所以在一片慎言之后,现场也终于开始议论起来了,或者说是批判起来了。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定正月初一为岁首,至今已经持续近两千年,此当为定数啊”

    “今上新历的岁首立春日,正好是今年的岁首之后第二日,倒也不算有太大的差距”

    “只是今年而已广播上说,此后以太阳历为准,太阴历正月初一为太阳历岁首之后的第一个朔日”

    “此项规则最为随意,以后每年两个岁首,相互之间最多可能要差出一个月来”

    “岂止是两个岁首以后每个日期都有两天,必然会引发很多的混乱。

    “例如官府告知,二月一日至二月四日办理某项登记,官府也许是以新历为准,但肯定会有人按照传统的历法日期来记忆。

    “这样很可能就会错过规定的时间。”

    “更重要的还是契书,若两厂商定契书,要求某年月日交货,否则要赔偿违约金。放在以前,只要协商日期是固定的,以后只有日期还不行,肯定会有人故意扯皮。”

    “最关键的是,不再以干支记日、月、年,纯以数字表示,太过粗陋了。

    “关键是还要在学校使用,还要用来重新编撰史书

    “今年是什么二零四六年,这不是去捡了泰西诸夷的用法吗”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城外,江北新区的城中心。

    一条非常热闹的大街上,街道两边的各种商店和酒馆里面到处都是人。

    街道尽头的一个广场上,现在也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他们有民间厂商的东家、管事,也有官营厂商和皇室厂商的管事、经理。

    但更多的还是各种有技术或者没技术的普通工人。

    他们也都在听朝廷的广播。

    他们关注的点,就跟秦淮河畔酒楼上的大部分人都略有不同了。

    他们本能的考虑的是魏源最后在意的事情。

    “今天的广播讲的是明年的新皇历”

    “跟以前好像大不一样了。”

    “有什么不一样咱们陛下制定的新历法,就是把元日往后挪了一天啊。”

    “以往每年的元日也都不固定啊。”

    “有时候腊月有三十天,有时候只有二十九天。”

    “以后定下来了,新皇历每个月都是三十天了,最后一个月加五天,放假,过年。”

    “对对对,以后每年过年多放五天年终假,以后过年要放十天假”

    “朝廷的工人每个月还要再多放两天假”

    “朝廷保证工钱还不会减少,就是纯粹的多放假,向陛下在大食的产业看齐。”

    “未来五年的计划,要每个月逐步再加两天假期。”

    “五年后,朝廷和皇室的产业,每个月休息六天,十年后所有人每个月都休息六天”

    “陛下真的是太体恤咱们老百姓了”

    “以前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现在咱们陛下是给咱们放假啊”

    大明皇庄、皇室财团、官营厂商的工人们,基本都是喜气洋洋的了。

    这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新皇帝登基的新福利了

    实际上,他们本来都等着类似的消息呢,他们大多都知道大食系厂商的规矩。

    朱靖垣的大度慷慨之名,可以说是举世皆知的。

    绝大部分的官营和皇家厂商的工人们,对新历法附带的新休假规定都非常满意。

    他们关注的重点就在放假上。

    对于普通人而言,历法就是每年朝廷下发的皇历,他们过年之前会买一份放家里。

    反正以前就是照着皇历过日子。

    在他们眼里,每个月都是不固定的,每年也都是不固定的。

    现在新皇帝把这些日间固定下来,还同时要给他们更多的假期,普通工人觉得这是皇帝的恩典。

    至于大明民间的那些厂商的工人,则是在期待的同时稍微有点忐忑。

    “十年之后,所有人每个月都能休息六天这怎么可能啊”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咱当然是非常高兴的。”

    “干的活少了,拿的钱却还是一样多,谁不乐意谁是傻子。”

    “关键是,东家们能接受会不会表面上接受,然后要求我们平时每天干更多的活儿”

    “怕什么,工作时间是定死的,东家和掌柜要加时间,那就得给加时费。”

    “那他们要是降工钱呢说干活的时间少了”

    “广播上不是说了吗,不准降低工钱,不准增加工作量,东家要是违规,咱们可以去告发。”

    “你说的好听,你告发完了之后呢东家会给你加工钱回让你继续在它厂里干”

    “你觉得他会不会找理由把你辞退了”

    “还是官府和皇家的产业待遇好,他们肯定会严格执行这个新标准的。”

    “是啊,明年每个月就能休息四天了,五年后就每个月休息六天了,过年直接放假十七天”

    “官府和皇家的产业当然好,可惜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

    “皇家的产业待遇是最好的,但也是最难进的,至少要有中学毕业证才行,或者是在自己的行当里面掌握了门道,还得通过小学水平的文化考试,才能有机会进得去。”

    “我不求进皇家产业,能进官厂就谢天谢地了。”

    “官府的产业,比皇家的标准低了很多的,不要求中学毕业证,有能力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就行了。”

    “但是官府也不可能把所有产业都收编了啊,就这街道上的酒楼、茶馆、商店,不都是民营的。”

    “官府哪能去管街边的小店啊,官府主要还是开矿建厂。

    “官厂一直在扩建啊,大家愿意进工厂的,在民营厂子好好磨炼年,都有机会进官营厂的。”

    普通工人们,面对官营和皇室产业与民间产业的差距,本来都希望去官营和皇室产业干活。

    现在的新历法出来,对于皇室和官营厂商待遇的向往,加上对于民间东家们的信誉的忧虑,让他们这份希望变得更加强烈了。

    皇室的产业,一般工人不敢想,都是行业内的顶级人才,才有机会进去干活。

    但是进官营厂的难度就低了很多。

    大明的官营厂商的覆盖范围,比后世的国营企业大很多。

    除了乡镇工厂和街边店铺,基本上都有涉猎。

    而且官营厂子一直在扩张,只要是踏实肯干的工人,只要掌握了一门技术,都有机会进。

    这个规模的官营厂商,也是压在民间东家们头上最大的一座山。

    这个只建成了短短几年的集团,现在已经比以前的皇室财团的威胁更加恐怖了。

    皇室财团就像是天上的神仙,一般很少会直接跟普通民间厂商打交道,也很少会形成直接竞争。

    官营厂商就是身边的“父母官”加“地头蛇”了,真的是无所不管的。

    所以大明的民间厂商东家和掌柜们,听着朝廷的广播内容的时候,心情都是非常压抑的。

    他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就是全世界过的最凄苦的一批人,产业经营太难了。

    未来十年,要给工人的假期翻三倍,还不准降低工钱

    在广场旁边的酒楼上,就有一群人在互相抱怨。

    “每个月休息六天每个月只干二十四天的活儿,却让我们发一个月的工钱”

    “每个月五分之一的时间不干活陛下可真的太大度”

    “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十个小时算下来每个月只工作二百四十个小时仅仅相当于十天”

    “也就是说,我们发一个月的工钱,工人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休息”

    “不行了,这厂子没法开了,趁早卖给官府得了。”

    “我早就想到了,今上原来是大食国王,大食系的产业就是这么经营的,每个月至少休息四天”

    “要不去泰西吧,我听说泰西那边管的宽松。”

    “确实宽松,西夷工人要的工钱本来就低,还可以每天干十二个小时以上的活儿。

    “关键是还可以用童工和女工啊,童工和女工还能开更低的工钱。”

    “想太多,广播上说了,只要是大明人的厂子,哪怕是在西夷的国家,也要受大明律的管辖”

    “咱们陛下这么霸道,泰西人还真的能配合”

    “怎么会不配合英国新国王的独女,也就是王太女兼美利坚国王,就是咱陛下的外室啊”

    “听说生了俩孩子了,这俩孩子未来还会继承英国王位,这英国早晚是咱大明的藩国。”

    “法国也差不多,法国国王对咱陛下也是言听计从,现在已经是泰西小明国了。”

    “其他的国家虽然各怀异心,但却也都不敢对抗咱们大明,特别是在这种不算多重要的事情上。”

    “不出意外的话,泰西的那些国王和朝廷,都不会对陛下的要求有任何疑议的。”

    “哎这帮子西夷也太无能了,他们就不能硬气一点吗”

    “除了没签约,这些泰西人其实都是儿皇帝、儿国王”

    “你们的消息不够灵通,现在不只是泰西诸国愿不愿意配合的问题,而是泰西诸国的市场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的问题。

    “最近这两年,泰西各国的市面都很惨淡,甚至主要是靠咱们陛下跟他们国王的合资厂商在撑着,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出乱子”

    “说到这个事儿,我现在真的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泰西诸国对民间非常宽容,允许民间厂商经营各种各样的产业,还对管理上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泰西诸国的市面却慢慢变差了。

    “咱们大明一直在国进民退,为什么市面始终繁荣”

    “我也不理解,也无法理解”

    “也许只是一时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惨淡”

    “对,陛下一直这么严苛的管制东家们,对那些平头小民越来越宽纵,早晚会自食其果的”

    “慎言,慎言”

    “小心隔墙有耳”

    “哎我不想了,现在这生意真的没法干了,我还是让官府入股吧。”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