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明王投敌

作品:《穿成洒扫丫鬟后

    闵丘城中心, 原本的豪宅经过重新修缮后,就成了明王的住处。

    整座宅子极大,是个标准的五进五出大院子,内置假山石水, 花园池塘, 东西两方更是设独立院子。府内养着美人无数,骏马飞扬。

    平时明王府都是热热闹闹的, 今日却安静的过分。

    书房内。

    明王把北狄朝廷给他的密信交由幕僚看。

    密信上说, 只要明王归顺, 他就是正儿八经的异姓王, 享封地食禄。

    几位幕僚面面相觑。

    一人委婉道“明王,狄朝廷来者不善啊。”

    明王若是降了,天下人的唾沫能淹死他。

    明王不语。

    几位幕僚争执不休, 听的明王头大,最后明王把人都赶走了。

    书房里只剩下明王一个人,他盯着那封密信出神。

    别看黄天军现在人多势众, 但是明王隐隐感觉到了颓势,当初怒火上头,他拉起一帮子人起义,最开始他只是想要活下去,他不想再被元乐帝的爪牙欺负了。

    但那时的明王也没想到跟随他起义的人越来越多。他甚至能自立为王。

    可他本就是被时势造就的英雄,他更不像成王, 得势后还要继续学习,对文人各种礼待,他只想和他的兄弟, 他的心腹一起享乐。

    管理一方土地太难了, 也太累了, 明王只想每日快活,人人仰视他。

    如今手下的一些将领也不听话,其他势力虎视眈眈。北狄朝廷也盯着他。

    明王叹息一声“本王也是被逼无奈,本王没得选。”

    一旦北狄打过来,成王和天林军只会趁火打劫,说不定连那个小小的赤袍军也要掺一手。

    到时候别说眼前的富贵保不住,小命都要丢了。

    明王派人把他几个兄弟叫过来,应石也在其中。

    “都是一起拼命的兄弟,大哥也不瞒你们,狄朝廷开出的条件优厚,大哥心动了。”

    应石和其他兄弟对视一眼。

    应石挠了挠头“大哥,为啥啊。”

    他们现在自己当王不痛快吗想咋滴就咋滴。

    明王把手边的账目给他们看,应石一看就头晕。

    好在有一个兄弟能看进去,他一双浓黑的眉毛狠狠拧紧“怎么可能。”

    应石不解“怎么了怎么了”

    “我们的财政快要倒亏了。”这还是在收了一半税目的基础上,如果再加税,恐怕也有人要效仿当初的他们那样起义了。

    黄天军的中上层个个穷奢极欲,不懂体恤百姓,财政能稳住才怪。

    明王又把黄天军现在的处境说给众人听,他道“如果归降,我们跟狄朝廷就是一伙的,我还是王,你们照样封官,我们依然享有荣华富贵,并且再不用担心成王和天林军的威胁。”

    “可是”有人弱弱道“北狄是外敌啊。”

    明王喝道“那又如何”

    “北狄已经占据了京城,登上帝位,他们就是新皇。”

    明王心中的天平倒向了北狄,自然为其说话。

    应石晕晕乎乎,但知道一点,大哥是为他们好“我都听大哥的。”

    “我也是。”

    “大哥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没错”

    明王看着一干支持他的兄弟,忍不住欣慰这才是他的好兄弟,不像那些幕僚,全他娘的是狗屁道理。

    腊月二十三,明王带兵归降北狄朝廷,众人皆惊。

    腊月二十四子时,明王原部将王章带兵叛逃,投奔赤袍军。

    一切发生的太急太快,别说其他人,就是顾澈和叶音收到消息的时候都愣住了。

    但怔愣只是片刻,很快两人意识到机会来了。

    顾澈坐镇后方指挥大局,叶音,顾庭思,郭华,池明贤分别带人扩张周边领土。

    腊月二十六,赤袍军一跃而起迅速占领西州,闵丘及沿途各县镇,直逼粮都昌阳。

    女将军音及其麾下玄骑卫正式走入大众视野。

    顾澈带领手下文人同时发力,斥骂明王为国贼的文章和打油诗如雪花纷飞,其他地方的文人同样义愤填膺,笔杆子舞的飞起,讽刺的童谣传遍街头巷尾,人人得而唾之。黄天军原本势力内的百姓也四散奔逃,最后大部分为赤袍军收拢。

    大年三十,手下兵将缩减到廖廖三千的明王,带着一干兄弟进入狄朝廷,为新皇道贺。

    两旁坐着残存的世家,或讥讽或嘲弄或鄙夷的看着大殿中央的明王等人。

    明王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涨红了脸,心道你们这群伪君子有什么资格这样审视他。

    你们都降了,凭什么不准他降。

    尽管明王现在也后悔不迭,他怎么都没想到,不过是投降北狄,还没怎么着底下人就闹开了。

    他更没想到,压下他的居然是之前那个小小的赤袍军。

    盛启帝乐呵呵的看着底下的闹剧,靖朝人不是常讥讽他们为蛮夷,而他们这群蛮夷就是逼的靖朝人低头了。

    他心情颇好,终于开口“来人,带明王上坐。”

    也不知道是不是北狄故意为之,居然把明王的位置安在元乐帝身边。

    这位将大靖拖垮的昏君已经没了往日的气势,但在侧首的时候,原本死水一样的人,突然向明王投来怨毒的目光。

    如果不是这群反贼,靖朝也不会易主。

    明王

    明王给气笑了,元乐帝在北狄面前畏畏缩缩,到他跟前又摆皇帝架子了

    笑话,他再不济也还有三千兵。

    明王高声道“庶人荡可是眼抽筋了。”

    这是北狄给元乐帝赐的名号,荡。贬为庶人。

    比起刚登基就被俘虏的三皇子,显然是在位多年的元乐帝更显眼。

    北狄也更喜欢从元乐帝下手,打击世家及官员士气。

    三皇子深深低下了头。希望不要牵连他。

    随着明王一声高喊,众人的视线都落过来。

    余首辅垂首,哪怕对元乐帝早已经失望,还是不忍见这场景。他像入定的老僧,像快要枯死的树,慢慢合上了眼。

    青颜罕木儿笑出声“既然庶人荡眼抽筋,本殿叫太医来给他看看。”

    根本不给众人拒绝的机会,小太监匆匆跑出去。没一会儿太医就来了。

    元乐帝再不敢搞小动作,太医把脉后,跪下恭敬道“回殿下,元”

    太医咬咬牙,道“庶人荡只是有些疲惫,好生休养就是。”

    “喔”青颜罕木儿故意拖长

    了调子,“原来是太疲惫啊。”

    他笑着对盛启帝道“既然如此,父皇明日就允庶人荡一日假罢,后日再去田里耕”

    “哇”

    谁也没料到下首的张首辅一口鲜血喷出,直挺挺倒下,大睁的双眼死死盯着元乐帝的方向,不肯闭目。

    张首辅今年不过五十有三,却已经是满头白发。

    大喜之日有人丧命,实在晦气。

    盛启帝恼怒,让人把张首辅的尸体扔到城外乱葬岗,张家男丁下罪,女眷全部充入教坊司,谁若求情以同罪论。

    京中官员闭紧大门,明王同兄弟走在大街上,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腐味,商铺破落,不见行人往来。

    忽然他们听见一阵尖叫声,下意识跟过去,发现几个身穿狄军服饰的男人正在欺负一名年轻女子。

    这种事不少见,几人都干过这种事,那个时候只觉得畅快,爽利。但如今居然生出两分憋闷。

    大概是身上的“皮”不一样吧。

    错了,他们降了,身上的“皮”同这些人一样了。

    明王他们走远了,但身后的惨叫却没停。

    不同于京城的死寂,其他地方却是难得热闹,有了过年的氛围。

    大概是目睹明王的骚操作带来的惨烈后果,成王和张元庆都吓到了,今年难得对底下百姓好了许多。

    只是这好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定。

    顾澈命人从惠县,金城拉粮送往闵丘,西州等地。

    柏玉静也负责其中事务,暴躁的想骂人,当然不是针对普通人,而是很想问问上峰的上峰的上峰的上峰,能不能不要这么抠,多派几个人会怎样

    最气人的是,柏玉静还看到了他最讨厌的人。哪怕他现在知道池明贤当日是做卧底,可对方给他那瞬的难堪,他还是无法释怀。

    而比这更气人的是,池明贤显然忘了这事,也不记得他了。看到他时还乐呵呵夸他有才,未来可期。

    期你个大头鬼

    冬日高悬,暖意融融,草棚前排了好多人。有老有少有青壮。

    妇人断了一根手指,但似乎不受影响,麻利的给来人打上一碗浓浓的稠粥,旁边上了年纪的老人适时将用叶子包着炒咸菜递给来人。

    汉子接过的时候,忽然感觉这饭有千金重,他嘴唇微动很想说句谢谢,但最后还是没能说出口。

    他离开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妇人和老人都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可他们的脸上却露着淡淡的笑,平静祥和。

    汉子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天空格外的清澈,很蓝很漂亮,阳光洒在身上很温暖。

    汉子找了个地方坐下,先喝了两口粥,米饭的香味很浓,一看就是今年的新米。

    他忍不住多喝了两口,然后才把叶子打开,用油炒过的咸菜格外香,汉子看着咸菜油亮亮的色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旁边的人直接把咸菜倒进粥里,用细细的木棍子搅一搅,然后大口喝下,畅快极了。

    汉子也照做,一大碗粥下肚,他肚子也热乎了,看到手边的叶子,他背过身舔去叶子上的油珠。还有人直接把叶子吃了。

    吃饱喝足,他靠在树根休息,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枝干,但汉子莫名觉得等到来年开春,这棵树一定会长出更多更茂盛的绿叶。

    他想的入神,忽然听到旁边传来抽泣声,一个十七八的男子一边喝粥一边哭。

    汉子知道他为什么哭,他刚才其实也想哭,但没好意思。

    他闭上眼,睡着前想以后若日日如此,舍出一条命又如何。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