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龙凤呈祥(30)

作品:《高质量父母图鉴[快穿]

    两个老师, 四个学生,而且都是已经知道轻重的大孩子了,管理起来很轻松。

    他们提早过来踩点,找到几个学生各自的考试教室。

    顾细叮嘱道“不要紧张, 慢慢做, 好好考,相信自己, 也相信老师。不必把考多少名放在心上, 尽力而为, 全力以赴。”

    沈广年颇有些新鲜地看着四周,闻言回头, “大伯娘,您放心, 我们一定会细心的,各位老师都已经提醒过我们很多次了。”

    其他几个学生连连点头。

    临考试前一周,每一天都在模拟考,说实话, 他们都有点麻木了。

    来到这个地方, 除了环境不一样, 其余没有什么变化, 他们心大得很。

    顾细相信学生, 也相信那么多老师一起亲手培养出来的孩子。

    “加油”顾细给他们鼓劲。

    今年的小升初考试有点特别, 是全县所有小学的应届生一起过来考,听说是县城中学的校长要求的。

    所以学校里出现了不少陌生面孔,县城小学的学生和老师看到不熟悉的人, 也不出奇。

    沈广年找到座位坐下来。

    他除了文具, 其余什么都没带。

    考试前, 按照往常的习惯,闭目养神。

    铃声响起,老师拿着试卷进门,他这才睁开眼睛。

    卷子发下来,他先大致浏览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看上去并不太难,约等于平时二分之一的难度。

    沈广年一边做,一边心里奇怪,县城的小学好像也不怎么地嘛,平时胡教授出的试卷可比这个难多了。

    不过,他并没有掉以轻心,老师们都交代过了,要是容易,那就好好写字,做到卷面十分整洁。要是难,那就把注意力放在试题上,卷面还是要整洁,但不用太过花心思在上面。

    他们在学校,全都要上书法课练字。

    无论是大伯娘这个校长,还是主管教学的胡教授,都十分重视字迹,坚信字如其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胡教授这个书法老师还会一对一批改,还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给出意见。在卷面整洁这上面,肯定没问题。

    沈广年对这次试卷有把握,所以写字就慢了一点,每一个字都写得有模有样。

    特别是最后的作文,全篇无一处涂改痕迹,方圆兼备,因年纪小还没有风骨,但下笔处有正有斜,提按分明,牵丝劲挺,看上去赏心悦目。

    监考的老师走动时,随意一扫,看到沈广年的卷子,心中暗暗吃惊,说实话,遇到这样的作文,不用看内容,首先印象分就满了。

    再一看脸,可惜了,这个不是县城小学的学生。

    老师心中暗暗叹口气,他们现在也无法管教出这么优秀的学生啊,老师们人人自危,生怕触动了一些学生的点,惹来i斗。

    他收回视线,继续巡考。

    考试铃响,沈广年将检查了好几遍的试卷放好,看到老师把试卷收上去了,他才放心走出教室。

    “哎,今天老陈有没有对你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他敢要不是我爸狠狠打了我一顿,我肯定还要去老师办公室搜查,我们可是根正苗红的红”

    沈广年快走几步,和那几个男生拉远距离。

    之前他和妹妹在县城小学的读书,也是这几个刺头,他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老师。

    回到沈家村上学校,在大伯娘的领导下,师生关系严厉中透着松弛,大伯娘三申五令要所有人尊重老师,他很喜欢这样的学校环境。

    今天再次过来,这些人还是那样。

    幸好,他在沈家村小学读书。

    沈广年降低存在感的隐身技能,小时候是在家里锻炼出来的,因为娘和妹妹争辩,他帮谁都不好。读书后,就是在学校锻炼出来的,他不想做一些事情,只能让一些同学忽视自己的存在。

    沈广年忽然反应过来,大伯和大伯娘在沈家村建立小学,未尝不是在保护他们这些孩子和老师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考试的时候怀着对两位长辈的感恩,燃起雄心,考得更加认真用心。

    一整天过去,太阳都落山了,几个孩子终于考完试。

    顾细驾着驴车,身后坐着徐小甜和几个孩子,正在让他们回忆试题对答案。

    沈家村小学没有暑假,只有农忙假,就算是今天考完了试,明天这几个孩子还是要去上学。

    无论他们考得怎么样,以后都是在沈家村的学校继续念书,所以,成绩对他们来说,真的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

    回到村子,村里人和几个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没什么不同,他们回家照样要帮忙干活,要吃饭,要睡觉,顺便,被老师们抓个壮丁。

    “你们四个人,一人一个年级,中午去辅导学生们做作业。”许刚几个老师迫不及待道。

    没办法,他们老师也要考试,那当然是需要时间复习了。

    随着几个五年级的孩子完成小学学业,初中授课的老师除了胡仰知教授之外,还需要两个老师。

    孙文这个擅长艺术的老师已经完全扎根于小学了,江景志和戴思弦有研究任务,过来上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肯定需要人手帮忙。

    而初中的课程比小学的课程要求更好,学校也会在同一时间开放小学老师的招收,村里有人想要当小学老师的话,就得报名考试。

    沈广年毫不犹豫选择了四年级,他就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好好地“教一教”沈广莲这个妹妹。

    沈广莲看到沈广年,好像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她哥绝对会狠狠折腾她的

    果然,听完沈广年布置的作业,四年级学生们发出哀嚎,这作业量,可比平时多了一倍。

    沈广莲不服“平时老师不会布置这么多作业的。”

    沈广年“我和老师提前说过了,他同意了。而且,最近就要考月考,你们难道不想考好一点”

    沈广莲只能嘟嘟囔囔、骂骂咧咧坐起了作业。

    “你在说什么”沈广年走到她旁边。

    沈广莲立刻闭上嘴。

    等沈广年一转身,她十分嚣张地做了个鬼脸,却正好被沈广年抓了个正着。

    教室里传来鸡飞狗跳的声音,老师们装作没听到。

    偶尔也可以让孩子们放松一下,至于放松之后嘛,那当然是紧紧皮子啦。等他们这群老师考完试,一定腾出手来好好收拾一下这群小猴子。

    县城。

    老师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批改小升初的试卷,康洪掐着差不多批改完的点过来走走。

    他背着手走进办公室“怎么样,王校长,诸位老师,改完了吗”

    老师们打完招呼后,王校长摸着自己有点花白的胡子,道“快了,这差这一边统计完名次。”

    有老师拿着最上面的那一沓还没撕开姓名等信息栏的纸,道“这边撕完,就差不多了。”

    因为压力不大,老师们也开始闲聊起来。

    “话说,我这次改到两张很不错的试卷。”

    “我也是,字写得挺好,我看着都喜欢。”

    可几个老师搜肠刮肚,都没有想到是哪个学生。

    康洪看了一眼没撕开姓名条的试卷,连连点头。

    隔了半个多小时。

    门口传来声音。

    顾细一眼看道康洪,敲了敲门“康校长”

    “顾校长,来了。”康洪招了招手。

    还没来得及介绍这是谁,那边的工作人员惊呼道“结果出来了”

    这下,大家也顾不得顾细是哪儿的校长,快步走过去看结果。

    其中,当然是以县城小学的王校长和康洪这个中学校长为中心。

    王校长问“谁第一名”

    其他老师也十分关注。

    负责统计分数的工作人员迟疑道“是是”

    旁边有急性子的老师道“是什么,你倒是说啊,吞吞吐吐的。”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王校长,小声道“这,第一名到第四名,都是沈家村小学的学生。”

    什么

    县城小学的人傻眼了,王校长不相信,连忙跑过去亲眼看,除了有统计表,还有试卷,上面明晃晃的字,的确是沈家村小学。

    王校长蹙眉,拿过沈家村小学几个学生的试卷。

    他很清楚,沈家村这几个孩子的确没有作弊,出卷的过程他全程都是盯着。

    看到上面整齐的字迹,他叹了口气,这几个学生的确考得好啊。

    康校长哈哈大笑,朝顾细点点头“顾校长啊,你这几个学生可以啊。”

    顾细无奈,这康校长说得那么大声,别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怕什么你有成绩,不用怕,要不然以后你们小学的人单独去考试,遭受的非议更多。”康洪小声道。

    顾细知道康洪说的话很对,她有她低调的道理,但康洪也有他的道理。

    既然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她肯定不能缩回去。

    王校长和几个老师终于想起顾细这个突然来了的人。

    康校长给他们介绍道“认识一下,这是沈家村小学的校长,也是沈家村的妇女主任,顾细顾校长,这是王校长。”

    顾细上前伸出手“王校长好,各位老师你们好。”

    王校长神色复杂地和顾细握了握手“你好。”

    其他老师都新奇地打量了几下顾细。

    “恭喜了,顾校长,你们的学生考得不错。”王校长虽然不太高兴,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呢,这点风度还是有的。

    况且第一名和第五名拉开了近二十分的差距,这不得不服啊。

    “谢谢。”顾细笑道。

    她没有否认,学生的确考得好,在这上面,她不想谦虚,不想否认那几个学生的成绩。

    顾细看了一下试卷,几个孩子的确答得还不错。

    王校长当了这么多年校长,县城的学生第一次被农村的学生压得这么彻底,可以说是毫无反抗余地。

    他半是认真,半是试探地道“不知道顾校长能不能给我们传授点经验”

    “经验算不上,王校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走,我们去外面聊聊。”顾细提出邀请。

    王校长想了想,答应了。

    当然,这个过程有康洪作陪。

    “校长,其实啊,我觉得有点可惜。”顾细率先开口。

    她低声道“我多想我们公平正大地竞争一下,可惜,我很清楚,现在这个环境,这很难。”

    “我带学生来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她点到为止。

    王校长神色一滞,叹了口气。

    “我当时就在想,您能保护好老师们和一些想要学习的学生,已经花费了很多心神。”顾细说这话,十分真心。换个位置,她也不一定能做好。

    “我们沈家村的优势在于,里面都是本村的孩子,他们不敢做出一些事情来,所以我们能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

    王校长羡慕“这才是学校啊。”他喜欢教育这个行业,要不然也不会当校长。

    顾细说的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他的心坎里。这个顾校长,虽然还没到知音那个程度,但是也是近几年遇到的难得能理解他的人了。

    “顾校长,你们也不容易啊,听说你们才开了半个学期的学。”礼尚往来,王校长也说了一下沈家村的难处。

    “对,我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顾细给王校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只招收沈家村的孩子,要不然,您懂的,控制不住。”

    这也是顾细和一众老师商讨出来的结果。

    他们有胡教授,有江景志和戴思弦夫妻,还有孙文,不能冒险也不敢冒险。

    王校长惊讶之余,也能理解。

    毕竟正如顾细所说的那样,也正是因为全是村里的孩子,才更好管教。

    这县城小学里的孩子啊,各种身份都有,有一些他都不敢管。

    “这样也好。”他是真心说出这话。如果可以,他也更想管这样一所小学,而不是这县城中学。

    可是他不放心啊,要是他退了,一些老师更加压不住班里的孩子。

    顾细“我们相互理解吧。”

    王校长深以为然。

    等王校长走了,康洪笑道“顾主任,您是厉害的。”

    不管实在教出全县前四名这件事上,在和王校长相处这件事上,都是如此。

    “这也多亏了王校长是性情中人,正派人士。”顾细感慨道。

    如果不是这样,她都不想和对方打交道。

    “你们真的不打算向外招收学生”康洪可惜道。

    “不了,”顾细摇头,“现在不适合。”

    她不是闭关锁村,也不是向外开放,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这样做,只会打乱她和青松的部署,打破沈家村现在的基础。

    “但你要做好准备,这个消息一传出去,肯定有不少人想要把孩子转去你那儿的。”康洪提醒。

    顾细点头,承了康洪这个情“好,多谢康校长的提醒。”

    很快,沈家村小学的学生包揽了小升初前四名的消息传遍全县。

    沈家村的人当然也知道了。

    顾细还是沿用之前说好的奖励制度小红花。

    她说道“这四位同学在小升初的考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以后也是如此,在这种全县考试上,全县第一可以获得十朵小红花,剩下的名次如此类推,全县第十名获得一朵小红花。”

    “让我们一起祝贺这四位同学”顾细带头鼓掌。

    底下的同学们比起名次,更加羡慕沈广年等人得到的小红花。

    这下,他们就是全校拥有最多小红花的人了

    台下这四个同学的家长也很高兴,全县前四哦,那的确值得开心一下,夸几句孩子,现在也出得起钱加个菜,一家人好好吃一顿挺好。

    孩子们这样已经很开心了。对于他们来说,全县第几,都不影响他们明天要去上学。只要不是农忙,风雨无阻,上学不能停,试卷不能停,考试不能停。

    村里大多数家长都没上过学,听到没有实际奖励,连条毛巾都没有后,调侃两句连合唱队的奖品都没有,也就笑着过去了。

    可是,村民们万万没想到,这全县前四名带来的影响那么大。

    周围几个村子的一些亲朋好友,过来询问他们能不能把孩子送过来上学不说,居然一些县城的亲戚,都过来打听他们的沈家村小学到底如何。

    要知道,这些县城亲戚往常都不太爱搭理他们。

    一些村民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教育所代表的意义这么重要。

    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拒绝,被拜托问到了顾细这边来。

    顾细脸色平静,办公室里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她一视同仁,道“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收村里的孩子,又或者是能考进我们村里作坊的职工的孩子。”

    她们的作坊也需要引进人才。

    光是村里人,刺激不够大,鲶鱼效应带来的影响更加直观,更能让村里人有危机感。

    还真有人问了“那顾校长,怎么样才能进你们作坊”

    顾细道“考试。”

    她早有准备,让徐小甜把写好的细则贴在外面,“上面写着各种条件,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就可以报名考试,参加完考试后,如果通过,那就能入职,孩子也就自然能在我们沈家村小学读书。”

    原本听说不是沈家村的人不能过来上学后,大家都很失望。不过顾细居然说可以考进来,外村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只是,上面的名额太少了。

    “怎么只有两个”

    “对啊,那竞争得多激烈。”

    “你们看这考试内容,写得很清楚,可是看上去也挺难的。”

    “要不然谁都能考进来,那孩子岂不是很多”

    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村民们都是看在眼里,终于有一种“我们村要火了”的实感。

    村民们不解“你们还真的想要考进来,你们不是在城里吗”

    城里多好啊,他们农村人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城里的学校不好啊,”无论哪个年代,注重教育的家长都不少,“沈家村小学教得好,孩子学得好,以后就能上初中高中。”

    “再说了,我们都是在城里当家庭主妇的,没有单位,在哪儿工作不是工作,试试呗。”

    当然,人家城里家长也有打算,肯定是要保留城镇户口,一方在城里上班,另一方带着孩子过来读书不就好了

    王素和沈归黄也是这么打算的。

    顾细家里也来了客人。

    王素父母、王素还有沈归黄都回来了。

    圆圆被沈追龙和沈追凤带出去玩了,留出空间给大人们说话。

    顾细一回来,王素就拉她坐下。

    “怎么了”顾细笑道。

    王父首先开口“他大嫂子,你给评评理吧,这素素放着棉纺织厂的工作不做,说是不仅要把户口迁回你们沈家村。还要考你们作坊”

    他当初废了多大劲儿才把女儿弄进去啊。

    顾细诧异看向王素,没想到王素这么勇,居然这么干脆地想要辞去工作。

    “爹,您也不用让打大嫂子为难,我在食堂每天的工作怎么样,你也清楚,有您在上面,可有可无。”王素直接怼回去,亲父女说话,不用客气。

    “再说了,现在棉纺织厂的情况,你也更清楚,上面的领导斗法,厂里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能支撑下去,只是因为周围只有这么一家,还能勉强撑得住。”

    王素在棉纺厂周围长大,又在里面工作,十分清楚里面的各种情况。她实在不想在里面耗下去了。

    “我又不是像归黄那样,在主要部门,晋升也就那样了,”她道,“但是,在嫂子这边的作坊,如果我考进去了,我有信心我可以独当一面。”

    她对吃的最在行了。

    王父“那你还没考进去呢”

    王素“所以我要全身心备考啊。”

    王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那那”

    王母道“那也没必要把户口迁回来吧”

    “那万一我考不上呢圆圆也能凭借户口在这儿读书啊。”王素振振有词。

    王父王母

    合着这好的坏的女儿都预备好了,看来是真的铁了心。

    王父皱眉,看向归黄,“那以后要回村了,要是我们不在了,你们还怎么住在城里,怎么住那房子”

    沈归黄“爸,妈,你们想多了,我不迁回来,毕竟我还要留在棉纺织厂工作,是素素和圆圆迁回来,要是以后长大了,也能迁回去。”

    王素连连点头,他们想的是进可攻退可守。

    王父和王母没辙了,看向顾细和沈青松“他大哥大嫂,你们说说意见”

    顾细想起了一个词语,后世有学区房,那他们这沈家村,就是学区村啊,怪不得这么受欢迎。

    “我的想法是,没必要想得太多,毕竟谁知道以后的事情呢”她笑道。

    沈青松点头“可能以后农村也不比县城差。”他有这个信心。

    当然,现在他们也不敢在王父王母面前海口,只是道“目前来说,如果归黄和王素真的想要圆圆回村读书的话,这样做的确是最保险的。”

    “因为归黄之前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在这一方面,我可以对所有出去工作的村里人网开一面,不会搞特殊待遇。”

    顾细笑道“他们俩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是父母,会为孩子打算,就像您二位当初也为孩子打算一样。所以我们不会做任何干涉。”

    王父和王母的确没想到顾细和沈青松的态度还挺坚决。

    其实,他们心里也挺看好沈家村的作坊,只是根深蒂固的观点刻在脑子里,王素这样做,的确太冒险了

    王素晃晃王母的手“妈,我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王父和王母无法,叹了口气。

    诚如顾细所说,孩子大了。他们做父母的,还能怎么样

    看到父母终于点头,王素和沈归黄都松了口气。

    “那你们住哪儿啊”王母操心道。

    沈归黄和王素看向顾细和沈青松。

    沈青松沉吟片刻,道“我们在村西那边建了新房子,现在只起了两间房,要是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先把房子让给你们,你们的宅基地就在那儿了。”

    “那大哥你们的房子和宅基地”沈归黄不好意思道。

    “重新划过,重新建过。”顾细笑道。

    还能怎么样,王素的父母本来就答应得勉强,要是再让王素先住在他们家,这父母两人该心疼坏了。

    归黄和王素都挺不容易的,他们作为大哥大嫂,也得为归黄撑撑场面。

    “那我们去看看”王母着急道。

    “行啊。”顾细起身。

    一行人往外走去,王素和沈归黄落后父母,和顾细、沈青松感激道“大哥大嫂,真对不起,我们”

    他们相当于占了人家大哥大嫂原本建了的房子,这真的不好意思,可是又实在需要。

    王素保证道“大哥,大嫂,我们会给多点钱的,以后你们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儿,有什么事儿尽管和我们说。”

    沈归黄连连点头“嫂子,等纺织厂年底有多的布料卖,我买下来送给你们。”

    他们目前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沈青松道“你们好好工作就成,我们暂时不用你们做什么。”

    有良心的总比没有良心的好,王素和沈归黄两人还是有良心的。

    顾细和沈青松不是圣母,而是早点晚点住进新房子,对他们来说,并不算特别重要。有需要的人优先。

    去到新房那边,正巧,沈追龙也在那里。

    顾细不好意思地说了这个消息,话说回来,她和沈青松好像有点草率,应该和孩子们商量一下才对的。

    “追龙,对不起,我们应该和你们商议一下。”她十分真诚地道歉。

    沈追龙摆摆手“妈,不用道歉。”

    看王素一家人都在那里看新房子,他小声道“这样也好,我其实早就想和你们说了,我感觉后面那一片地更好。只不过已经圈好了,不好改,我才没说。”

    “那你和追凤、还有小甜、卫则,你们几个把想要的地方圈出来,这件事你们放心去做,我保证,一定不会再改位置和房子了。”顾细和沈青松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夫妻俩对视一眼,笑了。

    幸好孩子们不在意,否则,拼着反悔也要把房子拿回来。他们可以帮王素和沈归黄,前提是孩子们不会伤心。

    两人也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做父母就是这样,就算做了不少次,可有些时候,还是会犯错误。

    比起用长辈的身份掩盖错误,他们更想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既是为自己,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

    人无完人嘛。

    接下来,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几个孩子去圈地,现在村西那边没有除了沈红飞就是王素他们,其余的地儿随便挑。

    村里人也都知道归黄的媳妇儿王素带着孩子把户口迁回来的事情,沈青松那边也出了迁户口回来的细则,如果村里其他人有这么需求,完全可以按照上面的规则来,符合的话,随时可以迁回来。

    别说,还真的有两户人家为了孩子也迁回来了。

    主要是,这几户人家也有退路。

    顾细允许这些孩子在沈家村上学,主要还是他们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不会轻易说出一些消息,毕竟他们的孩子和许多亲人还在沈家村呢。

    至于外村职工子女,主要还是为了安抚周围的人,光是沈家村一家独大,长久以往,多多少少会引发一点矛盾。但大的矛盾,其他村子肯定不敢,毕竟魔芋还得盼着沈家村去收。

    顾细和沈青松的原则就是,自己村子不怕事,但也不想惹事。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做多两块魔芋,多挣点钱,多和家人朋友们聊聊天,享受大好时光。

    所以,能用一点点名额解决好的事情,就都不叫事儿。

    他们肯定会选两个品行过关的人。

    八月份有很多考试,老师选拔考试、作坊选拔考试、机械班考试

    王素的户口回来了,也可以参加村内选拔,要求宽很多。

    顾细和沈青松这几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但仍然没有忘记沈追凤四个人在家里的小考。

    可能是这段时间在外面跑得太野了,沈追龙这次没及格,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好吃的。

    不过,他也认输,的确是自己没做好。

    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主动说起话题“听说桃花姐和孟小亮终于要结婚了那天我们去圈地的时候,还看到他们两人也在村西那头,好像是在看地。”

    沈追凤吃完蛋饺,连连点头“说不定,以后村西就又多一户人家了。”

    顾细想也知道,考完试了,有空了,也该解决一下人生大事了,接下来村里估计有不少喜事。

    沈追凤接着道“终于有人和知青结婚,和我们竞争挑粪的活儿了。”

    其他人

    沈追龙受不了“姐,吃饭呢”

    第二天,沈青松果然看到了沈桃花一家人和孟小亮。

    “要不是家里实在住不下,我都想把桃花和小亮留在家里。”七大爷遗憾道。

    听称呼就知道,孟小亮和七大爷一家人应该相处得不错。

    七大娘白了一眼“人家年轻人肯定喜欢自己住一处啊,哪里会想和我们这些老家伙住在一起。”

    孟小亮立马道“爷爷,奶奶,是我们怕打扰到你们。你们觉轻,我们又吵吵闹闹的。”

    七大爷和七大娘被安慰得满脸笑容,沈桃花在一红着脸。

    沈青松拿起尺子“走吧,我们去量地,早点弄好,你们也能早点办喜事儿。”

    两个年轻人的脸更红了。

    村里的消息都是瞒不住人的,不一会儿,全村人都知道桃花和孟小亮要结婚,还要在村西那边找地建新房子。

    很多人家也挺羡慕的,比较有新房子住,谁想住老房子

    “大队长都住在村西那边了,多人住了,那边自然就繁茂起来了。”

    “就是,现在看着荒,是因为住的人少。”

    林妙推推沈广年,沈广年一步三回头朝父母那边走去。

    张兰芳一眼就瞧见了这个大儿子,“啥事儿”

    沈广年挠挠头,又回头看向林妙,站得十分不安。林妙赶紧偏过头去,装作没看到。

    张兰芳白了他一眼“口里长痔疮了吞吞吐吐的。”

    沈广年深呼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说出来“娘,爹,要不,要不我们也建新房子”

    沈广莲和沈广年立马飞一般蹿过来,附和道“对啊,爹,娘,我们也想住新房子”

    他们两个去姑姑家玩的时候,可喜欢住在新房子里的感觉了。

    “你们说住就能住啊,那都是要钱的。”张兰芳没好气道。

    谁不想住啊,她住了一辈子旧房子,也想住新房子。

    张兰芳踩了一脚装深沉的沈蓝棕,“别杵着了,说句话。”

    沈蓝棕差点跳起来,摸摸鼻子,道“那能住新房子,自然是住新房子。”

    张兰芳嘟囔“没有半建设性意见。”

    林妙这才过来,道“娘,咱们俩大人不是有工资就是有工分,就连广莲和广年都有小红花,我回去算一算,咱们盘一盘账我事先声明,我绝对不是问家底啊。”

    张兰芳瞪了儿媳妇一眼“我们家底只有那么一点,谁知道都行”

    这么说,就是有希望了

    几个小辈对视一眼,都很快活。

    差不多的对话也出现在其他人家。

    从前,大家觉得建新房子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沈家村人,也敢做梦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