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8章 凉州那些事儿(二)
作品:《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士兵进来通报时, 雁铮正窝在炕上整理药材,一时没回过神来。
四丫胡春, 四丫胡春, 诶,那不就是
见她没反应,士兵还以为外头那俩姑娘撒了谎, “那我请她们离开。”
“别别别别,我认识,我认识”
话音刚落, 雁铮就从炕上弹了起来, 忙不迭伸腿去勾鞋子, 着急忙慌往外冲。
她们真的平安到了呀
一开门,三个姑娘都愣了。
一年多不见, 双方都经历了许多事, 容貌也好, 眼神气质也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时间门竟没敢认。
短暂的沉默过后,三人抱成一团, 喜极而泣。
稍后平复了心情, 雁铮将四丫和胡春拉进屋,然后三人异口同声的问“你过得怎么样”
说完都是一愣, 然后又都笑了。
长久不见, 不晓得彼此近况, 难免有些生疏,笑过之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我以后是不是要叫你雁姐姐了”胡春小声问。
雁铮道“对你们隐瞒, 非我本意”
“我们懂,”四丫道,“难为你自己还能坚持这么久。”
她都不敢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事会怎么样。
有胡春这话开头,气氛顿时为之一松,雁铮又问起她们的经历。
四丫和胡春你一言我一语说了。
从开封到凉州确实困难重重,尤其她们出发时已至秋日,越往西北,冷得越快。
偏她们没有入城的路引,便只在城外歇息,而很多时候,人远比野兽更可怕。
好在两个姑娘青楼里长大,所见过的人心险恶远超常人,一路上犹如惊弓之鸟,看什么都可疑,稍有风吹草动就跑,倒也因此避开许多陷阱。
“后来我们迷了路,本以为到不了了,也是天可怜见,遇上好人,正巧有商队要往凉州贩马,就捎带我们一路。”
如今说起这些,四丫还是心有余悸。
不出门不知出门的苦,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能全须全尾到凉州,真是神佛庇佑。
雁铮拉着她们的手道“先苦后甜,遇难成祥,以后就都好了”
四丫和胡春就都重重点头,“好了”
来凉州后的日子,简直是她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即便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值得。
“那你呢”四丫问雁铮,“前几日我们听见说书的讲了,也是颠三倒四,其中不知多少胡言乱语”
胡春就在旁边问“雁姐姐,他们都说你们一家子和小侯爷是下凡历劫的,以后你真的会回天上去吗”
雁铮“”
外面到底传成什么样儿了啊
虽说是流放,但那两名押送的差役十分照顾她,一路上都没受委屈,大黑马也咯噔咯噔跟着来了。
比起人,动物更擅长寻找食物和水源。
有一段路上比较荒凉,他们的水用完了,还是大黑马帮忙找到了小溪。
自此之后,那厮的地位直线上升。
后来到了凉州,地方官员更不必说,根本就没关着。
因为雁铮会医术,凉州这边直接给他找了这座小院子,让她住在这儿行医,还额外派了两个士兵,名义上是看守,实则护卫跑腿儿。
再后面,消息传开,又有无数百姓陆续前来送东西。
所以虽然雁铮来时几乎身无长物,也没赚钱,却一直没少吃的喝的。
见她过得确实不错,四丫和胡春也就放心了。
“那你不回开封了吗小侯爷怎么办”四丫又问起另一件事。
当时她就觉得谢钰待雁铮不一般,却不曾想后面两人竟经历了那许多磨难,光听着就叫人胆战心惊,也不知真实发生时曾是何等惊心动魄。
不过也算因祸得福,共患难过的两个有情人想必越发情比金坚了。
可如今两人一个在凉州,一个在开封,这可怎么好
雁铮垂眸,看着书桌上的一摞信,眼神柔和。
谢钰对皇帝骗他这件事意见颇大,雁铮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开始写信,派人沿着驿站一路送过来。
雁铮人还没到凉州呢,他和裴戎派来打点的人就到了。
其实哪怕他们不特别吩咐,凉州的官员和百姓也不可能亏待雁铮,但有些事就是自己做了才放心。
谢钰平时话不多,可落在纸上,却好像突然成了话唠,写满了鸡零狗碎。
今天他被皇帝派去跑腿了,明天又被皇帝拉去办差了,陈琦又想撞柱子了等等,不一而足。
尤其对皇帝暂时不许他去凉州这件事,怨念颇深。
大黑马都能跟着走,偏他不行
字里行间门都委屈巴巴的。
雁铮将那几张信纸翻来覆去地看,看着看着就笑,笑着笑着就想哭
但她没哭。
如今都好了,哭什么,没出息
春天总会来的,只要人活着,总有希望。
第二年,四丫和胡春就搬了过来。
如今,她们已经渐渐适应了在凉州的生活,想着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总要弄点什么营生才好。
她们做不来重体力活,放牧牲畜也不是长处,思来想去,倒是做羊毛衣袜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同于南边和东边的百姓以棉麻丝的织物为主,西北百姓更多依赖皮袄和羊毛。
将羊毛洗净处置过后,纺成羊毛线照样能织就羊毛布。
只是羊毛不比丝棉柔软细密,贴肉的时候难免有些扎,纹样也少,一直推广不出去。
如今就算是凉州当地的百姓,贴身衣裳还是以棉布为主。
四丫就琢磨着,若是能将它们处理得更细,更软,更柔,花样也多些,或许不光自己穿,还能贩卖到中原腹地去呢。
姐妹俩租下了隔壁的院子,日常从外面收了羊毛来琢磨,闲时也帮着侍弄药材、照看病患,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转眼过了三年,皇帝借着为太后过寿祈福的名头大赦天下,将那些罪行不严重或有心悔改的犯人释放,雁铮也在其中。
其实这几年没人真拿她当犯人,可毕竟还有个流放名头在,说出去总叫人觉得心里疙疙瘩瘩的。
如今,连最后的疙瘩也去了。
官府通告送过来当日,四丫亲自置办了一桌酒席,姐妹三个痛吃一番。
雁铮喜食牛羊肉,早年在中原时不易得,如今到了凉州,却日日都见得。
胡春年纪小,不胜酒力,才两杯果子露就醉倒了,早早去炕上挺尸。
倒是四丫和雁铮还清醒着,坐在桌边说些闲话。
凉州人烟稀少,也无甚室内娱乐场所,百姓们夜间门都早早睡去。
外面漆黑一片,只偶尔有几声狗子叫,倒是越发显出星月璀璨。
今日恰逢十五,月光如水,洒在地上满是银白,完全不必点灯都看得见。
西北冬日来得早,虽才九月就冷得吓人,一入夜,地上起了细细密密一层银霜。
月光落下来,星星点点反着光,好似揉碎的银屑。
“如今,最后一点束缚也没了,你要不要回开封看看”四丫说。
雁铮低头摆弄酒杯,有点迟疑不决。
其实她一直和开封那边通信,但时日久了,不免思念。
可若说回去,又觉得不太自在。
毫无疑问,开封是这世上最繁华之所在,那里汇聚了天下奇珍异宝美味佳肴,同样的,也聚集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权力。
权力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人成神,也可以让神一夕之间门坠落云端。
她对那个地方又爱又恨。
“再等等吧。”
次日,陆续有人来贺喜,风雪交加,雁铮不免留他们坐下吃茶。
席间门也不知谁说起,“你们听说了吗咱们这儿好像要来一位新的转运使,年前就到。”
转运使总领一地盐铁赋税,位高权重,非皇帝亲信不能得。
恰恰就因为转运使一职太过重要,做的久了,难免被人盯上,容易出乱子,所以都是三年一届,一届一换。
算来,今年正好是本届转运使做的第三年,已经是十月了,也该有人来交接。
雁铮胡乱听了一耳朵,想着之前四丫说的话,有些心不在焉。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风雪交加,天地间门苍茫一色,雁铮干脆不出门。
凉州的冬日不比别处,雪之大,风之狂,难以言表,走在外面,眼睛都睁不开的。
若在城外,一夜之间门大雪没过人腰的时候多着呢。
北方冬日的夜太长了,雁铮精力旺盛,睡不来那么早,便在炕头上依着褥子坐着。
炕头烧得暖烘烘,就这么随手翻几页书,惬意极了。
雁铮上炕前,随手抓了一本书,也没细看封皮,这会儿翻起来才发现竟是一本游记,也不知什么时候谁带过来的。
游记
外面风雪渐大,寒风裹挟着雪片狠狠撞在窗纸上,啪啪作响,带着她的思绪飞出去老远。
游记
开封
“咚咚咚”
正想着,忽然有人敲门。
“谁”
凉州大夫少,自从雁铮来了之后,倒有近半座城的百姓来瞧病。
此时正值寒冬,偶尔有孩童和体弱的老人突发急症,家人带着过来的。故而她也没多想,一边披衣穿鞋,一边往外走。
风很大,她花了老大力气才推开门,兜头就被拍了一脸雪。
“谁呀”
她问道。
“打扰了,看病。”
风雪很大,来人的声音被吹得支离破碎,似乎有些沙哑,也听不大清。
这么恶劣的天气却深夜前来,想必病的不轻,雁铮忙去开门。
“来了,您稍等。”
门开的瞬间门,一股更猛烈地寒风呼啸着袭来,但都被来人宽阔的脊背挡住了。
雪花纷飞,雁铮本能地眯起眼睛,“你是病人吗什么病症”
来人披一件宽大的连帽斗篷,盖着半张脸,看不清表情。
听了这话,他忽然抬起头,露出久违却又熟悉的笑,“相思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