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第六十九片瓜

作品:《全京城都在我这吃瓜

    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混着水的雪, 远处的万胜山顶覆了一层薄薄的银白,像是带了一顶白纸帽。

    佺公公想到这的时候,心下咯噔一下, 连忙低下头,进得殿内。幸好皇上并没有理会他, 只专注地看着一张纸。

    那张纸不同寻常, 洒金影花纸,御用。每年的数量都有额定, 皇上也只赏了寥寥数人而已。

    这张纸有什么特异的地方谁送来的写了什么

    佺公公心下有猜测, 不过没等他往深处想, 皇上就收起了这张纸,垂询“什么事”

    佺公公连忙回神, 详细地把他押苏二姑娘到城门口的事一一说明。也切实地把一行人都无视他的事狠狠地告了一状。

    “他们眼中竟没奴婢了”

    皇上听着却不在意, 眼中有的只是浓浓的倦怠, 他低声道“朕下口谕时,只说要押入京城待审。是该押入大理寺没错, 可你也听见了,连大理寺卿都和潼地的人有勾连。”

    佺公公一时低头无言。

    皇上原本还心平气和, 这番想着又生出些恼火“潼地多年乱象,朕恼怒苏二, 也是因为她打草惊蛇,坏了朕的大计还贸然行事, 因此伤了小沉。她若去大理寺也就去了, 她既然知道大理寺去不得,那就让她在苏府呆着也不必出来了”

    佺公公在一旁无言。他可冷眼见着, 四年前起, 皇上身边多了韦崇沉这个佞臣, 他那时候一副鹌鹑似的小模样,引得皇上渐渐信任韦家,让韦家派人去潼地待着,扶持韦家,以图安定潼地。

    韦家行事有些阳奉阴违的意思,但皇上相信,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可能韦家在潼地艰难,不得不违。

    眼下韦家违背之事被苏二姑娘直接翻出来,再无立足可能,韦家一倒,潼地一乱,又因此伤了韦公子,也不怪皇上恼火。

    皇上怒完,一旁的内侍给他递了一杯清药。皇上一气喝了,这才有些平心静气的样子,又叹道“韦家蓄意挑起叛乱,借乱杀了当地大户。这也就罢了,朕心里有数,非常地方,要用非常方法。但,杀良冒功,隐匿证据,要杀苏二,还要杀小沉你说,这是真的吗”

    佺公公并不敢搭话,他知道的也只是刘公公回报的消息因为有人想刺杀苏二姑娘,被韦崇沉察觉,韦崇沉因此受伤。其他一概不知。

    现在听皇上的意思刘公公的话里头,可瞒了不少东西。

    佺公公只是低头而已,他知道,皇上这时候其实倾向于是自言自语。但他很快听到了一个声音青涩的回答

    “大抵是真的,韦公子身为苦主,写信为苏姑娘求情。他的话还不真,还有谁的话能是真的呢”

    佺公公惊异地几乎想抬头了。但常年伴驾的保命意识让他生生刹住自己的冲动。

    记忆复苏。他想起来了,自己的徒弟之前写信提到过,柳妃给皇帝荐了一个端茶内侍,换得柳家继续与龙城军做贸易的资格。据说,这个端茶内侍形似韦公子,更加柔顺婉约,夜夜伴驾。

    佺公公几乎要落泪了。陛下四年前纳了韦公子,已然是错,因着韦公子对素爱钱财的刘公公青眼有加,更加是错。到眼下,柳妃这一举荐,错上加错

    缘何陛下身边多奸佞

    “也罢,”皇上已然疲乏开口,“朕思绪纷纷,他们各执一词,也实在难以辨明。只是,水至清则无鱼,且不说潼地之事,韦家四年都难查明,苏二如何能在两个月内理清更别说按苏二的性子,怕是整个朝廷都要被她掀了。她还是在府里休息将养为好。小佺”

    佺公公俯身“奴婢在。”

    皇上道“你即刻拟旨算了,传朕口谕吧。让苏二留在府里,无诏不得外出,她带来的那些东西,都交由朕这里,由朕处置。”

    佺公公听完后,跪地领口谕,见皇上没别的吩咐,就出去了。

    在殿门口,还能听见皇上轻叹道“为何男子十八方可嫁娶”

    那青涩的声音微颤道“奴不知,奴年方二七。”

    皇上哂笑一声“因为男子晚成,十八时候,方兴慕艾小沉说她能把潼地的事理清楚,她能做到。他的信心倒是比苏侍郎还足。苏侍郎前段时间可一直说要回西南去”

    佺公公不敢听了,连忙下殿阶,坐马车去宣旨意去了。

    一路上,佺公公总是感觉有些心神不宁。却不知来由。

    是担心苏宝珠可能会抗旨吗他说不好。

    他急匆匆到了苏府后,要苏二姑娘来领口谕,可苏家出来迎的人是周太太,她笑意温方,还要请他进去喝茶和吃点心。他推拒了,问苏宝珠人在哪。

    周太太抱怨了好几句孩子人瘦了高了,才说,她也不知道,要召门房问问。

    佺公公差点没绷住脸上神情。

    幸亏门房来得快,很快说明白,苏二小姐是去了大理寺应三堂会审。佺公公就急匆匆去了。

    他意识到自己担心什么了。

    就苏二这个效率,他晚了一步,说不定苏二已经把整个朝廷上收了潼州礼的官员名单发得满天飞了

    佺公公急忙命马车开快点,紧赶慢赶地到大理寺,幸亏苏府离大理寺也不远,一刻钟也就到了。

    进得大理寺内,三堂会审的大厅中,佺公公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御史大夫、刑部侍郎因为亲属回避所以在厅上的是另一个刑部侍郎都坐在厅中央的侧位上,悠哉喝茶。

    主位坐着安平公主。苏宝珠坐在厅中央偏下的位置,手上拿着一张单子,位置旁还有个红脸小主簿给她倒茶,哪里有被审问的样子

    不仅如此,台下已经跪着三个人了,为首的就是大理寺卿,正涕泪横流地开口,“臣与殿下好赖有一个案子的交情,还请殿下看在臣换衣相迎的份上,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佺公公看着都窒息了。三堂会审有这样审的吗该审的坐在台上,而被审的变成了大理寺的人

    安平公主翻了个白眼不想理会。御史大夫笑呵呵说“可苏姑娘手上整个大理寺的名单都有了,泰半都有收潼州的钱,帮忙做这个做那个的。你还有什么用呢”

    大理寺泰半的人都被逮的话,那不就停摆了还用什么用

    苏宝珠已经要开始喊第四个人的名字了,佺公公不再犹豫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犹豫什么,连忙进厅,高声宣布“皇上口谕”

    一群人连忙呼啦啦跪下了,佺公公按礼往旁侧了侧,才正回身子,宣道“着,令苏二姑娘回府,无诏不得外出。苏二姑娘所带的潼州证物,即刻送入宫中,由陛下决裁,不必再经苏二姑娘之手。”

    大理寺卿听完后,当即瘫软在地,又哭又笑。

    其他人愣了半晌,纷纷起身,有些面面相觑。

    苏宝珠站起了声,一瞬间的表情很微妙,想笑又想无语的样子,也不说接旨,只说“行啊,只要潼州事能顺利解决,臣女没意见。”

    佺公公想发怒,说苏宝珠领旨的礼节不对。但一旁刑部侍郎的目光有些幽深,安平公主的脸色也不好。

    口谕不拟旨,不过鸾凤二台,其实效力确实没那么大。尤其是这种涉及朝廷的大事佺公公一下子也不敢纠结这细节,只和苏宝珠侧身道“请吧。”

    苏宝珠笑了笑,没多说,把名单也塞佺公公怀里,潇洒就出门去坐轿子了。

    佺公公见着任务能顺利完成,至少苏宝珠的侍卫不会拔刀对他,不管如何,终究是松了一口气。

    好歹是按陛下心意走了。

    十天后,他才明白苏宝珠的笑是什么意思。

    储物的安勤宫突起大火,证物全部被烧,只留下无法辨明的焦块。

    皇上大怒,下令彻查。

    现场只有一个原先侍奉李废后的小内侍,尸体已经烧得只剩下没烧干净的令牌。

    宫正司和大理寺初步判断,此番是李家为了灭杀潼西李家作恶的证据,让从前侍奉的太监烧起了这把火。

    佺公公听到一个宫正司的的新司正和人暗地里磨牙“这结果,我自己都不信”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