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2章 番十七

作品:《嫁娶不须啼

    嫁娶不须啼

    怀愫

    张皇后第一层意思是太子给大臣私下里开方便之门, 第二层意思是因太子开了方便之门,只怕会引起官员徇私。

    张皇后想要挑拨的,景元帝压根就不担心。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

    裴观虽没在上任皇帝那里当过一天官,但他依旧是殿试亲点的探花郎。若是没有景元帝的开恩提携, 他这辈子仕途绝不会顺当。

    若没有景元帝, 裴观十数年苦读的心血, 和一朝金榜提名时的荣耀, 全付诸东流。他平日里当官就小心,哪敢在这时生出别的心思。

    他要有心,早归了詹事府。

    知道裴观专程走门路,就为了去拍一拍岳父的马屁。

    景元帝笑问严墉:“你知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罪了林大有的”

    连太子都牢牢记得林大有, 林大有曾为他选过马, 那会儿太子还不是太子,甚至都还不是穆王世子。

    太子学骑马时, 林大有还是崇州王府中一名年轻马伕,二十不到的年纪,替太子鞍前马后。不说如今的几位皇子, 就是皇子们年长的儿子, 也是林大有选的第一匹马。

    在这上头, 林大有兢兢业业, 从未出过错。

    想到裴观这样的旧臣子,数次折腰求娶林大有的女儿,景元帝心中难免有种微妙的痛快。

    但用他,还是因他有用。

    旁的奏议虽也有用,但在景元帝心中最痛快的是宋述礼的死。

    他一死, 再也无人敢借修史书之名来以古讽今, 在书上说些什么汉武帝因好战, 拖累民生的话。

    严墉自然知道景元帝最满意这一点,只这是不能言说的君王心中隐秘,是以他从不谈起,哪怕偶尔夸奖裴观,说的也是六部和翰林院中的事。

    “实在不知,倒是听说也有臣僚们问过,裴大人不肯开口。”

    景元帝算得上是个对臣子家事较为关切的皇帝,哪个大臣怕老婆,哪个大臣爱好些什么,他都知道一些,特别是崇州跟来的旧人们,心里自有一平帐。

    打听不出裴观究竟如何得罪了妻子和岳父,心里有些痒痒:“你都不知道。”

    严墉笑着摇头。

    “可惜这裴子慕是个锯嘴葫芦,要是大有在,那还不一句就打听出来了。”林大有心里不藏事儿,好坏都在那张脸上。

    景元帝倒有些想他了,这人学养是低了些,可能办事儿,又是直肠子,景元帝军旅多年,最爱与这种人打交道。

    “不知这回,辽阳奏报如何。”

    裴观在辽阳这十日,白日与巡检们去马场,巡检们一路走来也疲乏得很,工作半日,歇息半日。

    本地官员轮番坐陪,驿站中人来人往,每岁都是这时节最热闹。

    裴观工作半日,余下半日就是陪着女儿和阿宝。

    小宝先是叫他京城来的爹,第二日就只叫他爹,但她说要跟爹睡,只是哄哄人的,并不认真。

    到了夜里就要把裴观赶出去:“我跟娘睡。”

    “娘是在呢,你睡在爹娘中间。”

    小宝还是想把他赶出去:“我只跟娘睡。”她跟阿公睡过,阿公臭得很,她的被子枕头都香香的,不给别人睡。

    裴观没了办法,儿子还可从小就讲道理、论诗书、说家训。

    女孩儿他实在冷不下脸来,何况他本就深觉亏欠了女儿的,让她跟她着她娘在土城里长大,只要看看四周,裴观就眼眶发酸。

    在女儿面前,颇有些低声下气。

    阿宝看了裴观一眼,眼看他就要抱着枕头换屋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许欺负你爹不然不给你小马”

    “别骂她,她还小,她不懂。”

    “她懂的多着呢可别觉着她不懂就纵容她。”

    这小东西鬼精鬼精的,也不知道是随了谁。阿宝自觉自己从来光明磊落,没有这种鬼脑筋。再看裴观也绝不是会背地里使坏的人,怎么这小东西这么精怪。

    小宝被娘亲管教过,不情不愿接受了“爹”跟她们一起睡,但她赤着脚站在火炕上,对她爹发号施令:“你要洗澡洗脚。”

    “那是当然。”

    小宝坐在床沿,两条藕节似的腿一晃一晃,看着爹洗澡出来还仔细洗了脸,用青盐刷过牙,又用花露漱口。

    比娘都还精细,小宝圆溜溜的眼睛看个不住,裴观走到她面前:“怎么样”

    小宝点点头,拍拍床:“好罢。”

    她头一回跟爹娘一起睡,睡在中间怎么也不老实,把两条短腿往她爹身上一压,冲她爹咧咧嘴。

    裴观就笑了:“是不是冷”

    阿宝从内室出来,她擦着头发道:“不冷,要不是你来,我们早都不烧火墙了。”

    小宝问:“京城什么样”

    “京城比辽阳城大得多,吃的也多,屋子更大。咱们家还有花园,小桥,池子里有鱼,春天这时节,家里的花树上开满了花。”

    全是小宝没见过的,她趴在爹身上:“那我什么时候去玩”

    “你不是去玩”

    阿宝躺到女儿身边,吹熄灯火,她听见裴观这声音就知道他又难受了,隔着女儿伸出手去:“等事了了,日子长得很。”

    裴观长吸口气,沉声道:“快了。”

    “什么快了”小宝插口,用脚丫子轻踢她爹,“什么快了”

    “快回京城了。”

    头天夜里小宝兴奋得很,叽叽喳喳睡不着觉,之后几日她每天都玩得很累,爹娘还没洗漱完,她就倒在枕头上呼呼大睡。

    等裴观启程要离开辽阳时,小宝舍不得他了,哭得满脸是眼泪。

    阿宝恐怕被人瞧见,抱起女儿回到屋中去。

    裴观来时春风满面,走时又暮气沉沉,同僚们都不敢同他搭话。其中一位悄声道:“你们看裴大人那白发,根子都生了黑的。”

    裴观这一路每到驿站就关门动笔墨,同僚们都猜:“他总不会弹劾他岳父罢”

    他可是个连老师都上奏折弹劾的狠人

    巡检队伍回到京城,先进宫禀报此次三年稽比的结果:“辽阳行太仆寺上苑马九千匹,中苑马八千匹,下苑马六千匹。”

    本次稽比不出意外,就是辽阳行太仆寺胜出了。

    景元帝看裴观在众人中一言不出,特意问道:“裴卿可有什么要奏的”

    裴观献上一幅画。

    是他匆匆在长卷上画就的,就是辽阳城外马镇土城的模样,土城三里八十步,高一丈七尺,东西两面各设一门。

    他们离开马镇的时候,镇外正在挖护城河。

    景元帝虽已经从奏折中知道了马镇的规模,但看到长卷依旧吃惊,不过数年,竟有此规模。

    打仗时的逃户,和被外族掠走的民众,见到此地高起土城,也有迁逃回来的。

    逃回来难民若无家可回的,可在当地当马户,也可开荒地种粮食,马镇上用人的地方极多。

    征备草料,刷洗马匹,打井煮食料,人口越多,镇子便越繁荣。

    景元帝细看土城风貌,房舍屋子都矮,城中主道上商铺小贩货郎却不少,食店药店,还有当地马户农人的装束,皆画在这幅长卷上。

    “你们都看看。”

    景元帝将长卷传下去,让那几个一道去辽阳的巡检史看过。

    人人都道:“只知裴大人文章了得,没想到还此画技,倒似就在眼前一般。”

    那就是说裴观没有夸大,景元帝又收回画卷,看到土城的城门上方空着,他对严墉道:“去,拿笔来。”

    落笔在土城城门写上“永宁”二字。

    从此那地方便不再是土城马镇,御赐永宁城。

    裴观替岳父讨了这么个大封赏,回去路上便有人恭贺他:“这下裴大人的妻子总肯回来了罢”

    因是刚出长差回京,景元帝放他们回去歇上一日。

    他们离京几个月,出发的时候二月,回京城时已经快七月。

    高学士宴请裴观,裴观也欣然赴约,他不在京城这些日子,不知京中有什么事发生。

    太子自打看破迷障,便稳坐钓鱼台。

    他终于明白只要他自己不下场乱动,他的弟弟们其实一个也动不了他。而太子越是安然,齐王就越是焦急。

    朝中已经隐隐有请齐王去封地的声音流传出来。

    高学士办这宴就是有意听听大伙是如何想这件事的。

    裴观举着杯盏,坐在亭中听人对谈,远远瞧见个褐色衣衫的仆从,似是误闯了宴会,急急退下去。

    他心神猛然一震脑中灵火乍现

    倏地立起,上前两步,紧跟过去。

    这个人,裴观很熟悉,是他在江南为官,治理水灾时的官衙小吏,为人勤勉,办事机灵。

    可他怎么在此当仆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