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第 43 章

作品:《小皇帝

    第四十三章跑了

    王总管忙到天黑才回到万岁殿, 发现小皇帝一脸愁容,关心地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

    小桌子先他回来, 小声的告诉王总管“干爹, 听叶家几位郎君说。是太傅跟陛下说了几句话后,陛下就心情不好了。”

    “太傅跟陛下说了什么”问话的时候,王总管看向叶大郎跟叶二郎。

    叶三郎、叶四郎、叶五郎已经不在万岁殿了。知道他们惦记着叶统领, 小桌子回来后,顾旸就让他们回家了。

    叶大郎出声回答“太傅说追悼会结束后,开始为陛下启蒙, 教陛下识字读书”

    王总管坐下来,安慰小皇帝“陛下, 太傅平日里要处理朝政,那么忙, 怎么会天天有空入宫给陛下上课呢一个月,或许只来几回。陛下若是不想听, 那就睡觉好了。”

    顾旸摇头,一脸抗拒的模样。

    年幼的君主顺从大臣, 乖乖听话。这可不是个好事情。一旦养成听从大臣的话,皇帝就是个无主见的人。习惯了依赖别人, 听从别人的话,将来根本不能自己扛起大事。

    现在他才刚满周岁,李太傅就急着教育他,日后肯定会越管越严, 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哪还有快乐可言

    见小皇帝不高兴, 王总管又说道“那老奴劝劝太傅等过两年,再给陛下启蒙”

    王总管也不赞成这么早给小皇帝启蒙。拔苗助长,可能会影响小皇帝的身心健康

    顾旸点头, 伸手拉住了王总管的手问道“吃了吗”

    王总管笑着颔首。他虽然一直在忙,但是出去前小皇帝塞了一盒吃食给他。所以王总管饿的时候,就会吃东西。

    小桌子还没吃呢,看到小皇帝这么关心王总管,心里羡慕极了。什么时候,小皇帝才能像重视王总管一样的重视他

    顾旸放心了,又问道“小马呢”

    小桌子虽然不喜欢小马,但是相处多年,还是有点虚假情谊的。当日他们逃得匆忙,并不知道宫里发生的事情。周岁宴前,小皇帝的替身马宝遇刺,被小马救了。小马因此受伤,王总管让他好好养伤,周岁宴当日并没有出门做事。

    王总管轻声言道“小马平安无事。他闺女这几日持续高热不退,现在由小马守着。”

    宫里有太多密道了。王总管事先就提醒过小马,准备好一个包袱,若是发生变故,就暂时找条密道躲起来。小马听从王总管的话,当日听到从太和殿传来的巨响,他就躲进了密道里。

    马宝发了好几日的高烧,一直没有退烧。现在情况很不好。

    得知小马父女的情况,小桌子心情有些复杂。打算晚些时候过去看看他们。

    顾旸轻轻点头,想起少了个人,问道“文王在哪”

    提起文王,小桌子也觉得奇怪。听说文王当时想跟随御驾入宫,被周尚书接走了。

    这王总管就不知道了,他看向小桌子问道“可有见到文王”

    “被周尚书接走了。”小桌子回答。

    王总管若有所思。周尚书把文王带去哪了难道这几位大臣还想利用文王

    说两句话的功夫,等王总管低头看向小皇帝的时候,发现小皇帝趴在了矮案上睡着了。

    王总管一脸无奈,眉眼柔和地看了一会儿小皇帝,动作温柔的将他抱起来带去休息。

    从正午过后,小皇帝就没有睡觉,撑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小桌子伸出了双手,倒是想搭把手,但是被王总管无视了,讪讪地收回了手。跟王总管低声说道“干爹,我去看看小马他们。”

    王总管点头。

    来到小马的住处,看到里边还亮着烛火,小桌子敲了敲门。

    过了一会儿,屋门打开了。小马一脸憔悴,看到来人是小桌子,对他点了点头,把门开大,让他进来。

    小桌子进屋后,问小马“你闺女怎么样了”

    提起女儿的身子,小马红了眼睛,哽咽地说“太医说这两日若是不退热,就危险了”

    太医说了,马宝年纪那么小,发了好几天的高烧,哪怕烧退了,可能智力会不如常人。

    小桌子走过去看了眼脸色红润的孩子,拿出了一朵花,缓缓说道“今日陛下回宫,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干爹让我将宫里的花折了,派花给百姓们。这朵花被落在了楼上,派花结束才发现。我想着,这花应该是上天留下来的。留给我们自己人。现在我把这朵花送给宝儿,她肯定会平安无事。”

    说完,小桌子把花放在了马宝的头顶上。

    小马流下了泪水,对小桌子说道“谢谢如果宝儿能醒来。将来我一定让她给你养老你就是她的二爹”

    小桌子诧异。这倒是不错。

    那他也算是有闺女了回头等这闺女长大了成家,生下的几个孩子,让其中一个孩子跟他姓就行了

    小桌子又关心了一下小马的伤势。小马那日被人捅了一刀,虽然没有伤到要害,但是伤口还是挺深的。

    “还好。”虽然疼,但是小马能忍。

    既然这孩子也算是自己的闺女了。小桌子觉得自己得守着她。所以干脆留下来,陪着小马。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细细的说了一遍。

    而文王,自从被周尚书带走后。周尚书笑呵呵的让他留在周家养伤。

    虽然秦王下令要求手下杀光周家人,但是反贼并没有听命令行事,只是把周家人抓起来。周尚书救走自家亲眷与其他大臣的亲眷后,把他们安置在城东那边。叛乱已平,就派人将他们接了回来。

    周家人知道文王来府里做客,感觉有些怪异。

    周夫人特地问周尚书“听说秦王被抓后,是关在了叶家。现在你把文王带来府里,莫不是文王也有问题”

    周尚书解释道“别多想。这位文王对陛下忠心耿耿,在这次叛乱中也算是救驾有功。等他伤养好了后,朝廷还需要他做事。”

    周夫人惊讶了,疑惑地问“难道朝廷要重用这位藩王这合适吗”

    “你一个妇人家,问那么多这些事做什么。好了,早日休息吧”周尚书不想把利用文王的事情告诉周夫人。怕自己的妻子说漏了嘴,让文王知道朝廷会利用他引诱赵王入京。听说文王胆子不大,万一跑了怎么办

    周夫人翻了个白眼,不服气的反驳道“妇人家怎么了若是朝廷有机会让女子入朝为官,你还敢说这话吗”

    “女子入朝为官你怕不是在说梦话。”周尚书嗤笑了一声。

    周夫人心里不悦,翻身背对着他,将被子抢过来。

    周尚书

    算了,就这天气,不盖被子也没事。

    现在叛乱已经结束,文王寻思着,那几个大臣应该不会再利用他了。第二日,便让照顾他的禁军去把他的随从找回来。

    随从来到周家,见到文王伤成这样,心疼极了。

    “殿下您受苦了”

    文王点头,感慨道“本王还能活着真是不容易”

    听说其他入宫赴宴的藩王,当日就被反贼屠杀了。文王觉得自己真是幸运

    “殿下,京城真是太危险了。等养好伤,我们就离开这里吧”随从说。

    文王摇头,扫了眼站在一旁的禁军,跟对方说“你上街给本王打听打听最近发生的江湖事。”

    禁军知道文王是故意支开他的,默默点头,离开了这里。

    等人走了,文王才对随从说“本王想过了,还是留在陛下身边最安全姜国那边,本王已经得罪了。对付秦王,本王也参与其中。秦王的子嗣若是活着,必定不会放过本王。还有那个赵王,肯定也不会放过本王的”

    随从惊呆了,小声地说“那殿下还不如不来京城呢 没来京城前,殿下只得罪了姜国那边。来了京城后,不单惹了秦王,还得罪了赵王。这是何必呢对了,殿下为何会得罪赵王他也来京城了”

    “此事说来话长,先给本王倒杯茶。”文王一脸无奈。

    半个时辰后,随从可算是了解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惊叹道“这赵王真是厉害苦心筹谋这么多年。他手握重兵,为什么不直接起兵谋反这不是更简单吗”

    文王一脸鄙夷的说“你懂什么赵王若是敢动边境的兵马,北疆胡人必定会伺机来犯到时候内乱外乱,大周一团乱。其他三个国家还不趁机发兵攻打大周所以赵王不敢起兵谋反。”

    随从面色不自然,改口说“殿下,为什么周尚书待您这么好难道殿下不觉得奇怪吗”

    “因为本王救驾有功。但是又不方便住在宫里。住在外面又有危险。所以周尚书好心收留了本王,让本王在这里养伤。”文王觉得周尚书人还不错。

    “这周尚书,可是顾命大臣。殿下一个藩王,住在他府里,走得太近了。旁人肯定会多想。”随从总觉得,周尚书把文王留在府里肯定是另有目的。

    文王沉默了,他放下茶杯,盯着空茶杯发呆。

    随从提议“殿下要不小奴另找一个地方亦或是咱们厚着脸皮去某位太医的家中养伤也行。”

    “你现在就去叶家,跟他们说。本王受了伤,想到叶家养伤。问问叶家人的意思。”文王慌了,越想越觉得周尚书把他留在府里这件事不对劲可他又不能乱跑,毕竟他现在树敌不少,都是大敌。叶家就是个安全的地方。叶统领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一定会保护他的不会害他

    随从摇头“叶家这也不妥吧听说叶家极少与其他官员有人情往来。殿下一个藩王,要跑去叶家养伤,叶家肯定不会答应此事。”

    文王心情焦虑起来,吩咐随从“若是叶家人不收留本王,你就跟他们说,带本王进宫。”

    哪怕那几个大臣要算计他,有小皇帝护着,这些人至少会顾忌一二。文王觉得,小皇帝那么善良可爱,肯定会保护他的

    “是”

    随从立马去办事。

    叶统领正在家中养伤,得知文王派人过来,想住在他的府上,觉得此事奇怪。

    “文王可有说为何要过来住”叶统领问管事。

    管事回答道“说外面不安全,怕被某位藩王报复。”

    叶统领想了想,点头说“行。让他过来住吧”

    叶夫人劝道“他毕竟是个藩王。难道你不怕被朝中的官员盯上,借题发挥”

    “只要陛下信我,我问心无愧”叶统领一脸正气。

    叶夫人不再劝他,跟管事出去的时候,吩咐管事“老赵,你亲自过去接文王。若是发现什么不对劲,找个借口拒绝了。”

    管事点头“明白了”

    回到前院,叶家管事笑着回应文王的随从“不知文王伤势如何,若是行动不便,我们叶家过去接他。”

    叶家竟然同意让文王住在府上随从不敢置信。考虑到带着叶家人去周家接文王,可能会让周家起疑。文王的随从拒绝了叶家管事。

    “不必了。我家殿下身边有禁军照顾,晚些时候禁军会送他过来。”

    听说文王身边就有禁军,叶家管事觉得等文王过来,就清楚对方有没有问题了。所以没有坚持过去接人。

    随从一路跑回周家,将事情告诉文王。文王很高兴,直接让随从背着他从周家后门离开。

    周家的人看到文王离开,好奇问了一句要去哪。

    “本王觉得无聊,打算出去听说书。”

    周家的仆人不敢阻止文王,毕竟是贵客,但是又觉得文王从后门离开的行为有些可疑,便跑去告诉管事。

    管事虽然也觉得文王从后门离开这一行为有些奇怪,但是并没有派人去追。周家不少丫鬟小厮被反贼杀死,管事很忙,有很多事要处理。

    周尚书忙碌了一天,回到府里,得知文王出去后一直没有回来,他恼怒地骂了管事“他是贵客身上又有伤知道他出府,你们也不派人跟着现在让我去哪找人”

    管事委屈地低下了头。他哪知道文王一个伤者会跑了就不回来

    想起什么,管事告诉周尚书“那个照顾文王的禁军回来了。他也许知道文王去哪了。”

    “快让他过来”周尚书心里着急。

    文王可是他们用来对付赵王的大鱼饵,要是跑了,他们又得另想方法对付赵王了。

    禁军来到周尚书面前,如实将今日的情况告诉周尚书。

    知道禁军被文王支出去了,并不知道文王跑去哪。周尚书顿时失落。他低声安慰自己“他受了伤,应该走不远,还在城内。明日定能把他找回来”

    周夫人就坐在旁边,从周尚书的反应当中,她已经看出了文王的重要性。看来朝中这几个大臣,要利用文王做什么事。知道自己开口问,丈夫也不会告诉她,周夫人识趣的没有聊这件事。

    文王到了叶家后,跟叶统领聊了很久。大意是卖可怜诉苦,成功博得了叶统领同情。最后同意为文王保密行踪。让文王放心在叶家养伤养伤期间门,绝对不会有外人来打扰

    文王感动极了,握着叶统领的手哭了。

    “叶统领,您是好人呐这京城里,除了陛下之外,您是第二个对本王好的人您的恩情,本王记住了”

    见文王跟自己的长子差不多年纪,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生死大事,也没个长辈庇佑,真是不容易。叶统领用爱怜的眼神看着他。

    跟叶家人吃了一顿晚饭后,文王被安排住入客居。

    随从将文王小心的放下来,笑嘻嘻的夸赞“殿下,您的演技真好真是说哭就哭”

    文王挑了挑眉,摸着自己的脸说“是叶统领善良心软。所以才会相信本王。换个心肠硬的人,哪怕本王流干了眼泪,对方都不会有半分同情。”

    其实刚开始的演的,演着演着,文王真的很伤心,就哭得很厉害。他很羡慕叶大郎,有父母保护,还有几个弟弟,兄弟团结。

    而他,父母都没了。兄弟,更是没有。唯独他一人坚强的活着。

    文帝时期,颁布了新的政令。藩王只允许有一个世子存在。除了世子外,藩王的其他儿子,都归朝廷的宗正寺抚养。等他们长大,会被送去做苦力,哪里有建设,就送去哪里做工。反正过得还不如普通百姓。

    这条政令,极大的限制了藩王的发展。所以政令颁布实施后,有好几位藩王联合起来谋反,最后以失败收尾。从文帝颁布这条政令到小皇帝这一代。效果很显著。文王就是个好例子。所以文王只能依靠小皇帝。

    幽幽地叹了口气,文王闭上了眼睛。

    翌日,周尚书派人寻找文王。从城门那边的入城登记情况,知道文王没有出城,还躲藏在城里。他倒是不急了。打算慢慢找。

    何左相派人来通知周尚书去议事房开会。

    已经调查到反贼利用了姜国使团逼宫。姜国使团虽然离开了京城,但是没有这么快离境。他们要派人拦着姜国使团,把姜国使团带回京城审问。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发文书告知离国与吴国,毕竟这两个国家的使团来参加小皇帝的周岁宴,都死于这次大周宫变。写文书的时候,用词语气要强硬。反正不能让这两个国家把错全都推到大周身上。他们甚至想出了个主意,打算利用此事,撺掇吴国与离国一起逼姜国赔礼道歉。

    周尚书心里感叹,这人文人不单心思多,手段狠,脸皮还很厚

    “可有异议”李太傅说完这些事,视线扫过每一个人。

    刘尚书看向何左相。何左相摇头,他也跟着摇头。

    宋尚书见赵右相摇头,当然跟着摇了摇头。

    他们都没有意见,周尚书就更没有意见了。

    宋尚书看了眼赵右相,犹豫了一下,出声言道“在这次叛乱中牺牲的官员,他们的位置”

    李太傅抬起手,做了个手势,让宋尚书打住话题。

    这个话题,只要一开始。左相派跟右相派肯定会斗起来。所以李太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打算等追悼会结束,处理了赵王的事情后,再解决官员递补的问题。反正朝中主要做实事的,必不可缺的还是低官阶的官员。好在这次叛乱中,除了禁军牺牲太多,其他职位的低官阶官员并没有出事。

    “眼下还有很多大事等着我们去处理。赵王一日不除,危害就一直存在。官员递补的事情,等解决了赵王后再商议。几位觉得如何”李太傅目光深邃地看向赵右相与何左相。

    何左相眯着眼睛看赵右相。

    赵右相皮笑肉不笑的回应对方。

    李太傅等了一会儿,见这两位都不出声反对他的话,便继续说道“那便这么定了。”

    视线不经意扫过周尚书,见对方欲言又止的模样,李太傅问道“周尚书有何提议”

    周尚书面色不太自然,低声说“文王不见了”

    如果大家一起找,肯定能够快点找到文王。

    李太傅

    宋尚书阴阳怪气地言道“周尚书连个伤者都看不住真是令人失望”

    他可还记得,之前周尚书故意算计他与文王勾结的事。

    等解决完大事,再好好收拾周尚书

    周尚书沉默,没有反驳宋尚书的话。

    李太傅淡淡地言道“散布消息,说宫里有位宫人中了一种奇毒,半个月后必定身亡。”

    周尚书愕然,疑惑地问“这与文王有关系”

    “文王就是那个宫人。防止他对陛下不忠,破坏计划,所以老夫事先让他服下了毒药。”李太傅告诉周尚书。

    周尚书

    突然觉得,李太傅当时在藏书阁逼他辞官作为试探,真是心慈手软

    “下官明白了。”周尚书咽了咽口水。

    离开皇宫后,他马上请禁军宣布这个消息。

    文王知道小皇帝喜欢听故事,所以会让随从出去收集近来发生江湖趣事。

    傍晚的时候,随从回来,喝了几口茶水后,开始将今日收集到的故事讲给文王听。

    “就这些”文王有些失望。都不是很精彩。江湖儿女,情情爱爱的八卦故事,又不适合讲给小皇帝听。

    “还有一件事。说宫里有位宫人中了一种奇毒,半个月后就会身亡。殿下,您说奇怪不奇怪。一个小小的宫人,中了毒,也值得民间门热议再说了,民间门是怎么知道宫里的人中毒的事情难道是宫里故意散播出来的”随从说话的时候,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正准备喝。

    文王脸色大变,激动地叫道“不好快回周府”

    随从被文王吓到了,手一抖,茶杯从手里掉落,摔倒了地上,茶杯顿时裂开,茶水四溢。

    “殿下,您怎么了”随从不安地询问。

    文王捶打着床榻,咬着牙说“那个中毒的人就是本王宫中发生的事情怎么会传到民间门肯定是故意散播出来的”

    随从呆了。

    “快收拾东西。罢了,也别收拾了。反正没东西收拾。直接背本王回去”文王一脸恼怒。他都忘了,自己服下毒药的事。这毒一日不解,他能跑去哪

    随从赶紧将文王背起来,带着文王离开叶家,跑回周家。

    周尚书就待在家里,看到文王回来了,笑呵呵地说“文王殿下跑哪听说书了”

    文王木着一张脸,冷冷地问“你们何时给本王解药该配合的本王已经照做配合”

    他堂堂藩王,被这群大臣欺负成这样,难道不要面子吗好歹他也是宗室子弟是皇族

    周尚书笑着言道“文王殿下不如先好好养伤。这解药,到了时间门太傅会送来的。”

    文王咬牙切齿地怒骂“本王好歹是宗室子弟。是陛下的血亲你们如此欺辱本王,可把陛下放在眼里”

    收敛起脸上的笑意,周尚书无奈地解释道“文王殿下既然身为宗室子弟,更应该对陛下忠心耿耿,帮助陛下铲除奸贼”

    文王抿着嘴不说话,脸色沉沉的。

    周尚书请他进屋坐下,先给他道了个歉,然后将李太傅的计划告诉他。

    文王听完后,气笑了。

    周尚书向他抱拳,面色诚恳地言道“请文王殿下挺身而出,帮助陛下”

    “本王自然愿意效忠陛下可本王不愿意被人逼迫着做事周尚书明白吗”文王目光深深地凝视着周尚书,他的手拍了拍桌面,怒意很浓。

    周尚书颔首“周某明白了。是我们几人做的不妥。周某再次向文王殿下道歉”

    文王心中的怒意渐渐消了。周尚书这个人还行,没有那么傲气,好歹还是愿意尊重他的。

    倒是那个李太傅,此人最可恶骚主意都是这老头出的多次利用他,算计他。还逼他吃毒药这老不死的心眼又多,做事又狠为了大局,也不惜牺牲小部分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还是个大功臣,还会留名青史。

    越想文王越来气。刚刚熄灭的怒意,又燃烧起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