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1更+2更

作品:《开局一个新手村

    第五十二章

    且说杨青锋在朔城所遇那行铁骑。

    铁骑一路策马疾驰, 两个时辰后终于在离城三十里路的一处山谷停下。

    前方谷中隐隐可见白色的行军帐篷,在纷飞的白雪覆盖中,气势庞然一眼望不到尽头。

    几十行从朔城回来的铁骑进入军帐区, 领头那男人从马背一跃而下,扯开覆在脸上的面巾,露出一张俊挺深沉的年轻容颜, 灰色斗篷下, 是一身玄银色的铠甲, 身材高挑,步伐健急, 下颌上有微青的胡茬, 一看便是昼夜赶路不曾休息。

    守在大帐两旁的士兵见到年轻男人, 恭敬颔首“殿下。”

    被称作殿下的年轻男人点了点头,风尘仆仆带着一干属下迈入行军大帐。

    进入大帐后,立马有侍卫迎上, 替他卸去铠甲和佩剑。帐中燃着炭火, 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舆图, 中间一张案桌,桌上摆着点旗沙盘, 案桌围坐着几人, 皆是其忠臣幕僚和心腹将领。

    “殿下, 您可算回来了”

    “属下得到消息, 盛军已经调了两万兵力支援朔城援守,眼下我们粮草短缺, 我建议我们转移营地。”

    那位殿下披上大氅坐到案首,沉声道“调来的粮草已经送到,朔城我们打了两个月, 盛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放弃,必须趁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拿下。”

    “粮草运到了那太好了了”

    帐中众人都很喜悦,最近为了粮草短缺一事大家都在愁,现在既然有了粮草,就不用想着放弃已经到嘴边的城池了。

    幕僚和将领当即铺开朔城舆图,开始重新点兵布阵,计划在盛军的援军到来前大一个闪击战,速战速决夺下朔城。

    年轻的殿下静静听着心腹们的商议,沉俊的脸上不露形色,只眉峰不着痕迹蹙起,陷入了沉思。

    他在朔城城门口不经意遇见的那队马商,打头那个年轻小伙的面孔异常熟悉,像极了一个故人。虽然其穿着沧州风俗的衣裳,也做了马商的打扮,但他确定自己不会认错。

    佐证便是那队马商里好几个都是熟面孔。

    他们怎么会跑到沧州来又为何会出现在朔城

    这些人明明该在南方的偏远山村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为何突然成了马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大古村是不是出事了。

    若是大古村出事,那她

    入冬后,沧州连下了几场大学,已经两三个月没有南方的消息了。

    帐中将领正在商讨攻城策略,却见一直沉默不语的殿下霍然起身,脸上神情沉敛如水。

    “殿下,可是有何不妥”军师惊疑不定地问。

    “无事。”殿下挥手,转头吩咐亲卫“去把斥候尉叫来,我有事要问。”

    他道“你们先行商议,攻城一事先有军师权定。”

    年轻的殿下挥开大帐,留下一群不明情况的属下,召来亲兵中的斥候尉,沉声吩咐了几句,斥候尉即刻领了一队探兵打马而去。

    寒风凛冽的山谷中,巡逻的士兵整齐走过。

    过了片刻,一传令兵奔回,入帐禀报“报粮草已运回”

    年轻挺俊的殿下负手转身,寒风将他肩上的墨色大氅吹得猎猎作响,他的眸光远眺向南方,露出深深的忧思。

    “头,那伙水匪定是将从何氏接来的货运往朔城了。”

    “朔城马商多,许是分批将货运走,我们对这片地界不熟,怕是查不到下落了。”

    杨青锋坐在马背上,遥望着前方朔城的方向,现在摆在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转道回去,要么继续往前。

    临行前,叶兰亭给他了自主决定权,她说,只要不危及随行人员生命安全,一切事情可以由他全权决定。

    如果杨青锋没有在朔城马道遇到那个神似叶大哥的神秘铁骑首领,或许追到这里他就会决定回去了,因为叶兰亭交给他的任务他已经完成了。

    但往往有时候命运的巧合就在一瞬间,他偏偏遇到了那个人。

    在四五年前,杨青锋还是杨虎娃的时候,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村里别的孩子都不敢独自进山打猎,唯独他敢。那个时候,叶阿公的孙子叶宴陵叶大哥还在,他也时常会独自一人进山打猎采药。

    那时候村里的大人刚被应招服兵役,剩下的全是不满十六岁的少年和稚童,当时在村里,叶大哥是剩下那批少年里岁数最大的他刚好避过了服兵役的年龄要求。

    叶大哥懂的东西很多,他会识字采药,还会射箭打猎,他出口成章,懂很多道理,就跟现在的村长一样,他们兄妹俩都是极有天赋和智慧的人,这种智慧仿佛是天生的,旁人怎么学也比不上。

    叶大哥喜欢坐在山边的崖石上,久久地看着夕阳和落日,神情飘远得叫人看不懂他在想什么。

    那时候,年纪小小的杨虎娃在世上最佩服的人就是叶大哥了,整天跟在他屁股后头转,叶大哥教会了他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比如怎么通过辨别动物的粪便判断猎物几天前来过这里,又怎么制作捕兽陷阱,又怎么在野外对付狼群。

    然而有一天,杨虎娃再进山找叶大哥时,只在崖石上发现了一只掉落的布鞋,和滚落山下的药篓,周围是野兽撕咬的痕迹。

    村里人都说叶大哥是遇上大虎被咬死了,也有的人说,他是被熊瞎子扑咬不小心掉下山崖摔死了,总之什么说法都有。

    那次全村人进山,在深山崖石下找了整整三天,都没有找到叶大哥的尸首。

    村里老人叹气,说叶老爹的孙子死得惨啊,连个尸骨都没留下,就算是掉下山崖,怕也是早就被野兽给叼走了。

    叶阿公和阿婆白发人送黑发人,痛断肝肠。

    那时候的叶兰亭还很小,说实话杨青锋现在已经有点想不起来那时候的叶兰亭什么样子了,但他只记得,那时候的叶兰亭就跟现在的妮妮一样,看起来很可怜。

    她再没有哥哥了,只有一对年迈的阿公阿婆。现在阿公病了,阿婆也老了,再过几年,她就真的孤身一人了。

    杨青锋不知道她是以什么心情,什么样的信念,用那样瘦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大古村命运的。

    仿佛她从来只会为别人着想,从没有为自己着想过。

    杨青锋就想,当年全村人都没有在山崖下找到叶大哥的尸首,万一他真的没有死呢。

    他是那样出类拔萃的男儿,他懂得那么多制服野兽的技巧,他身手是那样强壮,怎么可能会因为熊瞎子和大虎就掉下山崖摔死了呢。

    当年的杨青锋就不愿相信,只是此后几年,也一直没有找到叶大哥,如果他真的没死,又怎么可能不回来呢他的家人和妹妹全都在大古村啊。

    所以渐渐地,杨青锋也就默认了叶大哥已经死了的事实。

    直到这一天,他在朔城马道与那位灰巾覆面的铁骑首领擦肩而过,杨青锋心惊肉跳,他有个直觉,那个人就是叶大哥

    如果是,那他一定要找到他,这样兰亭就有哥哥了。

    伫立大古村后方的落日山是个神奇的地方,资源丰富,环山险峻。

    据说山里死过不少人,叶兰亭还听说,她那便宜哥哥就是死在山里的,据传是因为进山采药时遇上了野兽,不小心摔下山崖,就死了。

    阿公阿婆对她哥哥的事讳莫如深,显少提及,两个老人只将哀思藏在心底。

    叶兰亭还记得,她当初从爷爷手里接过村长位置时,爷爷给了她一套布衣青衫,那套衣裳就是她那个哥哥的,他死时十六七岁,跟叶兰亭现在一般大,两兄妹衣裳竟能换着穿,当时还被杨青锋将她认错过。

    最近阿公可能是越病越糊涂了,有一次叶兰亭给他喂药时,他竟看着叶兰亭迷迷糊糊唤了声“宴陵”

    叶兰亭连忙握着阿公的手道“爷爷,我是兰亭啊。”

    阿公艰难地睁眼看着兰亭,许久才喃喃道“兰亭要好好活着,活着才能”

    叶兰亭凑近了仔细去听,也没听清楚阿公后半句说的什么,因为阿公又昏过去了。

    最近阿公病情加重,叶兰亭只得让妮妮在家帮着阿婆一块照顾,开春后村里事情多,叶兰亭实在分身乏术。

    后山的盐矿开出来后,叶兰亭进山巡视过一次。

    矿盐石采出来后,要先加温炼制,炼制后再经溶解、过滤、晒制,最后才能形成可食用的晶盐。

    为了完善这套制作工序,准备这些工具,叶兰亭和薛霁安两人费了挺大的功夫。

    尤其是还要不引人注意,悄悄的进行。

    因为村民对炼盐没有经验,所以第一批盐做得比较少,晒出来后颜色有点发黄,是那种石黄色,尝起来味道倒是咸的,只叶兰亭觉得颜色不佳,但薛霁安说,市面上贩卖的盐,大多都是这种泛黄的颜色,只有海盐白一些。

    叶兰亭亲自督促制盐过程,经过两次的试验调整,再晒出来的颜色便漂亮了许多,颗粒也更均匀。

    叶兰亭很满意,让刘铁柱他们照着这样的标准做,以后做出来的盐就可以拿去卖了。

    二月份的时候,山下沙地种的萝卜丰收了。

    因为种在沙地,土壤好水分多,萝卜长得又大又长。

    采摘那天,叶兰亭让刘大娘带着大家一起挖萝卜,大家都非常有干劲,因为沙地也属于村里的集体田,萝卜丰收了,每家每户都能分到。

    叶兰亭也撸起袖子扛个锄头,跟着大家一起上山挖萝卜去。

    过年的时候,年夜饭上就有一道菜叫素炒萝卜秧,就是用的一些还未长大的萝卜叶当菜苗吃,现在萝卜成熟了,那些长大的萝卜叶子还可以剁碎了拿去喂鸡,喂兔子,这十来亩的萝卜叶,起码够养殖场的鸡和兔子吃半个月,杨二婶表示很满意。

    刘老翁也带着田园的农民过来帮忙,带了许多自己编织的竹篾筐,挖出来的大萝卜,不到一拢便能装满三大筐。

    刘大娘问叶兰亭“村长,这萝卜这么多,到时候吃不完放坏了可咋整啊,多可惜”

    叶兰亭一边挖土一边说“萝卜的做法可多了,新鲜的萝卜炖汤最好吃,吃不完可以做风干萝卜,还可以调泡菜水用来泡酸萝卜,脆萝卜干,烘萝卜饭,吃法多得很,到时候我让哑娘做出来,你们去跟着她学。”

    大家都很期待,之前村长让大家种的红薯,蒸来就很好吃,又甜又沙,后来大家用内购价买到的红薯粉条,拿回去炖了肉汤和蘑菇汤,吃起来又软又弹,入口即化,能叫人把舌头都化了,尤其是家里孩子,最爱吃那个红薯粉了,只可惜每家人只有两把,多得便没有了。

    这回沙地又收了萝卜,大家就更期待了。

    大家都夸哑娘手艺好,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到了她手里,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哑娘口不能言,就只能腼腆地冲着大家笑。

    叶兰亭的鞋子到处是泥巴,她的羽绒服衣摆也沾上了,虽然她不嫌脏,但是觉得有点难洗,挖完了自己领的那一拢地后就坐在田埂便上休息,跟村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大家都问刘大娘,她家铁柱刚定了亲,对方姑娘咋样啊。

    刘大娘笑呵呵地,只说姑娘人挺老实本分,是娘家本亲介绍的,知根知底,以后嫁到他们大古村来绝对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因为叶兰亭给定的村民婚嫁规定里,有一条就是,只要嫁娶进了他们大古村,在大古村落户后,都能享受大古村的村民待遇,现在整个宝河镇谁不知道大古村村民日子过得好,想要嫁进大古村,可难呢。

    “这都要感谢咱们村长,要不是村长带着咱们修路,办工厂,集体种田,咱们大古村的日子哪能像现在这样啊。以前我都愁啊,我家铁柱眼看就十了,这媳妇连个影儿都没有呢这不,就年底这两个月,我都收到好几个媒人来说亲了。最后挑来挑去,还是选了自己本家介绍的姑娘。”

    杨二婶更神气,从地里抬起胸膛“你才几个媒人啊,你们是不知道我家虎娃,正月那几天哦,啧啧啧媒婆将我家门槛都要踏破了还好虎娃出去办事了,不然他那个榆木脑袋,见了那么多媒婆都不敢出门了。”

    其余的婶子便揶揄杨二婶“那些媒婆怕是都被你给骂跑了吧”

    “那哪能啊,我得给我们家虎娃挑个好的,再说了,虎娃今年才十八,成亲还且有两年呢,到时候得村长亲自把关,我这个当娘的也不用操心。”

    叶兰亭将手揣在兜里,笑盈盈听着村里婶子们聊八卦。

    她没听出来杨二婶的话外之音,旁人到是听出来了,杨二婶这是根本没想给她家儿子说亲,一门心思惦记村长呢,想让村长给她儿子做媳妇,怕不是想得有点美哦。

    “兰亭姐姐兰亭姐姐”这时沙地下忽然传来妮妮着急的呼喊。

    叶兰亭拍拍手站起身,几步走过去“妮妮,你怎么过来了”

    妮妮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神色又慌又乱“姐姐,您快回去看看吧,阿公阿公他不好了”

    叶兰亭心头一噔,忙扔了手中锄头,提步就往山下跑。

    在山上挖萝卜的村民们也都担心起来,叶阿公早几个月就卧病在床了,过年时都是推着轮椅出来的,这回怕是

    叶兰亭大步往前跑,一边问妮妮“阿公现在情况怎么样还撑得住吗”

    妮妮急得都哭起来了“我不知道,我刚才给阿公喂药时他就没反应了,阿婆让我赶紧来叫你回去。”

    叶兰亭用生平最快的速度跑回叶家院子,推开阿公住的屋子“爷爷”

    阿婆脊背佝偻坐在阿公床畔,一头银丝苍老悲戚,她正掩绣哭泣,见到兰亭回来,红着眼眶对她道“兰亭,你阿公怕是要去了,你快来见他最后一面吧。”

    叶兰亭的眼泪突然就从眼眶里滑了下来,她疾步奔向床榻,一把握住阿公的手,颤声道“爷爷爷爷您睁开眼看看,我是兰亭啊,我在这里。”

    阿公整个人已经没什么反应了,眼皮也已经沉重得睁不开,但叶兰亭还能感觉到她握住他手时,他手指微微动了动。

    阿婆哀声道“你阿公只知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撑着最后的时日,就是舍不得你。今天早上起来,他突然恢复一些精神,我就料到他恐怕是回光返照”

    “他还撑着一口气没咽下,怕是还有话想对你说。”

    阿婆起身,拉起旁边抽噎掉泪的妮妮“孩子,跟我出去吧,让阿公和你兰亭姐姐说几句话。”

    叶兰亭跪在阿公床前,双手握住阿公已经行销骨瘦的手腕,笑着哽咽道“阿公,您会没事的,会好起来的。兰亭还没有好好孝敬您呢,您不能就这样走了。”

    半晌,阿公才终于艰难地睁开一丝眼皮,勉力抬起手,指着床对面的柜子。

    兰亭转头,顺着阿公指着的方向,见他一直指着柜子,便走去,在柜子里找到一个盒子。

    叶兰亭将盒子拿起来,打开,里面是一枚玉佩,一把钥匙,还有一封信。

    “爷爷,这些东西是什么”叶兰亭不解地问。

    叶阿公喉咙里发出一些不甚清楚的音节,叶兰亭凑过去,将耳朵靠在他嘴边,只听爷爷道“你的身世,信,不到,走投无路,不、得、打、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