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6. 亡国之君36 你的明君养成系统已上线……

作品:《快穿之我是你妈

    历史总在某些时刻惊人相似。

    譬如南流景还是想要推平冷宫, 在冷宫这块区域大兴土木,建造一座新的宫殿。

    再譬如,这座宫殿的名字还是叫摘星宫。

    摘星宫这个名字, 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姚容问出了心中一直存在的困惑。

    南流景将左手背在身后,右手竖起食指晃了晃“我先卖个关子。等到宫成之日,母妃你就知道答案了。”

    他这么说了, 姚容也不好再追问。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南流景叫来几个禁卫军, 跟他一起去长信宫摘柿子。

    几人合力之下,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 两棵树上的柿子就都摘完了。

    那些没熟的柿子都被抬去捂熟, 已经熟了的柿子被南流景亲自分成了很多份送人。

    他没有厚此薄彼。

    除了梁光誉和齐明煦这些心腹外,朝中不少文武大臣也都收到了柿子。

    得知这柿子是产自南流景种的柿子树,而且这柿子还是南流景亲自摘下来挑选好的, 不少大臣都有种荣幸之感。

    尤其是那些官职不高的臣子, 更是满心欢喜。

    三皇子为什么不送其他官员柿子,偏偏送了他们呢这说明他们平时的表现都被三皇子看在了眼里啊

    而那些没有收到柿子的, 比如礼亲王和礼部尚书等人,都在家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听说了众人的反应, 南流景不过一笑了之, 就继续去忙自己的事情。

    姚容却有些感慨。

    当年南流景想要送出柿子, 这份心意却被人弃之如敝履。

    如今, 朝中人人都以能收到他送的柿子为荣。

    接下来三天时间里,南流景一直在忙着梳理朝中事务, 忙着熟悉朝中大臣。

    永庆帝和六皇子这两个人早已被他抛到了脑后,直到听说永庆帝苏醒之后和六皇子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南流景才想起这两个人。

    “结果如何”

    “六皇子将永庆帝打伤了。”

    南流景将两人关在一起, 本就有让他们狗咬狗的意思,闻言只淡淡道“别闹出人命就行。”又继续忙碌去了。

    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们也没有闲着。

    他们正忙着跑来跑去堵人。

    他们先是堵住梁光誉,想要从梁光誉那里探听消息。

    比如说梁光誉什么时候倒戈向南流景了,再比如说永庆帝如今情况如何。

    梁光誉滑得跟泥鳅似的,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什么都没有透露。

    朝中大臣们又跑去堵姚盛安,哭喊着让姚盛安别开祠堂。

    姚盛安被他们吵得不行,干脆闭门谢客。

    眼看着明天就要再次召开大朝会了,礼亲王连夜将礼部尚书等人叫到他的府邸。

    众人一见面,先是抱头唉声叹气起来。

    但抱怨完了,事情也总得有个解决办法吧。

    礼亲王无疑是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人。看着众人都不说话,他轻咳两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主动开口道“三皇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要我们不同意他问永庆帝的罪,他就要改名换姓,今天齐明煦还问我,觉得宁这个国号如何。”

    礼部尚书头疼“你们说,三皇子为什么非要治永庆帝的罪呢,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翰林院掌院轻轻叹了口气“我今日特意进了宫,将利害关系都陈述给了三皇子听,你们知道他回答我什么吗”

    “什么”

    “三皇子说,他要为天下人讨一个公道。季玉山和季贵妃已经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永庆帝承担不起皇帝的责任,总不能逃脱掉自己的罪责。”

    公道这个东西,在世间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没有利益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总有一些人将它看得比性命还重。

    而这个人,恰好还拥有讨要公道的实力

    在众人愣神之际,翰林院掌院走到窗边,仰头看着天上那轮皎皎孤月,感慨道“在座诸位与我相识几十载,都知道我年少时家境贫寒,是靠着给县令公子当伴读才能够读书识字。”

    “那时,我曾在书上读过一句话,叫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从求学到入朝为官再到进入内阁,我都从来没有信过这句话。”

    无数画面从翰林院掌院眼前划过,他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因为学得比县令公子好,得了夫子一句夸奖,就被恼羞成怒的县令公子打断右手,险些再也不能提笔写字的陈年旧事。

    天子与庶民怎么会一样呢

    别说天子了,就算是县令公子犯了错,难道还有人会因为一个小小伴读折了右手、险些毁掉前程的事情,去责罚县令公子吗

    但现在,有这样一个人出现了。

    他清楚所有的利害,也知道审判永庆帝会给他带来什么不好影响,但他还是顶着满朝的压力,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站了出来,只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这句话。

    “这几十年里,你我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党争之中,只能明哲保身。”

    “但你我是不是在这样的朝廷里待得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讨要公道是没有错的。阻拦他人讨要公道,才是错的。”

    说完这番话后,翰林院掌院只觉心胸开阔,那股积压在心底多年的郁气一扫而空“诸位,我已经决定支持三皇子,天色不早了,我就先告辞了。”

    目送着潇洒离去的翰林院掌院,礼亲王和礼部尚书等人面面相觑。

    “我也告辞了。”

    “同去同去。”

    眼看离开的人越来越多,礼部尚书也缓缓站了起来,向礼亲王行礼离去。

    礼亲王在后面“哎”了半天,都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看着满桌放冷的茶水,礼亲王气得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又将茶杯重重放到桌面上。

    “哼,你们这些人跑得那么快,是觉得本王不会做出和你们一样的选择”

    虽然他是永庆帝的亲叔叔,但他和永庆帝没有任何亲情可言。他当时在朝堂上站出来反对南流景,只是觉得这么做有损皇家威仪。

    事实上,礼亲王比翰林院掌院他们都更希望南家江山安稳。

    只有南家江山安稳了,他才能继续当他的富贵闲散亲王。

    “陛下在位时,大烨已经有了亡国之兆只要三皇子能延续大烨气数,那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礼亲王出乎众人意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南流景。

    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等人也都纷纷改口支持。

    连朝中的顽固派都同意了此举,其他官员自然也没有异议。

    南流景亲自宣读那五道罪己诏。

    他不仅仅只是宣读诏书,在提及任何一项罪名时,他都会向众人出示相应的罪证。

    念完五道罪己诏,南流景道“我亲自宣读罪己诏,是想要让大家都听一听永庆帝犯过什么罪。”

    “但我不是刑部尚书,不是大理寺卿,也不是督察院左都御史,并无断案之权,更无定罪之能。”

    “所以我决定让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同审此案,进行三司会审,届时全城百姓都可以前往三司听审。”

    此话一出,可谓石破天惊。

    南流景自己一个人审判永庆帝还不够,他这是要让三司,让天下人一起去审判永庆帝

    以臣审君,以民审君,自古以来何曾有之

    但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无论朝臣对这个提议有多震惊,在南流景的坚持下,态度已经有所软化的朝臣们最终还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迅速行动起来,开始核验那五道罪己诏和南流景拿出来的所有罪证。

    督察院前任左都御史因为配合季玉山宫变,已经被南流景抄家处死了,所以这会儿左都御史的位置是空缺的。

    南流景也没客气,直接将屈建白提到左都御史的位置上。

    这半年时间里屈建白一直待在南边,安抚南边的百姓。就算是南流景起兵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也没有赶去北地。

    如今南边局势安定了下来,屈建白才匆匆赶回京都,结果前脚一进京,后脚就成为了左都御史。

    从一介白身直接升至正二品左都御史,这升官速度快到让无数人羡慕。

    但屈建白的名声摆在那里,以前也在刑部待过很多年,断过许多悬案,所以众人也就是羡慕,没有在背后说什么闲话。

    当然,他们的闲话也无人在意就是了。

    不过也是因为这次升官,朝中众人才知道南流景和屈建白的关系。

    他们下意识觉得屈建白这个夫子就是南流景的老师,一些与屈建白关系不错的人,比如翰林院掌院,就笑着恭喜屈建白教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生。

    单凭这一点,屈建白就可以青史留名。

    “等三皇子即位,太傅之位绝对非你莫属。”

    太傅是朝廷的辅政大臣和帝王老师,虽说只是一个虚衔,但能得到这个虚衔可不容易。

    大烨的上一位太傅,就是季玉山。

    屈建白笑着摇头“我只是三皇子某门课业的夫子罢了,如何敢愧领太傅之位”

    其他人不明白南流景的心意,屈建白还能不明白吗。

    这太傅之位,绝对是留给三皇子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师。

    在这场谈话中,屈建白还向翰林院掌院透露了他当年对南流景的评价“殿下才是大烨的良才美玉。”

    翰林院掌院不得不佩服屈建白的眼光。

    当年南流景还在微末之时,朝中根本没有人在意他,但屈建白已经看出了他的才能并倾尽全力辅佐他。

    在三司的通力合作下,只花了不到十天的功夫,他们就核查清楚了所有罪证,确定所有罪证都是真实可信的。

    南流景听了三司的汇报,立刻道“既然如此,那也是时候开庭审理了。”

    屈建白问“不知殿下打算何日开庭审理”

    南流景转过头,望向窗外一片皑皑白雪。

    还有几日就要过年了,南流景想了想,道“这种事情,不必拖到明年,就二十八日吧。”

    大烨历史上最轰动的一场庭审,在永庆二十五年腊月二十八日开始了。

    这场庭审不仅仅是空前的,也必然是绝后的。

    因为这场庭审所要审判的人,正是在位二十五年的皇帝南陵。

    庭审特意选在了一处开阔地,就为了让京都老百姓们过来旁听。

    结果天还没亮呢,为了庭审搭起来的台子四周,就已经被拖家带口赶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们围满了。

    在这场庭审上,三司不仅审判了南陵的罪行,还正式为姚家平反。

    当额头带着痂痕的南陵出现在庭审现场时,老百姓一开始还不敢做什么,但不知谁先往南陵身上丢了烂菜叶,顿时,各种烂菜叶、烂鸡蛋和小石子都从人群飞向南陵。

    南陵面色灰败,神情呆滞,站在庭审中央,听着南流景宣布对他的处置。

    “南陵之罪孽,万死难辞其咎。今即退位,逐出族谱,贬为庶人,前往皇陵守墓。”

    退位之后别想当什么太上皇,直接逐出族谱,贬为庶人。

    也别想住在庄园别院里过富家翁的日子,去皇陵待着,住在茅草屋里每日粗茶淡饭,以此来向列祖列宗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对南陵来说,这个惩罚比直接处死他还要让他难受。

    从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跌落到尘埃里,这其中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南陵根本接受不了现实,精神已经有些失常。

    但是,南陵也没有自裁的勇气。

    所以他注定只能如同丧家之犬般苟延残喘。

    三司会审一结束,南陵就被押送去了皇陵。

    处理了南陵之后,还剩下六皇子。

    南流景没有圈禁六皇子,只是将六皇子贬为庶人,发配岭南。而宫中那些妃嫔、皇子和公主,南流景也都一一进行了安排。

    对于想要出宫的妃嫔,南流景不仅允许她们归家,还同意她们改嫁。

    对于不想要出宫的妃嫔,南流景也无所谓。他在后宫圈了一块地方,按照位份分配了宫殿,让这些妃嫔都住到那里去。

    至于那些皇子和公主,南流景直接让礼亲王来安排。

    反正该给他们的,他们肯定都有。

    但再多的,就肯定没有了。

    将皇宫的事情梳理清楚,就到除夕了。

    除夕这天,南流景收到了北地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捷报。

    和南流景预想到的差不多,狄戎在得知大烨的情况后,想要趁虚而入劫掠边境,因此派了三万军队攻打北地。

    好在南流景早有准备,在北地留下了不少后手。北地军队和狄戎打了几仗,不仅没有吃亏,还小胜了好几场。

    南流景握着捷报,冷冷笑道“这些异族,在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会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但当中原王朝露出虚弱之时,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露出獠牙。”

    现在他暂时腾不出手。

    等将来内忧解决了,他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平定外患。

    别生气了。北地如今防守空虚,没有吃大亏已经很不容易,能有小胜更是意外之喜。

    南流景点头,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等到开春,道路好走了,北地那五万大军也该撤回北地,免得误了春耕。”

    姚容笑道放心吧,误不了春耕的。

    在他们回去之前,你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南流景明白姚容的意思。

    季家和季家同党都已经伏诛,一些劣迹斑斑的贪官污吏也都被他治罪,朝中该清理的蛀虫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他是时候登基了。

    不需要南流景去刻意暗示什么,除夕刚过,就有好几个大臣联名上书,称国不可一日无主,请南流景登基。

    南流景没有来什么三请三让的戏码,直接就应了下来,命钦天监测算登基吉日,又命礼部全权负责登记仪式。

    钦天监当天就送来了三个吉日任南流景挑选。

    南流景看了眼这三个吉日,笑着对姚容说“这三个日子,都是下个月的。”

    最快的,就是二月初二龙抬头。

    最慢的,也不过是二月二十八。

    姚容一眼就看穿了钦天监的把戏估计是想讨好你,这才安排了这么近的时间。

    要不是礼部得花时间去准备登基大典,钦天监那边可能会算出来三日之后就是吉日。

    “龙抬头距离现在也就只有不到二十天,太赶了。二月二十八又太晚了,会耽误北地春耕。”南流景最后选了一个不早不晚刚刚好的日子二月初十。

    即使南流景强调了一切从简,这场登基大典还是无比繁琐。

    礼部一众官员脚不沾地地忙了一个月,才总算是将登基大典的一应事宜都准备妥当。

    登基大典当天,帝都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

    眼看着吉时就要到了,这雨还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架势,不少朝臣都在骂钦天监监正。

    这算的什么吉时啊。

    登基大典有不少仪式都需要在户外举行,陛下总不能一边撑着伞一边祭天吧。

    钦天监监正觉得自己很无辜,还带着一种被别人质疑专业水平的愤怒。

    这个日子确实是大吉日啊。

    未来几十年都没有比今天更好的日子了。

    礼部尚书有些头疼,一路小跑来到南流景面前,向南流景请示这件事情。

    南流景很平静,即使是这样的意外状况,也没有让他有太多情绪波动“无妨,就按照原定的流程走。”

    吉时已到,南流景在宫人的伺候下,换上了那套繁琐复古的玄色冕服,佩戴上了象征着帝王权力的十二冕旒。

    这是南流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姚容自然不可能缺席,她早早就和系统一起坐在了水镜前,看着南流景换上这套威严庄重的帝王礼服。

    “母妃。”

    当南流景戴上十二冕旒的时候,他忍不住叫了姚容一声。

    他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姚容说,唇齿开合之间,一股热气猛地冲上了他的眼睛,让他眼睛微微润湿。

    姚容却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意你做到了。

    母妃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懂他的人。南流景心中生出感慨,伸手拿起放在剑架上的天子剑,向着殿外走去。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就在南流景踏出殿外的那一刻,原本还在淅沥沥下着的小雨,瞬间就停了下来。

    几乎只是一晃眼的功夫,一缕阳光划破乌黑的云层,洒向下方。

    被云层遮掩了一上午的太阳,也从云层里再次冒出头来,驱散了恶劣的天气,也驱散了无数人心中的淡淡阴霾。

    那些原本还在斥责钦天监的大臣,纷纷惊得瞪大了眼睛,扭头去看钦天监监正。

    原来钦天监监正真有两把刷子啊。

    这吉日算的,这吉时算的,以后史官写史书时,高低得把这个登基天象写进书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