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第 22 章

作品:《小皇帝

    第二十二章解释

    跟王总管简单的谈完之后, 周尚书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迈出去的脚步也沉沉的。

    李太傅没有固定的办公室,要么在议事房待着,要么就去藏书阁。

    周尚书来到藏书阁, 在这里见到了李太傅。

    李太傅一看到他, 就没有好脸色, 眼神冷漠, 充满厌恶。

    周尚书看了一眼藏书阁的文吏, 出声跟对方说道“本官有事与太傅商议。”

    文吏识趣的说“正好下官也要离开片刻。”

    李太傅冷眼看着他,指着上方说道“上面还有个人。兵部尚书要不要也将对方请走”

    工部尚书酷爱看书, 工部不忙的时候, 就跑来藏书阁看书。为官几十载,除了出差, 几乎天天都要跑来藏书阁。在阅读这方面, 就连李太傅都不及工部尚书看的书多。工部在六部当中权力是最小的,工部尚书因为性子古怪, 为官多年一直独来独往, 是最直的纯臣。

    周尚书觉得哪怕让工部尚书听到他们的谈话又如何工部尚书不爱管闲事,就连朝中的权斗也不会参加, 除了工作跟吃饭睡觉外, 心里就只有读书。朝堂之上, 像工部尚书这么简单的人太少了

    于是,周尚书开口对李太傅言道“听闻太傅误解了下官。”

    李太傅

    这叶统领真是靠不住他昨天特地跟对方说不要告诉第三个人一转头叶统领就告诉了兵部尚书

    既然周尚书已经知道他起了猜疑之心, 李太傅索性质问道“利用秦州人与文州人算计户部尚书跟吏部尚书, 以及撺掇王掌印颁布懿旨, 暗中谋害吕家人, 这些事都是你所为”

    周尚书点头回答“是又如何难道太傅就因为这些事误解周某”

    李太傅顿时怒容满面, 指着他咬音咂字地斥道“不忠不义勾结藩王企图篡位你愧对先皇的信赖不配穿这身官袍真是该死”

    这话让周尚书变了脸色,不高兴地反驳道“太傅凭什么说周某不忠什么勾结藩王简直胡说八道陛下周岁宴在即,周某安排秦州人与文州人算计户部尚书与吏部尚书,是为了警告朝中那些有异心的人让他们近期内不敢有所行动至于王掌印颁布懿旨的事情,与周某无关周某担心吕家人日后会干政,故而派人暗中谋害吕家人,此事周某承认是自己所为”

    “算计同僚,你可以说我卑鄙不义暗害吕家,你可以说我心狠手辣但你不能说我不忠周某所做这些事,全都是为了大周为了陛下为了大局叶统领发现我暗中派人对吕家人下手后,将此事告诉了王掌印。所以王掌印才会出宫见我,我们二人就吕家人的事情大吵了一架”

    周尚书气红了脸,说完这些话,眼珠子气愤地瞪着李太傅。

    为了大周,为了小皇帝,为了大局,让他背什么锅都行。但不能说他不忠

    李太傅嘴角挂着讥讽的笑容,并不相信兵部尚书的解释。冷声反驳道“兵部尚书何必跟老夫演戏你故意安排秦州人与文州人算计户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必定是为了让众人猜忌秦王与文王,哪怕朝中真的有秦王的人或者文王的人,他们因此事,近期内一定不敢轻举妄动,并且会劝秦王与文王放弃在陛下的周岁宴上行事。你暗中支持的那位藩王的胜算才会更大”

    周尚书气急了,大声说道“你说我跟藩王勾结,可有证据没有证据,你凭什么如此恶意揣测我冤枉我侮辱我”

    见周尚书面色憋红,眼中充满怒意,额头绷起青筋,两只手攥成拳头,李太傅觉得对方这是恼羞成怒了

    李太傅面无表情,冷漠地言道“你先安排秦州人,引我们猜疑户部尚书,料定我们为了陛下的安危,必定会取消轮流入宫抚养陛下一事。趁此机会让王掌印颁布懿旨,安排吕家人入宫抚养陛下。却又暗中谋害吕家人。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你打算安排藩王的人代替吕家人入宫提前在宫里布局”

    从容镇定的说完这些话,李太傅一点都不怕兵部尚书会对他动手。若是兵部尚书慌乱,要对他下手,那正是说明了对方心虚气急败坏要杀他灭口反正李太傅已经跟叶统领深谈过兵部尚书的事情。而李太傅昨日回府后也留下了书信。若是他出事,那就直接证明了兵部尚书有问题

    周尚书被李太傅的话震惊到了,刚刚被李太傅激起的火气,顿时熄灭了,渐渐冷静下来。神色无奈的言道“太傅啊太傅您有如此智慧,这么善算计,若是心术不正,必定是一大祸害”

    “老夫此生忠君爱国岂像你不忠不义”李太傅冷着脸,不悦地盯着周尚书。注意到对方额头绷起的青筋没了,两只拳头也松开了,他心里诧异。

    果然,还是文臣知道怎么说话才能把人气死。周尚书刚刚恢复冷静,又有些生气起来。他直接问李太傅“太傅要如何才肯相信我对陛下的忠心”

    李太傅淡漠地言道“除非你致仕,立马离开庙堂。”

    周尚书沉默。

    “怎么舍不得”李太傅哂笑一声。

    周尚书问他“周某若是致仕,该由何人担任兵部尚书兵部两位侍郎,一位是左相的人,一位是右相的人。若是让他们升上来,朝堂平衡就被打破了。左相与右相,其中一派势力必定会压过对方。”

    李太傅当然知道兵部两位侍郎一个是左相的人,一个是右相的人。所以绝对不会选他们当兵部尚书。故意逼周尚书致仕,只是在试探对方。

    “那就不是周尚书该操心的事了。”李太傅回应。

    周尚书皱着眉头说“周某为何不能操心周某半生效忠大周,身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在乡野,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这话让李太傅有些触动,他改口说“老夫有意让副统领暂代兵部尚书的位置。”

    无论是叶统领还是副统领,身为禁卫军,他们只听从皇帝的命令。不会涉及党派之争。

    周尚书颔首,赞同地言道“副统领的确适合暂代兵部尚书。如此,周某就放心了。这就去写致仕文书日后,这朝堂,就请太傅多多费心了等陛下到了岁数后,太傅一定要好好教导陛下。让他成为明君。”

    说着说着,周尚书潸然落泪。无论是才华还是智谋,周尚书都不及李太傅。若是两人只能留下一个在朝堂上,那周尚书愿意退出。

    看到周尚书哭了,李太傅怔然。

    难道真的是他多虑了猜错了,误解了兵部尚书

    这时候,忽然冒出一个声音。

    “太傅,您欺负周尚书了他怎么哭了”工部尚书被他们吵得无法静心看书。看了这么久的戏,实在是忍不住出声替兵部尚书说两句话。兵部尚书被李太傅猜疑,宁愿致仕,如此可见他的确是清清白白的

    工部尚书乍然说话,让李太傅面色不自然。他难得底气不足的反驳道“老夫没有欺负他”

    周尚书摇着头,哽咽地说“太傅并没有欺负周某,是周某眼睛疼”

    工部尚书走下来,边走边道“太傅啊,方才你二人所言,下官都听到了。下官要说一句几句公道话。若是周尚书当真与藩王勾结,怎么会蠢到跑来这里找您开诚布公的聊这些事知道您猜疑他,他必定会暗地里对您下手,让您无法阻止他行事。太傅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这么简单的事情。”

    李太傅此刻也承认自己误解了周尚书。他低下头,弯下腰,对周尚书作揖道歉“是老夫误解了周尚书,老夫为之前所说的话向周尚书道歉”

    见他终于肯相信自己,周尚书伸手将对方扶起来,破涕为笑地说道“都是忠臣,太傅能够如此谨慎,猜疑周某,也是为了大周,为了陛下。周某岂会计较这些”

    工部尚书见他们和好了,转身上楼,继续看书。

    李太傅拿出一块手巾,递给周尚书,让他擦擦眼泪。

    周尚书擦干净脸上的泪水后,笑着对李太傅说“太傅,周某已经让人回来了,不会再对吕家人下手。”

    虽然已经相信周尚书,但是李太傅还是刻意问道“宁家人中毒身亡,是否与周尚书有关”

    周尚书

    这个锅他到底背不背

    虽然王总管没有提过此事,但是周尚书也能猜到是王总管下手毒杀了宁大全一家。只是这件事,谁都不打算深入追查,所以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了。

    李太傅这个老狐狸,嘴上说着相信他了,却还要再试探他。

    刚才周尚书对李太傅的解释是,他对吕家人下手是因为担心对方入朝干政。解决外戚的手段如此干脆利落,跟王总管处置宁大全一家一样。不怪李太傅会将这两件事联想到一起,利用宁家的事情再次试探他。若是周尚书否认,那李太傅必定会继续怀疑他暗杀吕家人的目的。如此还不如认下了这个锅,以免李太傅继续多疑。

    想清楚后,周尚书对李太傅点了点头,压低声音询问“太后那日所为,必定是宁家在背后教唆。为了皇家颜面,此事虽然没有传出去。但是宁家教唆太后伤害陛下在先,周某处置他们并没有错吧”

    李太傅确实挺意外的,原以为毒杀宁大全一家这件事是王总管派人干的,没想到是兵部尚书干的。哪怕现在知道是兵部尚书毒杀了宁大全一家,李太傅当然不会追责。宁家怂恿宁太后危害小皇帝,的确该死。不能明面上处置,但是可以暗地里弄死对方。

    若是兵部尚书不对宁家出手,李太傅也是会对宁家出手的。只不过他的手段不会像兵部尚书一样粗暴利落。

    李太傅已经对周尚书打消了怀疑,他提点道“直接弄死对方太简单了,若是留下线索,被人查到,自身必定会受到影响。周尚书日后若是想对付一个人,不如给对方安个罪名,用大周的律法来处死对方。这样才不会落人把柄。”

    周尚书

    脏手段真肮脏论阴险,还是你们文臣更胜一筹

    “下官明白了,多谢太傅提点”周尚书连忙点头。

    李太傅指着外面,跟周尚书说道“出去走走”

    周尚书知道李太傅有话要跟他说,这话不想被工部尚书知道,所以跟着李太傅走出藏书阁。

    两人走了一条偏僻的路,李太傅问道“昨日周尚书与王掌印聊了什么”

    王总管昨日说的话,慷慨激昂,又丧心病狂。李太傅这种正派老顽固肯定不会理解,反而还会因此针对王总管。别人的心都是肉做的,这两个人心里都是算计。本来现在就危机四伏,周尚书可不想让这两人打起来。大家既然都是忠臣,当然要团结一致,共同保护小皇帝。

    周尚书考虑好后,低声回答李太傅“下官觉得王掌印颁布懿旨,这是在乱权。故而特地找叶统领,让他盯着王掌印。而叶统领却觉得下官误会了王掌印,故而好心约我们二人出来见面。与王掌印见面后,下官刚开始跟他吵了起来。后面明白了他的苦心,这才打消了怀疑。”

    李太傅却说道“难道周尚书不觉得王掌印私自颁布懿旨有问题吗若是选不出合适的人,陛下将继续由他抚养。这对他而言,才是有利的,能够早早与陛下培养感情,得到陛下的信赖。他怎么会主动让其他人进宫抚养陛下”

    这根本说不通。太监是最重利益的。王总管这么做,肯定是有别的目的。

    周尚书

    好不容易才让李太傅打消对他猜疑,没想到李太傅仅仅是打消了对他的猜疑,对王总管还存着怀疑态度。

    周尚书决定不参与这件事,他回应李太傅“不如太傅当面问王掌印总是在背后猜疑,却不去证实,太傅难道不觉得累吗”

    李太傅

    总觉得周尚书这话里带着一丝丝幽怨。虽然嘴上说着不介意不计较,周尚书心里还是有些难受的吧

    李太傅看向别处,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是该去问问王掌印。”

    “可需要下官陪同太傅前去见王掌印”周尚书询问。

    “不必了。老夫自己过去。”李太傅想到刚才周尚书哭的模样,有些不自在。

    顾旸已经醒了,醒来之后爬到王总管的身旁,乖乖看他盖章。

    王总管已经处理完工作了,见小皇帝好奇,便拿出一道道文书,念给他听。

    “陛下,姜国、吴国、离国都能送来了拜访文书,要来大周参加您的周岁宴。”

    接下来,王总管开始跟顾旸介绍这三个国家。

    大周居于南方,又称为南周。姜国居于北方,称为北姜。吴国在东方,称为东吴。离国在西,称西离。其中西离与北姜有国仇家恨,关系极其恶劣。西离与东吴因为离得远,两个国家反而关系不错,从未发生过战争。

    说到这里,王总管又告诉顾旸“咱家国家跟这三个国家的关系都不好。都跟这三个国家打过战。而且都是咱们大周主动攻打他们的。如今这三个国家知道大周换了新君,必定会寻找机会对付咱们。他们这次来参加陛下的周岁宴,说是贺寿,呵呵,其实来意不善。”

    好家伙,没想到大周这么霸道,都欺负过这三个国家,跟他们关系不好。看来大周的国力挺强的。要不然也不敢把周围的国家都招惹一遍。有底气才敢硬气的打仗

    顾旸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手,出声说道“好好”

    王总管见小皇帝这么开心,笑眯眯地言道“咱们大周可是四国当中实力最强的只要不发生内乱,其他国家就不敢来犯。”

    顾旸点了点头,清澈的眼眸直直地看着王总管。

    王总管却没有再继续聊大周与周围这三个国家的恩怨,而是询问小皇帝“陛下要不要用膳”

    顾旸摇头,吃饱了他才睡觉的。

    “那老奴陪着陛下爬一会儿”王总管想知道昨天下午叶统领是怎么陪着小皇帝玩的。

    “爬”下午是顾旸的运动时间,顾旸很喜欢有人陪着他运动。

    王总管特地把笔墨放到白玉地砖上,开始陪着小皇帝爬行。

    叶统领站在外面,一夜过去,他的膝盖又酸又疼。

    “陛下爬得可真快真是太厉害了”殿内传来王总管的夸赞声。

    叶统领听到后,忍不住好奇的走到门口,探头望向里边。看到王总管正在跟小皇帝比爬行,叶统领觉得对方肯定无法坚持一刻钟。毕竟弯着腰爬来爬去,实在是太累了

    叶统领就这么一脸兴趣地看着他们爬行。不知不觉,报时的鼓声响起了。叶统诧异,已经过了半个时辰王总管还在陪小皇帝爬行,难道不觉得累吗

    其他侍卫突然咳嗽了一声,叶统领转头,发现远处走来了一个人,是李太傅。

    李太傅一定是来找王总管的叶统领开口提醒王总管“王公公,太傅过来了。”

    王总管停下来,笑着对小皇帝说道“陛下,太傅一定是来找老奴的,老奴出去见见他。让叶统领陪您玩一会儿吧”

    顾旸点头,坐下来对叶统领招手。

    叶统领

    也罢既然陛下喜欢,那他就陪陛下爬一会儿

    然后,叶统领走进了万岁殿,把刀解下来,开始陪顾旸爬行。

    王总管走出去的时候,李太傅已经走近了。他对李太傅指了个方向。

    李太傅觉得肯定是叶统领告诉王总管他来了,这叶统领是怎么回事先皇在的时候,离其他人远远的,不愿意凑近其他官员。先皇驾崩后,叶统领现在游走在他们之间,到底有何目的

    “太傅。”王总管向李太傅微微弯腰,表示敬意。

    李太傅面色淡漠地言道“知道老夫为何来找你吗”

    王总管摇头,疑惑地问道“不知,请太傅明示。”

    “当真不知”李太傅目光犀利地直视着王总管。

    王总管再次摇头。

    李太傅似笑非笑地言道“你野心倒是不小,妄想扶持外戚干政”

    兵部周尚书能猜到王总管的心思,李太傅当然也能猜到王总管的心思。本来他怀疑是兵部周尚书撺掇王总管搞事情。现在兵部周尚书已经跟他解释清楚,那王总管大胆颁布懿旨,目的肯定就不简单了绝对是为了更大的权力,才会冒险去做大胆的事情

    王总管笑了笑,缓缓说道“太傅多虑了,咱家跟吕家非亲非故,为何要扶持吕家外戚干政这对咱家有什么好处”

    李太傅懒得跟王总管扯废话,直接问道“老夫只问王掌印一句话,你对陛下是否忠心”

    王总管面色肃然地回答道“咱家对先皇跟当今陛下忠心耿耿”

    “那好,你把它吃下去”李太傅拿出了一个小瓷瓶,递给王总管。

    王总管毫不犹豫,直接接过小瓷瓶,打开倒出里边的药丸,然后放进嘴里吞下去。

    李太傅心里诧异,没想到王总管问都不问直接吃了,难道不怕这是毒药吗

    王总管吃完后,微笑着告诉李太傅“咱家太傅是个忠臣,所以相信太傅。”

    李太傅沉默,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王总管,然后别开了视线,出声言道“老夫去看看陛下。”

    说着,李太傅朝万岁殿走去。对于刚才的事情,以及那一粒药丸他都没有解释。

    王总管跟过去,并没有开口追问李太傅那一粒药丸是不是毒药。

    走进万岁殿,看到叶统领正在陪着小皇帝爬行。李太傅一改严厉的神色,面容变得和善起来。他走过去,跪在地上跟小皇帝说话“陛下,臣来了。还记得臣吗”

    顾旸笑着朝他爬去,张嘴叫道“太傅”

    这一声可比前几天叫得清楚,音很标准。李太傅露出了真挚的笑容,高兴地回应道“哎陛下真聪明”

    顾旸伸出小手手。拉着他说“玩”

    李太傅点头,学着叶统领的模样陪着小皇帝爬行。

    王总管站在一旁面色平静地看着他们。

    李太傅毕竟六十多岁了,年纪大了,爬了两圈腰就开始难受了。停下来说“陛下,臣年纪大了,无法继续陪陛下玩。让叶统领继续陪着陛下玩吧”

    叶统领

    他当然不能拒绝,只能露出微笑,继续陪着小皇帝玩爬行。

    王总管若有所思,问李太傅“太傅觉得,选几个孩子入宫陪陛下玩怎么样”

    李太傅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道“那得从可信之人里挑选他们家的孩子。”

    “太傅觉得叶家郎君如何”王总管问。

    李太傅

    提到自己的儿子,叶统领抬头看了眼王总管。

    “老夫对叶家郎君不太了解,不如出宫后到叶家看看。”李太傅觉得叶统领就不对劲,得问清楚对方为什么啥事都掺合。确定叶统领没问题后,才能考虑要不要让叶家郎君入宫陪小皇帝玩耍。

    叶统领思量了一下,在他受苦与让儿子受苦之间,还是让后者来吧年轻人,就该受点苦才会珍惜好好学习他已经想好该让哪几个儿子进宫陪小皇帝玩爬行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