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第 97 章

作品:《穿成科举文的庶子

    江云康没想到, 休沐的第二日,皇上就召见了他。

    在皇上身边为官,得想了解皇上的喜好和习性。稍有差池, 轻则贬官, 重则掉脑袋。

    每一次觐见,江云康都是提心吊胆。

    听皇上问到火炮的事,忙谦虚道, “微臣不敢请功, 主意和配方确实是微臣提的, 不过也是从西洋人那听来。研发期间, 白大人费心费力,彻夜陪着微臣,他才是最大功劳。”

    “白轻舟说你是个人才, 很有想法,又能做事。看来, 把你留在翰林院,是委屈你了”皇上只看了江云康一眼,就收回目光, 落在白轻舟请功的折子上。

    “没有委屈, 能伺候皇上左右,是微臣的荣幸。”江云康赶忙道。

    他低着头, 看不到皇上的表情。但这个时候不是该嘉奖他吗

    等等, 他想到木须先生说过,皇上不太喜欢白轻舟的性格, 觉得白轻舟粗鲁, 没有读书人的文雅, 说话也过于直率。

    “你倒是比白轻舟会说话。”

    皇上合上折子, “白轻舟说你研发的火炮,威力甚猛,朕就赐你白银百两。外人问起来,就说是朕欣赏你,火炮的事还需保密。”

    顿下轻咳几声,皇上又道,“还有,明日开始上值吧。”

    虽然得了赏赐,江云康心里却没太高兴。

    外边的人不知赏赐的由来,难免惹人猜忌。同时入翰林院的几十个人,他倒是越来越扎眼。

    拿了赏银回去承安侯府时,林氏听是皇上赏的,正要高兴,江云康却让林氏低调。

    “当官不比读书,书院里同窗的不喜欢,最多使点小绊子,为官就不一样了。”江云康感叹道。

    “你说得是。”林氏也有林氏的烦恼,“从你入翰林院后,两房的婶婶就派人请了我好几次。去了吧,他们又诸多请求。不去吧,又说我们摆架子。”

    分出去的那两房都是庶出,或许是觉得大家都是庶出,故而同病相怜,以前对江云康态度也还不错。

    只是江云康祖父当官不行,教养孩子也一般。那两房叔叔也没什么本事,但如果是江云康能帮忙的,也会帮一帮。可江云康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叔叔们就想让江云康帮忙说说话。

    林氏每次去赴宴,都只能装傻,但也不能总这样。

    对她态度没变的,也就只有二嫂和嫡母,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反倒是让林氏更习惯。

    京城里亲戚多,除了亲一点的叔叔婶婶,还有其他的旁支亲戚,谁家有个什么事,都得上侯府来一趟。

    以前打秋风的最多,不过现在侯府变穷,给不出什么银子,慢慢的,才少了大半的人。

    不过也有心思活泛一点的,会找到林氏这儿来。

    林氏这些年和江云康一样,也在慢慢改变,虽然本性还是柔善,但也不再是软包子,一般的亲戚也能打发了,倒是没让江云康操心这方面的事。

    次日,江云康便开始上值。

    记录皇上的起居,是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工作。每日听听写写,工作内容没什么意思,但可以听到皇上和其他大臣的谈话,可以增长见闻。

    从钱明鹤被贬官后,皇上已有半个月没见恭王,不过见了几次盛贵妃后,皇上对恭王又和之前差不多,只是钱明鹤还是没有恢复官职。

    于家把钱明鹤盯得死死的,每次恭王试图提到钱家,就会被于家给狠狠压住。

    在皇上身边,待了近两个月,到了八月金秋时节,江云康也对皇上的脾性有了个大概了解。

    皇上已过花甲,在历朝过往帝王里,算是很长寿的。而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怕死,每日进补的药,不断地送到皇上跟前。

    不过皇上的气色看着不错,但江云康觉得,皇上内里应该是虚的。频繁地进补,却没有锻炼,很容易有三高等。

    且当皇帝,也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天没亮就要起来去上朝。江云康连续早起一段时间,有时都会犯困。

    这日下值回去,江云康遇到了文渝,两人一块回去。

    张博宇没考中庶吉士,暂时还在等补位。故而翰林院里,和江云康熟悉的,除了大哥,就是文渝。左舒亮不过平平之交,算不上好友。

    京城房价颇贵,本来木须先生想让文渝住木府,当邱杰给文渝介绍了一门亲事,年底便要成亲,文渝只能另外租赁宅院。

    可文家世代务农,家中钱财连两进的宅院都租不起。最后还是江云康听说了,和林氏商量后,把他们的一出宅子,便宜租给文渝。

    文渝心里一直记着江云康的好,有听到什么事,也会马上和江云康说。

    “我听说,新余已经是第三次上书要粮要钱,是吗”文渝问。

    江云康点头说是,“新余城墙被毁大半,不仅重修城墙需要大比银钱,城中的房屋也需要修缮。皇上是允收后给新余送粮,可你也知道,离新余被攻破已经两个多月,城里的百姓必定艰难。”

    徐放就写信给徐国公,说新余军士都快吃不上饭,让徐国公先送点粮食去。听说这个事时,江云康就知道新余不容易。

    若不是新余有军士镇守,怕是早就起了内乱。

    文渝听得直叹气,“国库没钱,也是没办法。”

    “国库没钱,就想法子去挣嘛。”也只有在文渝跟前,江云康才敢说这种话,“一味地看不上商人,打压商人,现在国库没钱,要是明年开春前,新余的城墙还没修好,北狄的军队真的要冲京城而来。”

    虽然半数国土被北狄侵占,可剩下的一半也不小。但历朝除了农业稍微好一点,其他的产业就看不到盼头。

    江云康在皇上身边待越久,越发清楚皇上只想延续现在的局面,并不愿改革发展,更不想听什么新的想法。

    但自个止步不前,那就是一种退步,因为别人都在进步。

    文渝不是江云康,思想还是更偏古人,听到这话,只是摇头叹气,并没有去接。

    二人在承安侯府门口分别,江云康下马车时,抬头看了眼天色,见一半的天空被晚霞染得火红,步子不由快一些。

    前两日是安儿两周岁生辰,小孩儿长得很快,也更会说话。每日下值回来,江云康都想快点抱抱孩子和娘子。

    他还没进三房的拱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小孩清脆的笑声,一听就知道是安儿,顺顺太斯文,不会这样笑。

    等他刚出现在门口,安儿就大喊了一句“爹爹”,随后迈着小短腿,“扑哧,扑哧”地跑过来。

    江云康一把抱起安儿,“快让爹爹看看,是不是又胖了”

    安儿白胖的手指,揪住江云康的一根胡子,笑呵呵地摇头,“没呢,没胖。母亲说是壮。”

    江云康颠了颠安儿,确实颇沉。不得不说,安儿的身体实在好,好几次顺顺着凉,安儿都没事。

    “好好好,是壮。”江云康抱着安儿走进院子,见顺顺不在,便问去哪了。

    “方才青岸来抱去见大哥了。”林氏叫彩萍去摆饭,一边进屋时,她一边道,“今儿红杏生了,是个儿子。”

    “那二嫂,岂不是不高兴”江云康迈过门槛,放下安儿后,洗完手,再坐下等摆饭。

    “孩子刚出生,母亲就让人抱去给二嫂,说往后就是二嫂的孩子。”林氏道,“我看二嫂倒是还好,或许是和二哥亲近不起来,才会要红杏的孩子。”

    说着,林氏不由叹气,“虽说红杏被抬了姨娘,但到底是给人做小,往后孩子也不是自个的,冷暖也只有她自个知道。”

    二房有了儿子,孟氏算是少了一件心事。

    眼下看着江云康起势越来越猛,便开始发愁江云帆续弦的事。

    今儿二房得子,孟氏的嫂嫂胡氏还在正院。

    “二郎有了儿子,你也能省心一些,把孩子记在向氏名下。若是向氏往后没有儿子,那也无妨。要是有,那也没事。”胡氏丰腴,脸也生得圆,笑起来时,看着倒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二郎的事倒是好说,他还年轻,这次不行,也还会再有孩子。”孟氏叹气道,“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大郎。安和走了快一年,顺顺都能走会说了,因为没有续弦,还一直养在三房那里。”

    “说起来,妹妹是该给大郎相看新娘子了。”胡氏道。

    先头的安和郡主,出身高,模样好,算是江云帆高攀。

    但现在不一样,承安侯府比不上十年前,江云帆还有嫡子。家世好的人家,根本不愿意把女儿嫁来当续弦。可家世一般的,孟氏又看不上。

    孟氏想要个娘家厉害的,可以扶持儿子的,这样才能压住江云康。

    “这便是我愁的地方,嫂嫂可有合适的人选”孟氏投去期待的目光。

    胡氏沉眸想了想,“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懂妹妹看不看得上”

    “你说。”孟氏道。

    “我娘家的侄女,你见过的,模样好,品行也好,家中就她一个嫡女,也是家里宝贝的孩子。”胡氏兄弟是三品官,三品官的嫡女,出身虽比不上安和郡主,却也很不错了。

    孟氏听胡氏这么说,却没有高兴。

    胡家女确实不错,但胡氏会提到她,也是有原因的。

    本来胡家女订过亲,但在成亲前,未婚夫意外过世,耽搁了年纪,又影响了名声。不然以她的家世,不可能给江云帆当续弦。

    胡氏看孟氏不说话,心知江云帆是孟氏的宝贝疙瘩,她也是看中江云帆颇有前途,往后又会有侯府的爵位,才会这个事,“妹妹也清楚,我哥哥对侄女颇为宠爱,若是能成亲家,往后也能多多提携大郎。而且他们也不陌生,都有见过,若是能亲上加亲,对咱们三家都好,不是吗”

    “嫂嫂说得是,你那侄女我也见过,确实不错。”孟氏还是心有疑虑,并没有马上答应,“不过大郎如今主意大,我得先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他同意,我便让人去和嫂嫂说,成吗”

    “当然。”胡氏笑道,“结亲本就要两家都同意,他们自个也愿意,才是最好。时候不早,我就先回了。”

    孟氏起身送走嫂嫂,再去大房找儿子。

    等她进大房院子,听下人说大郎带着顺顺用饭,心想还是得快点给大郎定门亲事。

    江云帆看到母亲过来,他有些意外。

    让奶娘带顺顺用饭,他则是和母亲到一旁说话。

    孟氏把胡氏的提议说了,“胡家那姑娘你见过的,模样人品都好,就是有个克夫的名声。”

    说到这里,孟氏就忍不住叹气,“也是苦了你,若是安和还在,也用不着受这种委屈。”

    “没什么苦不苦,我拖家带口,自个是鳏夫,倒是要委屈人姑娘。”

    江云帆有了顺顺,往后爵位必定是给顺顺的,这么一来,新夫人的孩子便没有爵位。

    “胡家父子不站派,还算低调。既然舅母会这么提,胡家应该有这个意思,母亲去回话,就说我同意了。”江云帆道。

    “你不在意她克夫的名声吗”孟氏还是犹豫。她觉得错过胡家,可能挑不到比胡家更好家世的姑娘,但又嫌弃胡家女曾经定过亲。

    “母亲,世上好处不可能都让我占去的。”若是没有嫡子,江云帆的婚事还能挑高一点,但有了嫡子就不一样。

    “之前的事我也听说过,是那公子意外坠马,和胡家姑娘并没关系。母亲要是不放心,先让人去合下八字,若是八字不合,那就作罢吧。”

    虽然是给自己说亲,但江云帆却是一副长辈相看的目光。姑娘人不错,家里父兄靠得住,他便没有意见。

    孟氏听儿子都同意了,便也只好答应。

    这边孟氏在想要准备什么礼去送给胡氏,三房那里,江云康和林氏已经洗漱完躺下。

    他们夫妇成亲数年,还是如胶似漆,三房里的人都很羡慕。

    林氏枕着江云康的胳膊,“等明年,是不是要给安儿找个启蒙先生了”

    “过完年,安儿也才三虚岁,不用那么急。我会先带他认认字,其余的等大一点再说。”江云康不想安儿过早地开始辛苦,小孩还是要有小孩的世界。

    一夜好眠后,江云康次日起来,外边天还没亮。

    每天都是打着哈切去上朝,不过时间久了后,倒也慢慢习惯。

    今日记录时,听到新余又来了折子,江云康便留心多听了一会。

    新余经过一场战乱,还没喘过气来,原本的官员也只剩下一个。太守死在北狄人手中后,就一直没有太守,通判前些日子也病逝。这次来的折子,便是请求皇上派遣新的官员去新余。

    但现在的新余,就是个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即是防守的第一线,但又没钱没粮,还没人。这个时候谁去新余,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不快点重修新余,等北狄人再次攻过来,新余往后的郡县便要面临危险。

    一个早上的功夫,皇上都没拿定主意。

    太子和恭王前后来找皇上,说的也是新余的事。他们都有举荐的人,也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只有贤王没来找皇上。

    当天下值回去,文渝也和江云康说了这个事。

    “新余是重要的防线,不能再没太守,可朝廷分的那些官员,谁都不想去新余。”文渝愤愤道,“要不是我资历不够,我就自请去新余了”

    听到这话,江云康很意外,“文师兄不是打算一直留在翰林院,怎么会想去新余”

    “我是想留在翰林院,但看到那些人互相推脱,恭王举荐的又是平庸之辈,实在担心。”文渝眉头紧皱,说话时一脸愁容。

    “确实。”江云康点头道。

    恭王和太子都想要新余的势力,却又不想派最得力的臣子去新余。因为去了新余,随时都可能面临战争,会丢掉性命。

    可新余是最重要的边境之一,平庸的人去了新余,起不到任何作用。

    马车里的两个人陷入沉思,都在思索新余的出路。

    接下来几日,皇上就派谁去新余的问题,和朝臣们商议好几次,却还是拿不定主意。

    直到白轻舟递了折子给皇上,自请去新余担任太守。

    庐城也处在边境线,但因为庐城附近的水流湍急,北狄人又不擅长水性,故而北狄进攻庐城的次数比较少。

    白轻舟在庐城三年,颇有建树,现在自请去新余,倒是解决皇上一大难题,当即就同意了。

    当天江云康回承安侯府时,他也收到白轻舟的来信。

    这段日子,白轻舟和江云康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故而收到白轻舟的信,江云康并没有意外。

    只是看完信上的内容后,江云康陷入了沉思。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