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2章 抵达695
作品:《1911再造中华》 正如蔡锷所料,叛军的辎重基本都在迪化城外的大营里,敢用这么点老弱残兵看守辎重,一点都不担心清军主动出击端了自己的大营,掠走辎重。当然,这也从侧面证明,迪化城中的清军真的一点斗志都没有了,不然的话,那区区一千老弱残兵,骨灰都给扬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战利品对黑衣军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他们距离内地实在太过遥远,想要获得补给是非常困难的,而新疆的冬天也很快就要到了,根本就来不及屯田种粮食,这6000多人吃的喝的都没有着落,蔡锷这段时间没少为这个发愁,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战利品,啥问题都解决了
黑衣军带着战利品,雄纠纠气昂昂的开进迪化城。
迪化,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新疆第一大城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此时的迪化仅仅是个府城,比起新疆其他地方来算得上是人烟稠密,不过跟内地相比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现在的新疆,军事和行政中心都在伊犁,伊犁将军府就是专门为了应对沙俄的蚕食而设置的,迪化只是伊犁的大后方而已。
这里距离伊犁,仍有千里之遥,中间没有铁路,军队调动全靠马车或者步行,想守住新疆有多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拿下迪化对黑衣军来说仍然意义重大,他们终于可以先停下来喘口气,好好休整一下再继续前进了。蔡锷毫不客气地撤掉了迪化守军最高指挥官的职,给一笔钱让他回老家去,那些不想再当兵的士兵也各自给一点路费,各自谋前程去。随后他将在迪化周边地区屯田的屯田兵召集起来,先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形势,再丈量田亩,分配土地,将他们编成迪化民兵团。过去两百多年,大清一直努力往新疆移民,而移民的主力是东北的索伦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拿起刀枪弓箭从军,亦兵亦民,为保卫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他们,蔡锷自然是相当大方的,分配田地的时候非常大气,让这些屯田兵一个个士气大振
随后,蔡锷派马成前往伊犁接管当地的防务。马成率领第1骑兵旅一路风餐露宿,花了近二十天才赶到伊犁,收编了伊犁城守军和当地的屯田兵,至此,伊犁将军府彻底成为历史。
而当马成停下脚步来的时候,才发现,新疆的冬天快到了,这些来自淮西地区的精兵劲卒马上就要迎来自己在新疆的第一个新年了。
远在北京的李思明始终高度关注着入疆部队的动向,得知马成接管了伊犁将军府之后他马上下令从甘肃调运大批粮食运往新疆。好几千人马呢,每天都得吃喝,所需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新疆的经济那么落后,骤然多了几千张吃饭的嘴,粮食供应肯定很紧张的,只能从甘肃调运了。好在在蔡锷动身前往新疆之前他就下令一大批工匠前往兰州开设马车厂,集中全力制造四轮马车,现在已经造出了好和十辆,每辆能装上千斤粮食,至于畜力,更加不缺,骆驼就挺好。李思明一声令下,几十辆满载着粮食和弹药的车从兰州出发,迈着坚定的步伐朝遥远的迪化走去。
按后勤部门的计算,这些粮食大概只有一半能够送到部迪化,这还是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可以驿站为送粮队伍饭食,不必吃自己运送的粮食的结果,不然的话能送到迪化的粮食就更少了。
遥远的路程,落后的经济,稀少的人口,这一切客观因素都使得中央对新疆的一切动作都显得极为艰难。
所以在运粮队伍里还有一支工程队伍,他们将负责在迪化和伊犁各自修建一个可供飞艇起降的航空站。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建一座氢气制造厂。李思明实在无法忍受那遥远的距离和落后的交通现状所带来的超低效率了,他打算在两年之内打通从内地到迪化的空中航线,让飞艇可能从北京直接飞到迪化去,部分缓解交通落后的困境。
飞艇从北京飞抵迪化,大概需要两天时间,按在他看来仍然很慢,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可思议的神速了,空中航线一旦打通,中央对新疆的掌控力度将大大加强,新疆那边的军政要人要到内地来,中央要往新疆运送物资,都将变得很便利。当然,想要彻底解决问题的话还得靠火车,就是不知道这条横贯中国的交通大动脉要猴年马月才能修通
事实上,早在七月份,孙先生亲自挂帅的铁路部就开始进入爆肝状态了。
这个时代中国的工程技术人才大多都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这年头的中国烂成什么鬼样大家都知道,见识了欧美的繁华之后还愿意回来的人,都是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家国情怀的。如今的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煤铁和铁路的重要性了,以詹天佑为首的那一批工程师愿意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一切,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种种难题,可缺资金这个大难题他们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大清修铁路大多都是举债的,要么是向欧美举债,要么是向民间借债,反正就是不怎么舍得从国库里拿钱出来修,直接后果就是工程资金得不到保证,比如说陇海铁路,就经常陷入资金断裂,不得不停工的困境,修好了一段之后就不知道下一段什么时候才能开工了。从大清到北洋再到民国,在修铁路这方面都是跟燕子垒窝一样,有钱就修一截,没钱就先放着,结果一个不留神搞出了一堆世纪工程。
李思明跟他们不一样,他搜刮的时候是真狠,但花起钱来也是非常大方的。被他扫荡了将近一年之后,黑衣军统治的那几个省地主基本绝迹了,前清官员也基本上被他敲骨吸髓给吸干了钱袋不让他经济上敲骨吸髓,那他就要在物理上给你来个敲骨吸髓了。搜刮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让他迅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再加上赖掉了八成多的庚子赔款,中国的财政状况空前的好。手里有了钱,他开始疯狂地砸铁路、公路、电力、教育、医疗、煤铁、军工、化工等产业,尤其是铁路和工路基建方面,拨起款来那叫一个痛快,一年的预算能顶大清五年。手里有钱,铁路部那些工程师自然是干劲十足了,没日没夜的泡在工地上,因为操劳过度昏倒在工地,被送到医院去,醒过来后又爬起来跑回工地去接着干的大有人在。
陇海铁路和漠北铁路是重中之重,李思明在这两条铁路线上投入的资源是最多的,工程师自然非常上心,两条线同时动工,一边勘探一边施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顾一切地往最终的目的地推进。克鲁伦河铁路还算顺利,沿线地势都比较平坦,气候干旱,土质坚硬,施工条件良好,再加上大量使用到推土机、压路机之类的机械,效率倍增,平均一天能铺设八公里,虽然比不过美国太平洋铁路创造的每天十英里的恐怖速度,但也算很不错了。
不过陇海线就没这么容易了,这条线沿途要穿越好几条山脉,施工难度巨大,别说一天铺设八公里,一天能铺设八百米李思明都谢天谢地了。
想要打通中国的交通大动脉,真的没那么容易。
不过李思明在这方面投入的注意力有限,他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真的没时间天天盯着铁路。
在马成抵达伊犁的时候,有一拨人在海上颠簸了近两个月之后,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黄秋就是这拨人当中的一个。他原本是山东一个地主,拥有八百多亩田地,颇有家财,平日里没少鱼肉乡里,欺男霸女,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滋润。可惜,黑衣军一到,他的好日子就到此为止了,黑衣军让那帮泥腿子出来检举他,将他做过的那些坏事全扒了出来,最后经过法庭审叛,没收他所有田地财产,黄家十七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流放海外。这个判决一下,黄秋整个人都懵了,他都快五十了,流放海外的话,他还有命回来吗
但革命政府格外的冷酷无情,对他的哀求全然置之不理,在黑衣军的押送下,他和数百名有着同样遭遇的倒霉蛋哭唧唧的上了船,一路颠簸,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几内亚。
船缓缓靠岸,这帮在船上憋了快两个月的倒霉催看着海滨那绿草如茵的平原放声欢呼,甚至激动得痛哭流涕。不容易啊,这近两个月来他们能看到的,除了大海还是大海,以至于他们都怀疑自己要死在海上了,没想到居然看到陆地了,真心不容易
黑衣军军官怒吼“别哭了,带上你们的行李准备上岸难道你们还想呆在船上过年不成”第693章 捡金子 不好意思,一点也不想
这帮家伙坐船真的坐怕了,这辈子都不想再坐船了,听军官这么一说立马一说,他们马上就带上自己的行李,自动自觉的排成队伍依次登上栈桥,开始上岸了。
几内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统治这里足有三十年之久。
在经营殖民地的策略上,法国跟英国是截然不同的。英国采取的是类似大唐的覊麽制度,把那个国家给灭了之后便扶持豪强充当自己的代理人,然后实行包税制,那些代理人只要能按时保量的向大英交纳税款,能保证大英在殖民地掠夺矿产资源不受抵抗,同时能在殖民地征兵,他们是不是把当地整得民不聊生,英国是不管的。豪强嘛,只要能保证大英帝国在当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就行了,别的大英不管。交够给大英的,留足给总督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给大英当代理人,就是这么爽。不难看出,大英对殖民地的经营始终停留在掠夺层面,而且是相当野蛮的掠夺。
法国则是把该国的统治阶层铲掉,削平一切不服从法国统治的势力,然后开始文化入侵,从头开始一点点的培养亲法势力。这样做需要付出的成本是英国的n倍,回报周期也很长,但是一旦奏效,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地掀起了反殖民主义的浪潮,那些被压迫了数百年的国家纷纷闹起了独立,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在短短三十年之内土崩瓦解,最后只剩下个徒有其表的英联邦摆在那里唬人,而法国对殖民地国家的统治却依然牢固,甚至有些国家害怕法国不要他们了,要求公投加入法国没错,就是法属圭亚那了。
几内亚算不得什么肥肉,但法国人连布基纳法索那种鬼地方都不嫌弃,自然也没有嫌弃几内亚的道理。在过去三十年里,他们陆陆续续的建设了港口、码头,修建了一些工路和几座水库,都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很有用就是了。可惜的是为了保住摩洛哥,他们把这块殖民地让给了德国,过去三十年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在这批移民到来之前,定居在几内亚的法国人基本上都走了,法国跟德国是世仇,他们可不愿意在德国人的统治下生活。不过他们还是挺够意思的,走归走,自己辛辛苦苦搞的基础设施一点都没有破坏掉,甚至连种殖园都是好好的,等着德国人去接收呢。
德国人是不会去接收的,去接收的是中国人
真得感谢这些可爱的法国人,要不是他们辛勤劳动,千辛万苦建起了好几个沿海城镇,这帮被李思明丢到非洲来的倒霉蛋怕是得住好长一段时间的帐篷了。
没啥好说的,上了岸之后就开始分配房子,由于第一批来的都是些糙爷们,分房子的时候自然用不着那么讲究,每人一个房间,把人住满就行了。有些人不满意,向军官提出抗议“这里明明有那么多空房子,完全可以每户人一幢房子的,为什么非得大家挤到一块来”
军官说“后面还有很多人要过来,房子紧张得很,大家先挤一挤,等到新房子建起来了再重新分配。”
这下大家都无话可说了,只能老老实实的服从。
安顿下来之后,大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洗澡。在海上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腌咸鱼,船上的淡水供应是很紧张的,不大有可能有水给他们洗澡。想洗澡那只能祈祷天下雨,下雨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脱光光跑到甲板上,一边淋雨一边使劲搓自己的皮肤,雨停了,澡也洗好了。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一周洗不了一次澡是常有的事情,把他们弄得简直痛不欲生。好不容易上岸了,而几内亚又不是什么缺水的国家,自然要好好洗个澡了
于是,转眼间,城外的小河里就满是泡澡的糙爷们了,密密麻麻,跟在茶壳里煮饺子似的。
跟着这帮家伙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个专业的勘探队伍,他们的任务是对几内亚全国范围实施勘探,摸清楚这片土地的资源分布。这些家伙都是高级人才,待遇不错,自然用不着跟这帮倒霉蛋一起挤在闷热的船舱里腌咸鱼,下船的时候他们一个个一向,别提多潇洒了。他们一下船就往城外跑,爬上高处观察四周的地形,这职业病还真不轻。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大片肥沃的沿海平原,有好几条大河浩浩荡荡地流过,带来充沛的水资源,法国人在这里修了堤坝,挖了沟渠,开垦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种植园,在种植园里种上了咖啡、香蕉、烟草,在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这些作物长势茂盛尽管主人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一位勘探员贪婪地看着这一切,流着口水说“这简直就是插根筷子都能长芽的宝地啊在这里我们能开垦出多少良田,种出多少粮食”
勘探组组长说“元首说这里的矿产资源同样丰富,有许多金矿、铜矿、铁矿,随便找着几个我们都发大财了”望着四周,发出同样的感慨“真是一片宝地啊”
不光是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片宝地,那些被流放到这里来的倒霉蛋同样意识到了。他们看看这随手抓把土都能捏出泥油来的沃土,再想想自己老家那地力濒于耗尽的土地,不禁感慨同样是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凭什么我们一辈子辛辛苦苦在那瘠薄的土地里耕作,终年不休,收获却少得可怜,而这里的人却可以坐拥如此宝地,啥都不用干,随手撒把种子就能获得丰收凭什么这不公平嘛
这块地我们占了我们不光要把这块地给占了,还要占更多只要是适宜农耕的地咱们都得占在国内已经没有搞头了,我们就在这非洲当地主,当拥有万顷良田的地主
想开发这么大一片土地,自然不可能光靠这区区几百名移民。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有轮船抵达几内亚,运来大量移民和种子、农具,甚至武器弹药。那些移民中有些是被迫的,但也有被坑过来的地主也并不全是坏的,也有一些乐善好施的好人,极少就是了。对于这种地主,李思明还真不好拿他们怎么样,强行没收他们的土地的话很容易让当地老百姓反感的。于是这个缺德的家伙就提出用海外的土地换这些地主手中的土地,十亩换一亩。那些地主知道土地国有化是大势所趋,他们根本就无力抗衡,又听说李思明愿意拿海外的土地跟他们交换,登时大喜过望,纷纷答应,将手里的田契地契交给国家之后换到了一张张土地券
只有等他们到了几内亚才能兑现的那种。
原本他们心里是非常不满的,认为这鬼地方离家太远了,跑一趟得花上两个月时间,谁受得了但是等他们上了岸,参观了法国人开劈的种植园,见识了几内亚的土地有多肥沃之后,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了。如此肥沃且灌溉便利的土地,别说十亩换他们一亩,一亩换一亩他们都赚大了啊
没啥好说的,给国内发电报,让家里人从银行贷款买拖拉机、收割机,他们要大干一场了
李思明在不遗余力地往几内亚那边塞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新几内亚。他可是获得了德控新几内亚沿海平原的垦荒权的,不多塞点人过去岂不亏大了于是,同样有一艘艘货轮满载着建设兵团官兵,浩浩荡荡地开往德控新几内亚。这些建设兵团官兵大多都来自穷乡僻壤或者盐碱地,简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往上数三辈都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等他们见识了新几内亚的肥沃富饶之后,想必很快就会爱上这片土地。
德方是很欢迎这些建设兵团官兵的,他们的到来为德方了大量劳动力,有了这些劳动力,他们的种植园、矿山、工厂,都有充足的人手,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看在这么多劳动力的份上,他们对李思明的一些小动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跟他斤斤计较了。
什么小动作
就是瞒着德国在新几内亚搞勘探,当然,是在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搞的。
比如说此时就有一台钻探机正在突突突地往地下钻。
之所以冒着得罪德国人的危险在这里搞钻探,是因为一个学矿业的大学生在这附近一条小溪里发现了不少米粒大小的金砂,他认为这一带有金矿,而且是大型金矿,值得钻探。李思明也是个胆子大得没边的家伙,听说有金矿就来了劲,立马就弄了台钻探机过去,瞒着德国人开始钻探了。
钻探机已经往地下钻了三四十米。
大学生觉得差不多了,下令取土芯出来。
当一根根长长的土芯被取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四米深的地下开始,土芯里便布着星星点点的金砂,到十米深后,含金量简直到了凶残的地步
金矿石品位达到了恐怖的每吨二十八克到三十米深的地下时更是可怕,达到了每吨六公斤
这跟捡金子有什么区别第694章 阳谋 一直以来,不管在哪个国家开采金矿,都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黄金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在整个地球的储量都不多。我们经常会听说哪里哪里又挖出了一块多大的狗头金,好像开采黄金很容易,随便一刨就能刨出一大块金块,一辈子吃喝不愁了一样,其实狗头金是很难找得到的,在绝大多数的金矿里,黄金就像沙子里掺芝麻,而且是一两吨沙子加一颗芝麻,然后搅和搅和让你去找。如果碰到的是高品位金矿,那么恭喜你,你发财了;如果是低品位金矿
嗯哼,想一起去挖黄金吗倾家荡产的那种。
矿石品位的高低对于采金者来说可谓成败攸关,所以在开采之前必须慎之又慎,彻底摸清楚了矿脉的分布和矿石的品位在动手,不然往往以悲剧收场。以目前的技术,金矿石的品位必须在2以上才有开采价值,也就是说每吨矿石里必须要含有两克以上的黄金才划得来,如果低于这个品位就不要去逞英雄了,不然的话哭都没眼泪哭。上沃尔特首任法国总督发现有一个金矿,兴冲冲的去试着开采了一下,经果在一吨矿石里足足提炼出了一克黄金,当时就气到吐血了。
矿石品位越高,开采的难度就越低,淘金者赚到的钱就越多,这是常识。目前全世界金矿石品位最高的是南非的兰德矿脉,金矿富集带里一吨矿石中含金高达四五百克,非常恐怖,哪怕开采了一个世纪之后,这条矿脉的品位仍然保持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二十之间,平均百分之十,每吨矿石含金十克。
中国那一堆一吨矿石里只能榨出一克黄金来的金矿直接哭昏在厕所里。
现在,在新几内亚这个鬼地方,他们居然找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金矿,富集带含金量高达每吨六千克黄金,这一矿层厚达十五米
简直是老天爷在送金子给他们啊
勘探队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发飘了“换换个位置再再钻”
勘探队跟打了鸡血似的,换了个位置继续开钻。接下来一连几天他们都在疯狂地钻探,以获取一根根钻芯,然后逐根逐根地分析。花了大半个月时间,他们终于初步摸清楚了这个金矿的分布,满怀激动地向北京发去了一份电报。
“该矿藏属于中型富集矿藏,矿脉长达四千余米,宽达一千二百米,地质储量在四百吨以上在地下深处有富集矿层,厚达十五米,平均品位高达每吨四百二十二克,个别位置甚至达到每吨六千克,称得上是遍地狗头金”
“该矿埋藏浅,品位高,易于提炼,极具开采价值,建议马上投入资金进行开采。”
看完这份电报,李思明捏着下巴咕哝“老天爷对我可真不错,知道我缺钱花,转手就送了我一个大金矿”
宋雨薇说“你就别臭美了,什么老天爷送给你的明明是我们的勘探队千辛万苦找到的好吧”
李思明说“老天爷借勘探队之手把金矿送给我,有问题吗”
宋雨薇翻了个白眼“没问题脸皮厚到你这种地步,还能有什么问题”
随即他正色说“这个情况可一定要保密啊。他的品位这么高,储量又这么丰富,万一消息泄露出去别说德国人了,连英国人都会眼红的。我们海上军事实力这么薄弱,他们真要抢我们根本都拦不住,到时候就空欢喜一场了。”
李思明笑了笑“放心吧,我给个缸英国佬做胆,他们都不敢跑到德控新几内亚去抢我们的金矿,而德国人也不大可能跟我们抢。”
德国佬对殖民地看得非常重,他们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就是为了从英国、法国手里抢夺殖民地和市场。现在德国正火力全开,疯狂扩充军备,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发动战争的架势,在这种背景下就算给英国一个缸做胆,他们也不敢对德控新几内亚采取行动。这个金矿看起来是很诱人没错,但是为了它跟德国人干一仗,可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德国跟李思明正处于蜜月期,他们千方百计要把李思明拉入同盟国的阵型,为了得到这个盟友,甚至不惜把几内亚这么大一块殖民地让给了中国,还会心疼区区一个金矿所以在李思明看来,这个金矿安全的很。
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是很安全的。
宋雨薇摇了摇头,实在不明白他的自信到底是哪来的,不过她知道这个家伙的目光之锐利,不是自己一个女流之辈能比的,他说了英国佬不敢动,这个情况英国佬就不敢动。既然英国佬不敢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投资金开采呀。
“你打算开采它吗”她问。
李思明毫不犹豫的说“当然老天爷要把几百吨黄金送给我,我哪能不要呢”
宋雨薇皱着眉头说“但是新几内亚实在是太远了,谁把那些黄金开采出来恐怕不容易。”
李思明说“这需要国家投入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统筹规划,光靠一些淘金者是挖不了多少的。”他伸了个懒腰,“这是好事,我正愁该怎么动员国内的富余劳动力到海外去闯荡呢,有了这个金矿,不怕他们不动身了。”
宋雨薇问“你是打算利用这个金矿作诱饵,引那些无业游民出海淘金”
李思明说“然也嗯,让人放出风声,就说在新几内亚和几内亚都发现了金矿,那里遍地都是黄金,可以自由开采”
宋雨薇眼都大了“你这也太损了吧”
李思明理直气壮“什么叫损我说的不是实话吗这两个地方确实蕴藏着大量金矿啊”
宋雨薇“”
碰到这种一肚子坏水的货色,真的是有理也说不清。
正如李思明所料,在几内亚和新几内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之后,无数在城市里无所事事四处遛跶的街遛子一个个两眼放光。他们对这一消息深信不疑,因为这两年德国就没少四处招矿工,都是要去新几内亚开采金矿的,待遇那是相当的高,已经有些人靠着到新几内亚淘金发财了。那些从新几内亚发了财回来探亲的家伙一顿添油加醋,把新几内亚描述得遍地黄金,这些街遛子半信半疑,现在官方亲自刊登发现金矿的消息,他们想不信都不行了
什么叫街遛子
就是那种在乡下没有田地房屋,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整天四处遛跶,时不时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的无业游民,这种人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人一多,整个城市的治安都要恶化。当然,他们也不想做无业游民的,实在是没办法嘛,乡下没有他们立足的地方,城里同样没有,除了偷鸡摸狗他们还能干什么新几内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后,他们顿时就眼前一亮,认为终于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官方适时推出了政策,谁想去新几内亚淘金的赶紧来报名,官方船票和抵达新几内亚之后的食宿,只要是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当然,不是免费的,这些都会折算成一个不小的数字,他们得用淘到的金子来还。
街遛子们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争先恐后的报名,生怕慢了一步没名额了。
于是,从上海开往新几内亚的航线变得特别繁忙。
不久,官方又爆出消息几内亚那边也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官方自然是把富集矿区给圈了,但还是给老百姓留出了许多小矿藏,允许民间去参与开采。消息传开,出海淘金的风潮更盛,开往几内亚的船票也变得一票难求了。
事情闹大了之后,莱茵哈特也给惊动了,亲自上门去问李思明“你们真的在新几内亚找到了金矿”
李思明嘿嘿笑着“这还能有假”
莱茵哈特“几内亚呢也有”
李思明“有,不过是小矿藏,储量挺有限的。”
莱茵哈特觉得他很不严谨“既然储量有限,你为什么还要动员这么多人出海淘金”
李思明露出关爱智障的眼神“你不觉得这是吸引移民出海的绝佳时机吗”
莱茵哈特“”
原来你在第五层,是在下输了。
中国人乡土情结是比较严重的,但凡还有一点办法都不愿意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想动员他们到万里之外的大洋洲、非洲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实在太难了。所以李思明也只能用阴招,放出几内亚、新几内亚遍地黄金等待发掘的消息来,吸引那些整天无所事事,但又不甘心就这样烂一辈子的人移民过去。他也没有说慌,新几内亚和几内亚确实拥有非常丰富的黄金储量,那成千上万地到海外淘金的淘金客里,总会有一些走好运挖到矿然后发大财的。
至于那些没挖到矿的
估计也没钱回家了,老老实实留在那里开荒种地当个农民吧第695章 欣欣向荣 一切都正如李思明所料,国内有大量无业人员被新几内亚和几内亚满地黄金的梦幻景象给迷住了,完全不顾路途遥远,海上凶险,纷纷报名,然后由政府统一买船票送他们下西洋,直奔遥远的几内亚和新几内亚而去。在那里,他们以比较原始的手段开采黄金,从成吨成吨的砂石中筛选出芝麻大一点的金屑。他们当中确实有不少淘到金发了财,但绝大多数人却是血本无归,连回国的船票都买不起了。
此时,建设兵团向他们伸来了橄榄枝,告诉这些欠了一屁股票的淘金客只要到农场去工作就可以赚到不菲的报酬,顶多干上两三年就能还清债务并且赚到回国的路费了。已经走投无路了的淘金客没得选择,只能加入。
随后他们发现这地方的地可真他妈肥啊只要稍稍用一点心思,随便种点啥都能获得丰收而且这里还有很多名贵木材,砍上一车也能换不少钱呢靠,简直就是天堂啊,他们还淘个屁金,种田伐木得了
新几内亚和几内亚的中国人数量直线上升。
李思明就像一条巨大的鲶鱼,以其近乎无穷的精力搅动着这个曾经死气沉沉的国度,掀起一轮轮的骇浪,让这一潭死水重新活泛起来。他疯狂地往基建、医疗、教育、军工、化工等等领域砸钱的同时,他也在疯狂地往国外砸钱。他在约旦境内的死海旁建立了钾肥制造基地,在越南疯狂掠夺优质铁矿和磷矿资源,向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等国家派出大量留学生,不计血本的从外国聘请工程师袁世凯发现跟这货一比,大清过去几十年搞的洋务运动纯粹就是玩过家家
这还不算,这家伙还向四川、甘肃派出了好几支地质勘探队,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用他的话来说“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石油工业,石油是工业的命脉,可以进口,但不能依赖进口”
玉门和克拉玛依成了地质勘探队重点勘探的对象。玉门当地经常有原油随着泉水一起从地下喷涌而出,克拉玛依那边早在1909年就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这是中国最早的油井,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重点勘探对象,一点问题都没有。
四川的自贡也是重点勘探的目标。这里倒没有石油,但天然气资源很丰富,自贡人挖深井开采井盐,越挖越深,有些盐井深度超过一千米,储藏于地底下的天然气喷涌而出。井盐没开采出来倒采出了天然气,自贡人也情绪稳定,他们用竹管将天然气引向炉灶,直接用天然气煮盐,不仅省去了买柴的钱,煮出来的盐也比用柴火煮的质量更好。这么丰富的天然气单纯拿来煮盐未免太可惜了,李思明让地质勘探队弄清楚自贡地下的气田分布,在他眼里,那一口口气井就是一堆堆堆成小山的化肥或者炸药哪
结果,在1913年年底,这三个方向都传来了捷报。自贡率先打出了三口高产气井,每一口的日产量都超过五十万立方米,证明自贡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完全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紧接着,玉门地区打出了好几口油井,产量低的一天五六吨,高的一天超过二十吨。在年底,油田传来轰一声巨响,一条油龙狂喷而出,化作大雨瓢泼而下,顺着山坡往下流淌,事先挖的几个准备接纳原油的池子转眼间就给灌满了这是一口百吨井,当天喷出的原油多达一百五十余吨。
克拉玛依那边也接连打出了七口油井。
公平的说,不管是玉门油田还是克拉玛依油田,都算不得什么大油田,并不算多的储量加上落后的交通环境,使得开采这些石油代价异常高昂。但是这两个油田的发现还是让中国人欢欣鼓舞,因为这证明了石油工业在偏僻而贫瘠的西南甚至西北地区也是可以生根发芽的。
从1912年到1913年,黑衣军控制的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山东和京津唐地区,粮食接连两年大丰收,而且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随着这些省份和地区粮食产量年年攀升,化肥、农药和机械化耕作的好处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熟知。而不管是化肥农药还是机械化耕作,都离不开石油,没有石油,一切免谈。此时的中国是不缺石油的,通过与德国、法国的合作,中国每年能获得的原油已经多达七十万吨,正朝着一百万吨大关迅速迈进,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全国汽车总量不到三千辆的国家来说未免也太夸张了一点。但这些石油西南和西北地区很难指望得上,不是李思明不给,而是距离太过遥远了四川还好,可以用船沿着长江把油运进去,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更加遥远的新疆,根本就指望不上,在没有修通铁路之前硬要将这些石油运进去,只怕在路上烧掉的是送达目的地的好几倍,根本就划不来。
有了玉门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就好办了,西北地区完全可以自产自销,还能供应给西南地区。他们不敢奢望籍此实现机械化耕作,但是能确保化肥供应也能让这些地区受惠无穷
西北、西南各省官员和百姓联名上书,请求在玉门和克拉玛依建立化肥生产基地,用这两地的石油生产化肥。李思明倒也不含糊,大笔一挥,准了同时批准的还有在四川建立年产五万吨尿素的化肥厂,以及修健输气管道,将四川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沙、武汉的项目。
除了石化工业,重工业发展也同样迅猛。1911年,中国年产钢铁七万吨,汉治萍公司占了九成,而到1913年年底,中国钢铁年产量已经飙到了三十五万吨,汉治萍公司在产量排名上被挤到了第三位,被徐州钢铁和南通钢铁毫不客气地辗压了。虽然此时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还只有日本的一半,但是随着袁胖子苦心经营的邢台钢铁和李思明投资的唐山钢铁投产,赶上日本只是时间问题。更可怕的是很多商人发现投资钢铁行业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利润还不小,也纷纷集资办起了钢铁厂。机械设备好办,政府牵头联系厂家,想要德国货、法国货还是美国货你开个口就行了;技术也好办,政府直接从那几个办得红红火火的钢铁公司里抽调技术骨干去指导;至于铁矿砂
那就更好办了。直接从越南运过来,品位都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稍微选一选就可以装炉生火了。
这些商人财力有限,当然不可能像徐州、南通、汉治萍等等这些巨无霸那样,上来就设计年产量十万吨甚至十几万吨,但设计年产量一万吨以上的也有好几个。民间资本入场意味着中国的钢铁产业开始繁荣起来,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中国钢铁年产量将会疯狂递增,不敢说赶上美英法这些老牌工业强国,至少超过日本是没问题,中国将成为亚洲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商人们还发现,政府似乎特别欢迎他们去投资电力、化工之类的产业。比如说一位广州商人想从银行贷款五十万元办一个磷肥加工厂,银行二话不说就放贷了,而且利息很低,市长更是亲自接见了这位商人,鼓励他把磷肥厂办好,并且承诺免税三年。同样的,有人要从银行贷款办火力发电厂,银行同样二话不说直接放贷,还问贷款够不够,不够可以多放点。相对应的,想从银行贷款办纺织厂什么的就没这么容易了,不是说银行不放贷,而是放贷审核流程比较长,跟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上啊
中国人一大特性就是喜欢从众,一旦让他们发现干哪一行可以发大财,他们就会一窝蜂的上,疯狂抢夺市场份额。大家发现搞化工、电力、钢铁、采矿等等这些赚钱比较容易,税率也低,哪里还有半点犹豫带上自己的全部资金嗷嗷叫着往上冲,先抢一份红利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李思明一直都不允许发行股票。中国的金融业实在太过稚嫩,橡胶危机已经证明,一旦放开金融业,股市马上就会背离为创业者吸纳资金这一初衷,变成一场钱生钱的游戏,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半点帮助,一个不留神还会对好不容易有了良好发展势头的工业造成致命打击。所以民营企业想要获得资金只有两个途径,要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要么从银行贷。发行股票想都别想
然后银行再向老百姓发行债券,从老百姓手里借钱贷给那些企业家,用税收为这些债券信誉保障,期限一到立即兑现,让老百姓赚点小钱花。这些债券的收益自然是不能跟炒股比的,但胜在风险小,甚至可以说没有风险,只要买了就有钱赚,所以极受欢迎。
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