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是妹妹更是夫人

作品:《[红楼]咸鱼林夫人

    林宅, 东厢房廊下,宁安青拉着林黛玉,侧身躲在廊柱后面, 避过出来的弓九。

    弓九出了院门, 她才要和林黛玉去正房, 就看见当着众多丫头仆妇的面,林如海一把抱起宁安华, 进了内室。

    她原本苍白没有多少血色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笑道“玉儿, 咱们先走罢,过会子再来。”

    林黛玉轻轻应了一声,沉默地跟在宁安青身后。

    宁安青回身挽住她“姐姐和姐夫都平安回来了, 别的事咱们不知道也好。”

    林黛玉笑道“小姨,我知道。”

    她们沿着抄手游廊出去,身后檀衣追上来,笑问“不知姑娘们在家里用过饭了没有”

    宁安青不说话, 只笑看林黛玉。

    林黛玉笑道“檀衣姐姐,我和小姨吃过了。厨上有给父亲和太太备好的饭菜, 姐姐们别忘了请父亲太太吃饭。”

    檀衣笑道“多亏大姑娘细心,不然太太在大太阳底下站了一个多时辰, 回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也太受罪了。”

    看檀衣的额角也有濡湿后干了的发丝贴着,宁安青笑道“姐姐不用管我们了,也快去歇歇。我和玉儿先回去了。”

    林黛玉道“家里有事, 就先让他们送去我那,请父亲太太不用烦心。”

    檀衣笑道“那就全靠大姑娘了。”

    送两位姑娘到了院门,又目送姑娘们行得远了, 檀衣才转身回院子。

    别的丫头婆子们一个不见,只有菊露守在西稍间里,寒燕在门口等着。

    接了檀衣进来,寒燕忙端给她一碗温茶。

    檀衣一口饮了半碗“在车上喝过水了,还是口渴。”

    看她喝完了,寒燕又倒一碗,笑道“这是姐姐们渴得过了,得多喝几碗。菊露姐姐已经喝了一壶了。”

    菊露在西稍间里朝寒燕一皱脸。

    檀衣便问“青姑娘和大姑娘是什么时辰来的”

    寒燕低声说“两位姑娘就没走,一直在这屋里等着的。方才九先生来了,青姑娘才领大姑娘避出去,谁知老爷和太太就”

    檀衣道“太太受了这一日的罪,连咱们服侍的人都恨不能背着太太走呢,何况老爷主子们越好,咱们服侍的也才越好,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了”

    寒燕忙道“姐姐,我不是议论老爷和太太。我是怕大姑娘”

    太太和大姑娘再好,也是继母继女。哪有女孩儿看着亲爹和后娘这么亲热,顾不上她,心里能一点不多想的

    檀衣笑道“这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大姑娘虽小,心里却清楚,就算一时转不回来,天长日久,总会明白的。”

    寒燕笑道“那姐姐还急慌慌出去什么”

    被堵了这一句,檀衣笑道“你个小蹄子,心里知道就罢,还非要说出来做什么叫我这脸上好没意思的。等我也捏你的短儿。”

    寒燕笑道“姐姐才不是这么小气的人。”

    说笑了这几句,看卧房里没有动静,檀衣便让菊露寒燕都到东稍间坐着等。

    卧房内,听到宁安华的总结,林如海捧凤冠的手一顿。

    这声“夫君”不似前夜那声,听着杀气腾腾,令他心惊胆寒。

    而太后话中之意,更让他心头火起。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太后自当为天下女子表率,夫人并无过错,却遭太后冷遇刁难,此为不仁无德。林家又如何与贾家相处,只要不有违礼法道义,更是两家私事,即便与朝事相关,却定与内宫无干。太后如此,亦为越权。

    为人丈夫,让妻子无端受这等屈辱,也属无能

    他将凤冠放好,看宁安华唇角带笑,拿不准她心情如何,又怕再细问下去,让她想起在宫中受的委屈,虽然心中有万般想法,一时却不敢开口了。

    凤冠一去,宁安华头上颈上陡然松快了,见他不言语,便笑问“你怎么不细问我太后都说什么了”

    林如海观她不似有气,方道“夫人想说就说,不想说”

    宁安华笑问“我不想说,你还问谁去”

    林如海便在床上半做一揖,笑道“还请夫人为在下指点迷津。”

    宁安华道“太后说贾氏一门乃开国时的功臣,功高德厚,贾家的女眷也都淑慧德才。贤德妃娘娘与贾夫人姑侄同为荣国公夫人抚育教养,贤德妃娘娘贤孝才德,故得封妃,贾夫人既是荣国公夫人亲女,又是表哥原配,我身为续弦,理当敬重贾夫人和荣国公夫人,多向荣国公夫人讨教学习,才知如何侍奉夫君、教育子女,才堪配陛下所赐的封号和诰命。”

    甄太后不愧在宫中五十年,一句难听的话都没说,却句句在指她出身教养不如贾敏,不配做一品诰命夫人。

    换了这时代任何人,不拘男女,哪怕当面还能守礼谢恩,私下大约也很难不动气罢

    但她只是有些担心,甄太后会把“教导”她的话宣扬出去,再带累了青儿和黛玉就不好了。

    不过青儿会成家的可能很小了,黛玉有“淑慧德才”的亲娘贾敏,问题都不大。

    再说,等她们该议亲至少还要三四年,谁知那时候是什么光景

    而林如海听罢,足有一刻钟没说话。

    宁安华歇了一会,看林如海已是气得额角青筋乱跳,怕他真气出个好歹,忙覆上他的手,笑道“我都不气,表哥也不必放在心上。”

    林如海睁眼,胸膛起伏,低声问“夫人真不在意”

    宁安华笑道“有表哥替我生气,我就省了力气了。再说这有什么不过几句糊涂话。哪怕传出去,大不了我在家躲一年半载,只说我一心给你侍疾,还省了不少事呢。就算不躲,只要有你,我出门见人,谁还因为这几句话小瞧我”

    “夫人妹妹确实不必在意。”林如海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但我不能。”

    宁安华嗅着他发间残存的皂角香“这会子又叫妹妹。”她笑问“到底是什么”

    “是妹妹更是夫人。”林如海说,“作为表侄、表兄、父亲,我不能任人污损林家、宁家女子的声誉。既已与你成婚,我更不能让你平白受这番委屈。”

    “那表哥想怎么做”宁安华问,“陛下以孝治天下,太后深居宫中,地位尊崇,非你我臣子可以冒犯。”

    “我确实动不得太后。”林如海道,“但我可以不让妹妹受流言所扰。”

    宁安华笑道“我已经当她说的话都是放屁了表哥别恼我这话。”

    林如海笑了几声“就当她是“放屁””

    他们就这么抱着,直到檀衣敲门来问洗澡用饭,又说“老爷的药熬好了。”

    宁安华笑道“表哥快洗了澡,吃完饭吃药罢。你把自己气坏了,我可怎么办”

    许是今日心情起伏太大,已将心绪流露太多,林如海忍不住轻轻一叹“妹妹别说这些话哄我了。”

    宁安华笑而未答。

    两人各自洗澡更衣毕,只在西次间榻上用饭。身旁无人服侍,只有檀衣在廊下守着。

    宁安华吃了八分饱,才说“今日贤德妃不在,只有皇后娘娘,太后却几次提起,我看不只是要借她说话,该有别的意思。”

    林如海道“贾家要建省亲别院,大约财力不足。”

    宁安华问“难道太后以为教导我这几句,我就会心甘情愿给贾家送去五万十万银子别说十万,这省亲别院就是十万也不够填的,又是他家,只怕得把林家整个卖了才够。”

    她道“省亲这事自古未有。虽然如今都说此乃不世之隆恩,可如此恩典,令妃嫔家中花费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之巨建造省亲别院,何等的铺张靡费,来日史书工笔,又焉知会如何记载。”

    皇上为了继续刷“仁孝”的名声,先将凤藻宫女官贾元春纳为妃妾,加封高位,又提出“每月逢一六日期,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再往下想,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恩旨省亲”,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好说了。注

    省亲的妃嫔越多,越能彰显皇上的“仁孝”,皇上在史书上的评价就更危险一分。

    贾家建不起园子,甄太后这是在帮皇上的“孝顺”从林家身上割点血出来。

    林家给,不管给多少,这钱都肯定回不来了。

    林家不给,就眼睁睁看着皇上的孝顺不到位,先妻的娘家领不成圣恩

    宁安华不解“甄家又不是全没人了,除北静王妃之外,还有一家子女眷孩子,就算是流放的,将来也未必不能得恩旨回来。太后如此,难道是把甄家全然不顾了”

    为了“仁孝”之名,皇上屈居东宫十一年。为了扳倒甄家,皇上前后派去四任巡盐御史,终得成功。皇上想要人才,却能舍得下人才的性命,看他有多少能为,又是否忠诚。

    皇上能忍、善忍、有决断,把这样的人逼得太狠,甄太后就这么自信,在她和太上皇都离世之后,皇上没有别的办法,把甄家再清洗一遍

    甄太后想法如何,宁安华是不得而知了。

    她看着林如海,只问“表哥以为,咱们这位陛下,算是明君吗”

    皇上已年过而立,身为九五至尊,登基十一载,却一直被太上皇和皇太后辖制,让他只能用曲,不能用直。若长此以往,万一他内心扭曲,对天下来说,是祸非福。

    她身处天下之中,又是皇上的近臣之妻,皇上的所思所想决定着她的生活质量,她不能不在意。

    林如海大约知其意,道“若能使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吏治清明,就是明君。”

    宁安华笑说“果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林如海笑道“总觉得妹妹是在打趣我。”

    宁安华笑道“非也,我这是肺腑之言。”

    林如海笑问“发自肺腑地打趣于我”

    宁安华笑道“表哥这样想,我也没法儿了。”

    饭毕,宁安华去找罗十一,打听皇上对省亲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罗十一道“陛下仁孝,省亲是上皇、太后所赐隆恩,夫人为何有此问”

    宁安华心中大约有了数,却仍半吞半吐地说,她和林如海不知是否该援助贾家建造省亲别院,偏偏又不能为这事去请示皇上。

    既然家里有这个方便,就给皇上一个印象,林家的一言一行,都要尊他的意思罢。

    罗十一当场没再说什么。

    第一日,宁安华去习武,又提起此事,罗十一才笑道“我虽不敢妄加揣测圣意,可上皇、太后降恩是为了妃嫔能与家人在家中自在相聚、骨肉团圆,若为此事弄得家中倾家荡产,甚至于借遍亲友,好事成了坏事,才是坏了恩典。所以旨意上才说,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的,再请旨省亲。便是家中无力省亲,每月也许眷属入宫探视,很不必强领圣恩。”

    宁安华笑道“幸好有先生。不然等贾家求上来,我们若帮了,竟不是助他们,是害他们了。”

    但一点不给大约也不现实。略出三千五千,打点金银器皿送去就够了。

    依她对贾家的了解,两万两银子,能办出五千两的事,就算他家上上下下都手软少贪了。一般来说,两万银子至多能实花两三千两。

    林家送去价值千两的东西,就抵得过贾家花四五万了。

    这日上午,就有荣国公府的帖子送来,却不是贾母的口吻,是王夫人追忆了一番与林家的点滴往来,想上门拜访。

    林家回京这几日,远近亲友及左邻右舍送来的拜帖礼物不少。因林如海“病着”,便与宁安华一概亲自回帖,待身体好转再相聚。林黛玉和宁安青只负责见各家来人,收贴子存礼物等事。除林平家的、崔盛家的外,宁安华还令檀衣和菊露轮流去帮她们。

    王夫人的帖子是周瑞家的亲自送来的。

    周瑞家的肚里揣着王夫人百十句叮嘱,进了林宅的门,被引到前厅,却只见林姑娘和另一位更小些的小姑娘坐在上首理事,身旁四五个体面的管事娘子和大丫鬟围着,心下先是一惊,又是一喜,便打叠起许多话,要哄林姑娘让她见宁夫人。

    林黛玉在荣国府两年,却很知周瑞家的是何样人。

    周瑞家的捧她,她就等大娘姐姐们都顺着捧过,再谦逊一番。

    周瑞家的话里有话,意图挑拨,她就装听不懂,由大娘姐姐们讥讽回去。

    等时辰差不多了,小姨捂着心口说不舒服,她忙令人去请大夫找丸药,又对周瑞家的致歉,一定将一舅母的好意转告太太,现在家里不方便,只能请她先回去了。

    林平家的亲自把周瑞家的送出去,宁安青心口也不疼了,头也不晕了,看紫鹃没在,便颦眉道“难道贾家的大管事娘子都是这样的”

    上门求人都是如此,眼里没人,心计厉害,在自家岂不更难缠

    林黛玉笑道“虽然不是人人如此,也差不太多,都比咱家的大娘姐姐们厉害多了。”

    宁安青道“宁可不要这样的厉害,哪里还有规矩在。”

    澄月笑道“不过姑娘在贾家没受她们什么气。”

    林黛玉笑道“外祖母确实疼我,她们拜高踩低惯了,怎敢惹外祖母。”

    晚饭时,宁安华看到这张帖子,便让林如海先回一遍,她再誊抄,第一日令人送去,只说林如海在养病,她要照顾夫君,着实离不开,家里一应的大小事多亏有黛玉孝顺。若员外郎夫人想念外甥女,只管把黛玉接去,让孩子闲散几日也好。

    这帖子回得滴水不漏,王夫人没了法,只得回过贾母,真把林黛玉接去了几日。

    可林黛玉只是九岁孩子,虽然帮忙管了家,又做不了主,她又仍住在贾母院中,身旁时时有多少丫鬟婆子服侍,王夫人想旁敲侧击几句都没机会。过了半个月,她只得又把人送回去了。

    黛玉回了家,林家花三千两银子,给贾母打造的几尊纯金镶宝大寿佛菩萨也都好了,大张旗鼓地送去了荣国公府。

    贾母见了,十分欢喜,当即便命摆在了屋里,又连说林大人、宁夫人有心。

    王熙凤已出月子,只推身上没好全,不肯管省亲的事,每日除办些日常小事外,都在贾母处孝顺。贾母说这寿佛菩萨有十分好,她就帮着说成十一分。果然贾母更加喜欢。

    王夫人连碰几个软钉子,也只得熄了从林家找银子的心。并贾珍、贾赦、贾琏等也只得把这心收了。

    又不几日,甄太后在宫中教导清熙郡君的话,忽然在京中传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