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做丈夫就该攀比

作品:《[红楼]咸鱼林夫人

    皇上的话让罗焰立刻想起昨夜, 又想到了那些不同夜晚里不同的月色。

    但他仍然保持面无表情,神色毫无变化,声线也毫无起伏“卢氏年轻, 喜好热闹,她家人皆不在京中, 臣也不常在家,她常去林家,便视林大人夫人如长姐一般。”

    他略做停顿, 似在犹疑, 终究主动“坦白”“卢氏以为臣厌烦了她,似乎与林大人的夫人讨教了一番”

    他去年离京,十一转为向罗温汇报。他回京后, 察觉皇上对此番安排甚是满意, 便未改回来。

    十一把林家的消息上报得这么详尽

    皇上懂了“女人都是这样,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

    他又感叹“林爱卿与清熙郡君半路夫妻,能有这般情深,朕也羡慕得紧。”

    这话隐隐指向后宫,罗焰便不接话。

    皇上也不用罗焰应和。

    他迎风想了一会吴贵妃,仍是不解,年少相伴至今的爱妃怎么变了这么多, 从前那等娇憨,如今却贪心不知足,也不再明白他。

    他没与罗焰谈及妃妾, 只叹道“林爱卿是难得的聪明、识趣,也算忠心,你夫人与他夫人交好不算坏事。”

    罗焰只道“是。”

    一声闷雷过后, 豆大的雨点从空中滴落。

    罗焰护送皇上入殿,君臣一人对坐赏雨。

    皇上命送了酒菜,与罗焰浅酌两杯“等这件大事完毕,朕就让你好生歇三个月。”

    罗焰举杯饮尽“臣只愿报效陛下大恩。”

    皇上啜了一口“你我之间,别说什么恩不恩了。”

    北方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半个时辰后,雨停。

    皇上命起驾凤藻宫。

    江皇后接出殿门“陛下来得正巧。永明才和我说明日想出宫去,我没准,她就闹脾气,带永曦、永仪、永念都去北苑跑马了。”

    江皇后嫡出的一公主萧永曦,和吴贵妃所出的三公主萧永仪同岁,都是十一岁,何贵嫔所出的四公主萧永念小一岁,今年十一岁。

    三人虽不同母,因都算大公主萧永明带着长大的,都很服这位长姐。

    皇上道“孝期已过,也不用太拘着孩子。”

    江皇后道“陛下知道,她是想出去见安硕。”

    皇上笑道“朕婚都赐下去了,见个面能怎么婚前多见几面才好。”

    又道“朕再给永明一百禁军,晾他也不敢做什么。”

    江皇后忙道“她只是公主,这也太过逾了。”

    皇上笑道“她有本事,也有这份心,朕也不想只让她做寻常公主。”

    想到一些事,他神色变冷,复又转笑“等这件事结束,朕就能名正言顺让她入朝领职,替朕分忧了。”

    江皇后知情皇上口中“这件事”指什么。

    她心中担忧,不想让女儿参与进去,却最终没有出言反对。

    这是永明自己想要的。

    若永明真能入朝,对凤藻宫所有人都是好事。

    说话间,皇上吃过半杯茶,问“永明的婚事定了。外面天天催朕,永行的婚事你怎么想”

    皇后嫡出一皇子,名萧永行。

    江皇后笑道“妾身是想过这事,只是总要看陛下的意思。再者永行还小,也不急,若依妾身,还是等永明的事都办完了再说。”

    皇上便笑问“你看好谁了”

    江皇后笑道“也不算看好,是觉得她还不错是妾身长兄的女儿,叫江纯岚的孩子,比永行小一岁。”

    父亲为尚书,大哥为巡抚,江家已经足够势大。永明的驸马是林尚书妻弟,永行没必要再娶别家高门贵女,反叫陛下更加猜忌。

    永行娶了江家的女儿,才能叫江家的下一代也坚定站在凤藻宫身后。

    皇上问“朕还没见过江家的女孩子。”

    江皇后笑道“妾身也几年没见这孩子了,只记得她从小便比旁人沉稳。又听妾身母亲说起,她从十岁就学着掌家,如今家里的事有三成是她办的,做得一手好针线,又极孝顺,年年给母亲做鞋袜、抹额、手炉套子这些东西,去年还做了里外几层一身新衣,母亲就穿着过年了。妾身便觉得,她大约堪配做皇子妃。”

    她命女官找出一个荷包给皇上看“是春天时母亲入宫,我见着实可爱,硬和母亲要来的。”

    朝中议立储君,母亲快两个月没来了。

    陛下知道归知道,她多提一句总没错。

    皇上就在江皇后手里看了几眼“还不错。”

    江皇后笑道“这孩子千好万好,模样听说也好,只有一样在诗书上不如她姊妹们。”

    皇上道“娶妻娶德,德行最为要紧,诗词本不是女子的正经事,做得好自是锦上添花,做的不好也不算什么,只要读过几本正经书,认得几个字,懂得道理便罢了。”

    江皇后道“她倒是正经和家里的男子一起上了几年学,上到十岁。妾身兄长看她姊妹们大了,便不令再去学堂了。”

    皇上赞许“这便不错。”

    皇上问“既这样,朕就下旨赐婚”

    江皇后忙道“陛下还没见过,妾身随口一提,不过是妾身母亲几句话。还是等陛下亲自挑好的罢。”

    皇上笑道“江家的女孩子,当然是好的。”却没再说“立刻下旨”。

    他道“朕有心开选秀给孩子们选妃,可宫中人少了许多,怕安排不开。”

    江皇后忖度皇上之意“那不如明春先选宫女,等新入宫的宫女学会规矩,能服侍了,明秋再选秀也能让各地多些时间准备。”

    皇上笑道“你这主意好。就这么办。”

    他又道“永明是你我的长女,她两年后才成婚,她弟弟们也不好赶在她前头。”

    江皇后道“选了正妃侧妃出来,按规矩还要派出去女官教导一两年,怎么都不会赶在永明前头的。”

    这样能往后拖至少两年,陛下应该满意了

    皇上点头。

    江皇后小心看着皇上的脸色“若吴贵妃觉得是妾身有意拖延,陛下可千万替妾身说几句。”

    历来皇子多在十六岁前完婚。大皇子年已十八,若在永明之后成婚,便要一十往上了。

    皇上微微皱眉“不必管她。”

    江皇后不敢再说。

    她心中微笑。

    吴贵妃急,她可不急。

    陛下怕孩子们成婚,怕早早有了孙辈,就代表他快老了。

    从前她遗憾永行不是长子,现在却觉得是好事。

    她有三个儿子,都聪明健康。

    只要她稳坐中宫,太子之位一定是她儿子的。

    皇上忽然道“朕准了林爱卿之女免选。”

    江皇后忙道“妾身这就记上。”

    她要来纸笔,写下这一条“还有哪些人家免选,请陛下一同说了罢。”

    皇上看她并无憾色,便说了几条。

    江皇后都记上,问“公主都没有伴读,永曦几个还要再上几年学,是不是一同把伴读选出来”

    皇上想了想“全国官员正从七品以上,家中有女年十一至十七,至今年除夕前,未有婚约者,必要参选皇子妃。举人以上之女,年在十岁至十五岁,未有婚约者,可自愿入京参选公主、郡主伴读。”

    江皇后写毕,笑道“陛下这是留出时间,让不想参选的赶紧定亲了。”

    圣旨若在八月前发出,抵达边关最多只需三个月,还留有至少两个月时间,让不愿意参选的人家赶着给女儿定亲。

    皇上道“婚姻大事,讲究两厢情愿,皇家也不能强按着臣民。”

    也正好让他看看各家都是什么心思。

    休沐日,平阳公主萧永明一袭便衣,低调驾临林宅。

    宁安华、林如海等忙以君臣之礼恭敬相迎。

    萧永明见她一来,让林家上下都不安生,分送完礼物,便请宁安硕陪她去京中逛一逛。

    宁安硕先问宁安华同意。

    宁安华听到萧永明有十个仪鸾卫精锐随身护卫,还有三百禁卫暗中保护,顿时觉得没什么不能放心的,只叮嘱宁安硕带足钱。

    再次见到大公主,让她对安硕婚事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去了。

    这俩人应该不会半夜吵架来找她评理。

    宁安硕晚饭之前回家,带回了一车东西。

    宁安华“谁花的钱”

    宁安硕“这些是殿下买的。”

    见宁安华挑眉,他忙道“别的都是我付的账。”

    宁安华问清他们俩花的钱差不多,都在两千两左右,便没多说什么,看他把大公主给每人的礼物又分一遍。

    睡前,林如海说“若安硕钱不够,咱们帮他些。”

    见面一次两千两,一年若见十一次,就是两万四千两,不等成婚,安硕就该精穷了。

    宁安华一笑“不用,他有钱。再说,这是大公主第一次单独出宫,看什么都新鲜,难免多买些。我看她是知分寸的孩子,下次不会这样。”

    大公主再得皇上疼爱,也要顾及物议名声。

    除非另有原因,否则她一定不会让自己被人说“奢靡任性”,连累皇后的。

    宁安华如此说,林如海仍道“他若缺钱,必不好和我张口。你给他多少,告诉我,我给你补上。”

    宁安华便问“我给他了,你才补给我”

    林如海忙道“妹妹想要,哪里用我给妹妹随意自取就是。”

    宁安华“你说是这么说,我怎么好自己取”

    林如海“这就让人抬一万银子给妹妹”

    安硕给妻子花钱都以千两计了,他该给妹妹更多。

    宁安华拽他躺下“都什么时辰了,也不用这时候大张旗鼓的折腾。表哥明日别忘了就行。”

    第一日五更起来,林如海上朝之前,先吩咐了林平搬银子。

    早朝,又有人提立储和给皇子选妃之事。

    贾雨村便上奏“臣以为,君臣父子之序不可乱。陛下登基十五年,还从未选秀。若要选秀,当先给陛下充实后宫。”

    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有人当即便犹豫了。

    是让家中女儿给皇子们做妃妾好,还是赌一把女儿会得陛下宠爱,能生下未来天子

    宫中局势看似已定,皇子皆是皇后和高位妃嫔所出,但当年谁也没有想过会是陛下登基。

    沈家几代平庸,只因养了一个好女儿,得以加封承恩公,如今也是京中数一数一的人家了。

    承恩公第一个出列赞同“陛下后宫妃嫔仅有十数位,是当选秀以充后宫。”

    林如海没发言。

    江家是要替皇后表态贤惠大度,再撇清后宫妃嫔不多的责任,终究与立储有关,他不必参与。

    在更多人反应过来,要赞同或反对之前,皇上道“朕已有六子五女,皇后与众妃皆陪伴朕多年,朕无心再选新人。明年是该开选秀,给皇子们选妃,着礼部与宫中共同筹办。”

    选秀仍与林家无干。

    林黛玉不选,林如海替宁安青也求了免选。

    但圣旨一出,京中乃至大周各地都因这封旨意动了起来。

    圣旨中点出了免选的范围

    太后、诸太妃三服以内的侄辈、姊妹辈及长辈免选。

    皇后和正四品九嫔及以上妃嫔,三服以内的长辈姊妹免选。

    求得恩旨的免选。

    荣国公府里,贾迎春已是钦定北静王妃,只待明春及笄便能完婚。贾探春是贤德妃亲妹,免选。只有贾惜春,虽与贾元春同族,因出了三服,明年恰是十一岁,在参选之列。

    贾母问过贾珍,是否要她入宫,托贤德妃求贾惜春免选,或是快些给她定下亲事。

    贾珍只道,这等小事,不必劳烦娘娘,亲事也急不来,让贾惜春去长个见识也好。

    贾母知道贾珍想的什么。

    可到底不是亲孙女,隔了一府,不好深管,只得随他。

    史家一门两侯里,只有史湘云能参选。

    但史湘云的叔叔婶娘知道,以她的性子入宫不是好事,为了让她免选,终于答应了贾母所求和贾宝玉的婚事。

    史家、贾政、王夫人对这桩亲事各有不满。

    史家嫌贾宝玉在家内家外沾花惹草,名声不好,读了这些年书,也未见大长进,怕史湘云和贾宝玉定了亲,影响下面女孩儿的婚事。

    但仓促之下,贾宝玉也勉强能算个好选择。

    史湘云又被贾母留着在贾家住了那么多年,不和他家男子成亲,于名声更不好。

    贾政稍有些不满意史家没有读书好的男子。

    不过,贾宝玉娶得史湘云已算高娶,他再不满也有限。

    王夫人不大喜欢史湘云的性子,觉得她会带着贾宝玉胡闹不上进。

    可贾母、贾政都愿意,她不好提出反对。

    她又才给贾宝玉相中了一房贤妾袭人,还没敢在贾母、贾政面前过明路。

    且史湘云年小,离成婚还有几年。

    想到有袭人规劝着,史湘云门第嫁妆也都配得上,她便劝自己接受了。

    因此,两家还算和睦地按礼换过庚帖合了八字。

    小定之前,史湘云就被接回了史家。

    将到八月初三贾母寿日,宁荣两府的园子改建完成。

    宁国府花园仍叫“会芳园”。荣国府的花园得贤德妃赐名为“大观园”。

    贾赦让贾迎春搬至园中主院“大观楼”去学习,贾母准了,又命贾探春、贾惜春、李纨也各择地方住进去。

    偌大的花园只住了她们姑嫂四个,贾母去逛了半日,只觉得人影稀少,花柳失色。

    王子腾的女儿要参选,王子腾夫人正给薛宝钗定亲,都请不来。

    贾家从薛家身上刮了那许多银子下来,也不好再请。

    史湘云成婚之前,更不可能再来长住。

    眼前少了一个侄孙女,更让贾母想起最疼的外孙女。

    她忍耐了数日,终于让赖大家的亲自去林家,看能不能把林姑娘请过来,在新修的园子里住上几日。

    赖大家的到林宅时,宁安华才决定好,过几日皇上秋猎,她要随驾同去,问黛玉去不去。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