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4章 第 344 章

作品:《[清穿+红楼]那股泥石流

    第三百四十四章

    这俩人不光自己弄了一身西洋装扮, 身边的人也都是这副打扮。码头上,这副装扮的人不算少, 但那些都是西洋人, 东方面孔的也就他们了。

    除此之外,就属他们最珠光宝气了。

    从上到下都是各种宝石,一副财大气粗, 不怕人抢的暴发户样。

    最叫小姑娘双眼抽搐的是她老娘走到她跟前,先将手上的伞递给一旁的露珠,然后便一把抱住了她。

    不光用脸颊贴她的脸, 还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

    “哦, 亲爱的。”湘云笑眯眯的, 夸张的对小姑娘说道。“我真的是太想你了。”

    “诶”

    小姑娘一脸懵逼的看着她老娘,整个人都萌萌哒的

    看到小姑娘这副样子, 湘云噗哧一声就笑了出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说什么来着, 她一准懵吧”

    小姑娘“”

    胤禟看看大笑的湘云,再看看脸上已经从懵逼转化出瀑布黑线的小姑娘, 摇头轻笑, 欣慰的对小姑娘说道“一晃眼, 你都成大姑娘了。”

    小姑娘对胤禟行礼, 轻唤了一声“阿玛。”

    如果不是知道自家老子娘是什么人, 她都以为这俩货是假冒的呢。

    腹诽了一回,小姑娘又看了一眼一边笑一边一手接过小花伞, 一手拿了把象牙扇子拼命抖手腕的湘云, 再次被她额娘这一套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整无语了。

    她四伯是二月末没的, 如今都九月末,眼瞧就进入十月了。这么冷的天,扇扇子,她额娘还能更不着调些吗

    ╮╰╭

    能的。

    湘云用实际行动告诉小姑娘,她还有更不着调的事没做呢。

    人家从海外带回了两辆样子极为古怪的马车,车顶上还有一个没穿衣服,长着翅膀的小胖娃娃。然后这辆马车就代替了小姑娘带来的亲王座驾,以一种非常拉风的姿态迅速战领京城的热点头条,火速红遍京城内外。

    坐在这辆并不舒服,又小又奇葩的马车里,小姑娘看了一眼马车窗外以及最前面,坐得比他们还高的马车夫以及马车后面两个并排站在马车上的男仆,心里囧的不行。

    马车的窗户是玻璃的,框架是铁的,这一点到是和大清的不一样。此时小姑娘和胤禟坐在一侧,湘云一个人坐在马车另一侧。湘云那夸张的大裙子,占据马车半壁江山的同时,裙子还都搭在了胤禟父女的脚下。

    马车很颠簸,不及他们自家马车一半舒服。原本久别重逢肯定有不少话要说,可被这一出出闹的,小姑娘都不知道要从何说起了。

    湘云也顾不上跟小姑娘说什么,而是目不转睛的看向马车外。

    京城更繁华了。

    百姓的穿戴也都比以前更好了。

    不过许是国丧期间,到是有不少特殊行业的铺子并没有营业。

    胤禟到是尽责的问小姑娘好些问题,不过看他闺女这个样子,胤禟也不认为自家闺女会过得不好。

    他和湘云走的干脆,离开的时候也特意拜托了四爷等人照顾家里,不过他和湘云却没提半句多照应小姑娘的话,而是请他们多照看一下贾蘅。

    至于为什么不提小姑娘而是提贾蘅,一来他们拜托的这些人都是他家小姑娘的叔伯婶婶,堂兄弟姐妹,他们若是有心,压根就不用再说什么。若是没心,说也白说。

    所以胤禟和湘云才只提了一回贾蘅。

    既便不看在他们俩口子对这孩子的情份,也得看看他是怎么成为孤儿的吧。

    其实胤禟还有不少人手留在大清。有小姑娘知道的,也有小姑娘不知道的。

    小姑娘知道的都归小姑娘统管,小姑娘不知道,他们会暗中保护照应小姑娘。

    如果这般还叫小姑娘过得不好,这些人会带着小姑娘去岛上生活或是带她来与他们会合的。

    小姑娘一直在大清,也没收到什么不好的消息。而且她身上的衣服又绣了亲王的补子,可见日子过得极好。

    如此,便好。

    马车一路进京城,再一路回到和硕玖亲王府。

    湘云看了一眼正门上挂着的牌子,不禁问了一回原来那块保龄候府的牌子呢

    “我让人挂在侧门了。”小姑娘一边下马车,一边跟湘云说道“皇兄让我袭亲王爵,我便叫人制了这块匾换了早前那块。”

    今时不同往日,她努力多年终于继承了王位,自然是怎么高调怎么来。至于原先那块她老子从史家那边抢来的牌子,小姑娘原想送到史家祠堂挂着的。只后来心思一转,便挂在了她家侧门上。

    对挂什么牌子当真不在意的湘云不过是随口一问,得了答案便撂开了。一路进府,发现府里和他们走时没有多少变化。

    只多了许多玻璃建筑。

    玻璃的回廊,玻璃的宫灯,玻璃的灯墙,玻璃的房顶

    玻璃的传光性和保温性极好,在靠烛火照明的年代里,玻璃可以有效的将阳光传入室内。随着大清玻璃业的飞速发展,玻璃的价格也从最开始的昂贵,千金难求变成了跟瓷器差不多的价钱。

    普通百姓家在建新房时也会买上一块玻璃装窗户。

    不过百姓们大多会买一些碎玻璃,一来价格低廉,二来请了木工做些木棱框子镶嵌这些玻璃也比大块玻璃更耐用。

    毕竟大块玻璃容易碎,碎玻璃价格公道还已经完成了这一步骤。

    使用玻璃窗后,平日里屋中光线极好,冬天还能省煤炭,也不用担心风雨和按时更换窗户纸了。

    其实从入城后,湘云便发现城里铺子的窗户都带了玻璃,当时一走一过也没多想,回家了才发现家里的玻璃使用率更高,这才多了几分感慨。

    “羊肥了,就可以宰了。”湘云说了这么一句叫小姑娘不明所以的话后,便转身对胤禟说道“咱们这次带回来的那些枪炮和火铳的图纸还有成品回头给弘辉送一份去吧。”

    越是富裕,就越应该加强武力震慑。如果不将军事力量提上去,大清就是列强眼里的肥肉。

    “我们的船途经昆仑奴的故乡,正好碰到一群英格兰的白人在捕猎昆仑奴。你记不记得早前咱们家修河堤的时候也有昆仑奴,就是黑吃黑,呸呸呸,就是从那些白人手里解救下来的。那些人不光将昆仑奴当牲口的围剿捕猎,还想抢咱们的船”

    湘云他们这次出行不光带了不少侍卫,在船上的时候这些侍卫还对船员和内侍们进行训练。跟着出门的丫头们不光人手一份晴雯发明的猫爪,还每人都配了袖弩。最重要的是船上闲的没事,大家伙还在船上练习了一回箭术。

    每每这个时候,湘云都要作弊的来那套一弓十箭的戏码,得意洋洋的叫人各种夸。

    他们这一行人也配了火铳,不过数量极为有限。最要命的是他们的船没配火炮这等自卫武器。

    主要是他们以前在大清境内,这种一看就是皇亲国戚的船也没哪个不要命的敢打劫。加上湘云就是水系异能,船行海上,整个大海都是她的保护伞。也正是如此,在被人打劫的时候,湘云首先想到的就是先保护船,然后再抢了对方的船改良他们的。

    又一次黑吃黑后,湘云他们带着的工匠拆了对方船上的炮安装在自己船上。侍卫们也借了人家的火铳,人手一份。内侍带着厨房的人清空了对方船上的吃食和库房,船上的船员也组队过去挑了一回东西。于是等到湘云和胤禟带着丫头们过去清场的时候就发现,那群人只给他们留了一船的昆仑奴。

    ╮╰╭

    这些昆仑奴都关在比狗笼子还小的笼子里,拷问过这些白人,他们说这些是运到国内的货物。

    虽然大清讲主子奴才这套,可大清的奴才也绝不是这种暴力血腥的方法弄来的。

    呃好吧,也不能说大清有多文明。但大清那些的做法怎么看都比这些自诩文明人的白人要文明一些。

    其实黑并不应该是这些昆仑奴的原罪。贫穷,落后才是他们沦落为奴隶的原因。

    哪怕是胤禟,也不由想到了自身。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今日,这些白种人打着肤色不将黑种人当人,难保他日不会同样以肤色论对待大清。

    弱肉强食,不光是人与人,还有国与国。

    以为隔着汪洋大海就可以高枕无忧何其天真。

    他们这边到是有人能讲英格兰语啥的,可却没人弄得懂昆仑奴在说什么。

    当然了,无论是英格兰语还是汉语,这些昆仑奴都听不懂。

    双方无效沟通后,湘云也没有直接了当的放人,而是放了其中一个,最后比着手势告诉他们以物换人。

    你回家,找些好东西来,咱们一手交人一手交货。

    那个昆仑奴看明白了,看看湘云再看看那些从笼子里放出来却仍旧绑着手脚的同胞,如大马猴子一般的跳下船,撒丫子跑远了。

    “爷还以为你会无条件放了这些昆仑奴。”胤禟看一眼在那里拿着雕花火铳比划着玩的湘云笑道“小心些,这东西容易炸膛。”

    “那些白人叫这些人黑鬼,咱们叫他们昆仑奴。”湘云耸了耸肩,没有再往下说下去。

    知道湘云想说的是什么,不过皇子出身,一出生就是主子的胤禟却不知道怎么说,最后只得转移话题的给湘云科普了一回“昆仑奴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高宗李治的小名叫雉奴,南唐李昪叫彭奴,还有什么哥奴,寄奴。爷记得王献之的小名叫官奴。”

    所以当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奴这个字就只是一个字而已。

    “噗哧”

    “他弱他就有理了”湘云被官奴这两字逗笑了,也觉得自己有些矫情了。“咱们是不差他们那点东西,可咱们凭什么救他们若他们是大清子民,那救也就救了,不光救,咱们还会再杀到他们的老巢报仇去。”

    对于外人总之就是不能做白工。

    胤禟笑了笑,没在说什么,只又提醒了湘云一回火铳容易炸膛的话。

    “为什么容易炸膛是里面的零件质量不行吗”

    “这爷上哪知道去”胤禟摇头,“回头弄些图纸看看就知道了。”

    因着昆仑奴的事,湘云他们多少有些感触,之后去了英格兰等国家,发现他们那里几乎有些资产的人家都有昆仑奴。在那里,昆仑奴的地位连猪狗都不如。不光可以随意打骂,一些白人的庄园主高兴了还会将一些年轻的女昆仑奴当成泄欲亵玩的工具。

    便是女奴生了他们的孩子,也会因为肤色不被承认。这有些像某些蒙古部落对待奴婢的态度,却又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一行人到西方的时候,并没有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一来是大清这些年的经济上扬,不知有多少商品出口海外,给世界一种大清很富裕的印象。二来也是大清的海军不比某些靠海盗发家的国家差。

    海军的船上装有火炮等兵器,又因为消灭海盗后,海盗的资产一半上交,另一半归他们自己,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大清的海军兵士们都非常的神勇。

    世人都是势力的,面对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以及他的国民,所有人都会表现出他们最和气善良的一面。

    想到那些不被当人看的昆仑奴,再看看无论走到哪里都倍受礼遇的大清子民,骄傲自得的同时,谁还没点居安思危的感悟呢。

    先见了图嬷嬷和宁嬷嬷等人,之后湘云先去洗漱更衣,换了一身小袄百褶裙的装扮后,这才再出来与留在家里的这些人说话。

    图嬷嬷一把年纪了,不过看着精气神却极好。宁嬷嬷看起来也老了不少,就连鸳鸯都有了春秋。

    不过也是,鸳鸯原就比湘云大了好几岁。

    久别重逢,湘云之前一副洋人衣裙时还叫人看不出什么来,可这会儿换了一身家常穿戴,到叫人一下子就看出来湘云有什么变化了。

    比当初走的时候胖了一些,人却是半点不显老。

    说了一回话,又吃了一顿团圆饭。饭毕,小姑娘问湘云和胤禟明儿要不要进宫去。

    “自是要的。”湘云点头,她不光要去,还要将她那件缝了好多珍珠和宝石的西洋宫廷裙子穿在身上。

    原本是为了参加王宫舞会特意做的,后来得了四爷驾崩的消息,便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不能给外国皇室欣赏,那就给大清的皇室瞧瞧去。

    小姑娘哪里知道她老娘又想了什么,见湘云这么说便叫人去宫里递牌子。

    她是官员,可以随时进出皇宫。她老子娘想要进宫就走一遍递牌子的流程。

    因是坐船回来的,所以湘云和胤禟并不疲累,于是二人睡前又按习惯散了一回步,也看了一回自家还有什么别的变化没有。

    散步的时候,远远瞧见不知道从哪回来的小狸猫,看着这只已经来了他们家二十多年的小狸猫,湘云还挺感慨。

    这猫见证了小姑娘的成长,也算是间接见证了她的青春是如何悄内溜走的。

    唤了一声狸狸,那小狸猫就真的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然后打了一声招呼,又说了些好久不见,你好吗的废话。因听不懂喵星语,所以在面对小狸猫的喵骂时,湘云还一脸笑容的对胤禟说了一回这猫也变成话唠了。

    狸猫“”

    这对不负责的父母真是气死喵了。

    一夜无梦,翌日一早,湘云先是简单的梳洗了一回,与胤禟用过了早膳这才重新回到房间收拾自己。

    那裙子好看归好看,就是多少有些勒人。饭前穿了那裙子,是别想好好吃饭了。

    小姑娘要上早朝,所以早早就起床了,而湘云和胤禟则是习惯了睡到自然醒。

    说起这个自然醒,俩人便觉得外国最大的好处就是起的比大清晚。

    胤禟为了配合湘云那一身西洋宫廷裙,也没穿亲王褂子,而是又挑了套燕尾服在身上。

    不过元良露珠几个却是换上了大清的传统服饰。

    少时一行人进了宫,又在宫门口分道扬镳,胤禟往前边去见弘辉,湘云去宁寿宫见太后。

    湘云一手打着伞,一手拿着象牙小扇,一步一扭,一步一扇的往前走,那样子别提多做作了。

    宫人不敢抬头看,却都用眼角余光偷瞄了一回湘云那西洋人造型,衣服也罢了,最叫他们好奇的是湘云那头发是咋弄出来的卷卷。

    那卷卷看起来就特别的有活力,还会随着湘云的步伐一跳一跳的。

    就这造型,不等湘云走到宁寿宫,后宫的人便都听说湘云不但进宫了,还穿着一身奇装异服。

    其实众人不是没见过西洋裙装,而是没见过湘云这种身份的人穿它。

    并且还穿到了宫里。

    于是等到湘云进了宁寿宫后,宫里上得了牌面的人便都来给太后请安了。

    这西洋景,哪能错过呢。

    这厢,太后看到湘云时,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眼角抽搐的对扯着裙子给她行礼的湘云说了句免礼。

    湘云半蹲身,双手抓着两侧的裙子,起身后,还原地转了一圈,然后微微抬了抬下巴,将扇子半挡在脸前,对着太后来了一声哦呵呵呵的笑声。

    太后笑的很好,下次别笑了。

    湘云这次回国还给众人带了不少礼物,进宫的时候就让人抬进来了。这会儿坐在太后下首一边说外面如何如何,一边又说带了什么东西回来。

    没提四爷,也没提政事,更没提弘辉以及小姑娘他们,甚至没说他们是因为四爷驾崩才赶回来的,就是一味的闲聊。

    太后到是提了一回小姑娘,后见湘云还是一副不上心的样子,又说了一回小姑娘的亲事。

    年纪不小了,不能再耽搁了。

    见太后这般说,湘云很是不以为意的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天给每个人都安排好了一切,咱们看着就行了。再说了那丫头自小就是个有主意的,咱们哪里管得了她。”

    太后被湘云噎了一下,带着护指的手隔空在湘云头上点了点。

    你可真够心大的。

    湘云刷的一声又将手中的象牙扇子打开,半遮着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对着太后眨呀眨。

    太后“”

    不是湘云有多相信老天爷,而是知道即便老天爷背了锅,他也没办法张嘴为自己辩驳。

    小姑娘与三郎的事,在湘云看来那就是小姑娘的私事。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以关心的名义横加干涉。

    至于这个时代的人所看重的贞节,那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只要她家小姑娘觉得值得,不会后悔就够了。

    之前买了两只撒手没让往来的商队捎回京城给惜春解闷,不叫惜春哪一天真的想不开修道去。不是她想干涉惜春的决定而是因为那一年,湘云想明白了一件事。

    史湘云为什么不是史家的孩子,为什么史家的孩子会被人丢弃在红螺寺外。

    这应该都是警幻安排的剧本。

    她给元春安排了人间帝王,给迎春安排了中山狼,再给探春安排了和亲远嫁,那么她给惜春发排的就是阴差阳错,爱而不得的戏码。

    身世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狸猫换太子的结果。史湘云会与荣国府有牵绊,惜春也会按着设定好的人生走下去

    如果她没来,大观园会抄,惜春会出家避世。介时一个和尚,一个姑子啧,这娘们下手忒狠了。

    收回思绪,湘云看着太后想要说教的样子仍旧好脾气的笑着。

    真是个操心命。

    另一边,胤禟在南书房见了刚刚下了早朝的弘辉。按着规矩行了君臣之礼。弘辉原是想要免礼的,但被他九叔这一身震了一下,回过神时他九叔都已经行完礼了。

    弘辉上前将人扶起来,又引着胤禟去一侧的暖阁说话。

    老四虽然提前登基了,但他驾崩和弘辉继位的时间却与他记忆里的时间差不多,胤禟不知道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不过相较于弘历,胤禟更喜欢弘辉。

    无论是弘辉的品性,还是他这个人。但不管怎么说大清有个清明的君主,也是宗室和百姓的福气。

    一走就是六年多,要说的话正经不少。胤禟说了一回他们都去哪了,各个国家的风俗和情况如何,最后才将一直捧在手中的小匣子郑重的递给弘辉。

    这是他们在国内弄回来的图纸。

    凡是胤禟觉得有用的,比大清先进的,胤禟都会想方设法的弄回来。

    他们有金银,还有湘云这个自带作弊器的,弄这些图纸回来不算难事。至于是不是小人行径他就小人怎么了

    自来重文轻武的后果都是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清是马上得的天下,若是再学历史那些朝代重文轻武,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步上那些朝代的后尘,成为名副其实的前朝。

    火炮和火铳这类武器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如果大清不将自己武装起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昆仑奴随意买卖的命运未尝不会落在他们身上。

    胤禟说的这些,弘辉都听进去了。他本来就不是那种狂妄自大,不听劝的人,此时从胤禟那里知道了外面的情况,也不由生出几分紧迫感。

    打康熙年间,大清就有红衣大炮,火器营了,但数量却不多。原本弘辉就想着加大兵部开支,这一次听了胤禟的话更是准备在原有预算上再增加一倍。

    二人正说着话呢,就听宫人来回话,说是时康公主到了。

    没错,时康格格因着弘辉这个老子的继位也从格格晋了一阶,正式成为皇后嫡出的和硕时康公主了。

    咱们这位嫡长公主可不了得。

    自小受教于先帝,文治武功更是比一般男儿都强。如今跟着叔叔和兄长们站在朝堂上,更是时不时的就能拿出叫人惊艳的对策来。

    上个月,这位时康公主竟然还提出了官员养老金的建议。

    自古官员就没有什么退休的明文规定,更没有养老金的福利。卸任后全靠当官时得来的俸禄和灰色收入以及一些庄子收成过日子。

    地方官有养廉银,京官可没有。再加上四爷严查贪腐,灰色收入骤减。俸禄不高的情况下,就只能靠一些庄子收入养老了。

    时康公主的提议就是完善官员卸任制度,之后以入仕年限以及卸任前的官阶按比例为卸任官员发放养老金。

    入仕三十年,卸任时官员正一品,正常俸禄是180两,那养老金便可按180两的80发放。

    入仕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卸任时官员正一品,正常俸禄是180两,那养老金便按180两的70发放。

    具体发放比例可以再做研究,但这个提议却挺叫人心动的。

    弘辉闻言,并没有立时说可否,而是让时康公主统计一份大清所有官员的基本信息情况。

    如今大清总共有多少官员,平均年纪是多少,每个品阶的官员都是什么年龄段的。

    可以说,提议是好提议,但也得看看具体情况不是吗

    弘辉是四爷的嫡长子,除了没怎么想要累死自己外,其他的地方都受到四爷的影响和遗传。除此之外,他的包容性更高,对女子也更宽和。

    他都能正视自家堂妹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忽视亲生女儿的政治才能和手段。

    不过也因为女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弘辉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多少有些挑剔。

    都是他生的,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是因为他不如先帝会教养孩子还是因为这闺女是仙子转世的

    ╮╰╭

    话又说回来,养老金这个提议好虽好,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弘辉看了一回时康起草的卸任制度后,将上面的卸任年纪从六十五改成了六十岁。

    以大清官员的劳累程度,活到六十五岁这对他们来说多少有些苛求了。

    之后拿着这份提议叫上军机处的官员们进行研讨,小姑娘张嘴就算了一回一位一品大员六十岁退休,如果活到八十岁,朝廷要负担多少。如今朝中有多少一品大员,一品的退休金一年是多少多少,二品的退休金又是多少多少,以此类推,大清一年要掏出多少多少退休金。

    小姑娘几年前就将自己混进了军机处,她虽说只管着商部,但因其数字方面的天赋实在是太好了。不光算学好,凡是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她都能一眼就记在心里。所以时间一长,小姑娘就成了整个军机处的神算子。

    就是四爷说一句要做什么,小姑娘就能张嘴给他报一个数,又快又准确的那种效率。

    因有小姑娘报的数据做参考,很多事情都能当场就定下来。

    小姑娘和时康,抢不少人的风光。可小姑娘靠天赋和能力吃饭,旁人就是羡慕也羡慕不来。

    而时康虽然也能力出众,但到底不能算是专业性强的能力。

    打个不洽当的比方吧。小姑娘更像理科学霸,而时康则是文科尖子生。

    理科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可文科的很多答案却不是统一的。

    因为答案不是统一的,所以标准也就不一样,时康表现的再好,也会有人质疑她。

    而质疑她的,自然是她的那些兄弟们了。

    弘辉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后来更是受了四爷的影响,父子俩都是那种只要是能干的,就别分什么男的女的,统统拉来干活的性子。在这种时候,能干的时康可不就将那些皇子阿哥给比成渣了嘛。

    这会儿时康过来,则是为了一件差事。除此之外也是听说胤禟来了,年初四爷驾崩后,时康的心情就一直不是很好。

    四爷先给时康当了四十来年的儿子,之后又给时康当了十多年的祖父,尤其是最后这十多年,四爷与时康几乎是朝夕相处。

    原本时康一腔的舔犊情深在见到胤禟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光不想念了,还心烦的再不想搭理这个儿子了。

    你说说你,你要是留在大清帮帮老四,老四能累死吗

    “呦,时康都这么大了。”胤禟是长辈,又是和硕亲王,所以见到和硕公主的时候也无需行礼。他就坐在那里,笑容灿烂的看向他老子,嘴里还吊儿郎当的调侃道“额驸选好了吗哪家的儿郎呀”

    看着时康那张脸瞬间僵在那里,胤禟心中大乐的转过头跟弘辉说时康的亲事。“时康一看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哪像我们家靓靓。那丫头最是个有主意的,昨儿我问了一嘴,非说有了孩子再给人名份。”

    “对了,你九玛嬷也进宫了,这会儿正在宁寿宫给太后请安。你九玛嬷自小最疼你,还给你带了不少好看的裙子呢。”

    时康“”

    弘辉不知道自家闺女脸黑的原因,只对胤禟摇了摇头,“这孩子自小性子就怪,九叔别介意。”

    “那不能。”胤禟笑,“仙子嘛,总有些与众不同的样子。”

    说完看了一眼怀表,便站起身跟弘辉告辞了。

    看表这个动作,一般是看时间,其次就是在告辞或是做什么事情时做出来的一种肢体语言。也因此在胤禟拿出怀表看时间的时候,弘辉便知道胤禟要告退了。

    因今日确实有不少事要忙,弘辉便也没留胤禟用膳。又说了几句话便放胤禟出宫了。

    胤禟一边往宫门口走,一边打发人去宁寿宫。

    不过胤禟估计湘云一时半会儿的不回出宫。

    果然,湘云还没显摆完哪里肯现在就出宫。让人回了话,便心安理得的坐在宁寿宫那里与一群皇家女眷说起了外面的世界。

    弓箭的射程和火铳的射程,能代步的大象和两个脑袋的蛇,女王的情人和国王的隐秘

    大说大笑,能说能闹的湘云在宫里蹭了两顿饭这才在宫门下钥前出了宫。

    湘云走的宫门和其他官员走的宫门不是一个,不过由于方向的原因,湘云的马车还是从他们那个宫门路过了。

    不少宫员迈着大步一脸严肃的小跑出宫门时,宫门前的禁卫军还时不时的打趣两句。

    那副跟身后有鬼在追的样子,都快成了宫门口的一景了。

    原以为换了个皇帝,大家的日子都能好过些,不想弘辉虽不像四爷那般拿命与官员和政务死磕,但他却是个不敢懈怠的。

    怎么说呢。

    睡太早或是干的活太少,甚至是在花钱的时候都会让弘辉升起一股负罪感。

    所以虽然四爷走了,但是大清的官员仍旧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每次出宫门的时候都担心后面有人再将他们叫回去。

    小姑娘今天又没回王府,晚上在宫里的食堂吃的,吃过晚饭又与军机处的大臣和弘辉开了个会。

    等到晚上其他官员回了办公室暂歇或是处理手头没处理完的事时,小姑娘则回到商部的办公室里间休息。

    以前她都是在皇后宫里休息的,后来四爷驾崩了,皇后成了太后,又从钟粹宫搬到了宁寿宫,小姑娘便不再进后宫休息了。

    弘辉要加大兵部开支,为了安定军心和集中政权,弘辉还准备建立军校,加强忠心爱国宣传。

    同时,弘辉又准备对现有兵部驻军制度进行改革。一是不能让哪支旗的兵营长期驻守一个地方;二一个便是将领的轮换制度。

    另外,今儿听了胤禟的话后,弘辉又有了一些模糊想法。

    往常都是外国人来大清学习参观或是朝拜,这一度给了大清国民一种天下唯有大清最强的概念。

    人家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虽说后来海上贸易发展到今天,百姓的眼界已经彻底打开了。但又因为那些外国人来大清做生意讨生活,仍旧让不少人自视甚高。

    大清商人贩售于西洋,赚了个钵满盆满。那么外国商人来大清生活,难道不也是因为赚钱容易

    若不挣钱人家不会来,可若是一样的挣钱,那岂不是说他们的国力和大清不相上下然而大清上下不少人还在这种自视甚高中犹如井底之蛙般的沾沾自喜。

    想到这里,弘辉便有些不寒而栗。

    他也要派人去国外看看,像那些人来大清一般。西洋人不是在大清建教堂传道吗那他也派人去西洋的地方传扬佛教,道教去。

    想到胤禟带回来的那些图纸,弘辉推已及人的迅速下了一道圣旨。

    是关于二公主的研究院和工部的。

    加强保密,不允许任何人将图纸带出去院或传扬出去,凡泄密者,以判国罪论处。

    诛九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