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第 100 章
作品:《百媚千娇》 皇帝不在的日子, 后宫的日子更平静了。后妃们有时觉得度日如年,有时又觉得一天一天挨过去,时光太匆匆。
杨宜君在微妙的气氛里倒是安之若素高溶不在, 她的心里松快了很多, 仿佛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了。直到太后赵娥宣布回宫,后妃、宫人们跟随, 她也是低调做事的样子。
然而她低调做事又如何高溶对她另眼相待,她就永远不可能平平常常, 安心在尚宫局搞事业了事实上, 议论她的人越发多了。
“我昨日见了尚宫局的杨掌记, 真是国色天香”
“你还说杨掌记这话说迟了邓尚宫已经递了她的牌子上去,叫她补新空出来的典记之职呢如今该叫杨典记了”
“别看平日尚宫局女官们大义凛然, 最讲究个规矩、风骨, 以为自己与朝堂上的相公们是一样的实际也是没骨气这就开始讨好人了”
“诶不能这样说,哪怕是掌印女官, 也是皇家奴婢么真要说外头的相公, 对着官家,难道就真的那么硬骨头么”
“说起来,如今谁不愿意去讨好杨掌、杨典记,只可惜没什么门路,杨典记也不像是随便接纳人的样子。”
赵十一娘在寿仙宫左近闲逛, 不期然竟听见了几个宫人窃窃私语,议论些不该议论的话不过她也没有打断, 反而在身边婢女、宫人的紧张中, 凑的更近一些,听了个清楚。而听完之后,她的心情就谈不上多好了。
回到寿仙宫, 她对身边的宫女道“你说我比那个司记司杨氏如何”
宫女小心翼翼地看了赵十一娘一眼,才道“娘子这话说的,杨典记如何与娘子相比娘子出身高贵,是顶尖尖儿的贵人,天下能比的也不多”
“我不是说出身”赵十一娘对宫女答非所问有些生气,但又谈不上很生气。毕竟宫女说的出身高贵是真的,她也一向以此为傲。所以斥了这一句之后,她倒也没有说更多。
轻轻哼了一声,转而自言自语一般道“也是,与她比什么,不过是表兄家奴婢罢了一个争宠邀荣的玩意儿,说不定什么时候表兄就不喜欢,随手扔了去了。”
自言自语之后,赵十一娘又想了一会儿有的没的心里下定了决心。
回家之后与嫡母商量了一番,转头这位赵娥的弟媳就递了问安的牌子,很快见到了赵娥。媳妇对上大姑姐,本来就气弱,更和我大姑姐还是太后呢所以赵夫人是毕恭毕敬,在赵娥跟前凑趣了好一会儿,这才提到了来意。
“大娘娘,非是臣妇鲁莽,只是有一件事臣妇思来想去,必得大娘娘来做主十一娘如今也是当嫁之龄,只是家里爱重太过,以至于如今都没有定下人家。说实在的,咱们家的家世门第,她自己又是那般得人意,一般人家家里也看不中。”
“说来说去,臣妇问她自己的意思她自己说的,想入宫。”
“入宫这入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赵娥早知道娘家人有送自家女孩儿给儿子的想法事实上,别说是送给高溶了,当初高晋时,家里人为了保险,她在后宫时就送了别的赵家女儿进来。
这话说起来也是没意思。
不过此时赵娥说这个话并不是反对赵家送女孩子进宫,当初她还是后妃时就没反对过,更别说如今还是太后了。她说这个话,就是就事论事,进宫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者说进宫做个宫妃不难,但宫里的女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很难了。
别人以为赵娥是胜利者,应该得到了,然而赵娥并不这样觉得。
后宫那么多年,侍奉了两位皇帝,她得到的宠爱是让其他人羡慕的,然而在她却也只是两手空空而已。
她真正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到过。
“有大娘娘做主,也不会难到哪里去。”赵夫人奉承道。
赵娥却摇了摇头“我做主我不过是个老太婆,能做得了谁的主呢你该不会以为我能做官家的主罢这自古以来啊,太后推荐自己娘家的女孩儿给儿子、孙子的,就不见得能捞到好,皇帝要是不喜欢,怎样都没用薄皇后旧事,难道不知”
“这有大娘娘在,官家总归是要给赵家女孩儿们一些体面的,如此也够了十一娘那样得人意,官家哪怕只看她是妹妹,在后宫也就能站住脚了。”赵夫人用自己朴素的思想揣度这个问题。
为什么常见表哥表妹地结亲原因有很多,有一层亲戚关系,感情总不会太差至少是原因之一。
对于弟媳的说法赵娥却是不置可否天子是什么样的存在连父母亲情都不见得讲的,何况一个表兄表妹。她更不觉得高溶对侄女有什么特殊之处,会因为她是自己表妹就另眼相待。
不过她知道自己说这个话,家中也不会放弃送侄女进宫。更何况赵家的女孩儿进宫得宠不得宠的也是未知,说知道将来会怎样呢所以略作思索之后,赵娥就道“也罢,你们有这个心思是按不下去的。”
“过些日子官家回宫了,我便请他来最近就叫十一娘进宫来住,到时候我叫十一娘出来走动,不必说破,官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他若是肯给我这个太后面子,自会有旨意传到赵家。若是没有,你们也不必想了。”
赵夫人自然无话可说,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过了三四天,赵十一娘就以侍奉太后的名义住进了寿仙宫住在宫里确实是很无聊的,她比一般宫人自由一些,但除了寿仙宫,能去的也就是有限的几个地方。她完全就是想着进宫的事,这才规规矩矩了这一阵。
就在赵十一娘的望眼欲穿里,高溶回宫了。
开始两天很忙碌,赵娥这里也没有请他。等到了第三天,赵娥才找了个理由请来了高溶。
母子两人一同用午膳,气氛谈不上多热烈,只能说礼节有余、亲近不足。但两人都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种母子关系在皇家还挺常见的。
用膳到一半,赵娥就叫出了赵十一娘,这显然是故意的如果是一开始就同桌吃饭,作为家宴没问题,她也是高溶的表妹么。然而现在吃到一半出来算什么再看看赵十一娘精心打扮的样子,高溶已经明白了。
赵十一娘精心打扮倒不是今晚就要入后宫,她就是想,赵娥也丢不起那个人这是自己的侄女,又不是送个身边的美貌小宫女。说到底,这样打扮也只是暗示的一部分,高溶看到了自有反应。
赵娥看了看赵十一娘,然后又看向高溶,笑道“说来时光真是快啊,如今十一娘也到了待嫁之年。我还记得,当初她生下来只是小小一个,你那时已经十来岁,能出宫了,还替娘送了贺礼去你外家。”
高溶并没有接过这个赵娥刻意温情的话题,而是一瞬间觉得虚伪又无聊,便干脆起身就走,竟没有一点儿给赵娥面子的意思。
空留下有些尴尬的赵娥,以及更加尴尬的赵十一娘赵十一娘简直不敢相信她原本以为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她早先不能缺的是自己是做皇后,还是先封妃,如果封妃的话,至少也该是四妃中地位最高的贵妃罢
赵十一娘不觉得自己想的有问题,她是太后的侄女,历朝历代太后侄女做皇后的多了去了如今后位空悬,她凭什么不行就算是皇后做不成,那也得是个贵妃吧,不然怎么配得上她的身份她可是大娘娘的侄女、官家的表妹是真正的自家人,与后宫那等寻常妃嫔不一样
另一边,高溶犹自心绪不好,回到太初宫依旧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个时候大家也只能做事都小心一些了。
王荣就在高溶身后,眼观鼻、鼻观心,一刻不敢放松然后他就突然感觉官家没有那么生气了。他看不到高溶的神情,但能听到高溶的脚步声,能看到高溶背后肌肉紧绷的程度。
高溶分明是先混身绷紧了一下,然后渐渐放松,脚下的步子也放慢了,不再是刚刚的样子。王荣非常小心地往前看,果不其然,看到了正在整理迎春阁读书的杨宜君,准确地说是杨宜君的身影。
高溶给了杨宜君在迎春阁很大的自由,当高溶不在迎春阁,她又不得不在这里的时候,她随便看看书都行。不必像其他宫人一般一丝不苟,仿佛是个摆设,等到高溶回来,才活过来。
杨宜君搬了一张黑漆泥金方凳,坐在窗下读书,窗下又落着一家屏风,此时正好能看到杨宜君的影子映在屏风上。
“拿支小笔来”高溶对王荣吩咐。
这时杨宜君听到动静,就要从屏风后走出来,高溶却道“十七娘不要动,坐在那儿好入画。”
一般人该不懂高溶是什么意思了,然而杨宜君果然不再动,又坐回去了。
高溶接过王荣拿来的笔,笔尖落在屏风上,杨宜君影子的位置,画出一个花丛中读书的美人屏风上的图正是花园。几笔勾出个形,高溶又涌了浓淡墨色和颜料,慢慢将这画完善。
高溶的画并不算很出色,但这画也简单以他自小接受的贵族子弟教育,倒也不觉得为难。
隔着屏风,高溶轻声道“十七娘恰逢其会,落下些文字可好”
杨宜君这才站起身,但也没有绕出屏风,而是隔着屏风从上方伸了手。高溶把笔拿给她,然后就见程程在屏风背后写字。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注一
是一阕南乡子。
“十七娘真有急才倒是朕这画不见那么好。”高溶没有说杨宜君非要题词在背面,与他正面添画相背,反而是自顾自评了一句。
旁边王荣见如此,怕高溶这话掉在地上尴尬,忙接着道“官家这画是极好的官家便是觉得奴婢们皆为奉承,也该信杨典记才是。杨典记向来有一说一,她都说是妙手写徽真了”
“是吗”高溶是自问自答,却没有再强求一个答案。
如此,杨宜君这边倒是安稳了这个冬天。而等到来年春,整个朝野上下都为南方用兵之事忙碌,连她自己也投入到了繁重的工作中春天当然不是用兵的好时候,一般大家都喜欢秋收之后,寒冬之前用兵,那个时候军粮充足,打仗也不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但战争不可能永远发生在固定的时间,多的是耽误农时的战争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谁也没办法。
南吴、南梁大概也猜到燕国很可能在今年秋收之后南下用兵,彻底一统天下、澄清玉宇真等到那个时候,南边还有什么胜算就要趁着经历上一场大战才一年,燕国粮草不足时发动偷袭。
南吴和南梁并没有联军,他们很清楚,没有足够信任的联军是11小于2的,他们干脆是各自行动,走不同的路线用兵。
南吴和南梁这个动作,军事对峙线上的燕队也不是瞎子、傻子,也是有行动的。总之现在的情况是,南吴、南梁有心算无心,渡江成功了然而也就是渡江成功了,他们面对北方随处可见的雄城堡垒,以及军事素养极强的燕国兵将,着实挠头始终无法达成势如破竹的军势。
这种情况给燕国争取了反应时间。
反应过来之后,自然是南下用兵的时间提前了天下刀兵又将起。
就是不知道结果是依旧南北对峙,还是一举结束所有战争,又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始,接下来有百年太平岁月可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