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第 123 章

作品:《[红楼]全世界都觉得我会死

    因为贾瑚他们已经在最后那一波了, 等贾瑚他们坐定以后,没过多久,就有锣鼓声想起, 示意本场考试已经开场了。

    有四五个衙差各自举着印有试题的木牌,在考场上巡回展示考试的题目。

    这第一场是正场,但凡没过的, 也就无缘府试了, 所以第一场的题目也都是早就有定式的。

    考得不过就是四书五经文,试帖诗等之类的东西。

    不过所谓八股么写的诗文都有一定的格式, 连带着连题目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但因为朝代不同,这科举的格式与贾瑚的前世也有不小的差别。

    饶是贾瑚刻意注意,可不经意间还是会下意识地用上前世的格式。

    唯一好的是,大宁到底是开国没多少年, 在格式一道上也并不算严苛。

    贾瑚看了一眼, 巡回走动的衙差举着的木板,到底不过是县试, 考得也并不难,连截搭题都没用上。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是出自论语季氏的一句话,十分中规中矩的一道题目。

    从这道题目中也能看出点, 出题的考官怕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

    那么,写赋的时候,必然是不能出现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 只需要略微加一些出彩的东西上去就可以了。

    贾瑚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贾瑚不过是低头思索了片刻, 脑子里就差不多已经有了初步的轮廓了。

    贾瑚一边研墨, 一边在脑子里往轮廓里填充细节。

    等到墨研磨好以后, 贾瑚也就已经构思地差不多了。

    贾瑚正提笔要往试卷上写,又突然想起来,当初在族学的时候,先生看他做文章,还特意提醒过。

    因为前朝吏治腐败,科举舞弊严重,常有那种泄露试题之事,甚至有些连论语都背不全的人竟然考中进士这种事情。

    所以到了本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所以考生的草稿纸上必须也有草稿,不然就会被认为是抄袭,或是有舞弊之事,是提前知道了答案,才答得这么顺溜。

    当然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打草稿,直接下笔成文,确实也是个不太可能完成的。

    更何况,在科举中,试卷上是不允许涂抹的。

    但凡有一处潦草的字迹或是涂抹,那就直接可以宣告无缘下一场了。

    只是这些题目对于贾瑚来说实在是不难,更何况,只要答得中规中矩一点就已经可以了。

    贾瑚只能按着规矩,先在的草稿纸上打一边草稿。

    这名义上说是草稿,但贾瑚早就心中已有文章,自然是下笔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基本就没有停顿的时候。

    贾瑚的这幅模样,自然是跟考场上其他的人完全不相同。

    监考的考官看着都还未到束发之年的贾瑚,端坐在位置上,下笔如有神助一般。

    考官自己出的题,自己也心里清楚,题虽然算不上难。但是却也决计没有那么简单。

    大概就是历届试题中等的水平。

    而旁边比贾瑚大上许多岁,甚甚至看着都能当贾瑚的爹的考生,还在对着草稿纸抓耳挠腮。

    这对比差距之大,让考官差点都以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有什么科举舞弊的事情了。

    若不是这题目是考官自己亲自出的,在开考之前,那试题也没离开过考官的眼,考官怕都会以为贾瑚是事先看过试题了。

    考官也是一县的知县,身为府城的知县,上头还有个知府大人盯着,再加上金陵这边,豪门乡绅甚多,甚至还有像江南总督这种一个手指就能碾死他的大官。

    所以知县大人想得不过就是求稳,如同这试题一般,四平八稳,能让他安安稳稳地度过这届任期便行。

    为了能安安稳稳地做好县官,知县自然也需要了解本县的那些豪门贵族们,好歹不能得罪了他们。

    所以在一开始报名的时候,只见就知道本届县试有两个公子哥。

    一个是荣国府贾家的嫡长孙,太孙的嫡亲表兄,另一个是江宁织造,甄家的嫡子,六皇子的表弟。

    这俩无论哪个,要是在他这儿受了丁点委屈,怕都是能把他那知县衙门给拆了。

    但若是要特殊照顾这两个,照着知县的平日里中庸的做派,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凡给谁示个好,到时候被当成太子党或者六皇子党那就不好了。

    他一个七品的芝麻小官,参与进皇子的夺嫡里,那也就只能是个炮灰的命了。

    但到底,知县也是给这两位极大的关注的。

    比如这会儿,看看虽然众人穿得都是制式统一的儒生服。

    可这位身上这件,是用云绫锦做的,虽也是素色,那件衣服上头却是绣了暗纹的。

    金陵城虽然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地,富贵人家也多,可是能穿上绣了暗纹的云绫锦做的儒生服的人家,却是屈指可数。

    再看看这位年纪,知县便能猜出来,这位不是贾家的凤凰蛋,就是甄家的宝贝疙瘩。

    但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知县能惹得起的人物。

    要说原本知县还想去看看贾瑚刚刚下笔如有神助的模样,是写了什么样的锦绣文章。

    但是想想这位的身份,知县又收住了蠢蠢欲动的脚,只坐在堂前,看旁人们考试。

    贾瑚因为早就打好了腹稿,在草稿上写也不用特别关注字迹潦不潦草这个问题。

    没多久,贾瑚就已经在草稿纸上答得差不多了,怕有出错的,贾瑚又仔细看了一遍,删减掉了几句他猜测着可能对于这位出题考官来说太过于出格的话。

    这才开始往试卷上誊写。

    试卷上是印好了红色的方格线的,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个字,所有的字都得端端正正地写在格子里,不允许超出格子了。

    本朝用的还是糊卷之法,只是考完交卷之时,由衙差们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糊起来,等到考官们评定完试卷,分出名次以后,再拆开来看考生的的名字。

    所以,这试卷上的字迹如何,是否清晰,也成了到时候试卷评分的一部分。

    但这样,也有一个漏洞。

    毕竟每个人字迹都不相同,哪怕是糊住了姓名,可阅卷的考官也能通过字迹认出人来。

    所以在贾瑚的前一世,都是考生考完之后,由其他人将考生的答案誊写到纸上的。

    这样也就避免了出现由于考生与考官认识,而产生的科举舞弊问题。

    所以,贾瑚饶是前一世书法不算太好,却也能够拿到状元。

    不过这一世,在书法这一块,贾瑚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那字算不上入木三分,却也自有风骨。

    而且,贾瑚练字的时候,下意识地用得是前世科考时通用的馆阁体。

    馆阁体单单拿出来,在平常纸上来看,那是规范有余,灵动不足。

    但是在科考这种印红格子的考卷上看,那绝对是字迹工整,结构方正。整张试卷看上去都十分整洁大方。

    不过到了中午,贾瑚就已经把题目都答的差不多了。

    考试要考上一天,考生们的午饭自然也只能在考场中凑合了,一般人都是带着点心进考场的。

    等贾瑚答完抬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考生已经开始吃点心垫肚子了。

    贾瑚虽然答完了,可县试却是必须在申时才能开始允许交卷的,所以贾瑚还得在考场里待上不少时间。

    贾瑚便收拾好了试卷,将试卷放在考篮里,确保不会在用点心的时候,不小心将试卷给污损了,这才开始吃点心垫肚子。

    因为贾瑚已经答得差不多了,倒是也不用像其他考生那般,只匆匆忙忙垫上两口,就还得赶着答题。

    他这点心自然也是用的从容多了,甚至还有闲心看一看旁人如何。

    贾家那几个子弟因为是与贾瑚互结的,所以也都坐在了贾瑚的边上。

    这会儿,贾瑚一眼望过去,甚至能看到他们吃的是什么的糕点。

    因为刚刚进场时,要经过衙差们的搜挟,怕考生在糕点里藏小抄,衙差们连糕点都是掰碎了仔细看过的。

    虽然,有巧一点的。

    比如贾瑚的糕点,那都是由厨娘特意做的最小的那种,只一口一个。

    这种一看就是夹带不了小抄的,刚刚在门口时,也就躲过了一劫,至少没被掰个七零八碎的,如同粉状。

    但是大部分人的糕点,在这会儿的卖相都不怎么好。

    不过,到底还是能看出一点那些糕点原本的模样的。

    好歹是考生,但凡是有点钱财的人家,都不愿意让自家的考生在考场的时候还吃不好,所以考生们带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香甜适口,又能垫肚子的东西。

    但贾瑚看到贾茗却是只带了两张粗粮大饼。

    那粗粮大饼因为比较大,估计衙差们也怕里头会有夹带的东西,所以被撕的七零八碎的。

    再加上,粗粮本就喇嗓子,这又是已经凉了的大饼,那就简直是又硬又难吃,味同嚼蜡。

    贾茗吃得便有些难以下咽,得吃上一口饼,再配上一口凉茶,这才勉为其难能咽下去。

    看到贾瑚看自己,贾茗也没有半点自己吃的不好的窘迫感,倒是平静且友好地跟贾瑚点了点头,然后再自顾自吃那粗粮饼。

    见状,贾瑚倒也不好再盯着贾茗看了。

    但是收回目光以后,贾瑚不免也有些疑惑。

    贾家子弟虽不一定大富大贵,可到底背靠宁荣两府,又有族里照拂,衣食无忧肯定是有保障的。

    按道理来说,应该不是连在科考的时候,都只能吃粗粮大饼的。

    但,贾茗那又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