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第 47 章

作品:《七十年代娇美人

    车站人声鼎沸, 嘈杂拥挤。

    隐隐约约听到喊声,裴曼宁立即转头寻着声音看过去,车窗外都是人, 挥手和车上的人告别,一张张陌生的人脸从眼前一晃而过。

    车速越来越快, 裴曼宁努力往车外张望, 可惜已经看不清人脸了。

    “小宁”宁砚拨开面前的人群,往前面走。

    他这几天一只待在沪上,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找人。

    找了许久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他干脆直接到火车站守株待兔。

    没想到真的找到了人, 那张脸,他不会认错。

    刚刚那个车厢小宁应该是去了南京。

    火车开了一会儿, 工作人员就来检查车票和介绍信了。

    “靠窗的那位女同志, 麻烦看一下你的介绍信和火车票, 同志, 同志”

    裴曼宁回过神来“好的。”

    走道上还站着许多人,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靠在里面, 旁边的两个人就帮忙把东西传到工作人员手上,检查完了又帮忙传回来。

    裴曼宁心不在焉地将东西放好,怀疑刚刚是幻听了。

    “同志, 你也是去南京吗”工作人员走了没多久, 坐在她对面的人搭话。

    裴曼宁抬起头来, 见是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 说话夹杂着一点方言,看起来有点清秀腼腆。

    她看了少年一眼,男生的脸颊腾地红起来, 他旁边还坐着两个同样十七八岁的同伴,用胳膊撞撞他,几双眼睛闪躲地打量一眼裴曼宁,害羞地低下头,催促道“快问啊,咱们可都指望你了。”

    少年抓耳挠腮,“同志,我想问问,到了南京之后,去柳荫胡同那一片,要坐哪路公交最近”

    裴曼宁还真知道这个,因为柳荫胡同里燕子胡同很近“坐三路公交车,到长青路东段下车。”

    “谢谢,谢谢。”少年连声道谢。

    因为之前的那道声音,裴曼宁完全提不起谈话的精神,加上她也不习惯和火车上的陌生人聊天,索性就闭着眼睛假寐。

    对面的人见她这样,透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抿了一下嘴,脸上的红潮渐渐退去。

    几个少年谈话的时候把声音放低了一些。

    裴曼宁靠着窗户假寐,还是从几人的对话中得出不少信息。

    他们是去年高中毕业的,因为南京出版界的劳动力奇缺,要招收两百多个学徒,过了招考,又去“五七干校”集训半年后,就在今年三月分配了工作。

    这几人被分到了南京某个出版社,木版雕刻书部门和插图绘画部门。

    哐当哐当摇晃着的火车,一直行驶了差不多七个小时才到达火车站,正好是下午五点。

    她在车站找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举着一块纸板的胥家大姐,把胥姨托她带的的确良布料交给她,才坐着公交回家。

    十多天过去,种下去的花草已经长大了许多,整个小院子变得生机勃勃。

    尤其是刺藤花又长高一截,长长的藤蔓贴着墙绵延成一片。

    裴曼宁又浇了一点须弥界的水。

    徐嫂子知道她回来了,第一个跑来看她,顺便拉着她问沪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裴曼宁就把这段时间见过的地方,都说了一遍。

    比如,沪上的邮政总局大楼,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比如,沪上的外滩,里面五十多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群,比如,沪上也很窄小的弄堂,住的地方也很紧张。

    徐嫂子听得津津有味。

    “对了,徐嫂子,这是给你带的雪花膏。”裴曼宁从行李里将东西拿出来,徐嫂子照顾了她这么久,想着好好感激一下。

    “哎哟,给我送什么雪花膏啊这些你们小姑娘用的东西,老贵了,一盒都要好几块呢,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啊。”

    “买都买了。”

    劝说了好半天,徐嫂子勉强才收下了,觉得过意不去,顺便帮她打扫了一下院子。

    “对了,裴家妹子,我外甥女儿不是在供销社上班吗这段时间单位上有一批瑕疵布要处理,布料都挺好的,就是染色不均匀,不要票,而且还便宜,好多人抢着要呢,我外甥女儿刻意给我留了一些,想着问你要不要”

    裴曼宁点头,正好现在已经开春了,她要做点春秋天的衣服“您知道都有些什么布料吗”

    “毛料的,纯棉的,灯芯绒的,还有咔叽布,哦,还有一些毛线呢你会打毛线吧不会的话,到时候嫂子教你。”

    “好啊,那就拜托嫂子了。”

    “客气什么对了,你看沪上的有些什么时兴的衣服款式到时候咱们也照着做,我家正好有缝纫机。”

    裴曼宁想了想,还真的有,沪上好多人会穿节约领,用碎布头做成假衬衣领,把领子翻在外面,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很多。

    现在节约领还没有风靡到其他地方,如果能倒卖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商机。

    不过,有了出版社那边的收入,她没必要去冒险。

    没过两天,徐嫂子就带她去供销社,通过内部员工的关系,买了好些不用票的布料回来。

    说是瑕疵布,但其实布料的问题不大,只是有些地方颜色有点花了,不仔细看的话看不出来。

    裴曼宁照着在沪上看到的款式,用浅蓝色的布做了一件长袖衬衣,然后深色挺括的咔叽布做了阔腿的裤子,她觉得太宽有点废料子,稍微收窄一点,但是也没有太紧。

    剩下的钱,扣除生活费,裴曼宁给韩景沉所在的部队寄了一百二十块钱过去。

    寄完信出了邮局,看时间还早,她就买了一些修复古画的工具,镊子、针、马蹄刀、毛刷、羊肚毛巾、水油纸、宣纸、颜料准备把那些被毁得不那么严重的古画修复好,再装裱起来保存。

    尤其是她从沪上废品站买回来的那些画,好些绢本发霉、粘连和褪色严重,颜色乌黑,看起来像是皱巴巴的“咸菜”,一部分纸画,被撕成了两指宽的碎片,零零散散的,又薄又脆。

    破损太严重几乎看不清原貌的,裴曼宁没敢修复,只修复自己有把握。

    接下来一段时间,裴曼宁都深居简出。

    每天不是画连环画,就是做新衣服,只有晚上休息的时候,回到须弥界,才开始用工具着手修复那些画。

    先从最简单、破损程度最小的开始洗画,用马蹄刀小心翼翼地刮掉上面的污渍,揭开褙纸和托纸后,先修复揭命纸时带起的纸纤维,才重新托上命纸,上浆和拣毛。

    等画芯阴干了后,就逆着光检查画上面的断纹,再把细细的宣纸一点一点底帖在断纹处,将整张画上的漏洞补全。

    花了二十多道小工序,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进行到全色和接笔阶段,确保从每个角度,都看不出曾经修补过的痕迹。

    修复好一副画,裴曼宁就没有再修复了。

    做这个太耗神了,她手的不敢抖,生怕有丝毫的失误,手腕酸得厉害,其他的画,等歇息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成果还算不错,洗干净修复好的山水画,终于露出原本的样子,山峰耸拔,雄伟峻奇,桥楼路观掩映于山崖丛树,山间又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上面还有许多印章和题字。

    此时此刻,驻扎在沪上的独立飞行大队,才终于结束轮战任务。

    数十架战机经过一个上午紧张的飞行准备,集体在空中转场,按批次腾空而起,一架接一架,直飞沪上虹桥机场。

    在空中整齐编队后,才从虹桥机场,飞向所属的空军基地,地面上士兵们纷纷抬手,肃然起敬,对长空敬礼致意

    等数十架战机先行飞走后,地勤机务大队人员,才开始以铁路输送方式,从沪上火车站离开。

    回营地没多久,韩景沉就收到了战友转交的信,除了信,还有两包包裹。

    “沉哥,这是裴同志寄给你的啊写的什么”姜晔好奇地伸过脑袋看。

    裴曼宁的信很简单,大意是说她以后会每个月投稿给沪上美术出版社,有稳定的收入,以后不用再寄钱和票给她,另外,之前欠韩景沉的钱,放在了包裹里面,用黄油纸裹着,包裹里面的其他东西,是送给他们的,有沪上买的果干和糕点,还有她自己做的蘑菇酱和肉酱。

    韩景沉看完,将信慢慢折起来。

    姜晔擦了一下口水,感慨道“裴同志可真厉害,竟然拿到了这么多稿费,我先拆开这个肉酱尝尝看,待会儿拿到食堂去下饭好了。”

    韩景沉没说话,姜晔忍不住看他,“对了,沉哥,咱们这次轮战结束后,不是有两天休假吗你说要不要去市里一趟看看裴同志。”

    裴同志长得花枝招不是,花容月貌的,一个人住终归是太危险了,他们还是得时不时露个脸,震慑那些宵小。

    当然了,食堂吃久了,他也非常想念裴同志家的饭菜。

    韩景沉看他一眼,“明天再说。”

    虽然这样说,但是到了下午在食堂吃完晚饭,他就被通知去接电话了。

    “老四啊,明天上午你来接我一下,我给你带了一些东西。”

    听老太太要来,韩景沉眉心就是一跳“妈,你怎么来了”

    “我还不能来啊你说你,过年也不会回来,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又受伤了不能回来你放心,我就来看看你有没有断胳膊断腿,不耽搁你的事,你该干嘛干嘛。”

    韩景沉万分头疼,浓黑桀骜的眉毛皱起来,拧成一个结“妈,你想哪里去了我不是说了我在沪上有任务吗”

    “你哪次不是这样说行了,我也不和你废话了,我还得去坐公交呢,今晚我就先到你那个院子里歇息。”坐了一天多的火车,哪怕是软卧,她都坐得腰酸背痛。

    “等”韩景沉还没说完,老太太就撂了电话。

    他捏着电话,想到上一次把郑庚打了一顿的裴曼宁,再想到风风火火的老太太,这下子不仅是眉心,连眼皮子都在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