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寒瓜

作品:《穿成科举文男主他堂哥

    林立泽虽不知晓永兴帝嘉赏下来的官庄具体位置, 但是因着有林立文收购粪水这一事的广泛传播,他只询问了一些在地里干活的汉子,便顺利的找到了官庄来。

    最近又正逢春耕农忙时, 林立文也跟着那些佃户们在地里忙活。

    林立泽乘坐在马车上, 也远远的瞧见了林立文。但无奈, 去完西州回来的林立文不仅晒黑了许多,体格也壮硕了不少。毕竟西州那地方不仅干旱荒凉, 它还以面食为主。

    林立文又不如寻常做官者那般,以坐在衙门里处理公务为主, 他不是蹲守在官田里忙碌,便是奔走在下乡巡查的路上。

    高强度的工作量和运动量, 再加上饮食天气等各方面的因数影响, 林立文出现这般大的变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面对变化这么大的林立文,已经两年多未曾见过面的林立泽, 隔着马路和一片农田没将他认出来也很正常。

    林立泽这边驾着马车, 便这般的与林立文所忙活的农田擦肩而过了。

    “见过祖母,见过大嫂。”林立泽驾着马车进了田庄后,按照村民们的指路, 又寻到了院子这边来。

    钱秀秀抱着瑶娘,冲着林立泽笑了下“二郎。”

    瑶娘更是响亮的喊道“二叔”

    “二郎你可算是归来了”见着林立泽,林老太也很是高兴。

    林立泽是前年八月中的举人, 原本不出意外的话, 他该是在去年二月参加春闱科考的。但架不住意外来了, 临考前林立泽生了风寒,大病了一场。

    结果显而易见,去年春闱他落榜了。

    林家众人宽慰他,言一场没过便没过, 保重身体最为重要。再者多等待三年,林立泽也可多积累三年的学识,到时候再考便是。

    刚落榜时,林立泽确实心性受到了些许的影响。好在他也很快调解了过来,这一年多潜心在家中念书,只前些日子,一与他曾同在牧州官学里念书的同窗好友给他捎来喜讯。

    两人求学时关系是本就要好的,且这位同窗好友之祖父还是官学里的先生,更是教导过林立泽不少学识,因而即便路途遥远,林立泽也还是选择了过去。

    只他这一去,万没想到的是林立文比他还先一步归京。

    “祖母,大兄呢”林立泽忙又询问道。

    “你大兄带着那些佃户们在地里忙活,说是要种一些他从西州带回来的瓜果。又不让我跟秀秀下地,只让我们在家里看着瑶娘。”林老太乐呵呵的说道。

    如今林立文能留在京城做官,林立泽也归家了对林老太来讲,再没有什么比儿孙皆在身边的日子更为舒心的了。

    “祖母,大嫂,那我先去地里寻大兄。”林立泽这般的说道。

    林老太便笑“去吧。”

    见着林立泽急切的出门寻林立文,林老太还笑着对钱秀秀说道“两年多没见着他大兄了,二郎这是想念得厉害了。”

    钱秀秀也笑。

    她对林立泽这个小叔子印象还是极为不错的,跟二房的关系也很好。这都是因为刚嫁进来那会,她便同二房一家三口在牧州生活了一年多。

    当时还没去景县之前,林立文带着林老二忙公事,白日里鲜少在家。钱秀秀接触的最多的便是林杨氏,好些东西也都是林杨氏教她的。

    林杨氏作为婶婶,全家还是靠着林立文生活时,自是也不可能会对钱秀秀这个侄儿媳妇挑剔。

    只是喜欢归喜欢,钱秀秀心里更亲近的还是自己的公婆。

    钱秀秀怀孕加生产的那段时日,父母不在身边,丈夫林立文不在身边,可是日子却依旧过得舒适安心。便是因为有了这对好公婆,尤其是婆婆林周氏,她不如林杨氏那般精明会说话。但是对人却是实心的好,林立文刚去往西州那些时日,都是林周氏在照顾的钱秀秀。

    公公林老大话也少,瞧着是不大管事,但是对瑶娘却特别的好。

    钱秀秀也知晓这份好,有时候便也忍不住回想当初刚定亲时,她爹常对她娘说的话。她爹言道,林家两个老人明理不糊涂,林老大两口子老实心善,便是那林家老二虽活跃了些,也绝不是那等恶人,干不出什么恶事来。

    最要紧的是,钱地主说这样的人家将人看得重,因而即便家境差了些,那位林大郎也差了些许,但这门亲事其实也还是做得的。

    钱秀秀做好了心理准备,却没曾想与她定亲的林立文被周夫子退学后奋发改进了也是从那时候起,她爹时常将林立文挂在嘴边夸赞,她娘也终于不再一提起亲事就伤心难过。对这门亲事,钱夫人也开始笑着在家中说好了

    而婚后,只除了林立文过于忙碌外,其余的钱秀秀也觉得挺好的。不过如今,林立文能长留在京中,夫妻俩不用分离的话,那自是最最好不过了。

    “大,大兄”林立泽问了庄子里的一些佃户,终于找寻到了林立文。只是这会真见着人了,林立泽人也惊呆了。

    “二郎你回来啦”林立文直起身子,冲林立泽笑道。

    一晃两年多没见,如今已经满了十六岁的少年此刻站在这里,瞧着竟也没比林立文矮上多少了。

    “大兄这些年辛苦了。”林立泽突然对着林立文躬身行礼道。

    瞧着熟悉的板正又出现了后,林立文笑成了满口白牙“我家二郎没变,还是这般的多礼”

    然后林立泽被夸,脸上又微微泛红了。

    不得不说,林立泽长得确实不错。毕竟他可是原男主,因为样貌俊美而在殿试中被永兴帝指为探花郎不说,还指婚了公主下嫁的。

    林立文瞧着便越发觉得乐呵,继续打趣他“二郎瞧着个头不比大兄矮上多少了,这一夸就脸红的性子,怎的却还没变。”

    林立泽羞赫“大兄”

    一时之间门,初见面的那一点点生疏也顿时消散不见了。

    过了会,林立泽又满脸兴奋的说道“我刚准备进城就听闻大兄已然归京然后我便赶来了这里。”说着,他顿了顿又道“若知晓大兄能提前归京,我该早些回来才是。”

    “无妨。”林立文笑道“大兄这次归京,一时半会应当不会被外派了。”

    林立泽十分惊喜“当真那可太好了”然后他又好奇的盯着地里那些刚长出来的嫩苗问道“大兄这便是在种植西州带来的瓜果吗不过我瞧着,怎么有点像瓠瓜啊”

    他看过林立文写过来的信,对西州那些味美可口的瓜果也很是好奇。尤其是知晓林立文带回了果木种子,要在京城这地方种植后,林立泽便更来了几分兴致。

    “这就是瓠瓜。”林立文指了旁边一处刚种下,还没长出嫩苗来的地说道“这边的才是我从西州带回来的甜瓜和寒瓜。”

    紧跟着,还要在地里忙活的林立文,一边带着那些佃户们种植,一边与大家讲起了嫁接技术。这门技术自是要传授出去的,而且越广越好,因此林立文在嫁接之前,也想把大家对这门技术的好奇心挑动起来。

    有兴趣的学,和盲目的听从指挥去做事,两者之间门还是有些许的差别。

    林立泽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等种植记忆,当下很是新奇,便也跟着那些佃户们一起听讲。

    之后待到寒瓜出苗至能嫁接时,林家众人自是不用说,全都来到了地里。

    庄子里的那些佃户们也来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住在这庄子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赶了过来。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听说那位林大郎从西州带回来了好些果木种子,种植的技法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他们种植果木,一般都是去挖来果苗,然后将其种在地里,又或者是用其果实种植。

    可这位林大郎却不同与常人。

    前些日子,他拿了许多的藤条和枝条,说那些是他从西州带回来的葡萄和石榴的藤枝和枝干。栽种的法子也叫什么对,插杆种植。

    若不是这位林大郎善农事的名声格外响亮,但凡换个人来,只怕大家都会对这种用枝干种植的方式表示强烈怀疑。

    就更别提,这位林大郎还说了,这些葡萄藤条和石榴枝干是他去年入冬前所截取保存下来的。

    要知道这中间门可是隔了好几个月啊

    两地相距甚远不说,还又天寒地冻的,这些个藤条枝干却不知被他如何保存的,愣是没变成枯柴不说,一些节点上还有了些许的萌芽。

    这便使得大家虽未见过这等栽种方法,但却莫名对其种植成功有了些许信心。

    但除了插杆种植,石榴这一块,林立文还有一部分也用了种子育苗。

    插杆繁殖的话,石榴结果时间门能快许多。但是西州和京城相距甚远,又要保存好这些枝条的成活率,林立文能携带的数量很是有限。

    因此林立文便还携带了一些石榴进京,用其种子也培育了一些石榴树。

    而这一次,这位林大郎又要搞一个什么新的种植技术,就是让西州带来的寒瓜长到他们以前种的瓠瓜苗上去。

    “瓠瓜上长寒瓜你们听说过没”

    “嘁,寒瓜我都未曾见过,你说我听说过没”

    “我也没听说过,不过倒是挺好奇的也不知晓这嫁接到底难不难”

    “一会仔细看,若是看不懂,再去问问那位林大郎”

    这位林大郎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惯,那便是他所会的技艺 ,只要你肯学肯问,他在有空闲时是无有不传授的。因而听闻了这件事情后,才会有这许多的村民们赶来。

    此时大家便都站在田埂上,一边听着地里的林立文讲解寒瓜嫁接瓠瓜时的要点,一边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往里边瞧。

    这位林大郎可还说了,待到他将这些寒瓜嫁接成功后,若是苗能有多余的,便可免费赠予附近的一些乡亲们。

    林立文是在去西州的第一年便发现的寒瓜,因而他在西州时已经种植过一茬瓜了,收获的种子自是不少。且寒瓜种子好保存,体积又小,林立文这次便携带了许多回京。

    所以按照林立文所预计准备种植的亩数,这批寒瓜苗是会有些许剩余的。

    这种新型瓜种植出来后,林立文再加多推广一下,想来第一年应是能卖个较好的价钱的。

    此次嫁接,林立文用的是接顶法。这种嫁接法操作难度有点大,但优点一旦嫁接成功便成活率高,还不需要别的固定物,所以是最为适用于时下的一种方法。

    至于为什么要将寒瓜嫁接到葫芦上,林立文也跟大家说了原因。毕竟只有将原因告诉他们,才能让时人明白嫁接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么便要讲究“根株各从其类”。注1

    很快这些个事情也被传了出去。

    “你们知道吗原来这寒瓜跟瓠瓜,还有冬瓜,竟然有着同一个老祖宗它这个老祖宗,便叫葫芦”

    时下见过寒瓜的人并不多,除开西州柱州外,其实好些人甚至都不知晓还有寒瓜这等东西。不过瓠瓜和冬瓜,大家却都是见识过不少的。

    林立文那日讲解这些的时候,也与大家讲解了寒瓜的长相和口感。因而一些人解释了一番,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

    “这寒瓜,瓠瓜和冬瓜都长成圆状,外皮也是绿色的倒确实像是同一个老祖宗葫芦传下来的子孙后代。”

    “也不止是长得像,林大郎还说了,这寒瓜别看汁水丰盈,甘甜味美,但它其实是一种果蔬”注2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