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第 47 章

作品:《百媚千娇

    要出去打猎做耍,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杨宜君不止是让身边的人做准备,还要禀告父母。而对于她要出去玩儿,杨段与周氏倒是没说什么, 只嘱咐她出门在外小心一些,又叫她身边跟随的人警醒一些, 也就是了。

    不是杨段和周氏太不上心,这一来呢, 是播州风气开放, 子弟们冬天里呆不住,想要出门打个猎, 这算什么事换成是女子, 少见一些, 可在武德充沛的杨氏, 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再者,杨宜君是什么人自小就与一般女郎不同。这么些年下来, 杨段和周氏早就接受自己有个不太一样的女儿了。而一旦接受了这些,杨宜君再如何, 于他们而言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于是, 第二日,家中不少人就为了这事忙碌起来了杨宜君并不是简单地打猎,她选择的冬猎地点, 是离遵义城稍微有些远的下马庄,这个庄子紧邻着几座大山。而这些大山相当微妙, 既不是无人涉足过的高山密林, 又不是周遭百姓进出自如的小山小林,非常适合杨宜君这样想要远离猎场打猎,但又担心危险的玩乐之人。

    下马庄不是杨宜君家的庄子, 而是属于她伯父播州侯杨界的产业。不过下马庄本身不算大,也没有值得一说的产出,加上所处位置不值得说道,下马庄与侯府的联系,也就是年前往侯府送今年的各种产出而已。

    杨宜君作为杨氏近支,想要在下马庄打猎,期间借下马庄的地方歇歇脚,这甚至不用特别去侯府说直接到了地方,表明身份后,自然能得到庄子的尽心招待。

    这也是杨宜君选在那边冬猎的原因之一她到底是去玩儿的,而不是真的想体验猎户生活。如果能方便一点儿、舒心一些,她当然不会拒绝。

    家中人为了杨宜君的出行忙碌时,她则是在梳头穿衣。眼见得紫鹃捧出许多出门穿的华丽衣裙,杨宜君就笑了“怎么拿来这些了是出去打猎的,这些衣裳如何使得罢罢罢只挑出几件便宜骑马的胡服就是了”

    其实紫鹃捧出来的衣裙,也是属于窄袖紧身,适合行动的那种杨宜君并不是传统的娴静娘子,这样的衣裳是很多的。

    但今次是要骑马打猎,杨宜君对任何不够爽利的衣服都很排斥,想来想去,只愿意穿胡服。

    这种事当然没人和杨宜君对着干,很快紫鹃就找出了三套胡服,都是比较新的。

    杨宜君选了一套缃色联珠纹缎翻领袍子,翻领是赭色的,上身可以看到里面斜襟的白绫薄袄。下身则露出了银红色的袷裤,和玄色的厚底小靴。

    杨宜君穿上这一身,紫鹃一面给她束黑鞓带,一面道“娘子今日梳什么头”

    黑鞓带束好之后,越发精神了。杨宜君坐在梳妆案前,对着镜子瞧了瞧,道“怎么简单爽利,怎么来就是了。”

    紫鹃听了心中有数,便与杨宜君梳了个小巧清爽的半翻髻。这种发髻非常简单,就是将所有头发在头顶靠前的位置,结成一个扁圆的单髻。单髻结成之后,剩下的头发绕着单髻底部盘绕,这就成了。

    简单是简单了,十分适于日常,以及玩耍时梳。问题是,太简单了,对于脸没有任何修饰作用。所以在贵族女子装扮越发繁复的当下,会梳半翻髻的小娘子是越来越少了。

    杨宜君倒是不在意这个,看着镜子里的人影,从梳妆案上的匣子里找了一大一小两朵像生花。一朵是红色山茶花,有杯口大小,一朵则要小一些,是浅黄色的菊花,两朵花一起簪在了发髻一侧。

    “就这般罢。”杨宜君摆了摆手,示意挑了两根赤金花头簪的紫鹃放下手里的簪子,她头顶上不用再做装饰了。

    杨宜君也没有再化妆的想法,待会儿要出去打猎,化妆做什么她只涂了一些脂膏防着冷风吹皲了皮肤,然后又在嘴唇上抹了一些红色胭脂,让整个人更精神一些,这就往外走了。

    她这往外走,就是要出门了。紫鹃见状,连忙叫了个小厮,让他去马房吩咐马奴,将杨宜君的爱马飞霞给牵出来。

    “十七娘。”就在杨宜君往外走,穿过府中一过道时,却被人叫住了。

    杨宜君回头,见是高溶和赵祖光,便住了脚“赵四公子、赵六公子”

    两人走近了一些,赵祖光上下打量了一回杨宜君,笑着道“十七娘这是要出门冬猎真是好兴致啊”

    “不过是冬日着实无聊,弄些精致的淘气罢了。”杨宜君可有可无道,然后她就注意到他们两人似乎是从正院的方向来,随口就问“二位方才从父亲那里来是有什么事么”

    赵祖光刚要解释他们刚刚是去辞行了洛阳那边传来了最新动态,现在是真正的箭在弦上这间不容发的紧要关头,他们再不能在播州耽误时间了。非得赶到中原,静候洛阳事变,然后火中取栗不可

    然而,赵祖光还没开口,就在高溶的轻轻一瞥中收了声他意识到自己又差点儿作死,告别这种事,高溶自然是想自己亲口与杨宜君说的啊

    高溶看着杨宜君,心里遣词造句,慢慢道“方才去拜见了杨伯父,主要是感谢这些日子关照说来,我们兄弟二人也在播州盘桓许久了,眼下”

    其实说到这份上,杨宜君也能听出他们这是要走了。但高溶还有一些话,想要说,却罕见地犹疑这也是他要谨慎地遣词造句,慢慢说话的原因。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这是在给后面的话拖延时间。

    他其实很想问,她要不要同他离开播州就如同旧唐时,红拂女夜奔李靖,托付终身。

    但他到底没说出口,不只是因为有个小厮过来打断了他的话,也是因为有些话,原就不必说,说出口只会失望。

    杨宜君不是红拂女,高溶甚至可以想象,和她说红拂女的故事,她会不屑一顾红拂夜奔,勇气可嘉,但她一生的高光时刻就在这里了她如此鼓起勇气,还是想着丝萝托乔木。他现在已经足够了解她了,她是要自己做乔木的人。

    小跑过来的小厮对杨宜君道“娘子,人都在外候着了娘子的马也牵到了外头,样样都好,只等娘子过去就能走了。”

    杨宜君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高溶,打算打声招呼就走她知道他们这是要告辞离开了,没有多余的想法虽然赵淼也是爱慕她的人之一,但奇异的,她不讨厌这个人,相反,还挺喜欢的。

    对方眼界开阔,心胸也不同于一般男子,和他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眼下对方要走,她多少有些可惜,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是这样了。

    杨宜君将要开口时,高溶先开口了“在下将出播,这两日还要收拾东西,准备出行许多事不过,这些事到底有小厮去办,在下在此,帮不到什么,反倒碍事左右无事,便与十七娘一同冬猎去罢”

    “还望十七娘不要嫌弃。”

    杨宜君想了想,也没什么可嫌的,赵家兄弟都是很好的伙伴。有他们一起冬猎,不只是多了两个帮手,一路上也多了两个说话的人。便点头道“说什么嫌弃,有公子们同去,更好了这狩猎游戏,原就是人多才更好玩。”

    “也就是我,懒得麻烦,没有邀人,这才一人去的。”杨宜君如果邀人,一次小小的狩猎游戏,立刻会变成大活动。她本身就是去消遣的,很不想消遣变成被人消遣,还要安排一次大活动的零零碎碎,这才干脆一个人没请。

    这话就说定了,杨宜君出去等着。高溶和赵祖光迅速了换了出门的衣裳,又做了简单的准备,这就同杨宜君一起骑马出门了。

    这一路往下马庄去,没什么可说的。等快到下马庄的时候,路遇一个村镇草市这种小市场,是因为距离城市的距离偏远,周遭的村镇百姓自发形成的。这里交易的东西很少,也很普通,常见的就是粮种、农具、竹木器具、粗布等等。

    靠近大路这边,还有一间茶棚。茶棚也做市场上的人生意,但真要挣钱,还是得靠过路人。

    这一路也是有些渴了,杨宜君便下马歇气喝茶,一行其他人都随她。

    杨宜君身边的婢女瞧了瞧这茶棚的茶叶和水,水是从茶棚后一口水井里打上来的,说不上什么好水,可也算干净,没什么可说的。至于说茶叶,真就是最差的那种茶叶了,毕竟草市这里都是些小商人、穷农户,渴了累了,在茶棚这里喝口水、要一碗最便宜的热汤,大都是舍不得的再要弄一些好茶叶,怕是难得卖出去,要砸在手里。

    播州是产茶的,茶叶再差也还能入口。但杨宜君他们自带了茶叶来,也就不必将就了。晴雯拿出好茶叶,也不叫茶棚那造汤水的妇人煮茶,而是自己洗干净了手,用自带的茶具烹茶。

    茶棚的主人是一对夫妻,他们对此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反而殷勤备至,只要他们能的帮助,就没有不愿意的他们当然能看出这一行是什么身份,只有大族贵女出行,才能这样前呼后拥。

    对于他们这样的小茶棚,这样的客人就是难得一遇的贵客了只要招待的好了,人家手指头缝里漏出一星半点儿,他们也足够受用了

    杨宜君与高溶、赵祖光一桌,喝着晴雯煮好的茶,桌上还有几样点心,糕点、果脯这类都是自带的。而冒着热气的羊杂汤、烤兔子、蒸饼,则是茶棚主人送上来的,其中羊杂汤和蒸饼是茶棚本身就卖的食物,烤兔子则是刚刚从草市中问猎户买的。

    原本只是喝茶吃东西,休息休息,然而就在杨宜君他们边吃边聊时,草市这边的动静忽然就不同了。感觉就像是草市深处出现了什么大人物,大家都拥过去看。左近的摊子都没人了,有些人甚至扔下了自己的摊子也就是茶棚老板,竟没有去。

    杨宜君便向老板打听“这是出什么事了呢”

    茶棚老板往草市深处看了一眼,表情颇为复杂,略略压低了声音与杨宜君道“贵人歇好后,便早些离了这地罢,免得惹上那些人也是麻烦。”

    这样一说,杨宜君不是更好奇了吗

    杨宜君再三打听后,见老板只是有点儿动摇,但还是没有吐露实情。她就想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手放到了发髻上,然而她今天头上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带。甚至为了打猎方便,手上也是光溜溜的。

    只有耳垂上,一边塞了个耳塞子。是赤金梗儿,上镶了绿豆大小的红宝石的。

    她这就要摘耳塞子,高溶却早了她一步,往桌上扔了一把铜钱“仔细着说说”

    天下战乱多年了,没有稳定的环境,各处都在闹钱荒,很多地方早就退回了实物交易时代。而在西南之地,本来就钱少,播州南边一些,还流行用贝壳等物做货币呢这种情况下,钱是比纸面上更贵的。

    特别是高溶撒出的这把钱,都是黄澄澄的好钱这种钱,一枚能换两枚普通铜钱,换那等最劣的叶子钱就更不必说了这把钱当然比不上杨宜君耳垂上耳塞子的价值,但对茶棚老板这样的升斗小民来说,却是更直观、更能打动他们的。

    老板咽了咽口水,将一把铜钱扫进了袖中,然后才说起了事儿。

    “贵人要听,小人便说了其实也没甚可说的,原是附近一个叫白杆洞的村子,村里有个老汉成日在渡口撑船吃饭。有一日载了几个外乡人过河,外乡人上岸了,他又载旁人过河。然后那小船在河当心,就一个浪头,沉了”

    “靠水吃饭的汉子,有水性好的,便下去救人。其他人要么冲走了,要么救上来,只呛了几口水,即刻就没事了。只有那老汉,一辈子靠水吃饭,竟没躲过这一劫,叫人推上岸时就没气了。”

    事情到此,尚且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普通的事故而已。但很快,事情的发展就玄妙了起来。

    之前送过河的外乡人,其中领头的那个自言会术法,能起死回生。又说撑船老汉渡他们过河,他们便也渡他过一回生死河,便要施法令其起死回生。

    这样的事,其他人自然是半信半疑。但人都已经死了,死马当活马医,就让人试试罢。然而就是这一试,撑船老汉竟然真的被他们救活了。

    因为这件事,白杆洞的洞民认为他们这是遇到高人了,便请这一行人去村子里做客。

    之后那一行人中,领头的自言姓王,少时曾于梦中无意之间登仙界,翻阅了几卷记载了仙术的天书,学了些神仙手段他之后果然展示了一些法术,彻底叫白杆洞的洞民相信了他,都称呼他做王仙师。

    “这王仙师到底是真是假”赵祖光一听,就觉得是装神弄鬼之辈,这话与其说是在问,还不如说是一种嘲笑。

    但这话让茶棚老板颇为紧张,他左右看了看,没看到有草市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认真地对赵祖光说“公子小心些啊如今这位王仙师在左近人望极高,许多人都去拜他公子是外来的,不信也就罢了,但还这般说,就有些过了”

    “那些深信王仙师的信徒,真能为了王仙师与公子拼命”

    杨宜君一只手托着腮,似乎在想着什么,她当然和赵祖光一样,不会相信世上真有什么仙师。听茶棚老板这样说,她才道“那依着老丈来说,这王仙师到底如何我见老丈倒和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都赶着去拜仙师了,他还在这里忙生意,显然是不一样的。

    茶棚老板叹了口气“哎实与贵人说了罢,小人其实也不知道那位王仙师如何。那位王仙师这些日子倒也在左近开坛做法过几次,听说是极神妙的,必定是仙法无疑了但小人却是未亲眼瞧过,也说不出什么来。”

    “老丈怎么就不亲眼去看看呢”这个时候,赵祖光疑惑了。

    茶棚老板摇头道“小人不懂什么道理,也不算聪明人,但知道,这般事多是有内情在里头的不去看,实在是怕人家手段高妙,小人瞧了就忍不住去信。索性不看了,只当太平无事。”

    此时大多数百姓都是很容易被神仙之说蛊惑的,而被蛊惑之后,别说是钱了,往往性命都要搭进去茶棚老板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经营着一间茶棚,平日里很喜欢和过往客人打听各地的新鲜事儿。各种稀奇古怪之事,真真假假的,听得多了,他也就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眼界,多了个心眼儿。

    所以听说有什么仙师,他索性就不管不问,只当不存在的,没有搅和进去。

    杨宜君听了,忍不住赞叹道“老丈这哪里是不聪明这便是大智慧了啊”

    不只是智慧,还在于这个茶棚老板有能抵抗诱惑的理智这可是一位能起死回生的仙师很多人也知道神仙法术之说相当飘渺,根本不可信但都想着万一,万一是真的呢

    只要是真的,就赚大了

    了解了这边发生了什么,杨宜君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赵祖光问杨宜君“十七娘不打算管管么这可是播州侯治下这等装神弄鬼之人,看着是跳梁小丑,可真的任其作怪,也不免生出许多祸端。”

    这类事情有过太多先例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汉末年张角之事。

    杨宜君轻轻摇头“我们这几个人,如何与这些信徒对付再者,这般插手,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几日功夫也不会有什么变故回头将这事说与我爹,再由我爹说与伯父该如何就是如何,这些装神弄鬼的人翻不出什么浪来。”管他是不是真有什么神奇法术,肉身毁灭就什么妖风都没有了。

    对于杨宜君的说法,赵祖光也觉得没问题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不会是什么危险,但信了什么仙师的百姓,那就说不准了。他们是不可控、极危险的,在信仰的加持下,他们做什么都不奇怪。

    主动去碰这样的危险源,风险实在太大在即将返回中原的当下,赵祖光也不愿意涉足到这种风险中。

    这样决定之后,杨宜君也懒得在此地多留了。吩咐其他人准备走,又让晴雯多给茶棚这边的夫妻二人一些赏钱。

    茶棚老板满脸喜色,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没有推辞。只是收下赏钱之后,再三道谢、奉承。

    而这边杨宜君都要走了,马奴将喂过的飞霞都拉了出来时。忽然草市深处那些人拥簇着一个穿青色道袍,戴高冠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这一行动静很大,让杨宜君下意识看了过去。

    那中年男子倒也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着像个道士,又或者是居士。

    这一行人停在了茶棚这边,那道士并没有说什么,而是他身边的一个总角少年开口,对茶棚老板道“郑大虎,你家有福了陆先生与河神烧了祭文,河神允了明年咱们这儿风调雨顺的事儿只是风调雨顺不是白得的,得要祭品。”

    “猪牛羊这些牺牲倒不难,大家一起凑凑,也就得了。只是河神奶奶前些日子死了个侍女,河神要个少女去补这缺,就选中了你家的四娘”

    郑大虎就是茶棚老板,陡然间听得这话,真如晴空霹雳一般张了几下嘴,回过神来,才哑着声道“这这怎么就是我家四娘呢”

    总角少年不耐烦地打断她“陆先生算过了,你家四娘命好,寿长能伺候地久些这可是在神仙身边伺候,做得好了,能福佑家里。这样的好事落在你家,你还不多谢陆先生”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